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

妈祖莆仙语:;闽东语平话字Mā-cū闽南语:),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海洋女神,有关信仰主要发散中心是湄洲岛,扩及于沿海之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胶东半岛、天津等地区,也被随该些地区之移民传至于台湾琉球日本本土、新加坡等地[1]

妈祖
灵惠夫人、灵惠妃、护国明着天妃、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十九世纪末清朝(西元1644-1911年)木妈祖雕像
其他名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妈祖婆、姑婆祖
性别
寺庙妈祖庙
妈祖
简化字
林默娘
简化字
常见称呼
妈祖婆
简化字
天后
汉语
天妃
汉语
天上圣母
简化字
皇帝册封名称
灵惠夫人
简化字
灵惠妃
简化字
护国明着天妃
简化字
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简化字

妈祖据传原名林默暱称默娘」,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莆田话:Ná̤u-mâ)、妈祖婆、姑婆嫲(Gū pó má)等,生活于北宋时期之兴化军莆田县,在手足中排序最后。据称,她聪慧过人但沉默寡言,并成为一位释道兼修的仙姑,为人占卜祸福,而终身未婚。在羽化后,传言祂常以「着红衣长发素颜美丽女性」之形象在汹涌海涛中显灵,并能使台风转向,而保祐船只航行之平安。船员与渔民对祂的崇拜逐渐形成信仰。越南朝鲜半岛之水手都尊称祂为「护国庇民」之海洋女神。闽南地区之临济宗禅师视祂为慈航观音化身,并传播妈祖之信仰。祂在信徒心目中之普遍形象为一位法力强大而仁慈且地位崇高的女神

由闽南籍移民带到台湾的妈祖信仰,有关的宗教活动经常是备受重视的宗教活动;其中尤以大甲镇澜宫彰化南瑶宫北港朝天宫白沙屯拱天宫等庙宇发起的妈祖进香遶进最具代表性[2]

2009年,妈祖信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生平

妈祖姓林,相传在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出生于清源军泉州莆田县湄洲岛东螺村(979年,莆田县改隶太平军;980年,太平军改名兴化军),民间传说妈祖「出生时不啼哭」,因而取名为「默」。文献或有记为「默娘」,而「娘」字为旧时对单名女子之通称,故妈祖原名应以「林默」为是[3]

从南宋到清代,绝大多数史料公认天后,名为「林默,生于湄州屿,自幼有异能。是当地知名的仙姑(女性法师)。」具体生日,虽只见于《东西洋考》,但早被全世界妈祖信徒奉为妈祖生辰,举行庆典。

考据

妈祖卒生年与家世,史料中有多种记载:

  • 现存关于妈祖最早的文献,是南宋廖鹏飞绍兴廿年(1150年)所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谓:「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据此,妈祖生前是一个女巫。妈祖死后,文中并提到: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道东海。值风浪震荡,舳舻相冲者八,而覆溺者七。独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樯竿为旋舞状,俄获安济……」船员说这是湄州女神显灵,于是路允迪返国后上奏朝廷请封,诏赐顺济庙额。
  • (南宋)李丑父《灵惠妃庙记》“妃林氏,生于莆之海上湄洲”。
  • (南宋)李俊甫《莆阳比事》“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灵异,能言人休咎,死,庙食焉。”
  • (南宋)黄岩孙《仙溪志》“顺济庙,本湄洲林氏女,为巫,能知人祸福,殁而人祠之”。
  • (南宋)洪迈夷坚志.支景卷第九》“兴化军境内地名海口,旧有林夫人庙,莫知何年所立,室宇不甚广大,而灵异素着。凡贾客入海,必致祷祠下,求杯珓,祈阴护,乃敢行,盖尝有至大洋遇恶风而遥望百拜乞怜见神出现于樯竿者”。
  • (明)张燮东西洋考》“天妃世居莆之湄洲屿,五代闽王林愿之第六女,母王氏。妃生于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儒略历960年4月21日)。始生而变紫,有祥光,异香。幼时有异能、通悟秘法,预谈休咎无不奇中。雍熙四年九月九日(儒略历987年10月4日)升化。[4]
  • (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按天妃,莆田林氏都巡之季女。幼契玄机,预知祸福。宋元祐间遂有显应,立祠于州里”[5]
  • (清)杨俊《湄州屿志略》:“湄州在大海中。林氏林女,今号天妃者生于其上”。
  • (清)《长乐县志》:“相传天后姓林,为莆田都巡简孚之女,生于五代之末,少而能知人祸福。室处三十载而卒。航海遇风祷之,累着灵验”。
  • 清朝吴任臣《十国春秋》:「林愿女,闽人也。愿事王氏官统军兵马使。女始生而地色变紫,屡着灵异。幼通秘法,长能乘席渡海,云游岛屿,人呼为神女,又曰龙女。一愿泛海舟溺,女方织,忽据而寐者终日,母问之,曰:『父溺舟。儿救父也。』愿归。叩其事,果不妄。」
  • 《莆田九牧林氏族谱》则记载妈祖是晋安郡王林禄的第二十二世孙女。

信仰源起

妈祖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莆田话:)、妈祖婆[6]姑婆嫲(Gū pó má)等。对林默的崇拜自北宋开始神格化,被称为妈祖兴化人对女性祖先的尊称),并受人建庙膜拜,复经宋高宗封为灵惠夫人(或作灵慧夫人),成为朝廷承认的神祇,并在元代忽必烈大汗时,被封为「天妃」,康熙皇帝再加封至「天后」,清末时,封号共有数十字。妈祖信仰自福建传播到澳门浙江广东台湾琉球日本东南亚(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地。另外在华东和中国北方沿海地区的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东辽宁部分地区也有少量天后宫或妈祖庙分布。

近年妈祖在东亚海洋史的研究,引出东亚在西方航海地理发现前己有的朝贡贸易、琉球网络及跨国移民史讨论,而妈祖信仰圈成为东亚海洋经济及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见证之一[7]

各地的妈祖信仰

福建・莆田

湄洲妈祖祖庙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扩建,日臻雄伟。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明成祖圣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

从宋元到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期,随着大量而不间断的华人海外移民活动,妈祖信仰的传播范围广至东亚东南亚各地港口(尤其是沿海地区)多可见妈祖庙的踪影,譬如日本长崎横滨的妈祖庙、澳门妈阁庙马来西亚吉隆坡天后宫、菲律宾隆天宫、香港铜锣湾天后庙

妈祖的诞生地福建是妈祖信仰最盛的地方,仅在妈祖的家乡莆田一地,就有不下百座的妈祖庙,在民国以前,福建沿海各府县,每县都有几十座妈祖庙[8],如今,福建各地的妈祖庙数量仍十分庞大,香火旺盛。妈祖文化甚至深入到内陆的闽西客家山区[9]。福建的妈祖庙中有三座被列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妈祖信仰遭到严重的打击,许多宫庙和神像被毁。譬如妈祖信仰发源地莆田湄州岛上的庙宇和相关文物,就在文革中被摧毁殆尽,包含分身大妈。只有少数庙宇如莆田文峰宫,在文革时将妈祖神像藏于郊区的古井中,保住了神像。泉州天后宫则是因为曾被当作工厂使用,因此躲过被摧毁的命运。改革开放后民间信仰逐渐恢复、加上两岸交流频繁,妈祖信仰重新活络。又因为妈祖信仰中独特的「进香、刈火」习俗,台湾各妈祖庙为求增加本身与祖庙的链接,纷纷前往湄州捐献资金兴建宫殿或牌楼等建物,使湄州岛上的妈祖宗教建筑迅速增加[10]

福建・福州和宁德

福州居民宗教信仰多元,道教佛教福州影响力最大的两大宗教。严格来说,大多福州人属于两者兼信的华人民间信仰者,奉祀福州各地流行的不同的乡土神灵,其中妈祖与临水夫人同为福州极为重要的女神。

福州市与妈祖故乡莆田市相邻,与妈祖亦属同省人,随海商、移民传播妈祖信仰。如福建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郎官巷天后宫仓山区南台岛螺洲镇螺洲天后宫

深受闽都文化影响的宁德市也有浓厚的妈祖信俗文化,面向外海的蕉城区霞浦县福鼎市境内均建有天后宫如宁德天后宫竹江天后宫点头妈祖宫等,而霞浦松山地区更是有妈祖娘家的传说,该地的松山圣母天后行宫(松山天后宫)是福建省唯一一座圣母天后行宫。

福建・泉州

泉州天后宫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礼制规格最高,是现存保存较好,仍保留一些宋代构建和明清时代木构的建筑物。因而泉州天后宫系属中国妈祖庙中第一座被国务院审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曾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而妈祖正是海商的守护神。元朝政府为发展海上贸易,忽必烈在公元1278年尊妈祖为“泉州神女”[11],并封其为“天妃”。泉州人用旧称,所以泉州天后宫在当地闽南话称为「天妃宫」(thian-hui-king)。

广东

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天后宫南沙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角山东南,始建于明代。清朝乾隆年间曾有一次大规模重建,二战时遭到严重破坏。1994年,由香港著名商人霍英东带头捐资重建,1996年建成。而珠江三角洲潮汕地区亦有大量的妈祖庙。

江苏

南京天妃宫位于南京塞拉利昂麓、长江之滨,建于明朝永乐五年。相传郑和下西洋遇险,受救于林默娘(妈祖),返航归来上奏永乐帝而后修建。 南京亦有天后宫,位于秦淮区升州路,为原福建会馆旧址,现为可开放的祭拜妈祖的道教宫观。已开放免费参观。

太仓浏河天妃宫,又名“天妃灵慈宫”,俗称“娘娘庙”。宫内立有《通番事迹碑》,记述了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泗阳妈祖文化园位于中国杨树之乡,平原绿海之都,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泗水古国——江苏泗阳。 妈祖文化园位于泗阳船闸西南侧的情人岛上,所处之地位于大运河中流,三面环水。整个景观结构为一轴、一环、两心、一片区。

苏州昆山市慧聚寺天后宫由附近当地台湾商人捐款,在因战乱而损毁的慧聚寺重建而成;妈祖分香台湾史上最古的妈祖庙之一,鹿港天后宫。重建的昆山慧聚寺天后宫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及神像布置均采用闽南台湾风格,依照台湾鹿港天后宫型式而建。为目前中国最大的闽台传统木结构建筑形式天后宫,完全建成后,将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妈祖庙。

浙江

杭州天妃宫的最早记载见自宋《梦粱录》。在清代,分别在武林门、吴山三茅观、孩儿巷有三座天妃宫。

宁波最早的天妃宫为宁波天妃宫,创建于宋绍熙二年(1191年),后于1950年毁于国军轰炸。清代中晚期,宁波共有天后宫40余座。目前存有的最著名的天后宫是位于鄞州区庆安会馆(又名甬东天后宫)和安澜会馆。[12]

在浙江舟山温岭玉环洞头南麂苍南等地,都有妈祖庙。

天津

中国最北的妈祖庙,天津娘娘宫
位于天津妈祖文化园的巨型妈祖神像

旧时,天津新婚者时常至天津天后宫祭拜妈祖,以求早得子嗣。天津人心中的妈祖信仰功能与送子娘娘,有相当大的重叠。

山东

庙岛显应宫位于山东省长岛县庙岛,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是中国北方建造最早、影响最大的妈祖庙,初为沙门岛(庙岛古称)佛院,仅茅屋三间。随着元代定鼎燕京汗八里北京),海运日渐繁荣,京都的贡物大多由南方沿海漕运至燕京。当时的沙门岛是海上漕运的必经之地,往来漕船需在此泊舟候风。因漕运水手大多是福建人且笃信妈祖,就在岛上立妈祖祠以事供养,后来就成为风俗。

青岛天后宫始建于明代成化三年,初称“天妃宫”,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道教庙会天后宫庙会,俗称“青岛大庙庙会”。

蓬莱境内的蓬莱阁,由龙王宫子孙殿弥陀寺天后宫三清殿吕祖殿等古建筑共同构成。

湖南

湖南芷江天后宫,坐落在湖南芷江县城舞水河西岸,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65年)。

四川

乾隆年间以降,伴随移民四川,天后宫在四川各地进行了大规模修建。

山西

山西太谷县妈祖庙建于清代[13]。介休市绵山妈祖殿建于清代。

安徽

安徽安庆天后宫亦建于乾隆年间。

香港

妈祖在香港皆称天后,而香港水上人则称其为阿妈。香港各地皆有天后庙,其中以佛堂门天后古庙历史最悠久,每年皆有不少市民聚集进香,而1982年3月兴建的港铁港岛线车站,亦因邻近铜锣湾天后庙而以「天后」命名。

香港境内各大小天后庙,常以漂浮之说立庙,如在海岸拾到天后神主牌木像等,人便就地立庙,奉为神明。这点与福建和台湾等地天后庙不同,因为神主多乃漂来的,各庙无从属分香关系。村与村间的天后,乃独立个体。例如某村天后节庆,开神功戏,也会请附近村落之天后来观看。

香港附近的深圳南头半岛赤湾之上,亦有明代郑和有关的赤湾天后庙(明时为天妃宫),此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不少水上人前往参拜。

澳门

妈祖在澳门亦相当多人信奉。最显著的例子,澳门葡文名称「Macau」,即是由「妈阁庙」一词转化而来。明朝称 “阿妈港”。十六世纪葡萄牙人登陆澳门的地方就在妈阁庙旁,葡人问此地是什么,当时他们认为葡人问的是指妈阁庙而非澳门,故答他们 “macau “(妈阁),后以讹传讹,现葡文 “Macau”(澳门)同「妈阁」。[14]

台湾

竹南后厝龙凤宫巨型妈祖神像
白沙屯妈祖圣像

妈祖信仰是台湾最普遍的民间信仰之一,「妈祖婆」亦是妈祖在台语的特殊叫法。清朝施琅将军攻打明郑政权获胜,施琅说是妈祖显灵帮助他。自那之后汉族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渡台海而来的人变多。因台海海况时常不佳,因此闽南人多把妈祖请来一起渡过台海,而妈祖也因此成为台湾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15]。无论是大小街庄、山海聚落,还是通都大邑,都可看到妈祖庙。仅台湾一地,就有妈祖庙510座,其中有庙史可考者39座,内置于明代的2座,建于清代37座,其中大多是由佛家禅师建成。

澎湖群岛

澎湖天后宫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庙宇,位于澎湖县马公市,原称娘娘宫、天妃宫、妈宫。「妈宫」后来成为所在城镇的地名来源,至日治大正9年(1920)由台湾总督府改名为「马公」,惟现在台语仍以「妈宫」()称之。

金门列岛

金门料罗湾滨海处建有「金门妈祖公园」,恭设湄洲妈祖庙所捐赠高达990公分的妈祖圣像。料罗港为两岸分治后在金门县「宗教直航」之港口(马祖南竿乡福澳港),采类似「小三通」之方式,输送信众往返两岸。料罗湾附近有料罗顺济宫,迄今有八百年以上历史。

乌坵列岛

乌坵原隶属于福建省莆田县,与妈祖同乡,且同说妈祖之母语——莆仙话,乌坵岛距湄州岛约18海浬[16],本为一生活圈,故亦信仰妈祖。岛上建有妈祖庙,是讨海居民的精神支柱。当地传说,乌坵是妈祖湄洲祖庙的庙产,被称为「妈祖山」[17]

马祖列岛

马祖列岛之名即由妈祖而来,据清初《使琉球记》记载,林默娘廿八岁时,因父兄驾船驶至闽江口海域,突遇巨风大浪,船毁人溺,默娘得知,飞身入海拯救父兄,因而罹难,遗体随海漂至闽江口附近的竿塘岛(即今日马祖列岛的南竿岛),为渔民打捞上岸,并就近将她葬在岸边。根据当地信仰传统,妈祖葬于现今南竿马祖境天后宫正殿的灵穴石棺中[18],且兴庙供奉相传至今,成为马祖居民最重要的信仰之一;此岛因而称为「妈祖岛」,或因传抄而写为「马祖岛」,尔后大量中华民国国军随着两岸军事对峙而进驻,此处的广域地名改称「马祖」并使用至今(法定行政县名为连江县),此村则称「马祖村」,因建有港口「马祖港」而简称「马港」。[19]

清初张学礼所着《使琉球纪》中记载「通官谢必振禀云: 『天妃姓蔡,此地人;为父投海身亡,后封天妃。本朝定鼎,尚未封』。」[20]「妈祖投海救父身亡」的流传,极可能是马祖当地将蔡姑婆(蔡红亨)的传说与妈祖(林默)信仰混淆加工后出现。[21]

紧邻马祖村的门前山设有妈祖宗教文化园区,园区中建有妈祖巨神像,于2009年10月完工成为全世界最高之石制妈祖神像,高度有28.8公尺。[22]

连江县政府近来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举办「妈祖在马祖--升天祭」,以「妈祖在马祖」作为招徕观光客之口号与行动,也让世人以此感念妈祖孝顺慈爱的精神。[23];

马祖的妈祖信仰

根据清初《使琉球记》中记载,妈祖林默娘28岁时因父兄驾船驶至闽江口海域,遇风浪船毁人溺,妈祖为救父兄入海罹难,她的遗体当年随海漂至闽江口附近的小岛(即今日马祖列岛南竿岛),为渔民打捞上岸,并将她葬在岸边。湄洲岛的乡亲一度以为默娘失踪没下落,故称她已羽化升天成仙,且为感念其孝心,遂盖庙纪念她的孝行。经后代学者查知,妈祖葬于现今马祖南竿乡马祖天后宫内灵穴石棺中[18],且兴庙供奉妈祖世代相传至今,成为马祖居民最重要的信仰之一。此岛因而被称为「妈祖岛」,尔后改称为「马祖岛」,马祖之名遂使用至今。

目前马祖马港的马祖天后宫仍可看见妈祖的灵穴,且从未移动过,据说每次有意移动,都会有一些不可思议事件发生。如1963年国军因办理伙食时不慎发生火灾,烧了部分庙体,为平息众怒而承诺改建,工兵在施工时无意将地砖舖过灵穴,隔天地砖离奇地全部破碎;2001年的改建,施工单位原本怕破坏灵穴所在,打算暂时迁移,但钻地的地钻却突然断裂;而最近一次,也就是改建落成时,庙方原本想为灵穴涂上油彩,但奇怪的是,任何涂漆都难以上色,经掷筊请示,妈祖做了保持灵穴原样原色的指示。而灵穴就在香案前方,为保护灵穴,庙方也装上了强化玻璃。[24][25]

目前庙殿供奉着马祖籍登山怪杰李小石攀登珠穆朗玛峰(圣母峰)时,所揹带的妈祖金身圣像。

马港天后宫是南竿的信仰中心,据说,每次有大灾难之前,都会见到由灵穴飞出一团火球,当地居民说看到火球飞出,就知道妈祖娘娘又出去救海难了。2009年,高达28.8公尺的妈祖巨石像正式于马港天后宫旁揭幕,不仅全部以花岗岩打造,而且也成功挑战世界第一高的金氏世界纪录,28.8公尺的高度对照马祖的总面积28.8公顷,象征着妈祖将守护马祖每吋土地上的子民,更强化「妈祖在马祖」的意涵。[22]

连江县政府近来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举办「妈祖在马祖--升天祭」,以「妈祖在马祖」作为招徕观光客之口号与行动,也让世人以此感念妈祖孝顺慈爱的精神。[23]


日本

日本横滨中华街妈祖庙,当地华侨曾专程从闽台两地分灵开光而建。
日本崇福寺的妈姐堂。

妈祖信仰在江户时代之前已经传入日本,东京都茨城县长崎县青森县横滨等地均有妈祖庙,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妈祖庙与日本传统神道结合,成为「天妃神社」,如弟橘比卖神社()、弟橘姫神社()等。也有以日本神道仪式举行的「天妃祭」。

琉球

琉球国时代由闽人三十六姓传入妈祖信仰,较著名的妈祖庙有那霸天妃宫

朝鲜

朝鲜正史─《朝鲜王朝实录》中可知当时朝廷已经对妈祖崇拜有所了解;从海路使行录中可知,从高丽王朝末期到丙子胡乱之前,使臣们多以沙门岛为背景创作诗文,抒发瞻仰妈祖庙后的感想,并向妈祖祈愿航海平安无事。

西加里曼丹省

马来西亚

新加坡

天福宫(英语:Thian Hock Keng Temple),新加坡妈祖庙,兴建于大清道光20年(1840年),由福建汉族移民薛佛记与陈笃生等集资筹建,为新加坡地区最古老的道教庙宇。天福宫除了主祀妈祖之外,配祀关圣帝君至圣先师(当地称「孔子公」)与观世音菩萨。1973年7月6日,新加坡政府指定天福宫为国定古迹。

越南

越南人称呼妈祖为天后婆越南语)在越南各省华人会馆皆建有“天后宫”,奉祀“天后圣母”(或称“天妃娘娘”)为主神,而其他主神的庙宇亦有配祀“天后圣母”。

越南各省知名的“天后宫”有:胡志明市有“穗城会馆(天后宫)”、“三山会馆(天后宫)”、“霞璋会馆(天后宫)”、“海南会馆(天后宫)”、“广肇会会馆(天后宫)”、“ 七府 天后宫”、“ 左闾 天后宫”、“旧邑 天后宫”等数十座,在胡志明市,每年大年初一凌晨时刻一到,信众分别拥入当地天后宫参拜,以求合家平安,周年顺境。平阳省有 “莱眺市天后宫”、“土龙木市天后宫”,在平阳省每年的元宵节日,设有投灯仪式,大型经营者则参加投票请灯以求生意兴旺、客似云来、营利双收,下午各“天后宫”分别举办舞龙、舞狮、八仙、仙姐、散花、古乐、恭迎天后圣母出巡仪式,以求世界和平安定、国家繁荣强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合境平安。

泰国

旧金山

「美国妈祖庙」(MA TSU TEMPLE)位于旧金山中国城,前身为1986年所创朝圣宫,1996年迁至现址,妈祖为台湾北港朝天宫所分灵。

纽约州

「美国妈祖基金会」(American Mazu Foundation Inc)位于纽约法拉盛中国城132-15 41st Avenue 1B FLUSHING NY 11355,建成于2015年5月11日(农历三月二十三),为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分灵而来。

加拿大

「中华湄洲妈祖庙」,位于加拿大多伦多市,为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分灵而来,2017年7月15日举行安座典礼。

历代褒封

宋徽宗咸丰帝为止,妈祖受各代皇帝褒封多次,由「夫人」、「妃」、「天妃」,直至「天后」。

日本福冈元寇史料馆所藏,北洋水师军舰靖远号神龛,奉祀海神妈祖神位
  1. 宋朝
    1. 宣和五年(1123年),莆田人李振(李富堂弟)向宋徽宗请赐庙额「顺济」,圣墩祖庙李富建庙)列为官方承认的庙宇。
    2.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宋高宗封「崇福夫人」
    3.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宋高宗封「灵惠夫人」
    4. 绍兴三十年(1160年),宋高宗加封「灵惠昭应夫人」
    5. 乾道二年(1166年),宋孝宗封「灵惠昭应崇福夫人」
    6. 淳熙十二年(1184年),宋孝宗封「灵慈昭应崇福善利夫人」
    7. 绍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诏封「灵惠妃」
    8. 庆元四年(1198年),宋宁宗封「灵惠助顺妃」
    9. 嘉定元年(1208年),宋宁宗封「灵惠助顺显卫妃」
    10. 嘉定十年(1217年),宋宁宗封「灵惠助顺显卫英烈妃」
    11. 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妃」
    12. 宝祐二年(1254年),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协正妃」
    13. 宝祐四年(1256年),宋理宗封「灵惠协正嘉应慈济妃」
    14. 景定三年(1262年),宋理宗封「灵惠显济嘉应善庆妃」
  2. 元朝
    1. 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世祖封「护国明着天妃」,委派蒲师文主持册封仪式[26]
    2.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封「护国显佑明着天妃」
    3. 大德三年(1299年),元成宗封「辅圣庇民明着天妃」
    4. 延祐元年(1314年),元仁宗加封「护国庇民广济明着天妃」
    5. 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封「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着天妃」
    6. 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顺帝封「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着天妃」
  3. 明朝
    1.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2.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27]
  4. 清朝
    1. 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圣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28]
    2.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圣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
    3. 乾隆二年(1737年),清高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天后」[29]
    4.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高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天后」[30]
    5.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清高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天后」[31]
    6. 嘉庆五年(1800年),清仁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天后」[32]
    7. 道光六年(1826年),清宣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天后」[33]
    8. 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宣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天后」[34]
    9.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清宣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天后」[35]
    10. 咸丰二年(1852年),清文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天后」[36]
    11. 咸丰三年(1853年),清文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天后」
    12. 咸丰五年(1855年),清文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天后」
    13. 咸丰五年(1855年),清文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天后」[37]
    14. 咸丰七年(1857年),清文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
    15. 同治十一年(1872年),清穆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嘉佑天后」[38]

相关传说

水阙仙班

妈祖的水阙仙班至少有十八位神仙,分别是:海晏公、千里眼将军、顺风耳将军、嘉应将军、嘉佑将军(嘉应将军、嘉佑将军在有些地方被视为千里眼及顺风耳,有些地方认为不是)、黄蜂兵帅、白马尊王、丁壬使者、柽香大圣、青衣童子、水部判官、巡海仙官、百花仙子、凌波仙子、四海龙王[39]还有冯璇、冯甲、冯乙(甲、乙则名已轶,三冯为兄弟)、蔡某、丁仲修等五水仙王,多的时候,另有二十四司辅助神之说,甚至三十六仙官,如江淮水师信仰中的龙山大王乐山大王金总管倪总管马元帅路元帅,在妈祖信仰崛起后,几乎都被视为妈祖从神。

千里眼与顺风耳

传说中妈祖收服了桃花山上高明高觉(即千里眼顺风耳)两怪,收为部将后开始替妈祖察听世间苦难。
两大驾前护卫神分别为左手持方天画戟,右手举至额前做远视状的千里眼(又称水精将军),以及左手持月眉斧头,右手举至侧耳作听音状的顺风耳(又称金精将军)。

台湾民间所流传「妈祖接炸弹」之传说

其他陪神

妈祖有众多陪神,除了最常见的千里眼、顺风耳和水阙仙班,还有陈靖姑、钱四娘、路允迪、李富、宋本蒲师文郑和林尧俞施琅姚启圣陈文龙拿公[40]

郑和与天妃

您可以在维基文库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原始文献:

-{zh;zh-hans;zh-hant|

  1. 天妃之神灵应记}-
-{zh;zh-hans;zh-hant|
  1. 天妃之神灵应记}-

明朝永乐年间,郑和带领二万七千余官兵,乘百余艘巨舶,七下西洋;大海茫茫,“烈风陡起,怒涛如山,危险至极。舟人惊骇,仓忙无措,仰赖神灵显然临庇,宁恬无虞”——此处的“神灵”即指天妃。 郑和的二万七千多名水手多数是从福建广东浙江三个沿海省份招募来的;他们之中很多回乡或流居海外,把供奉天妃的信仰传播出去。

永乐元年,郑和出使暹罗国,海上忽刮大风,几百人生命危在旦夕,郑和祈求天妃救助,忽然一阵香风飘来,见神站立在桅杆上,顿时风平浪静。

永乐五年(1407年)郑和下西洋,途中遇到台风,郑和祈求神灵保佑得平安。往渤泥国途中、往榜葛剌国也遇到台风,祈求神灵保佑后平安。郑和为了答谢天妃的功绩,曾奏请朝廷在南京龙江关创建一所天妃宫,蒙明成祖御赐纪文。郑和又奏请朝廷在大队官兵驻扎的福建长乐港创建天妃宫作为官兵祈祷之所。郑和船队聚集在天妃宫下,等候信风出航;出行前郑和带领二万七千余官兵在天妃宫举行大规模祭祀典礼,点燃香烛,供奉牺牲,祈求神灵保佑。 郑和官兵登船后要奉献仙师酒,念祝文“五更起来鸡报晓,卜请娘妈来梳装,梳娓珍珠龙凤髻,……弟子一心专拜请,湄州娘妈降临来。急急如律令”。后来此祝文演变成为现在的敲小法鼓的天上圣母请神咒。

郑和船中供奉天妃,昼夜香火不断,各船专设司香一名,不管其他事务,每天清晨负责带领船员向天妃娘妈顶礼。

宣德七年1431年,郑和奉圣旨往湄洲屿天妃宫拜祭。

郑和每次下西洋回国,必定新修各处天妃宫,或扩修殿堂,或种植青松翠竹;在南京静海寺、太仓天妃宫,郑和还栽种特地从西洋带回来的海棠花。郑和在刘家港天妃宫和福建长乐南山寺都立天妃纪念石碑,将下西洋的成功,归功于天妃的神佑。天妃娘娘成为明朝海军的守护神。

琉球册封使与天妃

福建前往琉球的路途,要穿越黑水沟即冲绳海槽,海象非常恶劣,经常发生船难。而历届派往琉球册封船队中,多有之人士,故而册封使亦非常崇信妈祖。每当前往册封琉球的时候,册封使都要沐浴斋戒三天,亲自到福州南台岛冯港的天后宫祭祀妈祖,并祈祷占卜求签[41]此后,将妈祖和拿公的神像请上头号封舟,将陈尚书神像请上二号封舟。[42]至琉球后,将三像奉安久米村天后宫中。[43]归程前,亦要至久米村天妃宫、关帝庙祈祷,并将三像奉回封舟之上。[44]

每当册封船队在海上遭遇风暴,册封使便亲自焚香向妈祖祈祷,答应归国之后向皇帝请求为妈祖加封号或加赠褒书御笔匾额。而根据历届册封使在其著作中的说法,妈祖非常灵验。每当封舟遇暴,只要向妈祖祈祷,风暴便突然停止;有时封舟即将冲礁撞毁,舟中之人向妈祖祈祷,封舟便奇迹般地绕过岛屿。[42]仅仅清朝一代,妈祖由「天妃」晋封「天后」,其封号亦从明末的十四字加至最终的六十四字。

大道公风、妈祖婆雨

民间相传道教神明之一的保生大帝(大道公)尚在凡人为天上圣母林默娘的婚约者。某日保生大帝将迎娶妈祖时,因前一日妈祖家中一头母羊难产而死,让妈祖萌生退婚之意。大婚之日到来,保生大帝率迎亲队伍迎娶妈祖,妈祖断然悔婚,随后入山出家修道。保生大帝大怒,虽后来也遁入空门,亦得道成仙,然吞不下此怨气,遂每至妈祖诞辰遶境时必定下雨,打算淋落妈祖脸上的脂粉,欲使妈祖羞于见凡人信徒。妈祖也不甘示弱,也在保生大帝寿辰出巡时,必刮风打算吹落祂的冠帽。因此民间流传:「大道公风、妈祖婆雨」(不过真的在每逢妈祖遶境恰逢春季春雨到来,也真有遶境队伍碰到下雨的状况,因此绕境队伍及信众每逢遶境活动时自备雨具防突落雨;保生大帝出巡时正好是太平洋台风季开始,还真的多次碰到台风搅局。因此此民间流传虽被相关庙宇否认,但大多数的信众仍然相信。)

祥瑞托梦

在台湾,每逢国历四月(农历三月)妈祖诞辰,香火鼎盛的大甲镇澜宫天上圣母往南部新港奉天宫遶境进香与白沙屯拱天宫天上圣母往北港朝天宫进香都会呼出时间来信众体验擡轿,为台湾著名的「三月疯妈祖」。由于四月也恰逢各政党为大选准备举行初选的时间,因此有意角逐大选的候选人,无不趁着妈祖遶境的机会,除与选民亲近外,也向妈祖祈求选举的顺遂,甚至藉妈祖之名宣扬自身政治理念。于2020台湾总统大选前一年,两位拟参选人便不约而同地以妈祖名号宣布角逐,先是前立法院长王金平4月7日于妈祖遶境时,受到大甲妈祖的开示,表示即使未被提名仍会参选[45];而后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更于4月17日当面向媒体宣布曾于睡梦中,见到妈祖托梦叫他一定要出来参选总统[46],并在当天下午领取中国国民党荣誉状,恢复其党员身分,正式投入国民党总统初选[47]

妈祖传说衍生作品列表

小说

  • 长篇小说《天妃出身济世传》(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5),“建阳书林”熊龙峰)又名《新刻金像天妃出身济世传》,《天妃娘妈传》,或《新刻宣封护国天妃娘娘出身济世正传》。

电视剧

电影

  • 天后》(1975年,台湾):嘉凌 饰妈祖
  • 妈祖的传说》(2014年,中国大陆):刘妙 饰妈祖

纪录片

  • 大甲妈祖回娘家》(1974年,台湾)
  • 妈祖迺台湾》(2013年,台湾)
  • 台中迓妈祖》(2015年,台湾)
  • 天下妈祖》(2016年,中国大陆):共五集

动画

漫画

画册

  • 最强天后》 作者:蚩尤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引用

  1. 滨下武志; Hamashita, Takeshi.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97-0919-1 (中文).
  2. . 台中市文化资产局. [2023-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6).
  3. . 三立新闻网 SETN.COM. 2019-10-29 [202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4. 张燮. . 1617.
  5. 严从简. . 1574.
  6. . [201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7. 滨下武志,《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区域与历史的视角》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75页
  8. 妈祖的子民:闽台海洋文化研究,徐晓望,学林出版社(1999年12月),ISBN 978-7-80616-790-8
  9. 永定县志,永定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4月),ISBN 978-7-5046-1814-6/K•22
  10. 朱致贤,2004,〈一尊神明,两岸世情:妈祖信仰在台创高峰〉,《岛与陆》,台北:经典杂志,ISBN 978-957-29664-2-6
  11. 李启元. . http://mnfeng.net/. [2019-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12. . [2010-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2).
  13. http://pindao.gmw.cn/gmw/channel/4560467/4560465/0/147735365/151/66147/0/0%5B%5D
  14. . [2012-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15. . [2012-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4).
  16. (PDF). [2017-02-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3-09).
  17. . [2017-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18. . [2013-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19. 马祖的妈祖信仰
  20. 张, 学礼. . 维基文库. [2022-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8).
  21. 王, 花俤. . 二○○六妈祖升天纪念祭典暨妈祖信仰研讨会. 2006.
  22. . [2013-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23. . [2013-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0).
  24. . [2019-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25. . [2019-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26. 妈祖及妈祖信俗
  27. . [2023-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5).
  28. . [2023-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5).
  29. . [2023-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5).
  30. . [2023-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5).
  31. . [2023-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5).
  32. . [2023-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5).
  33. . [2023-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5).
  34. . [2023-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5).
  35. . [2023-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5).
  36. . [2023-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5).
  37. . [2023-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5).
  38. . [2023-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5).
  39. . [202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40. 妈祖陪神:陈文龙与拿公
  41. 李鼎元,《使琉球记》,卷二
  42. 齐鲲费锡章,《续琉球国志畧》,参见卷三「灵迹」一节。
  43. 李鼎元,《使琉球记》,卷三
  44. 李鼎元,《使琉球记》,卷六
  45. 三立新闻网. . www.setn.com. 2019-04-07 [2019-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中文(台湾)).
  46. . 东森财经新闻. [2019-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47. 联合新闻网. . 联合新闻网. [2019-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中文(台湾)).

来源

  1. [清]李鼎元 着:《使琉球记》
  2. [清]齐鲲费锡章 着:《续琉球国志畧》
  3. [明]《刘家港天妃宫石刻》
  4. [明]《长乐南山寺天妃之神灵应纪》
  5.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张燮 着《东西洋考
  6. 南京天妃宫 Archive.is存盘,存档日期2013-04-28
  7. 李献璋 着,郑彭年 译:《妈祖信仰研究》(澳门:澳门海事博物馆,1995)
  8. 廖迪生:〈地方认同的塑造:香港天后崇拜的文化诠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9. 蔡相𪸩(1989):《台湾的王爷与妈祖》. 台北:台原出版社.
  10. 大甲镇澜宫:〈妈祖生平〉,见大甲妈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1. 董芳苑(2003):〈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台湾民间信仰:兼论台湾社会宗教人之心灵重建〉. 见 张德麟 编,台湾教授协会、国际文化基金会 策划:《台湾汉文化之本土化》,页59-78. 台北:前卫.
  12. 黄美英(1994):《台湾妈祖的香火与仪式》. 台北:自立晚报社文化出版部.
  13. 黄光孝:乡土教学系列:天后宫巡览. 澎湖:彭南国中.
  14. 史明(1992):《民族形成与台湾民族》. 东京:Taiwanese Cultural Grasroots [sic] Association.
  15. 张德麟(2003):〈编者的话〉. 见 张德麟 编,台湾教授协会、国际文化基金会 策划:《台湾汉文化之本土化》,页3-5. 台北:前卫.
  16. 蔡泰山(2007):〈妈祖文化在台湾民主信仰变迁及发展趋势
  17. 徐晓望(1999):《妈祖的子民——闽台海洋文化研究》. 上海:学林出版社.
  18. 辜神彻(2006):〈台北盆地与姓氏相关的轮祀组织研究〉,《台湾文献》57(3),页37-94.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妈祖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