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区

大溪区客语白话字:Thai-hâi-khî;台湾客家语诏安腔:tai keˇkiˇ;台湾话龟仑语:Takoham),旧称「大姑陷」、「大嵙崁」,后改称「大溪」,得名自大汉溪,前身「大溪镇」,位于台湾桃园市东南部。大溪区原为复兴区的木材输出门户,以大汉溪为河运管道。虽然现在河运已经不再,但当地昔日的渡船头仍然保存。大溪为北横公路的入口端,因拥有丰富的观光资源,为桃园市政府持续推展生态休闲游憩东都心之重点发展区。

大溪区
Daxi District
旧称:大姑陷、大嵙崁
市辖区
大溪区官方图章
大溪区徽
大溪区位置图
坐标:24°52′50″N 121°17′14″E
国家 中华民国
上级区划桃园市
下级区划28673
政府
  区长徐景扬大溪区区长列表)
面积
  总计105.1206 平方公里(40.5873 平方英里)
海拔215 公尺(705 英尺)
人口(2024年2月)(35,403户)
  总计94,581人
  排名桃园市的第9位
  密度900人/平方公里(2,330人/平方英里)
时区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邮递区号335
户政数据代码68000030
毗邻八德区平镇区龙潭区复兴区新北市莺歌区三峡区新竹县关西镇
网站http://www.daxi.tycg.gov.tw/

大汉溪两旁原为河阶地形,但在石门水库创建之后,因为水位下降,下切力道不足,使现在河阶地形之形成趋缓。但近年在武岭桥下游兴建作为石门水库的备用水库,其中的中堰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倒伏式拦河堰,拦截大汉溪河水。石门水库位于大溪区南端,为桃园市的著名风景区。

大溪区之特产为大溪豆干及木制品,其中红木神桌独特精细的雕纹最为闻名,而地方先辈在木艺基础上引入传统祀神艺阵神将(俗名:大仙尪),让大溪地区拥有上百尊的大仙尪,使大溪有神将窟的美名,为北台湾三大神将重地区域,齐名芦洲、宜兰。近年来,台湾开放农业观光,而大溪多山林,已开发许多休闲农庄,且因邻近台北都会区,周休假日游客纷至。

大溪老街

大溪区以大汉溪为界分为河东地区与河西地区,前者是传统行政与经济中心,近年极力转型发展观光生态游憩,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点;后者因国道三号大溪交流道台66线快速道路经过,而在区内设立埔顶重划区。初期主要以低密度开发的透天住宅为主,但经桃园升格直辖市及生活机能发展到位,还有可以高处俯瞰大汉溪、河东老城区及复兴区山陵线的美景,河西地区陆续出现大型高楼景观住宅。

大溪区埔顶重划区

地名

大溪区最早称为大姑陷,源自于平埔族霄里社人称大汉溪为「Takoham」之音译[1]乾隆年间,漳州人沿着大汉溪逆流而上,到此地开垦,因为汉人认为「陷」字不吉利,就以地处河崁地形,取「崁」代「陷」成为「大姑崁」。同治四年(西元1865年)李腾芳中举,乡民为彰显科举功名,又将地名改为「大科崁」,光绪年间巡抚刘铭传在此设立大嵙崁抚垦局,又将「大科崁」改成为「大嵙崁」,最后在1920年,台湾总督府将地名改为「大溪」,此名称就沿用至今。

历史

日治时期约1930年代大溪街景
链接大汉溪两岸的大溪桥;目前为行人徒步专用桥

明郑

南明永历十六年(1662年),大溪属承天府天兴县

清代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设一府三县,大溪属诸罗县

康熙六十年(1721年),诸罗县划分为诸罗县、彰化县、淡水厅,大溪属淡水厅

清代初期,当台北盆地逐渐为汉人所开拓时,原住民就逆大汉溪而上寻找新住所,大溪河崁一带便是他们的据点之一。当时大溪是凯达格兰族霄里社泰雅族原住民散居之地,其中霄里社知母六(萧那英)和薛启龙共凿霄里大圳,可灌溉灌溉番仔寮、三块厝、南兴、棋盘厝、八块厝、山脚庄等六庄田地。

乾隆元年(1736年)起,便有闽、客移民沿河逆水到此,陆续入垦大嵙崁,逐渐成为汉人与原住民杂居的地区。

嘉庆八年(1803年),新庄林本源家族漳泉械斗,举家避祸于此。林家的入住,促进了当地的繁荣。他们出巨资开圳引水,奠定了农业发展的基础;后来更藉地利之便,做起米、盐的河运生意,所以大溪开始有了小市集。

光绪十六年(1890年),因北路磺脑专卖局的设立,使本地成为茶叶樟脑木材的集散地。 而光绪十八至二十三年(1892年至1897年)是大溪河运的黄金时期,船舶可由淡水大稻埕艋舺(今万华)、新庄直抵大溪。当时的大溪商家云集,多达三、四百家,多集中在现今和平路老街一带。

光绪20年(1894年),设南雅厅,辖今大溪区一带。

台湾民主国

台湾民主国永清元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著名的乙未台日分水仑战役,地点位于大溪区永福里龙山寺后方处,是日军入主台北城后,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役。日军近卫师团坊城后章少佐率军894名沿土地公坑溪谷欲前往大嵙崁支持时,遭到三角涌义勇军包围伏击。经两昼夜血战后,日军死伤达数百人。

日治

明治三十一年,日本学者田中正太郎在《东京人类学杂志第一四九期》发表史前先民遗址,有大溪街、中新、三层、头寮、枕头山麓等处。

台湾日治时期大正五年(1916年),由台湾总督府工程师八田与一与狩野三郎等设计的桃园大圳动土,灌溉区域涵盖今桃园市大溪区、八德区、桃园区、中坜区、杨梅区、新屋区、芦竹区、观音区及大园区等地,因而带动民生及农业发展。

大正九年(1920年),改制并改名为「大溪」。

大正十二年(1923年),桃园大圳截引大汉溪灌溉桃园台地,造成大汉溪水位下降,大船无法上溯,加上铁公路的逐渐发达,使得大溪的河运逐渐没落。

大正十三年(1924年),七夕,吕传琪邀集黄树林、黄茂炎、简伯仁,及其弟等16人创立崁津吟社。创社之初,月开击钵例会,由社员轮流召开,且出课题。昭和二年(1927)社长吕传琪病殁,黄树林继任社长,未几改称南雅吟社,日本政府治台前,将该地改设为南雅县,因以县名其社也。二次大战后该社回复旧名称崁津吟社,推李传亮氏主持社务。民国四十七年(1958)中秋例会,议改为委员制,以李传亮、吕传命、林青山、邱春木、黄茂炎等五人为常务,李、吕两氏为社务代表,其间社员吟咏不乏佳作。除每月例开击钵一次,互通声气外,每年仲春仲秋,合社举行春秋祭圣,即春季的文昌君祭日,秋天的孔子诞辰,以及七夕社庆,崁津吟社会有盛大的例会,诗歌酬唱。诗社全盛时期,社员曾多达40余人。首任社长吕传琪去世后,黄树林继任社长,当时有多人作诗歌颂吕传琪。

昭和二年八月,大溪公园台湾日日新报票选为「台湾八景十二胜」。

中华民国

2012年3月10日,由交通部观光局举办的「台湾十大观光小城」票选大溪镇为第一名观光景点,人潮涌入带动地方经济繁荣,但也造成假日交通问题及当地居民出入不便之情况。

2014年12月25日,桃园县大溪镇改制为桃园市大溪区[2]

地理

相对位置

大溪区位于桃园市东南方,西有平镇区,西南接龙潭区,西北邻八德区,东南为复兴区,东北与新北市莺歌区三峡区相接。大溪之山脉属低山带,高度约在 500 公尺左右。东南方是溪洲山脉, 山脉起伏较平缓,为典型的丘陵地形;而其他方向则是数座低矮山丘,如草岭山或是大溪东岸的莲座山[3]

水文

大溪区原名「大嵙崁」系缘由来自于大嵙崁溪(大汉溪)流经此区,以溪名为地名,显示大汉溪在此区的发展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为淡水河流域三大源流之一,从雪山山脉流至宜兰,后到复兴区,早期因为河川袭夺而将桃园台地冲刷成河谷,为大溪区主要的河川,全区几乎都是 大汉溪和其支流的流域范围,居上游航运终点地带[3]

大溪区有许多重要水利设施及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人口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51 33,513    
1956 36,914+10.1%
1961 45,405+23.0%
1966 49,415+8.8%
1971 55,014+11.3%
1976 61,538+11.9%
1981 69,014+12.1%
1986 74,087+7.4%
1991 77,658+4.8%
1996 81,646+5.1%
2001 83,631+2.4%
2006 89,365+6.9%
2011 91,979+2.9%
2016 94,102+2.3%
2021 94,870+0.8%
来源:
  1. 吴振汉 2004,第474-475页,第伍篇·社会篇
  2. . 内政部. [201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3).

根据桃园市大溪区户政事务所统计,2023年底大溪区户数约3.5万户,人口约9.5万人,区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一德里与新峰里,2023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6,542人与822人[5]

政治

历任首长

镇长
任次姓名备注
1黄宗宽(1898-1974)
2简欣哲(1916-2010)
3简欣哲
4吕传命(1907-1969)
5陈义树(1920-1975)
6邱坤洋(1935-)
7邱坤洋
7黄斌璋(1939-)补选
8黄斌璋
9吕理中(1941-)
10吕理中
11林熺达(1938-)朱立伦
12林熺达
13曾荣鉴(1953-)
14曾荣鉴
15苏文生(1955-)
16黄睿松(1954-)末任民选镇长
区长(指派)
任次姓名任职期间备注
1黄睿松2014年12月25日~2018年12月24日续任;首届区长,任期届满
2陈嘉聪2018年12月25日~2022年3月2日市长指派,原秘书处副处长调任
3陈圣义2022年3月2日~2023年7月14日市长指派,原工务局副局长调任
4徐景扬2023年7月14日~现任市长指派,原平镇区副区长调任

区政组织

大溪区公所桃园市政府在大溪区的派出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市政府综理区政的运行机关,上级业务监督机关为桃园市政府。区长市长任命,其任期为无任期保障。在区长及主任秘书之下,设有5课4室等9个内部单位[8]。大溪区与复兴区为桃园市议会第六选区,在市议会的63席市议员中,大溪区与复兴区共选出2席区域市议员(不含平地原住民与山地原住民议员)[9]

行政区

现今大溪区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20年,日本将台湾十二厅改为五州二厅,设大溪街属新竹州大溪郡[10]:235。大溪街辖大溪、田心子、月眉、石屯、乌涂窟、三层、内栅、新溪洲、旧溪洲、缺子、中、乌树林、番子寮、埔顶、南兴等15个大字[11]。1945年,改为「大溪镇」,属新竹县大溪区[10]:238。1948年,裁撤大溪区署,大溪镇改直隶于新竹县[12]。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大溪镇改隶新成立的桃园县[10]:238。2014年12月25日,桃园县改制为直辖市,大溪镇改组为市辖区「大溪区」,隶属桃园市[2]

大溪区共辖28,以流经境内的大汉溪为界可分为河西与河东两个地区[13]

次分区里名
河东地区 一心月眉里永福里康安里福仁里义和里兴和里一德里
田心美华里复兴里福安里新峰里
河西地区 三元里仁文里仁武里仁爱里光明里员林里瑞兴里中新里
仁和里仁善里仁美里仁义里南兴里瑞源里侨爱里

交通

国道

快速公路

省道

市道

转运站

公车客运

自行车租赁系统

名称位置
大溪中正公园普济路80号旁停车场
月眉停车场月眉15邻105号(武岭桥头,大溪消防分队旁)
大溪河滨公园瑞兴段2407地号内停车格
埔顶公园仁善街102号对面停车场内
仁和国小仁和二街50号旁人行道
十大观光小城公园介寿路965号对面公园
大溪永昌宫仁和路二段190巷27号前方广场
中科院五号门石园路615号前方空地
三元公园员林路二段450号对面公园
至善高中 康庄路645号

捷运

桃园捷运
  • 绿线大溪延伸段(规划中):埔顶新光站 - 仁善国小站 - 埔顶转运站[16]

快速公路

台65线快速公路延龙潭区,将经过大溪区

教育

大专校院

高级中等学校

国民中学

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大溪区大溪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大溪区仁善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大溪区中兴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大溪区百吉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大溪区美华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大溪区员树林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大溪区侨爱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大溪区仁和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大溪区内栅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大溪区田心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大溪区永福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大溪区南兴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大溪区瑞祥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大溪区福安国民小学

图书馆

  • 桃园市立图书馆大溪分馆(新馆建设中,完工后迁馆)
  • 桃园市立图书馆崎顶分馆(埔顶馆建设中,完工后迁馆)
  • 桃园市立图书馆康庄分馆

历史古迹与信仰中心

国定古迹

  • 李腾芳古宅,李金兴古宅或李举人古厝,位于台湾桃园市大溪区月眉里,为桃园市境内唯一的国定古迹

直辖市定古迹

  • 莲座山观音寺,嘉庆年间创建,为三级古迹,位于崁津大桥附近,主祀观世音菩萨,俗称「观音亭」,为当地客家移民的信仰中心。
  • 斋明寺,又称斋明堂,乃桃园市大溪区三合院形态布局的寺庙, 最早是属于斋教龙华派的斋堂。1873年(同治12年)改建庙宇,名为斋明堂。1937年(昭和12年),日本政府进行寺庙整理运动,更名为「斋明寺」。
  • 简送德古宅,位于大溪区内栅路二段附近,为桃园市定古迹,建筑作工极精,特别是砖工技巧变化多,红砖色彩饱满,为桃园之最。
台湾巡抚 邵友濂题 俎豆同荣匾
  • 大溪敬字亭,约建于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17]

历史建筑

  • 大溪仁和宫,俗称「埔顶庙」,为全台第一间主祀开漳圣王之庙宇,仁和宫供奉之主神为开漳圣王,可称全台开基祖庙。建庙已有三百四十多年历史。 康熙二十六年及五十年扩建;乾隆四十年(西元1775年)重建,加龙柱石堵,于咸丰五年(西元1855年)及1927年重建,仁和宫创庙历史久远。另一说桃园市内的国家三级古迹(县级古迹)景福宫于嘉庆18年于此分灵。
  • 忠魂堂「俎豆同荣」匾,因「大嵙崁战役」,光绪十八年1892林朝栋率各营将士请于择地建「昭忠祠」,将阵亡将士列祀,清廷感念光绪12年以来数次讨伐原住民战死病殁之兵勇及原住民死难者,于光绪十九年在大嵙崁街建「昭忠祠」并列入春秋官祀,台湾巡抚邵友濂颁匾,题曰:「俎豆同荣」冀望汉人与原住民能和平相处。作家王湘琦曾以此匾名称为书名。

传统庙宇中心

  • 大溪普济堂,亦称圣帝庙、圣帝宫,供奉三圣恩主
  • 大溪福仁宫,亦称大庙,供奉开漳圣王
  • 大溪仁和宫,供奉开漳圣王
  • 大溪永昌宫,供奉神农大帝
  • 埤仑屡丰宫,供奉福德正神
  • 大溪天后宫,位于大溪福仁宫后殿,供奉天上圣母
  • 大溪溪洲福山岩,亦称溪洲庙,供奉清水祖师
  • 复源宫,供奉土地公。
  • 德贤祠,供奉德贤妈。
  • 大溪玉玄宫,供奉玄天上帝
  • 百吉复兴宫,供奉开漳圣王
  • 大溪东兴宫,供奉开漳圣王
  • 月眉山观音寺,供奉观音佛祖
  • 莲座山观音寺,供奉观音佛祖
  • 永福龙山寺,供奉观音佛祖
  • 三层福安宫,供奉天上圣母
  • 美华慈圣宫,供奉天上圣母
  • 内栅仁安宫,供奉玄坛元帅
  • 溪洲忠义堂,供奉关圣帝君
  • 员树林三元宫,供奉三官大帝
  • 番仔寮瑞源宫,奉祀开漳圣王
  • 大溪凤山寺广泽宫,奉祀广泽尊王
  • 大湾坪万圣堂,奉祀关圣帝君
  • 大溪刘备庙,奉祀刘备
  • 大溪东隆宫,奉祀温府千岁
  • 大溪平案宫,奉祀唐朝李世民
  • 大溪嘉天宫,奉祀天上圣母

地区古道

清代以降,大溪是淡水河最内陆港口,成为邻近山区农产转运到淡水河系的集中地点,煤矿、樟脑、油桐的开采使得往复兴乡山区的交通更加频繁。主要的古道有:

1座跨河桥梁

  • 大溪桥:最初建于1934年,是一座竹木桥;日治时期,该桥被改建为双孔钢索悬索桥,全长280公尺;2001年再次翻新为巴洛克式人行观光桥,其长度变为330公尺。联系河东地区及河西地区跨越大汉溪的重要信道。

4条航运古道

  • 斋明寺古道:桃园市大溪区河西地区三大古道之一,联系斋明寺大汉溪河滨及大溪河东老城区的古道,早期河东善士到斋明寺拜拜一定要经过的路。
  • 蟠龙崎古道:桃园市大溪区河西地区三大古道之一,联系河西崎顶地区到大汉溪河滨及大溪河东老城区的古道。
  • 御成路古道:桃园市大溪区河西地区三大古道之一,联系河西员树林地区到大汉溪河滨及大溪河东老城区的古道。
  • 码头石板古道:位在桃园市大溪区和平老街西侧,联系大溪河东老城区到大汉溪渡船码头的古道,坡道稍缓是早期工人搬运货物到市中心的重要信道。

3条联系道

  • 月眉古道:位在桃园市大溪区和平老街38号和40号之间,联系大溪河东老城区到月眉地区的古道,由大溪早年大户李腾芳家族出资兴建,后来省道台3线兴建部分路段已地下化穿越省道。
  • 尾寮崎古道:又称田心子古道,出入口位在位在桃园市大溪区中华路121巷及美山路41号附近,联系大溪河东老城区到美华尾寮地区的古道
  • 小角仔古道:位在桃园市大溪区复兴路与美山路口,联系大溪河东老城区到美华崁顶地区的古道。

4条越岭古道

  • 白石山古道( 又名打铁寮古道 ):打铁寮古道原名更兴古道,位于大溪三层附近,是昔日大溪与复兴巴陵之间往来的联系道路。[18]
  • 金面山登山古道:联系桃园市大溪区新北市三峡区五寮山区的古道
  • 百吉林荫步道:位于大溪慈湖旁,是早期百吉隧道未开辟前的旧省道,可以通到后慈湖。
  • 大艽芎古道:位于大溪头寮地区,是联系大溪与湳仔沟、百吉、阿姆坪之间的古道。

大溪大禧

大溪大禧,主轴围绕在每年农历六月廿四关圣帝君圣诞[19]有三十几个社头会在当天为关圣帝君公祝寿,以大溪普济堂主持的庆典与遶境最为热闹,俗称「大溪大拜拜《六月廿四》」,始于大正十五年(1916年)发柬各界乡绅,磋商辖下十九保联庄恭迎圣诞,该年值年炉主为简阿牛,现今计有三十二个社团参与,主要在大溪老城区内绕境,有上百尊大仙尪以及为数众多的双龙、童仔,代代传承虔诚的绕境仪式不仅是桃园市已登录的无形文化资产,亦被视为「大溪人的第二个过年」,充分反映地方的民俗习惯与生活文化。

  • 2007年首次以「大溪文艺季」举办一系列活动。
  • 2011年12月29日 以《大溪普济堂关圣帝君圣诞庆典暨遶境仪式》列为桃园市文化资产,列入民俗及有关文物资产保护。大溪文艺季除了大溪信众热闹的绕境活动之外,时间非常接近七夕情人节,桃园市政府每年皆举办情人节相关的定情活动,邀请歌手到大溪桥头停车场献唱。
  • 2015年元月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成立,为大溪文艺季增添了静态展览的活动。
  • 2016年大溪文艺季第十周年,其中关圣帝君绕境迈入第一百周年[20]
  • 2018年主题「大溪大禧」将引领大众与神同游山城古厝,结合光影、音乐、市集、剧场,和大溪人同庆大禧,在跨越古今的光影声响中遇见老城里的当代祭典。[21]
  • 2019年大溪大禧着重于青年的遶境文化教育、在地社群动能推动、大溪大禧城市祭典品牌形塑以及社头品牌性的深化。通过整体策展架构之内容,策画给孩子的遶境学、潮遶境计划、神将与神将脚摄影展、走进一座山城庆典、大囍临门祭及大溪文化剧场等,共同促成2019大溪大禧的延续与创新。[22]
  • 2020年以「一场跨越当代设计与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重新定位传统庆典的「大溪大禧」,是为迎接大溪「第二个过年」之称的关圣帝君圣诞庆典到来,从六月廿四往前拉、展开为期数周的「前祭」,串连与集成宗教庆典、当代设计与社区社群,用当代手法诠释百年祭典,是台湾具代表性、地域型的城市祭典。[23]
  • 2022年,是需要正气守护的⼀年!  正⼼正念是正气、强⾝健体是正气、虔诚祝福更是正气。  「2022⼤溪⼤禧」回到⼈与信念本⾝,以敦正气为题 在正气之神-关圣帝君的庇护下,以正向⼒,带动整座城市的⿑⼼协⼒!
  • 2023年,以「百纳祈福」为内核精神贯穿整体策展轴线,将百姓、庙宇、社头、设计、祭典等元素汇聚拼集,串联每一个活动同心协力、聚集强大能量的祈福内容,传递海纳百川、百家争鸣的聚气迎神精神,共创信仰文化交流、理解与包容的当代嘉年华会。

自然观光人文游憩

桃园市立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

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大溪老街周围街区为主,是台湾首座无围墙博物馆及桃园市首座市立博物馆,目前拥有包括大溪武德殿大溪公会堂李腾芳古宅在内的6处场馆及15处街角馆作为馆舍。

大溪武德殿

两蒋文化园区

自然生态活动

新溪洲山位于石门水库溪洲公园旁,为大汉溪的源头,山势向东北延伸,经头寮山、白石山、金面山、五寮尖等山岳逐渐下降至三峡区。由溪洲公园停车场前石阶小径起登,中间接上大湾坪古道至愚公亭,愚公亭是多条步道交会处,有宽敞的空地及健身设施,数分钟即抵达新溪洲山,山顶可展望大溪、龙潭地区。循棱线步道下行,沿途可欣赏石门水库风光,以及台湾岛型的「蓬莱仙岛」,眺望石牛山,续接上溪洲公园石板步道,返回到溪洲公园。新溪洲山步道四通八达,可与小百岳溪洲山连走,或穿越石门大坝顶与石门山连走。[24]

金面山,山形尖锐酷似鸟嘴,故又名「鸟嘴山」或「鸟嘴尖」,为大溪的最高峰,因山顶常云雾缭绕,故为大溪八景之一「鸟嘴含烟」。金面山步道亦是古道,又称「金山面仔古道」,是昔日三峡五寮前往大溪买卖货品的一条便道。登山口共有三处相距不远,以第一登山口指针最为清楚,沿着草岭溪往上行,伴着淙淙流水声,欣赏阳光洒满林间,舒适怡人,山径原始、林相自然,偶有大石、危崖、峭壁,需要拉绳攀爬,野趣十足,环形一圈可顺登十三分山。行至棱线开阔处视野极佳,可望大溪、龙潭、鸿禧山庄、武岭桥,山顶四通八达,可规划不同走法,丰富多变。桐花季时遍地落花、溪中漂浮,浪漫至极。[25]

石门水库曾经是远东最大的水库,目前亦是台湾北部的重要水库之一,一年四季,湖光山色,风景秀丽。石门水库对外可连接十几个旅游景点,园区大小公园绿树成林,有自行车步道,也有环湖游艇,提供旅客多元的休闲乐趣。[26]

石门水库下游的桃园大溪中庄调整池,这里除了最主要供水抗旱功能,外加周边无高楼大厦,都是田园美景,景色优美,而且旁边就是美丽的九月雪韭菜花种植区以及自行车专用道,所以很适合早晨、黄昏休闲运动赏景的好去处,为桃园大溪新景点[27]

  • 阿姆坪生态园区

闽南语称作「鸭母坪」的阿姆坪,位于石门水库中游右岸,属大汉溪河阶台地,相传先民吕阿姆初到此开垦时养了一群鸭子,因而得名。以往每逢假日,阿姆坪的景观饭店、越野体能场,总是吸引大批旅客前来享受这片一望无际的碧绿水岸与原始绿林,后来因水源地限制开发的缘故,渐渐退去了观光热点的光环,转型为观察自然生态的悠然秘境。[28]

  • 山猪湖生态园区

大汉溪山猪湖生态亲水园区,又称山猪湖自然生态公园,大溪水岸新亮点,位于桃园市大溪区月眉里大汉溪右岸,是一片面积约 18公顷的湿地,全区采用低开发度的环境友善生态工法,串连六座生态池,保护珍贵自然生态,并遍植蜜源植物以吸引蝴蝶在此繁殖,生态池除了种植荷花、复育青蛙外,也复育珍贵的台湾萍蓬草与龙骨瓣莕菜,林下水道旁更遍植野姜花,营造萤火虫及台北树蛙的生长环境,当夏季来临满池荷花盛开,多样性生态将在此缤纷展现,漫步林下小径或湿地观察栈道,沿途蝴蝶翩翩飞舞,虫鸣鸟叫不绝于耳,擡头远眺可见苍鹰飞翔天际,低头观察巨石,生痕化石清晰可见,偶然惊鸿一瞥可见台湾蓝鹊跳跃树梢,让人惊喜。[29]

  • 百吉林荫步道

早在百吉隧道修筑之前,大溪通往角板山、巴陵等复兴山区大多是经由百吉步道(旧名石龟坑古道),从清代到日据时期一直以来都是交通重要干道。民国33年随着百吉隧道轻便铁路通车,百吉林荫步道不再扮演交通枢纽的角色。民国38年起,慈湖列管为军事管制区,从此让这百吉步道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这一隐身长达半世纪之久,也因此让区域自然生态免于开发而被破坏。[30]

  • 头寮大池

大池当中的「池中岛」,是著名的「水中土地公庙」,在土地公被移至福昌宫后,绿树环绕的人工小岛成了大白、小白鹭、苍鹭、夜鹭等鹭科鸟的栖息地,平静的湖色有时也可见到小水鸭的踪影,静观这清幽风景,感受韶光悠悠也是种享受。[31]

特色公园、景点

自行车道

  • 三坑月眉线: 河滨一般道路
  • 大溪莺歌线: 河滨自行车专用道
  • 大溪老街线: 市区一般道路
  • 石门水库环湖线: 库区一般道路

停车信息

以下统计公有停车场

  • 大溪老城区:
  1. 停二停车场有小型车82格
  2. 月眉停车场有大型车8格,小型车130格
  • 河西桥头、河滨、中庄地区:
  1. 桥头停车场有大型车15格,小型车418格
  2. 大溪河滨公园停车场小型车25格
  3. 中庄调整池停车场
  • 慈湖、头寮地区:
  1. 慈湖停车场有大型车25格,小型车210格
  2. 头寮停车场大型车10格,小型车40格
  • 崎顶、埔顶、员树林地区:
  1. 埔顶公园停车场有小型车80格
  2. 市立图书馆崎顶分馆旁停车场有小型车80格

住宿酒店、饭店、民宿

姊妹市

其他补充

  • 大溪草岭山,海拔约347公尺,山顶有个三等三角点(NO.1010),紧邻慈湖,是桃园市境内唯一的一座火山,距上一次喷发约在十几万年前,主要为玄武岩地质。
  • 台湾现代文学之父,赖和,徒步返乡行经大溪时曾写作《大嵙崁》、《发大嵙崁诗》之诗词,抒发对大嵙崁及自身的写作。
  • 大溪六君子,大嵙崁士绅遂发起兴学运动,一九O八年二月共推吕鹰扬、王式璋、黄丙南、吕建邦、黄玉麟、江健臣等任学务委员,聚资名佃开垦阿姆坪,作为大嵙崁公学校学务基金,即谓「学田」。六人共同出资,时称「学田六君子」。
  • 崁津吟社,于大正12年所创设,创办人吕传琪,该社作品有《钧璜遗稿》、《崁津吟社诗集数卷》。
  • 桃园宪兵队 石园路615号

注释

    参考数据

    引用
    1. 洪敏麟,《台湾旧地名之沿革》(台中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80),页89-93
    2. . 桃园市政府-大溪区户政事务所. [2023-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2) (中文(台湾)).
    3. 江蕙如;陈晴盈;蓝心珮. (PDF). 2017-03-31 [2017-05-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01).
    4. 桃市府摆脱诉讼争议取回主导权,埔顶水资源中心开工动土 存盘,存档日期2023-02-02[日期不符].
    5. . 桃园市大溪区户政事务所. [202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中文(台湾)).
    6. 吴振汉等编纂. . . 桃园县: 桃园县大溪镇公所. 2004 (中文(台湾)).
    7. . 内政统计月报. 2020-02-10 [2020-05-11].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 (中文(台湾)).
    8. . 大溪区公所.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0) (中文(台湾)).
    9. . 桃园市议会.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台湾)).
    10. 吴振汉等编纂. . . 桃园县: 桃园县大溪镇公所. 2004 (中文(台湾)).
    11. 施添福 2009,第342页.
    12. 施添福 2009,第331页.
    13. . 桃园市政府-大溪区公所. [2023-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2) (中文(台湾)).
    14. . [2018-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2).
    15. . [2022-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16. . [2018-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9).
    17. . 国家文化资产网. [2023-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7).
    18. . [2018-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7).
    19. . [201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0).
    20. . [2016-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5).
    21. . [201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7).
    22. . [2019-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23. . [2020-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24. . [2019-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25. . [2019-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26. . [2019-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3).
    27. . [2019-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28. . [2019-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29. . [2019-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30. . [2019-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31. . [2019-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书籍
    • 吴振汉等编纂. . 桃园县: 桃园县大溪镇公所. 2004. ISBN 957-01-8228-8 (中文(台湾)).
    • 施添福等编纂. . . 卷十五·桃园县(上). 南投县: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9. ISBN 978-986-01-8864-6 (中文(台湾)).
    • 罗景文等编纂. 增修篇. 桃园县: 桃园县大溪镇公所. 2014. ISBN 978-986-04-3302-9 (中文(台湾)).
    网站
    1. 大溪街的聚落与建筑 桃园市政府文化局

    外部链接

    从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
    了解更多有关
    大溪区”的内容
    维基共享资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维基导游 维基导游上的旅游指南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