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道
天师道[1]是道教的一个派别,就是原来的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又称正一道、正一盟威之道,在东汉顺帝时期,由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北)创立。五斗米道以老子为教主,基本经典是《道德经》,道士能替信徒上章向天神祈愿求福。张道陵称“正一盟威道”。
道教 |
---|
![]() |
道教主题 |
信徒多为贫苦农民,因尊张道陵为天师,所以称“天师道”;天师道在各地分设“祭酒”领导徒众,并设有“义舍”救济贫苦教徒。
南北天师道

普渡法会科仪
北魏时,嵩山道士寇谦之自称奉太上老君之命,“革新”五斗米道,清整道教张天师派系,创立新天师道。 天师道在寇谦之改革后,他这一脉被称为北天师道或新天师道,另外,继承葛洪思想的陆修静一脉,则号称南天师道。
东晋中后期,江南的杜子恭所传的道派也属于天师道一系,影响所及很广,东晋上下都礼敬他。谢灵运自小被送到杜明师处抚养长大。杜子恭废除了入道者必须交纳五斗米的规定。东晋末年,杜子恭去世后,这一区道徒孙恩、卢循利用五斗米教的群众基础发动叛乱,被东晋朝廷镇压,但是五斗米教仍然存在。杜子恭的玄孙杜京的影响力很大,与上清派关系密切。
参考文献
- 《隶释·隶续》引《米巫祭酒张普题字》:熹平二年三月一日,天卒鬼兵胡九(阙二字),仙历道成,玄施延命,道正一元,布于伯气,定召祭酒张普,萌生赵广、王盛、黄长、杨奉等,诣受微经十二卷,祭酒约施天师道,法无极才。
- 柏夷:〈天师道婚姻仪式「合气」在上清、灵宝学派的演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吕鹏志:〈关于早期天师道与地域文化之关系的几种学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吕鹏志:〈天师道登坛告盟仪——《正一法文法箓部仪》考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