台湾妈祖信仰

妈祖信仰台湾汉族普遍的信仰。早期移民多自华南渡海,心惊胆颤,且台湾四面环海,海上活动频繁,海神妈祖婆台湾汉人重要精神托付。台湾的妈祖庙有510座以上,有庙史可考者40座,建于明代3座,清代37座[1]。妈祖最初名「湄洲林氏女」[注 1] ,清代以降据天妃显圣录所记林默之名,而惯称「林默娘」。福建路兴化军莆田县(今福建莆田)人,排行家中老么,生前聪慧过人、沉默寡言,是一位释道兼修仙姑,终身未婚,并为人占卜祸福为事,羽化之后,传言她常以一位「穿红衣的长发素颜美女形象」在海浪风涌时显灵、能使台风转弯、保祐平安航行,沿海船员与渔民对她的崇拜逐渐形成信仰,乃至于越南朝鲜半岛水手皆尊其为「护国庇民」的海洋女神,而闽南一带的临济宗禅师视之如慈航观音化身,时常传播其信仰。

台湾妈祖信仰
闽南语名称?
全汉
全罗

汉人将妈祖信仰带到台湾以后,逐渐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特色。甚有学者认为妈祖已发展出与大陆妈祖不同的特性:「『妈祖』在福建的南方原是『出海妈祖』,仅是渔民的守护神。但在台湾的妈祖已成『过海妈祖』,她在历史上已成离开中国大陆的移民祈求平安到台湾的过海守护神。虽每年有大量香客络绎不绝至湄洲妈祖祖庙进香,但实际上台湾妈祖可以说已扎根于这块土地,成了一部独立于传统妈祖外,自成体系的台湾本土神祇[2]。」,这种见解获得若干学者的附和[3]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妈祖信仰还包括官方、宗族、姓氏族群移民的崇拜。由于妈祖姓氏为林姓之缘故,台湾各地林氏宗亲都是喜称妈祖为姑婆祖、祖姑等,借以拉近妈祖和林姓之间的亲密关系,林姓亦常自称为妈祖的裔孙、族孙,甚至组织有大规模的共祭团体,如:台北地区以林姓为主的「七角头正龙社天上圣母神明会」[4]、中部「二十四庄林祖姑天上圣母会」、云林县六房天上圣母

由于妈祖在世时为虔诚的佛教徒,民间还相传其为观音菩萨化身。清治时期,大多数官建、民造之妈祖庙都礼聘禅师到庙中住。就是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妈祖庙还是经常以佛教礼仪展开祭典,如北港朝天宫(几乎只用佛教仪式)、关渡宫、西门町天后宫大甲镇澜宫松山慈祐宫新庄慈祐宫板桥慈惠宫等。由妈祖信仰所伴随之祭礼规仪、传说与节庆习俗等人文活动,是台湾重要的汉民文化代表之一。文化部文化资产局目前授证的国家重要民俗中,与有关妈祖信仰占了五项,分别为:白沙屯妈祖进香大甲妈祖遶境进香、彰化南瑶宫妈祖徒步笨港进香[5]北港朝天宫迎妈祖云林六房妈过炉

开基天后宫(1663)正殿神像
台南市西港区玉勅庆安宫天上圣母宝像。

信仰发展

在略广义的台湾地区(台、澎),最早的妈祖庙为澎湖天后宫,至于台湾岛最早的妈祖庙则欠缺明确的文献记载。学者石万寿认为台湾本岛的妈祖庙早于明郑时期兴建者仅有魍港天妃宫[注 2],为郑芝龙招募来台垦殖者所兴建,大约建于明崇祯年间[6]:20。不过当时荷兰人统治下的台南地区也有汉人聚落,应也自中国大陆带来了妈祖信仰,但或许尚未正式建庙,仅以草寮供奉或是于住宅中供奉[6]:20

明郑时期

颜思齐郑芝龙攻台,有些人便到大龟肉(盐水旧称)居住。明天启三年(1623年)盐水糖郊「崇兴行」自湄洲迎来一尊妈祖(糖郊妈),合祀于福德祠,为现盐水护庇宫。 台湾有不少妈祖庙将其源流追溯到郑成功与其军队,例如安平开台天后宫、本协朝天宫(台南后壁)、下桥头朝安宫(台南后壁)等庙[6]:47、48,不过有学者如卢嘉兴则认为郑军信奉的是玄天上帝,明郑时期并未建妈祖庙。清朝为了巩固政权,宣扬妈祖帮助清兵的神迹,展现清朝统治为顺应天意[7]。但也有学者如石万寿则认为郑军子弟多来自妈祖信仰广布的东南沿海,郑军不可能无奉祀妈祖[6]:21。而学者张耘书则认为即使玄天上帝与妈祖皆具有海神性质,但玄天上帝同时也有国家(明朝)守护神的地位,故明郑时期官方较为重视玄天上帝[6]:21。而就近年来的研究,有学者认为台南大天后宫早在施琅入台之前便已变成,是为「东宁天妃庙」[注 3]

清朝时期

由于万正色、施琅等将领利用妈祖信仰助长军威,并将平台灭郑之功绩归于妈祖显灵,奏请将妈祖册封为天后,而后清朝政府来台处理民变时也多借助妈祖神明之名来镇压民众,在清朝官方刻意推广下,妈祖信仰完全取代明郑时期玄天上帝(北极星)信仰而在台湾得以蓬勃发展[6]:21、22。而约在嘉庆年间,妈祖信仰的主力逐渐从朝廷、官军转为民间,例如台湾府城的重要妈祖庙(大天后宫、海安宫、温陵妈庙、古鹿耳门妈祖庙等等)多由府城三郊管理,此外清朝晚期形成的府城迎(北港)妈祖活动,串联起北港到台南沿途多座重要妈祖庙,也使得妈祖信仰更为繁盛[6]:25、26

日治时期

日治时期初期妈祖楼天后宫曾被挪作台南警察署派出所,善化庆安宫曾被挪作湾里警察署等[6]:27,使得包括妈祖信仰在内的台湾民间信仰都受到影响,直到1896年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下令基于「保民治安」等理由,应妥为保护庙宇与传统信仰,暂供军用者也应速恢复旧貌,以及台湾治安的恢复,各地寺庙才逐渐恢复宗教活动[6]:27。1915年西来庵事件发生后,为避免再次有人利用宗教信仰号召群众抗日,开针对台湾宗教进行调查,其成果由台湾总督府编修官丸井圭治郎在1919年汇编成《台湾宗教调查报告书》,该书除了提供政府施政的参考数据外,也成为日后进行台湾宗教调查的范本[6]:28。而在日本大正年间,由于政府利用庙会庆典促进地方繁荣,所以大力支持迎神赛会,历如1923年5月15日的《台湾日日新报》便报导台南州知事吉冈荒造等官员参与台南大天后宫与祀典武庙同日举行的祭典[6]:28。然而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展开的皇民化运动企图以日本神道教来取代台湾的其他宗教,1938年的「寺庙整理运动」据台北帝国大学教授宫本延人统计,全台有361座庙宇被毁,819座庙宇被移作他用,妈祖信仰与其他民间信仰一样受到打击[6]:31

战后时期

来台的中华民国军队如同当初日军来台一样,占用各地庙宇,如台南大天后宫在1945年10月被62军军眷占住,引发民众不满,对此石觉将军在1949年下令军眷不得占住庙宇以免引发更多的民怨[6]:32。而后在白色恐怖时期台湾的宗教信仰自由受到限制,庙会活动被视为迷信、铺张浪费的活动而遭到禁止,为此国民党政府还在1963年颁发了〈台湾省改善民间习俗办法〉[6]:32。但即使受到限制,各地庙宇仍有变通办法,例如让宗教庆典与政治活动结合,像是台南的妈祖楼与金安宫便曾以「开国纪念」的名义来借机进行遶境活动[6]:33

1970年代台湾经济蓬勃发展,民间开始大量重修、扩建庙宇,原本仅于私宅或是神明会供奉的祀神也开始建庙,使得台湾庙宇数量大幅增加[6]:34。而后由于1987年解除戒严,台湾与中国大陆恢复交流,有不少台湾妈祖庙将原本的进香地点改为福建湄洲妈祖庙,并从湄洲分香回台[6]:34。而原本湄洲妈祖祖庙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破坏,在台湾各妈祖庙捐输下除了得以重建之外,1998年更开始增建南轴在线的建筑群[6]:35。除了湄洲妈祖庙外,福建的贤良港天后祖祠泉州天后宫莆田文峰宫也有得到台湾各妈祖庙的捐助[6]:35

台湾妈祖信仰在传播多年后逐渐在地化,例如各地的妈祖常会称为「某某妈」,像是鹿港妈、大甲妈、关渡妈、北港妈、鹿耳门妈、茄苳妈、梧栖大妈、桃园妈、板桥妈、新庄妈等等;而除了在地化,台湾的妈祖信仰也有向海外发展,并分灵回中国大陆,由台商在昆山新建慧聚天后宫,并依照鹿港天后宫格局,分灵鹿港天后宫妈祖至昆山慧聚天后宫恭奉[6]:36

分灵

分灵也称为分香,系指地方新建庙宇,或者信徒欲在自宅供奉某一尊神明时,先到历史悠久、神迹灵验的大庙去求取神明的灵力。经过特殊的仪式之后,新塑的神像被视为祖庙神明的分身,具有相近的灵力,但是每年必须重新回到祖庙来进香、刈火,方能保持灵力不衰。妈祖信仰因为分灵与进香等宗教活动,形成特殊的层级谱系。分灵习俗并非妈祖信仰独有,但其影响力以妈祖最钜。[8]

民间信仰中,神明是非常繁忙的,多在天庭或者原乡。所以分灵的神像,并不是该神祇本人,而是该神的部属,或者该神挑选之当地有功德的先人。如台中万和宫妈祖庙奉祀的「老二妈」神像,就是当地一位廖姓少女的魂魄来附灵的妈祖。

在台湾,大凡历史较为悠久的妈祖庙,都会成为邻近地区妈祖庙和信徒自宅供奉妈祖的祖庙,层层分灵传布出去后,形成一个蛛网密布的信仰系统,并且通过热闹的进香、刈火仪式,强化信仰的深度。信徒们也普遍相信,层级较高的妈祖庙,其神力灵感也较为强大(这个情况在其他地区则较不明显)。

因为这样的层级观念,台湾许多妈祖庙对于自身在层级中的地位锱铢必较,民国四十年代(1950年代)以后,台湾的各大妈祖庙之间开始有谁才是「开台妈」的争论。只要是规模较大的妈祖庙,无不在山门上大书「开基妈祖」或「开台妈祖」,标榜自己的香火乃是直接从福建湄洲祖庙而来。

这种对于主从关系的争论,有时会造成宫庙之间的不睦。知名的遶境路线有云林县北港朝天宫台中市大甲镇澜宫。但在1988年,因为朝天宫单方面使用「妈祖回娘家」等字眼,并且无中生有地宣称「大甲妈是北港妈的分灵」,引起大甲镇澜宫抗议,最后遂将「北港进香」活动改称「遶境进香」,并将路线改往新港奉天宫

正统笨港妈之争

新港奉天宫北港朝天宫的争论历史更早,据说清朝时北港溪改道,冲毁古笨港街,也冲毁了当时的庙宇,因此在笨港街原址河道北岸重建的北港朝天宫,坚持自己为笨港妈正统。而原本在南岸聚集的人们,后迁至现新港之处创建的新港奉天宫,则宣称洪水将原庙宇的4尊妈祖(开台妈、大妈、二妈、三妈)神像冲至南岸,并被其保有。除此之外,尚有争论两庙持有之妈祖分别是原天后宫妈祖中的哪一尊,此一顺位之争。

另外,彰化南瑶宫系源自雍正年间窑工杨谦自笨港携去之香火,而后南瑶宫为感念其之功劳,往笨港(水灾后改为新港、北港)谒祖进香时期妈祖必访杨家,杨家不堪此大礼因而自南瑶宫再分灵妈祖一尊供奉于家,以将「神对人」之屈尊谒拜改为「神对神」之同格进香。之后杨家妈祖先改奉于新港水仙宫,直到2002年起于水仙宫旁新建一宫,承袭古名命名为笨港天后宫,并将古笨港天后宫之庙史纳入其自身庙史。

因此前述笨港地区之朝天宫、奉天宫及天后宫皆各自标榜继承了「古笨港妈祖」的正统。

附带一提,亦有承袭笨港妈祖正统的庙宇,尚有位于新港乡溪北村之溪北六兴宫。该庙传说源于笨港水灾后,约道光17年(1837年)北港与新港正统之争之初,为试图平息这场争端,由新港当地出身之福建水师提督衔太子少保的王得禄将军出面协调,最后决定一尊留新港、一尊返北港,第三尊之正三妈(尚有一尊无提及)则由王得禄请回自家村里奉于提督公馆,王死后即改为溪北六兴宫。该庙虽亦为承袭笨港妈祖正统,但较无参与正统之争,规模亦较小较不为人知,直到近年因电视连续剧「黑面妈祖」播映造成风行方较有名气。

位于新港乡板头村之笨港长天宫,传说由颜思齐自湄洲至此,并于笨港溪边兴建天妃宫。1734年(清雍正12年)因地势危险迁移至板头厝。该庙虽亦承袭笨港妈祖正统,但较无参与正统之争,规模亦较小较不为人知。

然而,对于信徒来说,宫庙之间的争执并不造成信仰上的差别。随着妈祖信仰的影响力提升,各重要妈祖庙举办的宗教活动,往往成为强力的社会动员,乃至于沾染上政治色彩。

最早分灵的案例

目前台湾岛内分灵最久远,应为西螺社口福天宫从嘉义朴子配天宫所分灵之老二妈;而西螺社口福天宫庙内目前存有一块「大正十五年」的路关图,证明当时有大规模往配天宫谒祖进香;民国72年(1983年)连续谒祖进香三年,因建庙经费有限再度中断。民国85年(1996年)妈祖领旨重启遶境周围地区一天(社口、新社、鱼寮、七座等地);民国88年(1999年)扩大遶境西螺地区三天;民国89年(2002)年重启往祖庙嘉义朴子配天宫谒祖进香,目前模式是起驾后搭车前往北港大桥下车,于六脚、朴子地区徒步遶巡沿路村庄。

妈祖传说

清朝历史学家赵翼记下了一个很有趣的台湾海峡的妈祖传说。若遇海难向神明呼救时,称「妈祖」,妈祖就会立刻不施脂粉来救人。若称「天妃」则妈祖就盛装打扮,雍容华贵地来救人,所以会很晚才到。故海上都称「妈祖」,不敢称「天妃」,希望妈祖立刻来救海难中的渔船[9]

万丹万惠宫的「接炸弹金手掌」

台湾的妈祖传说,大概都是妈祖用裙摆挡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空投炸弹

1943年二战期间,美国军机曾飞临鹿港上空投下数百磅重的炸弹,发生所谓「崎仔脚爆击事件」。

当时主要对电机厂房及航运站进行轰炸,在 崎仔脚 (今中山路顺兴里、员林客运公司一带) 投下数百颗的炸弹造成六十多人炸死、数百人受伤。防护团将尸体堆放在街役场 (今镇公所) 广场上让人认尸。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鹿港古城死伤最惨重的一次。

传说美军空袭曾投下数百颗的炸弹,但仅少数几颗命中爆炸,其余的都投进鹿港海边沙滩上,成为未爆炸的哑弹,乃拜受妈祖显灵所赐。据传一名参与行动的美军老空军人见闻,其人于战后初年曾到鹿港观光,到天后宫瞻仰妈祖圣像,发现与当时他在机上见一飞天白衣神女飘行天空,以长裙承接炸弹、将之抛移至海滩软地。女神面貌犹似天后宫妈祖,遂将其遭遇向导游的鹿港友人述说。妈祖化身救难故事,于焉传开。

朴子配天宫也有同样的故事,二战期间盟军丢了一颗飞弹在朴子街上水塔附近,配天宫妈祖用裙摆将飞弹接住丢入朴子溪中,使得朴子街免受战火的波及。[10],云林西螺、彰化县埤头合兴宫东螺开基祖庙北斗奠安宫屏东县万丹万惠宫台南市盐水护庇宫云林县仑背奉天宫也有相似的传说。[11]

也有妈祖让孩童起死回生等传说。北港朝天宫大甲镇澜宫彰化南瑶宫新港奉天宫都有妈祖显灵让儿童死而复活的神迹,传说大意是:有一女性香客揹着儿子(或曰孙子)一同前往,在进香途中其子(或孙)因中暑突然暴毙,女香客不得已祇得暂时将其尸体放置在庙后草寮中(或曰树林下),待进香返回时再做处理。不料回程时竟遍寻不到其尸首,女香客无可奈何祇得赶回家中,待其返抵家门,竟见其儿(或孙)正在门口游玩。询问其经过,孩童说是有一位阿姨带他回家,乃知是妈祖显灵让小孩死而复活。众所皆知,人死当然不能复生,此一神迹乃表示妈祖之神通广大,能使死者复活。

妈祖生

彰化县白马峰普天宫镇殿圣母神像
竹南后厝龙凤宫巨型妈祖神像

在台湾,妈祖生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民间广泛流传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上圣母妈祖的诞辰。 在这一天,各地的妈祖庙都会张灯结彩、演戏并伴随盛大的祭典,非常热闹。 而其中又以白沙屯妈祖大甲妈祖北港妈祖以及鹿港妈祖最具代表性。

第二类则为农历四月初十至十六日,其代表便为云林县六房天上圣母

马祖的妈祖信仰

根据清初《使琉球记》中记载,妈祖林默娘28岁时因父兄驾船驶至闽江口海域,遇风浪船毁人溺,妈祖为救父兄入海罹难,她的遗体当年随海漂至闽江口附近的小岛(即今日马祖列岛南竿岛),为渔民打捞上岸,并将她葬在岸边。湄洲岛的乡亲一度以为默娘失踪没下落,故称她已羽化升天成仙,且为感念其孝心,遂盖庙纪念她的孝行。经后代学者查知,妈祖葬于现今马祖南竿乡马祖天后宫内灵穴石棺中[12],且兴庙供奉妈祖世代相传至今,成为马祖居民最重要的信仰之一。此岛因而被称为妈祖岛,尔后中华民国国军进驻为显阳刚去掉女字旁改称为马祖岛,遂沿用至今。

清初张学礼所着《使琉球纪》中记载「通官谢必振禀云: 『天妃姓,此地人;为父投海身亡,后封天妃。本朝定鼎,尚未封』。」[13]

妈祖投海救父身亡」的流传,极可能是马祖当地将蔡姑婆(蔡红亨)的传说与妈祖(林默)信仰混淆加工后出现。[14]

目前马祖马港的马祖天后宫仍可看见妈祖的灵穴,且从未移动过,据说每次有意移动,都会有一些不可思议事件发生。如1963年国军因办理伙食时不慎发生火灾,烧了部分庙体,为平息众怒而承诺改建,工兵在施工时无意将地砖舖过灵穴,隔天地砖离奇地全部破碎;2001年的改建,施工单位原本怕破坏灵穴所在,打算暂时迁移,但钻地的地钻却突然断裂;而最近一次,也就是改建落成时,庙方原本想为灵穴涂上油彩,但奇怪的是,任何涂漆都难以上色,经掷筊请示,妈祖做了保持灵穴原样原色的指示。而灵穴就在香案前方,为保护灵穴,庙方也装上了强化玻璃。

目前庙殿供奉着福建马祖籍登山怪杰李小石攀登珠穆朗玛峰圣母峰)时,所揹带的妈祖金身圣像。

马港天后宫是南竿乡的信仰中心,据说,每次有大灾难之前,都会见到由灵穴飞出一团火球,当地居民说看到火球飞出,就知道妈祖娘娘又出去救海难了。

2009年,高达28.8公尺的妈祖巨石像正式于马港天后宫旁揭幕,不仅全部以花岗岩打造,而且也成功挑战世界第一高的金氏世界纪录,28.8公尺的高度对照马祖的总面积28.8公顷,象征着妈祖将守护马祖每吋土地上的子民,更强化「妈祖在马祖」的意涵。[15]

连江县政府近来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举办「妈祖在马祖--升天祭」,以「妈祖在马祖」作为招徕观光客之口号与行动,也让世人以此感念妈祖孝顺慈爱的精神。[16]

台湾妈祖庙分布

分灵名称

台湾则有3000多座以上妈祖庙,因地而异,且名称说法不一。由于妈祖神像来自于福建省等不同地方,由于不同人们去奉请,所以名称说法也尽不相同;来自湄洲岛分香者称湄洲妈,来自泉州三邑分香者称温陵妈,来自同安县分香者称银同妈,来自安溪县分香者称清溪妈,来自漳浦县分香者称乌石妈。

各地名庙概述

大肚中堡53境主浩天宫大妈祖

全台各地因不同起建年代、地域、背景,而有富饶地方采风、传说的妈祖庙,早期有「南笨港、北干豆」一说,尊崇北港朝天宫关渡宫

台湾具代表性的名刹如:

台南市大天后宫为全台湾位阶最高的官建大庙,有「全台祀典」之称。

三芝福成宫供奉原台北大天后宫的官祀金面妈祖。此外,金山慈护宫士林慈𫍯宫有供奉全台少数官祀的金面妈祖。

台北关渡宫在北台湾各地都有迎请关渡妈做客的习俗与传统。甚至扩展到中台湾与南台湾,关渡宫以开基大妈与开基软身二妈神像最为灵验,也为各地信徒主要迎请巡庄绕境的神像。

云林北港朝天宫日治时代以来为全台巨刹[17],被称为「全台妈祖的总本山[18]。台湾谚语「北港香炉」一词即形容宫内鼎盛香火。

彰化鹿港天后宫保存世界唯一湄洲天后宫妈祖神像本尊,一说新竹市新竹长和宫供奉湄洲祖庙正三妈。

大甲地区大甲镇澜宫则是每年农历三月份的南下遶境活动颇具盛名,参加活动的人次更是逐年攀升,近年更已达500万人次之谱参与遶境盛会。更被誉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另外大甲妈亦有「见轿不跪,讨皮痛」之语,因为清代时镇澜宫神轿出宫,除了老病残弱者,信徒必定跪地迎送,否则会遭到队伍带头者以「鹤旗」猛打。

梧栖区大庄浩天宫大肚中堡五十三境主显圣庇祐神迹广传,地方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大妈祖之盛名远播,香客从各地络绎不绝而来,于是信仰的区域从原本大辖区扩大及大肚中堡五十三。

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港」的盐水护庇宫开基三妈(糖郊妈)由明天启(1623年)渡台奉祀(合祀于福德祠),盐水港曾是倒风内海的总吞吐口岸,使得其信仰范围涵盖咸水港保太子宫保龙蛟潭保白须公潭保等地,号称是72庄头的信仰中心(今台南市盐水区新营区后壁区嘉义县布袋镇义竹乡鹿草乡 等地),盐水街区则有五郊七境分担护庇宫费用。而这七街境后来又划分成四角头,盐水护庇宫除了四角头遶境之外,尚有不定期的南巡与北巡。

名庙概览

台湾妈祖庙又常称天后宫 (thian-hiō-king)、妈祖庙 (Má-tsóo-biō) 或妈祖宫 (Má-tsóo-king),以下仅列出各县市境内具代表性、知名的妈祖庙如下表所示:

台澎地区
县市地点庙景庙衔现今庙址创建年代备注
基隆市仁爱区基隆庆安宫庆安宫清治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暖暖区5375700444 bd86b6安德宫清治嘉庆六年(1801年)
中正区社寮天后宫清治乾隆十二年
(1747年)
中正区 和平岛天后宫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
中正区八斗子度天宫清治光绪六年(1880年)
台北市松山区松山慈祐宫乾隆十八年(1753年)
北投区关渡宫初期草创于明郑永历十五年(1661年) 正式建庙于清治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19]1661年石兴和尚自湄洲请来妈祖金身并建草篷祭祀[20]
士林区慈𫍯宫清治嘉庆元年(1796年)直辖市定古迹
万华区西门町台北天后宫清治乾隆十一年(1746年)
万华区 启天宫 清道光二十一年(西元1841年)
大同区大稻埕慈圣宫清治同治五年(1866年)
新北市万里区镇北宫[21]民国73年(1984年)
三重区三重义天宫民国47年(1958年)嘉义东石港口宫分灵,俗称三重妈
瑞芳区瑞慈宫[22]民国71年(1982年)
金山区金山慈护宫清治嘉庆十四年(1809年)
贡寮区澳底仁和宫[23]咸丰四年(1854年)
新庄区后港昭德宫[24]日治明治四十三年(清宣统二年﹙1910年﹚)
新庄区新庄慈祐宫FUJI3508新庄慈祐宫清治雍正七年(1729年)直辖市定古迹
八里区八里天后宫清治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淡水区淡水福佑宫清治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直辖市定古迹
板桥区板桥慈惠宫板桥慈惠宫清治同治十三年(1874年)
桃园市桃园区桃园慈护宫清治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桃园区桃园市圣母宫妈祖庙桃园圣母宫
大溪区福安宫[25]日治昭和二年(1927年)
大溪区天后宫建殿于清同治12年(1873年)位于大溪福仁宫后殿2楼
八德区闽台宫分灵自马祖天后宫,马祖人在台开基妈祖庙[26],桃园市府列为桃园市马祖信仰中心。
观音区保障宫清治咸丰九年(1854年)只要一炷通天香,就能拜众神,全台独一无二的设计,且庙宇建筑格局特殊。
龟山区振天宫[27]民国64年(1975年)乙卯十二月
新屋区新屋天后宫清治道光六年(1826年)建庙崇祀初建于清治道光六年是为「圣母祠」,直到清治光绪四年(1878年)才由黄吴水等30人各出谷一石做基金而创立天后宫。有一座全国第一高的青铜妈祖神像,高108公尺,重120吨。
芦竹区龙德宫民国86年(1997年)出巡谒祖全程吃素食完成八天的功德路,历程四百多公里
中坜区仁海宫清治同治九年(1870年)
新竹市香山区天后宫清治道光十五年(1835年)台湾最古老的妈祖庙之一,是当地渔民信仰中心。
北区长和宫清治乾隆七年(1742年)湄洲祖庙史料记载,3尊神像中1尊「大妈」留在湄洲祖庙朝天阁正殿,惜已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第2尊「二妈」流向南洋,不知去向;第3尊「三妈」则为今日新竹市长和宫的软身真发妈祖,称「湄洲祖庙正三妈」;市定古迹。
北区新竹内天后宫新竹内天后宫清治乾隆十三年(1748年)新竹市历史建筑。
新竹县湖口乡湖口乡显圣宫显圣宫[28]民国42年(1953年)
竹北市竹北天后宫竹北天后宫民国67年(1978年)
芎林乡新竹芎林五和宫五和宫嘉庆元年(西元1796年)
新埔镇新埔 与天宫天宫民国三年(1914年)
苗栗县苗栗市苗栗市天后宫嘉庆廿一年(1816年)
后龙镇慈云宫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后龙镇清海宫民国65年(1976年)十月
后龙镇山边妈祖宫(临时行宫)民国102年(2013年)
头份市永贞宫清治咸丰三年(1853年)
竹南镇慈裕宫清治道光十八年(1838年)县定古迹为地方宗教中心。
竹南镇龙凤宫清治道光十六年(1836年)于庙顶上的妈祖塑像,耗费三年,高达136台尺(45公尺,12层楼),为世界最高的妈祖坐姿塑像;塑像内部则分为12层楼
通霄镇白沙屯拱天宫同治二年
(1863年)
行政院文建会颁发证书指定为「国家重要民俗文化资产」[29][30]
苑里镇房里古城苑里顺天宫清治雍正二年(1724年)苗栗海线最古老的妈祖庙宇。
苑里镇苑里慈和宫清治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开基妈(香灯妈)入台三百年。
台中市大甲区日南慈德宫[31]民国67年(1978年)乾隆46年(1781年)日南三庄妈由来据日南吴龙笔记载:「乾隆年间,日南刘银章 大族,族人前往火炎山割取茅草,遭遇原住民出掠人头数十人,事后地方协议,庄民前往火炎山工作,需有藤牌火枪随队,并求天上圣母保佑,三庄轮流值年头家炉主制,此为日南三庄妈的由来。」,道光七年创立天上圣母会为今-日南三庄妈,未建庙前由三庄掷炉主轮奉
大甲区镇澜宫雍正十年(1732年)大甲妈祖遶境进香活动[32]为「国家重要民俗活动[33]
梧栖区大庄浩天宫创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

大肚中堡53境主,台中市文化资产-历史建筑

梧栖区72朝元宫朝元宫创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
南屯区万和宫清治雍正四年(1726年)直辖市定古迹
大肚区顶街万兴宫清治乾隆元年(1736年)[34]大肚地区最古老的妈祖庙宇。
大肚区瑞安宫民国67年(1978年)[35]位于大肚区大肚山上,因成为《花甲少年转大人》一剧的剧情要素而闻名于台湾。
沙鹿区朝兴宫雍正十年七月(1732年)[36]
丰原区慈济宫嘉庆十一年(1806年)五月[37]
丰原区广福宫清治同治十二年(1873年)兴建[38],民国55年(1966年)再次重建[39]
神冈区瞻云宫清同治七年(1868年)[40]
大里区瑞和宫民国77年(1988年年)[41]
大里区振坤宫道光十年(1830年)[42]
大里区新兴宫嘉庆二十年(1815年)[43]被地方上称为「八妈庙」。
大里区大里杙福兴宫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44]
雾峰区雾峰南天宫清同治二年( 西元1863年 ) [45]
大雅区大田心永安宫民国70年(1981年)辛酉年
大雅区永兴宫[46]清治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地方称为老四妈庙
石冈区石忠宫[47]民国65年(1976年)系笨港口港口宫之分灵宫庙
清水区寿天宫清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清水地区最古老的妈祖庙宇。
北屯区南兴宫清治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北屯区上天宫民国50年(1961年)亦称老五妈庙
东区乐成宫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直辖市定古迹
中区万春宫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蓝兴妈祖
彰化县二林镇仁和宫清乾隆元年(1736年)县定古迹
伸港乡福安宫建庙于康熙二十七年(西元1688),于民国六年(1917年)修建
二水乡P1290208 -890788fd二水安德宫清治乾隆六年(1741年)[48]
北斗镇北斗奠安宫清治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迁建于清治嘉庆十一年(1806年)主祀东螺妈,与彰化南瑶宫鹿港天后宫并列为彰化县三大妈祖庙,亦称彰南开基妈祖宫。
彰化市彰化天后宫清治乾隆十三年(1748年)
彰化市南瑶宫清治乾隆三年(1738年)县定古迹
花坛乡明圣宫民国75年(1986年)全台唯一武驾妈祖神像
和美镇糖圣宫民国97年(2008年)
线西乡宝安宫民国74年(1985年)
鹿港镇鹿港兴安宫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县定古迹,为鹿港第一古庙。
鹿港镇天后宫(旧祖宫)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国定古迹
鹿港镇新祖宫[49]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秀水乡下仑天慈宫民国72年(1983年)
芳苑乡王功福海宫[50]清治嘉庆十七年(1812年)
芳苑乡白马峰普天宫[51]清治咸丰九年(1859年)为全台最大妈祖庙
竹塘乡广安宫民国87年〈西元1998年〉
芬园乡 芬园宝藏寺 郑氏时代永历26年(1672年) 三级古迹
埤头乡合兴宫埤头合兴宫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
溪湖镇福安宫清治嘉庆十年(1804年)
田尾乡溪畔朝天宫民国69年(1980年)
田中镇干德宫田中干德宫清治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西元1919年迁址修建
社头乡枋桥头七十二天门宫清治乾隆二十年(1755年)县定古迹

武东堡.武西堡枋桥头七十二庒妈祖信仰的中心寺庙

社头乡旧社天门宫旧社天门宫民国43年(1954年)于民国102年(2013年)重建为枋桥头七十二旧社庒旧二妈
社头乡仑雅庄天门宫仑仔天门宫民国88年(1999年)为枋桥头七十二仑仔庒大妈
溪州乡后天宫溪州天宫[52]民国52年(1963年)
员林市员林福宁宫福宁宫[53]日治大正十五年(1926年)
永靖乡甘澍宫日治昭和十二年(1936年)于民国85年(1996年)重建
大村乡圣瑶宫民国82年(1993年)
大村乡大村慈圣宫庙观1大村慈圣宫民国100年(2011年)
大城乡圣德宫民国64年(1975年)
埔心乡五湖宫民国55年(1966年)
埔盐乡四圣宫民国64年(西元1975年)
南投县集集镇广盛宫广盛宫清治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竹山镇8715yvtvo连兴宫清治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县定古迹
名间乡浊水福兴宫日治明治四十年(1907年)
南投市配天宫清嘉庆四年(1799年)
南投市慈善宫民国73年(1984年)
埔里镇恒吉宫清治道光四年(1824年)
云林县北港镇北港朝天宫正面朝天宫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国定古迹
仑背乡奉天宫清治嘉庆二年(1797年)
仑背乡顺天宫民国52年(1963年)
二仑乡仪天宫清治乾隆七年(1742年)
二仑乡安平宫清治同治八年(1869年)
二仑乡大义天后宫清治乾隆十四年(1749年)
麦寮乡拱范宫清治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国定古迹
古坑乡东和广济宫清道光元年(1821年)
大埤乡泰安宫民国卅四年(1945年)
褒忠乡潮洋宫清治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水林乡蕃薯厝顺天宫清治康熙七年(1668年)主祀湄洲天上圣母 又称蕃薯寮妈 为全台湾历史最悠久的湄洲站身大妈 位于云林县水林乡 创立于西元1668年
东势乡妈埔圣母宫民国86年(1997年)
斗南镇石龟溪天后宫[54]大正大正十四年(1925年)
斗南镇顺安宫清治乾隆元年(1736年)
土库镇顺天宫清治道光十四年(1834年)县定古迹
土库镇马光厝顺安宫[55]民国廿四年(1935年)
虎尾镇福安宫民国50年(1961年)
虎尾镇天后宫民国43年(1954年)
虎尾镇持法妈祖宫民国81年(1992年)
西螺镇社口福天宫清治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56]俗称社口妈
西螺镇福兴宫康熙56年(1717年)[57]俗称西螺妈祖太平妈
西螺镇广福宫 创立于1764年[58]俗称西螺老大妈

县定古迹

西螺镇吴厝朝兴宫[59]民国52年(1963年)俗称吴厝妈
西螺镇埔心福心宫[60]清治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草庙太平妈祖
莿桐乡天瑶宫民国58年(1969年)
台西乡安海宫日治昭和十一年(1936年)
四湖乡鹿场福安宫民国69年(1980年)
口湖乡天台宫清治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斗六市斗六新兴宫清治嘉庆元年(1796年)称开基斗六妈
斗六市斗六门受天宫[61]康熙末年(1722年)
斗六市石榴班长和宫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民国八十七年改建(1998年)称斑鸠妈
嘉义市东区奉天宫民国73年(1984年)
东区天后宫民国57年(1968年)嘉义天后宫是山上天后宫的第二个分香宫
东区天玄宫民国72年(1983年)
东区顺天宫民国68年(1979年)
东区南顺宫民国47年(1958年)
西区朝天宫清治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台湾建宫年代最早的温陵妈祖庙
西区游天宫民国卅五年(1946年)俗称菜园仔妈
西区伏龙宫民国40年(1951年)
西区南游宫民国卅五年(1946年)
西区配南宫民国55年(1966年)
嘉义县民雄乡庆诚宫[62] 清嘉庆十四年(西元1809年)
水上乡璇宿上天宫乾隆二年(西元1737年)
水上乡南乡村宝丰宫咸丰十年(西元1860)
布袋镇魍港太圣宫民国61年(1972年)宫内奉祀为台湾第一尊荣获行政院教育部鉴定为明末雕刻作品的妈祖圣像-魍港妈祖[63]
布袋镇清治治乾隆十五年(1750年)
布袋镇民国101年(2012年)
东石乡港口宫清治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太保市后潭镇福宫[64]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年五月)县定古迹
朴子市朴子配天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县定古迹
新港乡长天宫清治雍正十二年(1734年)
新港乡奉天宫清治嘉庆十六年(1811年)县定古迹
新港乡溪北六兴宫清治道光十九年(1839年)县定古迹
新港乡笨港天后宫清治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创建,日治明治三十年(1897年)地震庙毁,民国91年(2002年)大殿入火,民国100年(2011年)重建竣工[65][66][67]
六脚乡糖厂配天宫(原称副配天宫)日治大正十年(1921年)[68]
六脚乡护安宫清治光绪五年(1879年)
台南市南化区天后宫[69]清治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永康区盐行天后宫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六甲区六甲恒安宫【护军妈】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明郑成功欲据台湾为抗清基地,于料罗湾出师之前,先向妈祖出生地福建莆田湄洲屿恭迎三尊(软身)妈祖作为护军之神,舰队于海上航行,起大雾无法可行;危急之时,郑之参将陈永华将军步上舺板,忽见前方悠明灯光,遂令众舰跟随前进,得以顺利登上台湾之鹿耳门,赶走占领台湾之荷兰人,此时众人咸感圣母显化引路所致。郑成功为继反清复明之志业,开疆拓土治理台湾,乃令部将陈永华率军北上,途经赤山堡时,见六甲庄系旺盛灵秀之穴地,遂于现址草建一座土壁茅屋之庙,将护军而来之湄洲圣母神像奉祀于此,当时妈祖时有显化神迹远播。续有福建省漳泉两地民众渡海移居赤山堡开垦,延续香火乞蒙慈荫,此为本庙初创之处。
后壁区下茄苳泰安宫清治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善化区善化庆安宫清治嘉庆十五年(1810年)直辖市定古迹
善化区茄拔天后宫明郑永历十五年(1661年)
下营区茅港尾堡天后宫[70]清治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71]
山上区苦瓜寮朝天宫清治光绪十九年(1893年)
山上区天后宫清光绪六年(1879年)
麻豆区仁厚宫清治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盐水区月港护庇宫护庇宫原本是福德祠,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清治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择地重建天后宫(护庇宫)天启3年(1623),盐水当地糖郊「崇兴行」从大陆福建湄州朝天阁迎来一尊妈祖(即今所奉祀的开基三妈,又称糖郊妈),并入福德祠合祀,并改为妈祖祠。
新营区铁线桥通济宫大清康熙中叶
西港区玉勅庆安宫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七股区三股龙德宫光绪六年(1880年)
中西区大天后宫明郑永历十八年(1664年)国定古迹
中西区妈祖楼天后宫清治乾隆二十年(1755年)
中西区三郊镇港海安宫清治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注 4]
中西区四联境金安宫清治嘉庆十四年(1809年)[72]
中西区三郊营仔脚朝兴宫温陵妈庙清治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73]分灵自泉州天后宫,因泉州古称温陵,故名为「温陵妈庙」。民国46年(1957年)迁至现址。
中西区银同祖庙清治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74]
中西区檨仔林朝兴宫马兵营保和宫清治咸丰八年(1858年)[75]
北区开基天后宫明郑永历十七年(1663年)直辖市定古迹
南区盐埕天后宫清乾隆廿三年(1758年)或卅三年(1768年)主祀天上圣母,配祀武惠尊王,过去附近居民常经由庙后的「帆港」将盐场产出的盐运往安平,故此庙亦称为「帆港天后宫」。该庙为台南盐埕地区的公庙
安南区正统鹿耳门圣母庙民国七年(1918年)[76]土城香亦称土城仔香,由祀奉天上圣母妈祖的土城圣母庙所举行。鹿耳门圣母庙旧名保安宫,早期属「西港香」刈香。民国五十年(西元1961年),自西港香脱离而自行办理的刈香活动,乃五大香中最晚形成的地区。「南瀛五大香」中的「土城香」,每三年举行一次刈香仪式[77][78]
安南区鹿耳门天后宫[79]民国卅六年(1947年)位于台湾台南市安南区,是一座主祀天上圣母的庙宇,其奉祀之天上圣母被称为「鹿耳门妈」,举办全国首次之罗天大醮,醮典仪式为时49 天、参拜人潮超过50 万人次,经三年方办理圆醮大典。民国73年,岁次甲子年十月初十日起,举办「七七四十九天罗天大醮」,祈求国泰民安,济助孤苦贫穷,赈助白米30台车,办理民俗活动,文物书画展览等,参加大醮信徒超越50万人;经3年,至76年办理圆醮大典,功成圆满,为民间举办罗天大醮之创始。
安平区安平天后宫清治康熙五年(1668年)
大内区内庄朝天宫民国101年(2012年)
高雄市旗津区旗津天后宫清治康熙十二年(1673年)直辖市定古迹
楠梓区楠梓天后宫(原称楠和宫)[80]清治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直辖市定古迹
旗山区天后宫清治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直辖市定古迹
大树区慈后宫
林园区 中芸凤芸宫 清光绪24年( 1898年 )
燕巢区角宿天后宫清治康熙六年(1667年)
凤山区 凤山双慈殿 清朝乾隆18年(西元1753年)
凤山区龙成宫清治光绪十二年(1886年)
新兴区 大港埔鼓寿宫 清咸丰6年( 1856年)
鼓山区内惟龙目井龙泉宫清治朝乾隆年间
左营区丰谷宫大正十三年(1924年)民国初年北港朝天宫南巡至左营时,正三妈降驾指示要留在左营济世,于是便留下正三妈令旗,之后左营庄信徒雕刻天上圣母金身,原令旗火化后入神其中,而此尊神像即是丰谷宫开基天上圣母
茄萣区下茄萣金銮宫清治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
顶茄萣赐福宫[81]清治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82]
弥陀区 弥寿宫 清咸丰7年( 1857年 )
冈山区寿天宫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路竹区 路竹天后宫 明郑永历25年( 1671 年)
桥头区凤桥宫清治雍正三年(1725年)
屏东县屏东市慈凤宫清治乾隆二年(1737年)
屏东市 楠树脚天后宫 清光绪年间迁建
屏东市 公馆新兴天后宫 民国17年( 1928年)
里港乡双慈宫清治乾隆十三年(1784年)[83]
新园乡 新惠宫 清治乾隆20年(1755年)
新园乡 乌龙龙圣宫 清嘉庆17年( 1812年 )
内埔乡六堆天后宫清治嘉庆八年(1803年)县定古迹
东港镇朝隆宫清治雍正二年(1724年)
万丹乡万丹万惠宫清治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长治乡长治天后宫日治大正三年(1914年)
万丹乡万丹三青宫清治乾隆二年(1737年)
林边乡 慈济宫 清乾隆廿九年(西元1764年)
林边乡 放索安澜宫 清康熙46年( 1707年 )
枋寮乡 德兴宫 清道光10年(1830年)
恒春镇 恒春天后宫 清光绪3年( 1877 年) 二级古迹
宜兰县苏澳镇南天宫民国39年(1950年)
苏澳镇进安宫民国77年(1988年)
五结乡永安宫清治道光六年(1826年)县定古迹
头城镇头城庆元宫清治嘉庆元年(1796年)
宜兰市昭应宫清治嘉庆十三年(1808年)县定古迹
罗东镇震安宫清治道光十七年(1837年)[84]
花莲县花莲市慈天宫民国38年(1949年)
台东县台东市台东天后宫清治光绪十六年(1890年)县定古迹
澎湖县马公市澎湖天后宫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国定古迹,为全台年代最早的天后宫。具有潮州风格,异于大多数台湾寺庙的闽南风格。
澎湖提标馆 清治康熙23年后(1684年) 原清代班兵会馆
东卫天后宫清顺治18年(公元1661年)
湖西乡 湖西天后宫
沙港天后宫
望安乡 望安花宅天后宫
将军天后宫
闽疆金马地区
县市地点庙景庙衔现今庙址创建年代备注
金门县金湖镇顺济宫北宋徽宗宣和年料罗顺济宫兴建于明代,从庙中碑文记载,建庙时间要往古推算到北宋徽宗宣和年间,是金门最古老的妈祖庙。
连江县南竿乡马祖天后宫为妈祖衣冠冢和灵穴的所在地。
南竿乡金板境天后宫肇建于清同治年间供奉国内罕见之「少女妈祖」(少女面容)神像。
北竿乡芹壁天后宫创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配祀铁甲元帅为蛙神信仰。
莒光乡福正境天上圣母庙始建于清代民国72年军方协助重建,设柱联「国恨家仇谁不知消灭共匪定千秋,亲恩兄义一身殉感动人心传百世」,充满战地情感。
东引乡中柳天后宫建于清末嘉庆年间相传为大海盗蔡牵所建,供奉蔡牵封神之「犁麦大王」。

妈祖青年会团体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遶境活动,也有大学生亲自体验遶境,并且在社群网站上打卡,让一些妈祖庙积极成立「青年会」。 目前有:

  • 大甲镇澜宫e世代青年会
  • 丰原镇清宫青年会-镇青会
  • 彰化南瑶宫金意承青年会
  • 妈祖青年军 (成员遍及全国,不限特定地区,总部位于北港)

参见

注释

  1. 《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灵惠妃庙记》、《莆阳比事》等。
  2. 神像现存于嘉义县布袋镇虎尾寮太圣宫[6]:20
  3. 季麒光《蓉洲诗文稿》〈募修天妃宫疏〉一文写说「东宁天妃宫者,经始宁靖王之舍宅,而观成吴总戎之鸠工也。」;蒋元枢〈重修台郡天后宫图说〉亦写说「察郡城西定坊之天后宫,未入版图以前即已建造,郡垣庙宇,此为最久。」,另外厦门大学教授李祖基认为早在宁靖王舍宅之前,明郑承天府一带已有天妃宫庙,后其住持僧圣知接受宁靖王之舍宅[6]:65-67
  4. 三郊镇港海安宫庙方沿革以清乾隆元年(1736年)三郊迎请湄洲妈祖建庙奉祀为创建年份。从三郊最早所建庙宇为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之台南水仙宫来看,庙方沿革确实不无可能。但考诸乾隆中叶绘制之《台湾舆图》,西定坊南势街尾未有海安宫之标示。而嘉庆十二年(1807年)成书之《续修台湾县志》记载海安宫为「钦差大臣嘉勇公福安康偕众官公建,郡守杨廷理成其事」,故有以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为海安宫创建年份之意见存在。综上,由于乾隆元年说缺乏明确文史数据佐证,在此权以乾隆五十三年说为海安宫创建年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nd
  2. 张德麟2003,3
  3. 另见董芳苑2003,61-4;史明1992,31-2
  4. 辜神彻,2006:49-51
  5. 邓富珍. . 华视 (彰化). 2014-02-05 [2016-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6).
  6. 张耘书.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年12月. ISBN 978-986-03-9415-3.
  7. 骆, 芬美. . 台北市: 时报. 2013: 178. ISBN 9789571357287.
  8. 黄美英1994
  9. 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五:「台湾往来,神迹尤着。土人呼神为『妈祖』。倘遇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时刻。」
  10. . [2010-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31).
  11. . [2010-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1).
  12. . [2013-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13. 张, 学礼. . 维基文库. [2022-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8).
  14. 王, 花俤. .
  15. . [2013-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16. . [2013-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0).
  17. 林美容博士. .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语文学系. 2011-08 [2023-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2).
  18. 《台湾日日新报》1935年4月14日第3版〈盛大に行はるる北港の妈祖祭:来る二十一、二两日〉全岛妈祖婆の总本山とも云ふべき北港妈祖庙では例年旧历上元即ち十五日より十七日までの三日间盛大な祭典を举行していたが。
  19. 诸罗县志·卷十二》(1717年):「天妃庙……一在一在淡水干豆门。五十一年,通事赖科鸠众建,五十四年重建,易茅以瓦,知县周钟瑄颜其庙曰灵山。」
  20. . [2013-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0).
  21. .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9).
  22. .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3. .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24. . [2014-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5. .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26. . [2018-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27. . [2013-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1).
  28. .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29. 妈祖进香 国家民俗
  30. . [2012-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1).
  31. . [2013-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32. YouTube上的大甲妈祖2007绕境MV,大甲妈圣歌.linjenyi.2007-05-21
  33. 董盈颖副编审. .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1年4月7日 [2017年8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1日) (中文(繁体)). 今年4月8日「大甲妈祖遶境进香」起驾日非常特别,因为行政院文建会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要为获指定为国家重要民俗的「大甲妈祖遶境进香」,在大甲镇澜宫举办授证仪式,由文建会主任委员盛治仁颁发指定证书,大甲镇澜宫董事长颜清标代表保存团体接受。
  34. . [2012-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2).
  35. . 四箴国中. [2017-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7).
  36. . [2014-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3).
  37. . [2012-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3-28).
  38. . [2013-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8).
  39. . [2013-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40. . [2015-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41. . [2015-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0).
  42. . [201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8).
  43. . [201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44. .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5. . [2016-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0).
  46. . [2014-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47. . [2015-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48. .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49. .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50. .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51. .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4).
  52. . [2014-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3. .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1).
  54. .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55. .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2).
  56. 西螺社口妈回娘家的活动,这条香路徒步行走已经维持了300余年了啰!
  57. .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1).
  58. [西螺广福宫老大妈]
  59. .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60. .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61. . [2015-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62. .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63. . [2014-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64. .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65. . [2012-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2).
  66. . [2012-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2).
  67. . [2012-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2).
  68. 副配天宫 妈祖收妖至今流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大纪元电子报记者江俊亮
  69. . [2015-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70. 《南瀛古庙志》-下营茅港尾堡天后宫
  71. . [2014-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72. . [2015-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73. . [2015-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5).
  74. . [2015-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75. . [2015-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76. . [2015-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77. . [2015-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7).
  78. . [2015-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30).
  79. . [2015-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80. . [2015-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81. . [201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31).
  82. .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83. [凑阵拜妈祖-里港双慈宫]
  84. 罗东震安宫简介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