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
神农氏,又称烈山氏、连山氏、魁隗氏、炎帝[1][2],相传生存年代在夏朝[3]以前,现存文本记载多出现在战国以后[4]。相传“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中国人视之为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守护神,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
神农 | |||||||||||
![]() | |||||||||||
简化字 | |||||||||||
---|---|---|---|---|---|---|---|---|---|---|---|
| |||||||||||
五谷神 | |||||||||||
简化字 | |||||||||||
|
神农氏 | |
---|---|
![]() | |
统治 | 神农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位皇帝,他不仅为自己的人民发明了耕作工具,而且还为自己的人民发明了草药。 描绘于汉代的壁画中。 |
道教 |
---|
![]() |
道教主题 |
古代记载
神农氏传说最早出现在《易经.系辞》、《庄子》、《世本》、《孟子》等传世先秦文献的记载中[5][6][7][8]。《尸子》也记载了神农氏言行。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己存在神农氏的传说。东汉《白虎通》也承继了神农氏的传说。[9]
在《史记》记载中,神农氏不是一个单一人物,而是一个氏族,曾经统治天下。在黄帝时,神农氏势力衰弱,被黄帝所属的轩辕氏取代。在同段记载中,黄帝曾与炎帝在阪泉之战作战,随后又与蚩尤在涿鹿之战作战,最终取代了神农氏的统治[10]。东汉王符《潜夫论》记载,神农为一个世代延袭的称号,赤帝魁隗氏,继承了神农称号,被称为炎帝,取代伏羲氏成为天下共主[11]。
在西汉《淮南子》[12]记载中,神农氏为草药医学始祖。这个说法被东汉《世本》[13]、《神农本草经》及唐代司马贞《补三皇本纪》[14]等承继。
传说
据说神农氏的样貌很奇特,身材消瘦,全身除了头和四肢外,都是透明的(水晶肚),因此内脏清晰可见。神农氏尝尽百草,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什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后来,由于神农氏服太多种毒草,积毒太深,最后因为断肠草(有人说是百足虫)而身亡。但是明代的古人有说明此为讹传。
教民耕种
相传是神农氏发明耕种的方法,他命百姓把谷种收集,然后播在开垦过的田土上,以后百姓就按照这方法耕植五谷了,神农氏之称一源为此。
发明耒耜
神农氏首创木制的耒耜,被认为是农业发明之始。
神农故居
相传神农氏出生于烈山,故又称「烈山氏」,或称连山氏[1][3]。有人在湖北距随州北四十公里的厉山镇列山神农洞修建了“神农故居”。
“神农故居”,设有神农洞二处(一为谷物药材贮藏,一为居住),并有神农亭、神农塔、神农庙、山南建神农茶室、神农花卉、九龙亭及山北神农母安登浴池,百草园等十数处。
相关推测
杨伯峻认为神农氏传说可上追到战国时期,但在西周时尚未出现[22]。
雷欣翰认为神农氏传说来自于早期的后稷、先农与厉山氏等,在战国时被混合才产生神农氏传说,直到东汉班固《汉书》引用刘歆说法,将神农氏等同于炎帝,至晋朝后,才确立神农氏即为炎帝的说法[23]。
张政烺认为,神农氏的姓氏,包括连山氏,列山氏与魁隗氏等,都是古代民间筮书古名,经过传说而被转化成神农氏的姓氏来源。
神农后裔
相传炎黄时期,炎帝为神农氏之后[24],和黄帝两部落联合形成华夏部族。
蚩尤亦神农氏之后,蚩尤部落在黄河流域战败后,一部分融入黄帝部落,一部分南迁,后又西迁。 今湘、贵间均有苗族生活,自称为蚩尤之后,因先祖以务农,故而得名。蚩尤为神农氏后裔,蚩尤部落文明程度本来较高,但因战败后后裔居于偏远之山间,日久之后,文化并无进步,抑且退化,反而成为了化外之民。
史记周本纪说周武王封神农氏的后裔在焦[25]。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周幽王七年(西元前775年)虢国灭焦国。[26]
代表性传说人物
不同国家/地区对于神农氏
庙宇
北部
中部
南部
- 嘉义市西区大天宫
- 嘉义县民雄乡谷丰宫
- 嘉义县民雄乡菁埔升虚宫
- 嘉义县梅山乡溪坪农兴宫
- 嘉义县水上乡新兴宫
- 嘉义县太保市埔心福兴宫
- 台南市柳营区镇西宫(全台开基祖庙)
- 台南市北区大铳街神农殿
- 台南市新营区镇南殿
- 台南市永康区开天宫
- 台南市永康区开天圣明宫
- 台南市山上区石仔崎神农庙
- 台南市楠西区龟丹神农殿
- 台南市南化区西埔八卦神农殿
- 台南市东山区李子园神农宫
- 高雄市阿莲区振农宫
- 高雄市内门区夏梅林神农宫
- 高雄市旗山区三农宫
- 高雄市湖内区黄帝神农殿
- 高雄市大社区青云宫
- 高雄市大树区九曲堂神农宫
- 高雄市凤山区赤山文农宫
- 高雄市燕巢区援勦右神元宫
- 高雄市燕巢区西燕神农宫
- 高雄市桥头区仕隆帝仙宫
- 高雄市楠梓区后劲凤屏宫
- 高雄市左营区丰谷宫
- 高雄市左营区菜公丰谷宫
- 高雄市苓雅区林德官德兴殿
- 高雄市旗山区三农宫
- 高雄市小港区大坪顶神农殿
- 高雄市旗津区大汕头神农宫
- 屏东县新园乡仙隆宫
- 屏东县潮州镇神农宫
- 屏东县竹田乡竹田神农宫
- 屏东县万峦乡神农宫
- 屏东县东港镇新厝仔神农宫
- 屏东县林边乡田厝神农宫
- 屏东县林边乡塭岸头神农宫
- 屏东县佳冬乡神农宫
- 屏东县佳冬乡万建神农宫
- 屏东县南州乡南安神农宫
- 屏东县枋寮乡内寮神农殿
参考来源
- 《世谱》云“神农,一曰连山氏,一曰烈山氏”
- 《帝王世纪》:「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𫊸氏女,名女登;为少典妇,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得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徒鲁。又曰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
- 郭懿云 编. . 顶渊. 2010年9月. ISBN 978-986-7175-40-3.
连山易出自神农氏……因文本记载出于夏朝,又称之为夏易。
- 中央民族大学. . Zhong yang min zu da xue xue bao bian ji bu. : 123 [201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2).
(第123 页) 这里的盘古、伏羲、神农都是汉族神话中的人物,他们出现的时代都在战国以后
已忽略未知参数|y允立8岂祤6戈弁戈ear=
(帮助) - 《易经·系辞》:「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 《庄子》〈外篇〉〈胠箧〉:「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 《庄子》〈杂篇〉〈盗跖〉:「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舜作,立群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 《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 《白虎通》:「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至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 《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信道,未尝宁居。」
- 《潜夫论》〈五德志〉:「有神龙首出,常感妊姒,生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世号神农。代伏羲氏。」
- 《淮南子》:「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
- 《世本》:「神农和药济人。」
- 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 《太平御览》:「神农耕而作陶。」
- 黄文杰. . 中评社. 2012-08-07 [2018-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1).
- 《左传》〈昭公29年〉:「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献子曰,『社稷五祀,谁氏之五官也?』对曰:『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此其三祀也,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此其二祀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
- 《左传》〈鲁语上〉:「海鸟曰爰居,止于路,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契为司徒而民辑,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秽。』」
- 《礼记》卷8〈祭法〉:「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 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能平九州,故祀之以为社。帝喾能序星辰以着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舜勤众事 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契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 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材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 《左传》杜预注:「烈山氏,神农世诸侯。」
- 《左传》孔颖达疏:「神农本起烈山,然则初奉烈山为诸侯,后为天子...故烈山氏得于神农之世为诸侯,后为农神也。」
-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襄公29年注:「焦,今河南三门峡市东二里。据史记,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此说不可信。盖神农之名初见于易系辞,史记封禅书言……,亦托之管仲耳。焦为姬姓国,左传明言之,何得为神农之后,且周武王时更不知有神农氏也。」
- 雷欣翰〈早期神农传说及其文化意涵考论〉:「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所有先秦材料中,炎帝与神农氏都没有被合用过。有一些文献中只有“神农”或者只有“炎帝”;有一些文献中既有“神农”又有“炎帝”,但二者的含义截然不同。……根据现有材料,文献中的“炎帝神农氏”最早出现在《汉书》的《古今人表》和《律历志下》中。《古今人表》将“炎帝神农氏”列于“上上圣人”中的第二位,最为直观。据说《汉书》对相关问题的记载是选取了刘歆《世经》的说法,因此后人多将神农与炎帝的含混归咎于刘歆。此后,汉晋学者如赵歧、皇甫谧多有使用此称谓者。……到了晋代,炎帝与神农已经没有区别了。」,收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 《汉书·古今人表》炎帝神农氏,张晏注曰:「以火德王,故号曰炎帝。作耒耜,故曰神农。」
- 《史记·周本纪》: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
- 《今本竹书纪年·周纪》:(周幽王)七年,虢人灭焦。
- . 花莲县政府客家事务处. 2018-11-02 [2019-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4) (中文(台湾)).
- 董, 芳苑. 第四刷. 台北市: 前卫. 2013: 69–71 [2008]. ISBN 9789578016033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