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望
太公望[3],姓姜,氏吕,名尚,字子牙,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军师,史册记载名字有姜尚、姜望、姜牙、姜子牙、吕尚、吕望、吕涓、吕牙,别称有姜太公、吕太公、齐太公、太公、太公望、尚父、师尚父[4],庙号文祖甲齐公,又被追封为武成王、昭烈武成王。太公望辅佐周朝取代殷商有功,受封于齐国,是姜齐的始祖,也因其战功,被后代视为武圣、兵家之圣,唐初起设置武成王庙,主祀吕尚,仪典与文庙相同。
太公望 | |||||||||
---|---|---|---|---|---|---|---|---|---|
西周军师 齐国始祖 | |||||||||
![]() 清宫殿藏画本 | |||||||||
逝世 | 约前1015年 | ||||||||
子嗣 | 子: 齐丁公吕伋 女: 邑姜 | ||||||||
| |||||||||
政权 | 商朝、周朝 |
![]() 系列条目 |
---|
道家思想 |
道 德 |
道家人物 |
皇德 三皇五帝 广成子 伊尹 太公望 老子 尹喜 文子 庄子 列御寇 环渊 杨朱 黄石公 张良 刘安 |
道家典籍 |
《老子》《庄子》《列子》《文子》、 《黄帝书》 |
相关条目 |
诸子百家 兵家 儒家 法家 黄老 玄学 中医学 道教 佛教 禅宗 |
民间传说称太公望在商朝时当过小官,商末民不聊生,纣王暴政年年,太公望辞官离开商都朝歌,隐居于蟠溪峡。据说曾在磁泉边以长杆、短线、直勾、背身的奇妙方式钓鱼,因而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说法[5]。
生平
姜太公的出生地至少有六种说法,即日照说、汲县说、冀州说、魏邑说、许州说、不知何处说。持日照说的记载最多,《孟子》、《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均属此列。《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东海即东海郡,领海曲等38县,海曲县即今山东莒县。古代莒、吕一字。莒县至今还有东吕乡、东吕里。而依《水经注》,太公出生于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6][7]。
周文王拜太公为师。周文王曾对姜尚说:「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8]。」故后人尊称姜尚为姜太公、太公望。周文王死后,周武王仍以太公为师。公元前1046年,发生牧野之战。太公奉命进攻商朝将领方来[9]。《诗经·大雅·大明》中赞此事:“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𫘪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因辅佐武王克殷有功,同时为了讨伐东夷,姜尚被分封于齐(现今山东),是齐国的始祖。
太公活跃于中国确切纪年[10]开始之前的前11世纪,他的生卒年众说纷纭,其生年史料无载,卒年有《古本竹书纪年》记有「周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7]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西元前1015年,太公的生卒年大致为前1128年至前1015年,即113岁。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年限,也有其他的说法,另《资治通鉴外纪》记载太公卒于周成王年代,大致卒约为前1026年,即103岁,《史记》记载太公卒有百余年。
传说
六韬
《六韬》是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为武经七书之一。《六韬》又称《姜太公六韬》或《太公兵法》。旧题周朝的姜尚着,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现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问答形式呈现,以周武王设问、姜尚答之,来探讨各种古代军政议题。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据民间传说,太公至渭水钓鱼,希望能遇见明主[13]。据说姜尚用直线无弯折的金属丝钓鱼。三个月后,周文王出巡至渭水边时发现八十多岁的姜尚。周文王见吕尚的鱼钩是直的,好奇问道:「鱼钩应该要是弯的,为甚么你用的鱼钩是直的呢?」姜尚对曰:「我要钓的鱼,是自愿上钩的,我不必用弯的鱼钩来强迫鱼。愿意来就来,不愿来,就算了罢。」周文王马上领悟,这是双关语,在指求才若渴的自己,于是说:「殷纣暴虐,民不聊生,我将要振兴世道,请先生担任我的老师。」姜尚应允。周文王当场拜姜尚为太师,请姜尚上车,屏退车夫,亲自拉车将姜尚请回,路程约八百步,姜尚便推算出周朝之国祚约八百载。虽然这个故事并不见于正史记载,更加可能是野史的虚构,它仍然在民间流传甚广。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即源于此。
《封神演义》中的姜尚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尚是一个阐教的老道士,七旬时奉元始天尊之命,骑着四不像,带着神器打神鞭及杏黄旗下山,扶助周朝,取代商朝,并运行封神的计划,打神鞭是姜子牙的武器,可以击落有修为的正神。杏黄旗全名为中央戊己杏黄旗,以大地之力护身。
太公在钓鱼时遇见周文王姬昌,两人相谈甚欢,由于文王祖父周太公曾预言「圣人将现,周得以兴」,所以姜尚又通称太公望(太公所期望之人),之后,姜尚便致力于辅佐文王,文王死后,姜尚继续辅佐继位的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并率兵讨伐商朝,漫长的战斗中姜尚面临了七次死亡,三次灾厄,但最终平安无事,大破诛仙阵,盟津会八百诸侯,斩妲己,成功让武王一统江山。姜尚也将战斗中阵亡的英雄义士册封为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为仙界注入新血。
姜尚由于小说与民间传说的风行,受人奉为神明。有时会以色纸,上书「姜太公至此」贴于家门等处,以求避邪消灾。
大众文化
参考文献
![]() |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姜太公 |
![]()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史记·齐太公世家 |
![]()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诗经·大雅·大明 |
![]()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封神演义 |
- 李学勤 《论高青陈庄器铭“文祖甲齐公”》《东岳论丛》 2010年10期
- 李学勤 刘庆柱 李伯谦 李零 朱凤瀚 张学海 王恩田 王树明 方辉 郑同修 魏成敏 王青 靳桂云 《山东高青县陈庄西周遗址笔谈》《考古》 2011年02期
-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西元前1015年,太公的生卒年大致为前1128年至前1015年。
- 龙建春 《"太公"姓氏名号考论——<苏秦始将连横>臆说之一》 台州学院学报 2003年 第2期
-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
- 《水经注卷九‧清水》:又东过汲县北(县,故汲郡治,晋太康中立。城西北有石夹水,飞湍濬急,人亦谓之磻溪,言太公尝钓于此也。城东门北侧有太公庙,庙前有碑,碑︰太公望者,河内汲人也。县民故会稽太守杜宣白令崔瑗曰:太公本生于汲,旧居犹存。君与高、国同宗太公,载在经传,今临此国,宜正其位,以明尊祖之义。于是国老王喜,廷掾郑笃,功曹邠勤等咸曰:宜之。遂立坛祀,为之位主。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庙,庙侧高林秀木,翘楚竞茂。相传:太公之故居也。晋太康中,范阳卢无忌为汲令,立碑于其上。太公避纣之乱,屠隐市朝,遯钓鱼水,何必渭滨,然后磻溪,苟惬神心,曲渚则可,磻溪之名,斯无嫌矣。清水又东迳故石梁下,梁跨水上,桥石崩褫,余基尚存。)
- 卢无忌《太公旧居碑记》:齐太公吕望者,此县人也。遭秦燔书史,失其籍。至大晋受命,吴会既平,四海一统。太康二年,县之西偏有盗,发冢而得竹策之书,书藏之年,当秦坑儒之前八十六岁。其周志曰文王梦天帝服元禳,以立于令狐之津。帝曰:昌赐汝望。文王再拜稽首,太公于后亦再拜稽首。文王梦之之夜太公梦之亦然。其后文王见太公而询之曰:而名为望乎。答曰:唯为望。吾如有所见于汝。太公言其年与其日,且尽道其言。臣此以得见也。文王曰:有之,有之。遂与之归,以为卿。士其纪年曰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参考年数,盖寿百一十余岁。先秦灭学而藏于丘墓,天下平泰而发其潜书,书之所出,正在斯邑。岂皇天所以章明,先哲着其名号光于百代,垂示无穷者乎。于是太公之裔孙范阳卢无忌自太子洗马来,为汲令。磻嵠之下,旧有坛场。而今坠废,荒而不治。乃咨之硕儒,访诸朝吏,佥以为太公功施于民,以劳定国,国之典祀所宜不替,且其山也。能兴云雨,财用所出,遂修复。旧祠言名计偕镌石,勒表以彰显烈俾,万载之后有所称述。(引自《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四百十四卷》)
- 《史记·齐太公世家》
- 《逸周书·卷四·世俘解》:越若来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商王纣,执矢恶臣百人。太公望命御方来,丁卯至,告以馘俘。
- . [2020-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 《史记索隐》.谯周曰:“吕望尝屠牛于朝歌,卖扁食于孟津。”
- 《尉缭子.武议》:“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 过七十余(一说是「七年余」)而主不听,人人谓之狂夫也。 ”
- 《后汉书·郡国三》注引《博物记》云:“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
- 《史记·齐太公世家》
- 《左传‧昭公元年》: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已:「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 《左传‧昭公十年》:邑姜,晋之妣也。 《左传‧昭公十二年》:「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级,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 《艺文类聚‧后妃部》:帝王世纪曰:武王妃太公之女,曰邑姜,修教于内,生太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