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
《太上感應篇》,作者不詳,道教善書,托稱太上老君所授,是流傳最廣的善書。其內容主要取自於東晉葛洪所著的《抱朴子》,起源時間不詳,最早可知的記錄來自於南宋。

台北市木柵區一貫道天恩宮中擺放《太上感應篇》等善書的書架(2013年1月攝)
道教 |
---|
![]() |
道教主題 |
歷史
《太上感應篇》最早見於宋代的文獻。南宋李石於1164年把《太上感應篇》收入他編輯的《樂善錄》中。名儒真德秀曾為《太上感應篇》作序,宋理宗在篇首御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八字,並協助其出版與流通。
《太上感應篇》為後人編寫善書的典範,在傳統社會幾乎無人不曉,在清代與《文昌帝君陰騭文》及《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合稱「三聖經」。
註解
- 《太上感應篇箋註》
- 《太上感應篇彙編》
- 《太上感應篇直講》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