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封使
册封使是在古代东方的朝贡体系下,中国皇帝向受册封国派遣的使节。接受册封的君主被中国皇帝授予爵位或官职,名义上成为中国皇帝的臣下,成为中国的册封国。
册封使 | |||||||
汉语名称 | |||||||
---|---|---|---|---|---|---|---|
简化字 | |||||||
| |||||||
名称 | |||||||
谚文 | |||||||
汉字 | |||||||
| |||||||
日语名称 | |||||||
汉字 | |||||||
| |||||||
名称 | |||||||
/ |
册封国发生王位更替的时候,国王往往都会向中国请求册封。中国皇帝则将册封的诏敕和祭祀先王的祭文赐给册封使。册封使团到达册封国之后,国王率百官出迎,由册封使宣读祭文祭祀先王,然后宣读册封是诏敕,册封国国王行三跪九叩之礼接诏。
历史上曾有不少国家接受中国的册封。比较著名的就是朝鲜、越南和琉球。朝鲜本是明朝的册封国,在明朝与后金(清朝)的战争中一度支持明朝,后来在丙子之役战败之后成为清朝的册封国。每当册封使到达朝鲜的时候,朝鲜国王都会率百官在迎恩门接受册封。而琉球人则将册封使称为「唐之按司」,[2] 琉球国王率百官在守礼门接受册封。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