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 (道教)

美德

慈(仁爱),俭(俭朴),不敢为天下先(谦让)。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经教

道(太上无极大道),经(三十六部尊经),师(玄中大法师)[1]

出《道教义枢》,「《请问经》:一者道宝,二者太上经宝,三者大法师宝。道以通达为义,谓能自通通他,又能令凡达理,通物至乐。太上经者,太言极大,备包众理;上是胜出,超逾众教,经即训法、训常,言由言径。法为万物轨范,常谓众圣模刊,由是得理之所由,径是入道之途径。法师者,《消魔经》注:能养生,教善行,为人范,是法师也。孟法师:师者,和也,众也。谓率徒必众,接物必和。《盟威经》:师,和也。但和有理有事。事和者,容人畜众,事同水乳。理和者,思真诣圣,不违玄趣也。」

道教的「礼师存念诀」,援用「存思」法协助斋醮行仪,用于朝礼、愿念乃至发挥护卫坛场,当中有段内容为召降聚会于玉京山上的太上三尊(道经师三宝或三清),令其降临内坛高座[2]

出《道法会元·上清灵宝无量度人上道·礼师存念诀》:

  1. 存道宝第一:「存见斋坛为玄都玉京山七宝城宫台宝益狮子之座,座上有莲花以为茵借,座前狮子蹲踞相间,香官仗乐森然罗列。」「存思之时,皆应临目,常见太上在高座上,老君在右,道君在左」
  2. 存经宝第二:「在于太上之西,有七宝装严光明帐座,座上有玉案,案上有经宝。绛霄之中,火铃之室,花藉蕴函镇覆经上,玉童玉女侍卫香灯,三十六部道德为宗,太上侍官立左」
  3. 存师宝第三:「在于太上之东,七宝装严光明帐座,座上有玄中大法师。」[3]

闻唱道时,兆存内景神光洞照坛席,分毫无翳,五脏六腑莹若瑠璃,九光射于左右。正拜讫,次心礼九拜,存中有太上三尊在空玄之中敷设宝座,三界众真朝礼,如玉京山朝会之仪。左有琅书金篇,真文宝符,自然之书,三十六部尊经,右有上古三师(经、籍、度三师)[4],及授法诸师环立。

内丹学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生命活动的统驭主宰)[5]

出《海琼白真人语录》,「夫人身中有内三宝,曰精、气、神是也。神是主,精、气是客。......万神一神也,万气一气也,以一而生万,摄万而归一,皆在我之神也。」《天仙正理直论》,「修仙者必用精、炁、神三宝,此言只神炁二者,以精在炁中,精炁本是一故也。」

参考文献

  1.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臣等烧香,归身归神归命大道。臣等首体投地,归命太上三尊。……自归依师尊大圣众至真之德。得道之后,升入无形,与道合真。夫三尊者,道尊、经尊、真人尊也。三一之尊,通乎人身。」
    陆修静《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每诵步虚一首讫,弟子唱善散花,礼一拜毕,唱三礼曰:至心稽首礼太上无极大道。至心稽首礼三十六部尊经。至心稽首礼玄中大法师。」
    张万福《三洞众戒文》:「始起心入道三归戒文:命诸男女伏受三归依戒。第一戒者,归身太上无极大道;第二戒者,归神三十六部尊经;第三戒者,归命玄中大法师。」
    王常月《初真戒律》:「凡初入太上正宗法门,不问道俗,必先遵依太上金科玉律,三洞戒文,供养大道尊像,表通都天纠察王天君。请祈盟证,受三皈依戒。三皈依戒: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师,不落邪见,故曰师宝。」
  2. 张超然. (PDF). 清华学报. 2015, 45 (3): 381-413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04).
  3.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老子,玄中大法师矣。」
    《混元圣纪》:「徐整《三五历记》:元熙肇始,有神人号天皇,时老君降世,号通玄天师,一号玄中大法师。……老君在天皇时,号玄中大法师,亦曰通玄天师,出《洞真经》一十二部,以无极大道下教人问。在地皇时号,有古大先生,出《洞玄经》一十二部,化人以无上正真之道。在人皇时,号盘古先生,出《洞神经》一十二部,化人以太平无为之道。」
    道法会元卷三:「灵宝玄中大法师玉虚明皇道君静老天尊。居玉虚明皇宫。」
    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十:「玄中大法师乃元始立教之后,至上皇元年五劫同启,五行全角,五炁俱备,化生诸真诸仙,应五劫之内化生玄中之精,精中之玄,皆是上皇,故劫号上皇,五劫之中化生。玄中大法师乃禀五炁之精英与天真皇人,集云成章,龙胎石景,亿万符书。三部十条悉为正文,玄中大法师方始立教也。」
    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又以老君为人天之师,遂以为专作师宗,或又以玄中为老君化身,此尤不可执泥也。此事只见于《老君实录》诸书而已,使果如其说,则老君为天尊,则以为上帝,既化身行教,则以为玄中大法师而已,不应探其源而称之也。如礼师威仪经之说,则存天宝台中,太上三尊,左有三十六部尊经,右有玄中大法师。此盖谓经则有象,师则具形,惟大道无形,不可想念。道既肇始,主宰万生,为历劫之宗祖,作三才之根本。故存太上三尊,辅之以经,侍之以师,其理甚明。……若为道德天尊,则天中之君也,合用章奏也。若为玄中大法师,则天上之臣也,合用申状也。今欲𠇹指玄中为老君,则不然也。或者又称玄中法师为静老天尊,尤其谬矣。」
  4. 张超然. (PDF). 清华学报. 2015, 45 (3): 381-413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04). 其中「三师」即指「度师」(自身之师)、「籍师」(度师之师)与「经师」(籍师之师)。宋代以后又在此「人间三师」之外,另立「天上三师」,所谓:「别有天上三师者:太上老君为度师,虚皇大道君为籍师,元始天尊为经师。」。除此之外,《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又有以真定光、郁罗翘、光妙音为「三师」的例子。根据南朝时期的《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这三位真人可以说是最先传授《灵宝经》的「三师」,但祂们并非是斋仪中的「礼师」对象。早期天师道也有称最初三代天师(天师张陵、嗣师张衡、系师张鲁)为「三师君」的说法,宋代龙虎山的正一宗坛更为此「三师君」及其夫人设置「正一三师」之位。但这同样不是斋仪中的「礼师」对象。
  5. 李养正. . [201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