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
琉球(琉球語:/ * / ?),古語中雅稱宇流麻(琉球語:/ ),位于日本西南部,是介于台湾和九州间的一个地區,曾建有古琉球國,辖域包括琉球群岛及其周边海域。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1609年後為萨摩藩所实际控制,但仍然向中國朝贡。其北部的奄美群島被日本萨摩藩佔領,行政区域今属日本鹿兒島縣,餘下地區於1879年也被日本通过「廢藩置縣」吞併,改设沖繩縣。二战日本战敗後由美国取得行政、立法和司法权。1972年5月15日美國与日本簽訂條約,將琉球群岛等领土归还日本,沖繩縣复县。
历史
上古时代
石器時代山下町洞人和港川人就已出現在沖繩本島;Pinza-Abu洞人出現在宮古島。
琉球贝冢的發現再次證明了琉球在公元600年之前就有人類涉足。根据语言学家对琉球语和古日语同源词的比较分析,推测现代的琉球人主要是公元7世纪至11世纪之间从九州岛南下的弥生人的后裔。
琉球早期历史已很難考證。中國自隋朝起就有關于“流求国”的記載。自隋代至元代,流求/流虯/琉球的概念一直在琉球群島和臺灣島之間搖擺,直至明朝,隨著“臺灣”一詞的出現和統一的琉球國的建立,“琉球”一詞開始專指琉球群島。渡日唐朝僧人鉴真在《唐大和上東征傳》中首次記錄了沖繩本島居民的自稱“阿兒奈波”。此语同样傳入日本,被称爲“”(13世紀)和“”(18世紀)。在日本,自平安时代起,也出現對琉球一些島嶼的記載,如《续日本纪》。[1][2]琉球本土的史籍記載了天孙、舜天、英祖三個王朝,然而這三個王朝都有一定程度的傳説性質;尤其是天孙王朝,其存在性都存在爭議。
从三山到琉球国
14世纪初,沖繩本岛出现南山、中山、北山三个王国,这个时期称为“三山时代”。
在三王国出现之前,外岛按司与沖繩本岛各按司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1370年代至1380年代,三山陸續入贡明朝,1388年明朝將蒙古帝國末代皇帝脫古思帖木兒二子地保奴流放安置至琉球。
1390年起,琉球諸離島部落酋長入贡中山。
1403年春天,中山、北山與南山等國一起向明朝進貢,明朝派行人邊信、劉亢等使節前往琉球。[3]
1406年,尚巴志發兵起義,中山王國滅亡;此後,尚巴志陸續滅北山、南山;明賜姓尚,琉球国第一尚氏王朝建立。
自志鲁布里之乱起,第一尚氏王朝頻發内亂,尚德王時期,金丸被群臣擁立爲君,改名“尚圆”,1469年,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建立。
尚真王時期(1477-1526年在位),南征八重山、与那国等岛;尚清王時期,攻佔奄美群島;“三省三十六岛”局面形成(1522-1537年)。
1609年,日本萨摩藩在德川幕府的許可下,入侵琉球;尚宁王被擄至日本被迫簽訂《掟十五条》:琉球国向薩摩藩稱臣,割奄美群島予薩摩。琉球遭受薩摩藩的入侵,並長時期受到薩摩干預,變相成為薩摩藩的屬國。
1871年八瑤灣事件中琉球民眾漂流到臺灣,54人遭到「生番」(原住民古稱)出草馘首。
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國為日本領土,改稱「琉球藩」,封琉球國王尚泰為「琉球藩王」,是為第一次琉球處分。
1874年日本發動了牡丹社事件,自稱「為琉球被害之數十人復仇」,征討臺灣,要脅清朝,並使中國承認日本出兵是「保民義舉」,獲得了對琉球的主控權。
1879年3月30日,明治天皇將琉球藩王尚泰發往東京,置琉球為沖繩縣。派知事取代原來的琉球王,琉球國實質上滅亡。是為二次琉球處分。
近代到当代
1879年(明治十二年),日本政府在琉球“廢藩置縣”,不愿被废黜的国王尚泰曾派使臣向清廷乞援[4]。清日就琉球問題開始談判,清国提议把琉球群島分成三部分:接近日本方向的奄美大島爲日本領土,沖繩本島及其附近島嶼作爲一個獨立的琉球王國存在,而在南部的先島群島則作爲清国的領土。日本方面建議把琉球劃分成兩部分:沖繩本島及其北方島嶼作爲是日本的領土,而南部的先島群島則作爲清國的領土。由于清廷部分大臣的堅持和流亡琉人的請求,清廷最終未與日本达成协议。
1880年9月,中方在談判中最後妥協,擬定《琉球專約擬稿》,以日本提出的方式把琉球劃分成兩部分,然而清朝皇帝拒絕同意這一條約,並且要求中方代表與日本繼續協商。日方代表斷然拒絕,協商破裂。1882年,駐天津領事竹添進一郎與清廷恢復談判琉球問題,但是沒有達成協議,琉球問題一直拖延至甲午戰爭。
- 1895年,大清國在甲午戰爭戰敗,割讓台灣、澎湖,从此不再提起琉球事宜。
- 1898年,冲绳县民履行旧日本宪法所规定的服兵役的义务。
- 1901年,最後一位琉球國王尚泰去世。
- 1916年,在日本政府推广普通话的压力下,全沖繩教師大會要求在校園内使用以東京話為基礎的標準日語,冲繩話被視爲“方言”而遭到打壓。
- 1943年,開羅會議中面对罗斯福的多次质询,蒋介石表示不会反对由美中共同占领和托管琉球群島。[5]但由于蒋介石个人意向的变化,该谋划仅停留在口头商议的阶段。
- 1945年3月,太平洋战争之冲绳战役爆发。数万名当地平民丧生、受伤或牺牲。
- 1947年4月,聯合國通過《關于前日本委任統治島嶼的協定》,把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依照國際聯盟公約第22條进行委任统治的「太平洋島嶼」交給美國托管。[6]
- 1951年,《舊金山和約》簽定,其中第三條規定,对于含琉球群島及大東群島等北纬29度以南的日本领土,日本将会同意美国向联合国提出的交付聯合國託管的任何提议。在美国行使该权利之前,美國有权拥有前述島嶼之領土、居民及水域的行政、立法、司法權。[7]同年,日本復歸促進期成會成立,沖繩縣開始縣民連署陳情,推動「回歸祖國日本」的運動。
- 1953年,沖繩諸島祖國復歸期成會成立,但是因為美國政府的干渉被迫解散。
- 1960年,沖繩縣祖國復歸協議會(復歸協)成立,要求美政當局盡早將琉球歸还日本。
- 1972年,美國向日本归还琉球群島的施政權(沖繩返還)。沖繩縣重新成立。
- 1995年,沖繩人爲抗議女童遭到美國駐軍士兵輪姦,沖繩曾舉行過一次有約8.5萬人參加的大規模反美遊行示威集會,要求美軍撤出沖繩。
- 2000年,八大工業國組織高峰會在沖繩名護市舉行。
- 2013年5月15日,琉球的大学教授和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市民团体成立“琉球民族独立综合研究学会”。
日本未曾在任何条约中放弃琉球群岛的主权。目前日本有效管轄琉球群島全境,行政上分屬於沖繩縣和鹿兒島縣,世界各国對该事实無異議。中華人民共和国政府认为琉球或沖繩是日本的領土,官方觀點「冲绳古称琉球,是日本的一个县,位于日本列岛的最南端,由60多个岛屿组成,冲绳本岛是其中最大的岛屿。」 [8]但是認為琉球群島不包含釣魚臺列嶼。當代日本人和沖繩居民也大多認為琉球為日本一部分,另外亦有要求獨立的聲音、加强自治或實行一國兩制的主張。由於受歷史和地理的影響,風俗習慣與日本本土有些不同。
地理
琉球位于日本列岛南端,由冲绳、宫古、八重山三个群岛为中心的六十多个岛屿组成,面积2,265平方公里。 琉球群岛是西太平洋一系列岛屿,位于台湾与九州之间。呈东北-西南向。琉球群岛从北到南,包括大隅群岛、吐噶喇列岛、奄美群岛(统称“萨南群岛”,属鹿儿岛县),冲绳群岛和先岛群岛(统称“琉球群岛”,属冲绳县)。面积共4,600多平方公里。人口140多万(1985)。目前只有40个岛屿有人居住,总人口约120万。琉球群岛,日语作南西诸岛(Nansei-Shoto, 日语作Nansei-Shoto)。自日本南部的九州往西南延伸约1,100公里(700哩)到台湾东北,是东海(西)与菲律宾海(东)的分界线。陆地总面积3,090平方公里(1,193平方哩),包括大小岛屿55个,分为3个较大岛群:北部为奄美岛链,中部为冲绳群岛,南部为先岛群岛。奄美群岛是九州鹿儿岛县的南部加长部分,而冲绳群岛和先岛群岛则组成冲绳县。原本的“琉球王国”,或地理概念的“琉球弧”、“琉球文化圈”地区,远比现在的冲绳范围还大。而且“琉球孤”的岛屿,从南到北散布于1000公里海面,覆盖的面积甚至比日本的本州还大。而从冲绳最西端的岛屿与那国岛,晴天可以望得见台湾。最南端的岛屿波照间岛,它的纬度比台北还南。
人口
琉球人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一般认为现代琉球群島住民的祖先是中古时代從九州南部移入的弥生人。其他看法认为,与日本绳纹时代属于相同文化的人种在公元前10世纪到前3世纪之间,从中国中南部沿海地区来到包括琉球群岛在内的日本西南部地区,并从西向东扩散。中國有學者稱,古琉球文化属于百越文化的分支之一。另一种说法是上古时代的琉球居民来自台灣,屬於南島語族。具体来自哪个地区尚有争议。
琉球人的Y染色体DNA单倍群类型与日本本土的大和族较为接近,带有日本列岛的独有特征(单倍群D-M174),一般认为是弥生人与日本列岛更古老的土著绳文人(即今天的阿伊努族)融合的后代。
琉球主權問題
琉球群島曾有獨立國家,但在1609年之后被日本萨摩藩所实际控制,明治维新初期被日本中央政府完全兼并,戰後美国又将军事基地設置於此。儘管大多數人对回归日本表示認同[9],赞成维持现状或提高自治權,且離島有大量補償措施,少数琉球人對日本統治的印象卻比較複雜,极少數有追求獨立的想法。
琉球獨立運動
推動獨立運動的組織包括嘉利吉俱樂部(原琉球獨立黨)和琉球民族獨立綜合研究學會等。嘉利吉俱樂部不僅力主琉球群島獨立建國,也支持東突厥斯坦(新疆)、西藏、台灣獨立,也認為釣魚臺列嶼是琉球的領土。[10]而琉球民族獨立綜合研究學會則著重研究、探討琉球獨立的可能性,認為从历史上看釣魚台列嶼是琉球群岛的一部份,但是主张搁置争议,反對日本政府把釣魚台國有化的举措,認為任何一方宣示主權皆會引起戰爭,因此各方應分享島嶼和海權。[11]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认为琉球(沖繩)是日本領土[12]。在美治琉球期間,中国还曾多次政府公開聲明及最高領導人談話等方式明確支持日本收復沖繩和小笠原群島[13] [14]。然而在2012年的釣魚岛风波爆发之後,受中日之間外交與傳媒論述攻訐因素的影響,個別中華人民共和國社科院的學者提出要求再议琉球歸屬的主张并宣称:「1941年中華民國政府對日宣戰,廢除《馬關條約》。隨後《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做出了戰後處置日本的規定,日本天皇接受了這些規定。依照這些規定,不僅台灣及其附屬諸島、澎湖列島要回歸中國,歷史上懸而未決的琉球問題也到了可以再議的時候。」[15] 然而中国外交部在随后表示:「关于琉球主权再议的文章只代表学者的个人立场,中方认为釣魚臺列嶼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从来不是琉球或冲绳的一部分。」 当被记者问及《人民日报》发问琉球主权是否是中国在单方面进行挑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拒绝作出评论[16]。
参考文献
- 地部/琉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古事類苑, 日本国文学研究資料館
- 日本型華夷觀-七~九世紀日本的外交和禮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 2006
- 明史/卷323
- 宋漱石:《琉球归属问题》p33
-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The First Cairo Conference. 1943 [201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The President then referred to the question of the Ryukyu Islands and enquired more than once whether China would want the Ryukyus. The Generalissimo replied that China would be agreeable to joint occupation of the Ryukyus by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eventually, joint administration by the two countries under the trusteeship of a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英文) - . [2015-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5).
- . [2015-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 . [2013-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6).
- .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0).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嘉利吉俱樂部官方網站
- . 《八重山日報》. 2013年5月15日 [2013年5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10日) (日语).
- . [2013-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6).
- . 中国人大网. [2020-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9-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 . [2014-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9).
- . fgw.hunan.gov.cn. [2020-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 . 沖縄県公文書館. [202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1).
- . web.archive.org. 2013-12-02 [2020-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2.
- . jds.cssn.cn. [2020-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外部链接
- 廖肇亨:〈从《 琉球百问》 看清代中叶琉球贵族的疾病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