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寮乡

枋寮乡台湾话台湾客家语饶平腔:biongˇ liau hiongˇ,南四县腔:biongˊ liauˇ hiongˊ)位于台湾屏东县西部中段偏南。北临新埤乡、东邻春日乡,东北连来义乡,西北连佳冬乡,西南滨台湾海峡,南接枋山乡。本乡另有一块飞地位于春日乡行政中心北边。枋寮乡位处屏东平原恒春半岛的中介点,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多辟为养殖渔业区,近山地区稍有起伏。

枋寮乡
Fangliao Township
旧称:板寮
枋寮乡位于屏东县西部
枋寮乡位于屏东县西部
枋寮乡位置图
坐标:22°21′56″N 120°35′37″E
国家 中华民国
台湾省
上级区划屏东县
下级区划15331
政府
  行政机构枋寮乡公所
(立法机关:枋寮乡民代表会
  乡长洪茂丰枋寮乡乡长列表)
面积
  总计57.7347 平方公里(22.2915 平方英里)
海拔27 公尺(89 英尺)
人口(2024年2月)(8,745户)
  总计22,717人
  排名12
  密度393人/平方公里(1,019人/平方英里)
时区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邮递区号940
户政数据代码10013160
毗邻新埤乡佳冬乡枋山乡春日乡来义乡
网站www.pthg.gov.tw/townfto/Default.aspx

早期当地以种植稻米为主,现以改种莲雾芒果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产品。气候上属热带季风气候

历史

早期枋寮乡东方、南方为拥有许多天然林木的傀儡山,清代康熙年间漳州人至此开垦时,以伐木锯板搭寮为生,故名「枋寮」或「板寮」[1]。拓垦初期,清廷为采军船用材,樵匠至此筏木并筑寮至材,以船接运中国,为一军匠屯聚之处。而在1764年的《重修凤山县志》中,已有「枋寮街」一词的记载[注 1][2]

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在万丹(今屏东县万丹乡)增设县丞驻守,管辖「淡水、枋寮口」等处。同时将下淡水巡检驻守的地方调到大昆麓(今屏东县枋寮乡大庄村)

清代年间本地隶属福建省由台南府凤山县管辖设总理一人办理行政,日治时代后,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本乡成立水底寮庄、北势寮庄、北旗尾庄,每庄设总理一人治理政事,到了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将三庄的总理制度废止改设区长,置其办事处于枋寮及水底寮,隔年三月施行保甲制度,联合甲置于水底寮。1920年,实施地方制度改正,枋寮属高雄州潮州郡。枋寮庄分为枋寮、番子仑、大庄、水底寮、北旗尾、新开、内寮、大响营等8个大字[3]

1945年台湾由中华民国接管后,枋寮庄改为「枋寮乡」,属高雄县潮州区。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屏东立县,与高雄县分治,枋寮乡改隶屏东县[4]

人口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33,202    
1986 32,517−2.1%
1991 31,422−3.4%
1996 30,936−1.5%
2001 29,474−4.7%
2006 27,632−6.2%
2011 26,218−5.1%
2016 24,826−5.3%
2021 23,246−6.4%
来源:. 内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根据屏东县枋寮户政事务所统计,2023年底枋寮乡户数约8.7千户,人口约2.3万人,乡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村分别是隆山村与玉泉村,2023年底两村人口分别为4,747人与460人[5]

政治

历任首长

任次姓名备注
1陈载吉
2陈春田
3谢顺益
4谢顺益
5陈载吉
6陈载吉
7萧月照
8叶荣贵
9叶荣贵
10吴良兴
11吴照雄
12陈军国
13吴照雄
14吴照雄
15陈训宗
16陈训宗停职
代理林丰精
17卢文信
18陈亚麟停职
代理黄道东
18 陈亚麟 复职
19 洪茂丰

乡政组织

枋寮乡公所是枋寮乡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乡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运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枋寮乡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屏东县政府。乡长由全体乡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枋寮乡公所并置乡政会议,为乡政最高决策机构,在乡长之下,设有5课3室等8个内部单位及3个附属机关[6]

枋寮乡民代表会是枋寮乡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枋寮乡全体乡民立法和监察乡政。乡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枋寮乡民代表会共有11位乡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5席乡民代表、第二选区4席乡民代表、第三选区2席乡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乡民代表互选产生[7]

行政区

现今枋寮乡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20年,日本将台湾十二厅改为五州二厅,设枋寮属高雄州潮州郡。枋寮辖枋寮、番子仑、大庄、水底寮、北旗尾、新开、内寮、大响营等8个大字[3]。1945年,改为「枋寮乡」,属高雄县潮州区。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枋寮乡改隶新成立的屏东县。 枋寮乡的行政区划辖有枋寮村、保生村、中寮村、安乐村、隆山村、天时村、地利村、人和村、内寮村、新开村、东海村、大庄村、新龙村、太源村、玉泉村等15个村,共计331个邻[8]

枋寮乡行政区划

玉  泉  村
太 源 村
东海村
大庄村
新龙村
地利村
天时村
人和村


——内寮村
   ↓
枋寮村


安乐村———
中寮村———
保生村

警政单位

  • 屏东县政府警察局枋寮分局[9]

    教育

    高级中等学校

    国民中学

    • 屏东县立枋寮高级中学附设国民中学

    国民小学

    • 屏东县枋寮乡东海国民小学
    • 屏东县枋寮乡侨德国民小学
    • 屏东县枋寮乡太源国民小学(109学年度起停办,并入枋寮乡东海国民小学)
    • 屏东县枋寮乡建兴国民小学

    交通

    铁路

    新建之枋寮火车站
    台湾铁路公司

    客运

    公路

    枋寮战备跑道
    省道
    县道
    乡道
    • 屏132线
    • 屏134线
    • 屏136线
    • 屏142线
    • 屏144线
    • 屏146线

    文化资产

    枋寮高中读步枋寮人文课程,介绍本乡独特的历史文化资产,以下数据依照课程内容排版补充。

    • 清帝国时期
    1. 浸水营古道(三条仑古道):
    2. 石头营圣迹亭(清官兵开山抚番修辟三条仑古道驻扎地点,开山阵亡病殁官兵葬于「忠英祠」)
    3. 枋寮德兴宫:主祀天上圣母,创立于1830年。每年农历3月23日举行绕境庙会活动、农历正月15日元宵节晚上妈祖夜巡枋寮庄内以及元宵节乞龟活动。
    4. 北势寮保安宫:主祀保生大帝,创立于1785年。每年农历3月15日举行绕境庙会活动、农历5月2日举行白鹤季活动。
    5. 水底寮南海岩建兴寺:主祀观音佛祖,创立于1834年。原为天公庙,其观音延灵自大岗山超峰寺
    6. 大武力福德宫:创立于1767年,主祀的福德正神相传是位风水师
    7. 水底寮广泽府五龙寺
    8. 枋寮龙安寺
    9. 保安万灵宫:新龙村的有应公庙。一旁有日治时期万善同归之墓。
    10. 白军营淮军义冢:祭祀「白军营公」,是大龟文酋邦大清帝国爆发狮头社之役中,在台湾战殁、病殁的淮军官兵,淮军于作战期间捐躯、病故者多达1918人。(「白军营主帅王大人」的王开俊,另祀王太帅镇安宫,位在枋山乡南势湖。《凤山县采访册》记载亡故的淮军分葬在枋寮白军营淮军义冢及凤山县城外北门的武洛塘山昭忠祠及祠东的淮军义地,内计一百九十一冢,共葬勇柩一千一百四十九具。凤山淮军昭忠祠及淮军义地考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1. 水底寮古厝群
    12. 东海村古厝群
    13. 内寮忠神庙(林万掌传奇)


    • 日本治台时期
    1. 乃木希典将军上陆纪念碑
    2. 枋寮武德殿:
    3. 石头营二战日军要塞遗址:2020年被光电厂开发破坏遗址。
    • 中华民国时期
    1. 新龙宫:又称枋寮孔庙,由大陈人孔庙名义创建的五显大帝庙。
    2. 枋寮基督教会遗址:新龙村旧教堂,由大陈人创建的教会,居民搬迁后留下遗址。
    3. 枋寮东龙宫:主祀田中纲常
    4. 基督教长老教会
    5. 枋寮乡召会
    6. 蓝皮解忧号
    7. 一册大木家屋

    旅游景点

    枋寮可茵山可可庄园
    • 枋寮渔港休闲码头
    • 枋寮渔港情人桥
    • 阮家茶坊天空餐厅
    • 可茵山可可庄园
    • 椰们海景餐厅Pi coconut
    • 枋客文旅
    • 蓝皮意象馆
    • 百生枋寮艺术村

    F3艺文特区

    枋寮艺术村「建村」历史,与枋寮当地人文,以及火车站发展息息相关。1996年,枋寮地区一群怀抱开创艺文环境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有的是出国学艺后,准备好好回馈家乡,现任职屏东教育大学的林右正老师,就是其中关键人物。还有致力地方美学教育多年的艺术家,「乡音美术会」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团体,如今它已转型为「枋寮艺文发展协会」,而且长期进驻枋寮艺术村。

    至于枋寮艺术村本体建筑,则是利用火车站老旧铁路员工宿舍整修,使闲置空间再行利用。话说从头,2001年文建会推出「闲置空间再利用」政策,枋寮生活文化促进会顺势提出利用枋寮火车站周边的闲置空间计划,丰富的艺术环境改造内容,获得文建会肯定与补助,各级地方政府也全力促成此项计划,枋寮终于打开一口最重要的「艺术之窗」。

    枋寮艺术村于2002年12月纳入铁道艺术网络计划;该站也从早期以「枋寮乡F3特区经营管理委员会」及「枋寮生活文化促进会」为经营单位,于2005年由经营管理至今。

    枋寮艺术村成立后,广邀各类艺术家及社团进驻,目前已有石雕、木雕、纸雕、铁雕、版画、马赛克、音乐、设备艺术、皮雕等等艺术家与社团驻村,希望打造有特色的艺术村。其中擅长偶戏的黄明道老师,热切投入的表演艺术,内涵无尽的热力与创意,如今即使黄老师骤逝,艺术村热闹的偶戏剧场,还是让游客回味再三。

    2020年枋寮艺术村已正式废村。因为未知的因素,导致屏东县政府文化处不愿意续约,而乡公所也没有经费可以承接,于是枋寮F3艺文特区正式走入历史。

    特产

    注释

    1. 《重修凤山县志》:「在县治东南六十里枋寮街购料造船军匠屯聚之所。」

    参考数据

    引用
    1. 施添福 2001,第641-642页.
    2. . 枋寮乡公所. 2016-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3. 施添福 2001,第641页.
    4. . 枋寮卫生所. [2024-02-17] (中文(台湾)).
    5. . 屏东县枋寮户政事务所. [2022-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7) (中文(台湾)).
    6. . 枋寮乡公所. [2021-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中文(台湾)).
    7. . 枋寮乡公所. [2021-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1) (中文(台湾)).
    8. . 枋寮乡公所. [2024-02-17] (中文(台湾)).
    9. 屏东县警察局枋寮分局. . www.ptpolice.gov.tw.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书籍
    • 施添福等编纂. . . 南投市: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2001. ISBN 957-02-9155-9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从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
    了解更多有关
    枋寮乡”的内容
    维基共享资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维基导游 维基导游上的旅游指南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