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
永历(1647年—1661年十二月三日)是中国南明永历帝的年号,共使用15年。
永历
| ||
政权 | 南明 | |
君主 | 永历帝朱由榔 | |
历时 | 15年(南明) 37年(明郑持续奉永历年号) | |
![]()
|
---|

永历通宝一分铜钱
南明在中国大陆使用十五年,连同台湾明郑时期持续使用「永历」年号直至永历三十七年(1683年)八月十八日郑克塽降清为止。[1]
永历十五年十二月三日(1662年1月22日),缅人将永历帝送至吴三桂营,[2]永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1662年6月1日)永历帝于昆明被吴三桂缢死,史称咒水之难。
《明史》记载永历年号起于1646年十一月。《罪惟录》、《明纪》等则记为1646年上尊号,明年改元。今多从之。[3][4][5][6][7]
1647年反清起事者王光代、郭应铨用此年号。[3][8][9]
1649年反清起事者虞允用此年号。[10]
改元
- 隆武二年十一月十八日(1646年12月24日)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永历元年。
- 永历二年五月,郑森始知永历帝立,停用隆武年号,改奉永历年号。
- 永历十五年十二月三日(1662年1月22日)永历帝被缅甸送至清军营内。
- 永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1662年6月1日)朱由榔被吴三桂绞杀于昆明,郑氏集团仍沿用永历年号。
- 永历三十七年八月十八日(1683年10月8日)郑克塽降清。
大事记
- 永历元年——桂王朱由榔即位于肇庆。赐姓遥奉永历年号,自称「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成功」。
- 永历六年元月——海澄守降郝文兴降郑。
- 永历六年四月——施琅降清,成功杀施琅之父及其弟施显。
- 永历六年五月——清军水师攻打厦门,为郑军所败。
- 永历七年五月——清军攻打海澄,为郑军所败。
- 永历八年十一月至十二月——漳州千总刘国轩降郑,郑军入漳州。
- 永历十年六月——黄梧同副将苏明据海澄降清。
- 永历十三年——郑成功北伐金陵战败,甘辉遇俘不降就义。
- 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帝驾崩,由其子玄烨继位,年号康熙。
- 永历十五年三月初一日 (1661年3月30日),郑成功自金门出发攻打台湾,引发郑成功攻台之役。
- 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初三日 (1662年1月22日),永历帝被新缅甸王莽白送至清军营内。
- 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1662年2月1日),台湾长官揆一签下缔结书,郑成功攻台之役结束。
- 永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 (1662年6月1日),永历帝被吴三桂杀害于昆明[11],南明灭亡。
- 永历十六年五月八日,郑成功卒。同年发生郑经靖难,郑经攻台取得政权。
- 永历十七年——郑经在台湾依然用永历年号。
- 永历十八年正月——周全斌降清。
- 永历十八年三月——郑经退守东宁。
- 永历十九年四月——清军派施琅为主将、周全斌为副将进攻台湾,遇到台风,各船被吹散。
- 永历二十三年——清康熙帝正式亲政。
- 永历二十七年十一月,吴三桂反清,引发三藩之乱。
- 永历二十八年——郑经响应三藩,出兵中国。
- 永历三十二年——吴三桂自称皇帝。
- 永历三十四年——郑经撤兵回台湾。
- 永历三十五年——正月,郑经卒于承天府。东宁之变,郑克𡒉被杀,郑克塽袭位。
- 永历三十七年——六月,施琅攻台,刘国轩败。八月,明郑的郑克塽向清朝投降。
逝世
- 永历十一年三月——郑鸿逵,郑芝龙之弟、郑成功叔父。
- 永历十三年——甘辉,明郑部将。随郑成功北伐南京时遇俘,不降就义。
- 永历十三年——万礼,明郑部将。随郑成功北伐南京时遇俘,不降就义。
- 永历十五年正月初七日——爱新觉罗福临,清顺治帝(1638年出生)
- 永历十五年八月廿四日——谢永常,明郑部将(1630年出生)
- 永历十五年十月初三(1661年11月24日)——郑芝龙,武装海商集团,郑成功之父。(1604年出生)
- 永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朱由榔,南明永历皇帝(1623年出生)
- 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郑成功,延平王(1624年出生)
- 永历十六年——马信,明郑部将,郑成功卒后不久病故。
- 永历十六年六月二十七(1662年7月21日)——李定国,晋王(1620年出生)
- 永历十六年十月——黄昭,明郑部将,拥立郑袭。战死于郑经克台。
- 永历十六年十月——蔡云,明郑部将,拥立郑袭。郑经克台中被郑袭委罪,被赐自缢。
- 永历十六年十月——萧拱宸,明郑部将,拥立郑袭。郑经克台战败被擒,斩首。
- 永历十六年十一月十三——朱以海,明宗室,鲁王。(1618年出生)
- 永历十八年三月——卢若腾,明郑政治人物。(1600年出生)
- 永历二十二年——蔡政,明郑政治人物。
- 永历二十三年——洪旭,明郑部将(1605年出生)
- 永历三十二年——吴三桂,吴周皇帝(1612年出生)
- 永历三十四年——陈永华,东宁总制(约1634年出生)
- 永历三十五年——郑经,延平王(1642年出生)
- 永历三十五年——郑克𡒉,郑经之世子,即位后在东宁之变中遇害(1662年出生)
纪年、西历、干支对照表
永历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十年 |
---|---|---|---|---|---|---|---|---|---|---|
公元 | 1647年 | 1648年 | 1649年 | 1650年 | 1651年 | 1652年 | 1653年 | 1654年 | 1655年 | 1656年 |
干支 | 丁亥 | 戊子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永历 | 十一年 | 十二年 | 十三年 | 十四年 | 十五年 | 十六年 | 十七年 | 十八年 | 十九年 | 二十年 |
公元 | 1657年 | 1658年 | 1659年 | 1660年 | 1661年 | 1662年 | 1663年 | 1664年 | 1665年 | 1666年 |
干支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庚子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永历 | 二十一年 | 二十二年 | 二十三年 | 二十四年 | 二十五年 | 二十六年 | 二十七年 | 二十八年 | 二十九年 | 三十年 |
公元 | 1667年 | 1668年 | 1669年 | 1670年 | 1671年 | 1672年 | 1673年 | 1674年 | 1675年 | 1676年 |
干支 | 丁未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壬子 | 癸丑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永历 | 三十一年 | 三十二年 | 三十三年 | 三十四年 | 三十五年 | 三十六年 | 三十七年 | |||
公元 | 1677年 | 1678年 | 1679年 | 1680年 | 1681年 | 1682年 | 1683年 | |||
干支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之纪年
- 中国
- 越南
- 顺德(1628年-1677年):莫朝—莫敬完之年号
- 福泰(1643年-1649年):后黎朝—黎真宗黎维祐之年号
- 庆德(1649年-1653年):后黎朝—黎神宗黎维祺之年号
- 盛德(1653年-1658年):后黎朝—黎神宗黎维祺之年号
- 永寿(1658年-1662年):后黎朝—黎神宗黎维祺之年号
- 万庆(1662年-1663年):后黎朝—黎神宗黎维祺之年号
- 景治(1663年-1672年):后黎朝—黎玄宗黎维䄔之年号
- 阳德(1672年-1674年):后黎朝—黎嘉宗黎维禬之年号
- 德元(1674年-1676年):后黎朝—黎嘉宗黎维禬之年号
- 永治(1676年-1680年):后黎朝—黎熙宗黎维祫之年号
- 正和(1680年-1705年):后黎朝—黎熙宗黎维祫之年号
- 日本
参考文献
- 钱海岳《南明史》列传第五十一〈郑森传〉,第3585页。
- 钱海岳《南明史》本纪第四昭宗二,第250-252页。
-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第210页、第226页。
- 张廷玉《明史·列传第八诸王五》:「〔大清顺治三年十一月〕是月由榔亦自立于肇庆,伪号永历。」
- 钱海岳《南明史·本纪第三昭宗一》:「〔隆武二年十一月〕庚申,即皇帝位,大赦。诏告天下,将励文武兵民同仇恢复,以明年为永历元年。」
- 王夫之《永历实录》:「〔隆武二年〕十月丙戌,上即位于肇庆,诏诰天下,奖励文武兵民,同仇恢复,改明年为永历元年。」
- 南沙三余氏《南明野史》:「〔隆武二年十一月〕是月十八日,监国即帝位。取藩封『永』字,又以神宗孙取『历』字,改明年丁亥为永历元年。」
- 赵尔巽《清史稿·世祖一》:「〔顺治四年七月〕丁巳,郧阳贼王光代用永历年号,聚众作乱,命侍郎喀喀木等剿之。」
- 《清世祖实录》卷35:「〔顺治四年十二月丁卯朔〕江西提督金声桓疏报,吉安等处伪官郭应铨等,受永历伪职,盘踞龙泉山中,与渠魁王来八勾连作乱,残害地方。遣副将刘一鹏,率兵扑剿,擒贼渠王子凌、郭应铨等,斩获无算,章下所司。」
- 《清世祖实录》卷45:「〔顺治六年八月癸巳〕陕西总督孟乔芳疏报,山西逆寇虞允等,称伪永历年号,陷蒲州及临晋、河津等县,臣同户部侍郎额色督军渡河直趣蒲州,杀贼无算,遂复其城。」
- 见《狩缅纪事》;《求野录》及叶梦珠《续绥寇纪略》卷四《缅甸散》。《也是录》记四月「初八日,上被难」。
延伸阅读
- 李崇智. .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 邓洪波. . 台北: 国立台湾大学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 2005年3月 [2021-11-06]. ISBN 978986000518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8-25).
前一年号: 隆武 |
明朝年号 1647年ㄧ1661年 |
下一年号: 无 |
前一年号: 无 |
台湾年号 1661年ㄧ1683年 |
下一年号: 康熙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