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宗
宋光宗赵
宋光宗 | |||||||||||||||||
---|---|---|---|---|---|---|---|---|---|---|---|---|---|---|---|---|---|
宋朝皇帝 | |||||||||||||||||
![]()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宋光宗慈孝皇帝肖像 | |||||||||||||||||
宋朝第12位(南宋第3位)皇帝 | |||||||||||||||||
统治 | 1189年2月18日-1194年7月24日(5年156天) | ||||||||||||||||
前任 | 宋孝宗赵昚 | ||||||||||||||||
继任 | 宋宁宗赵扩 | ||||||||||||||||
太上皇 | 宋孝宗赵昚(1189年-1194年)[1] | ||||||||||||||||
宋朝(南宋)太上皇 | |||||||||||||||||
统治 | 1194年7月24日-1200年9月17日(6年55天) | ||||||||||||||||
出生 | 绍兴十七年九月四日 | 1147年9月30日||||||||||||||||
逝世 | 1200年9月17日 庆元六年八月初八日 | (52岁)||||||||||||||||
安葬 | |||||||||||||||||
配偶 | |||||||||||||||||
子嗣 | 子:
女: | ||||||||||||||||
| |||||||||||||||||
王朝 | 宋朝(南宋) | ||||||||||||||||
父亲 | 宋孝宗赵昚 | ||||||||||||||||
母亲 | 成穆皇后郭氏 |
生平
绍兴十七年(1147年)九月乙丑生于藩邸,孝宗与郭皇后三子。二十年(1150年)二月,赐名惇,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三十年(1160年)五月,转荣州刺史。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高宗内禅,孝宗即位。九月,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
乾道七年(1171年)二月,立为皇太子。四月,领临安府尹。当时孝宗因赵惇的性格与自己相似,故立为太子,与此同时,孝宗也担忧太子的政治能力,但是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依然禅位予光宗,自称「寿皇」,以明年为绍熙元年。
光宗是宋朝皇帝中比较平庸的一位。他登基时42岁,并不算年老,却体弱多病。心理上也没有安邦治国之才,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让当时著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皇后李凤娘干政,自己对朝政的掌握力不断下降。
绍熙四年,光宗将两浙东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姜特立召至杭州行在,遭到丞相留正的强烈反对,留正随后出走,直到当年十一月,光宗将姜特立遣回本官,留正方才回朝。但光宗在位的五年时间,基本延续了高宗、孝宗两朝赈济灾民的政策,也能对一些官吏渎职的现象予以打击,如文思院监常良孙因贪污,不仅自身受到贬黜,荐举其人的宰相周必大也遭到了降爵处分。经济方面,淮河一带在光宗朝继续严格实行纸钞第一政策,一切银钱都不得进入两淮地区。湖北一部份地区在绍熙后期开放了铁钱。
光宗由于皇后李凤娘的挑拨,素来与孝宗不和,宋孝宗退位后,自称「寿皇」,闲居宫中,皇后李凤娘教唆光宗,光宗长期不去探望。李皇后谋杀了有孕在身的黄贵妃,光宗知道之后又生病了,寿皇送来了药丸,但李皇后却造谣说那是毒药,离间光宗与寿皇父子关系。有一次,光宗宴请大臣,大臣请光宗探望寿皇,李皇后知道了以后立即阻止。绍熙五年(1194年),寿皇得病,宋光宗不去探望寿皇,也不让他人探望,最终朝臣拒绝见光宗,集体前往朝见寿皇,光宗才被迫妥协。
同年寿皇病逝时,光宗不服丧。寿皇的丧礼需要身为长子的宋光宗主持,光宗也不主持,大臣们都极为不满。枢密使赵汝愚则联合赵彦逾、叶适、徐谊、郭杲、韩仛胄等人策画政变,由隆慈太皇太后(宪圣慈烈皇后)的外甥韩仛胄请隆慈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又以防不测,命殿帅郭杲,步帅阎仲连夜带兵控制南皇宫南北,傅昌朝暗中制造黄袍[2],赵汝愚发动兵谏逼迫光宗退位,使尚未成为太子的赵扩得以受禅即帝位,是为宋宁宗,光宗闲居临安行在寿康宫,尊为“太上皇”。
庆元六年八月初八(1200年9月17日),忧郁而崩于寿康宫寿康殿,年五十四。十一月,上谥号曰「宪仁圣哲慈孝皇帝」(圣能法天曰宪 施仁服义曰仁 通达先知曰圣 能官贤才曰哲 视民如子曰慈 继先述事曰孝),庙号「光宗」。十一月,太庙酌献乐名《大和》。十二月,葬于永崇陵(今浙江绍兴东南35里处宝山)。嘉泰三年(1203年)七月,加谥号曰「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轶事
家庭
祖先
先祖 | ||||||||||||||||||||||||||||||||||||||||||||||||||||||||||||||||||||||||||||||||||||||||||||||||||||||||||||||||||||||||||||||||||||||||||||||||||||||||||||||||||||||||||||||||||||||||||||||||||||||||||||||||||||||||||||||||||||||||||||||||||||||||||||||||||||||||||||||||||||||||||||||||||||||||||||||||||||||||||
---|---|---|---|---|---|---|---|---|---|---|---|---|---|---|---|---|---|---|---|---|---|---|---|---|---|---|---|---|---|---|---|---|---|---|---|---|---|---|---|---|---|---|---|---|---|---|---|---|---|---|---|---|---|---|---|---|---|---|---|---|---|---|---|---|---|---|---|---|---|---|---|---|---|---|---|---|---|---|---|---|---|---|---|---|---|---|---|---|---|---|---|---|---|---|---|---|---|---|---|---|---|---|---|---|---|---|---|---|---|---|---|---|---|---|---|---|---|---|---|---|---|---|---|---|---|---|---|---|---|---|---|---|---|---|---|---|---|---|---|---|---|---|---|---|---|---|---|---|---|---|---|---|---|---|---|---|---|---|---|---|---|---|---|---|---|---|---|---|---|---|---|---|---|---|---|---|---|---|---|---|---|---|---|---|---|---|---|---|---|---|---|---|---|---|---|---|---|---|---|---|---|---|---|---|---|---|---|---|---|---|---|---|---|---|---|---|---|---|---|---|---|---|---|---|---|---|---|---|---|---|---|---|---|---|---|---|---|---|---|---|---|---|---|---|---|---|---|---|---|---|---|---|---|---|---|---|---|---|---|---|---|---|---|---|---|---|---|---|---|---|---|---|---|---|---|---|---|---|---|---|---|---|---|---|---|---|---|---|---|---|---|---|---|---|---|---|---|---|---|---|---|---|---|---|---|---|---|---|---|---|---|---|---|---|
|
皇后
妃嫔
评价
注释
宋光宗 出生于:1147年9月30日逝世于:1200年9月17日 | ||
---|---|---|
统治者头衔 | ||
新头衔 | 恭王 1162年-1171年 |
立为皇太子 |
前任: 庄文太子 赵愭 (兄) |
宋朝皇太子 1171年-1189年2月18日 |
继任: 景献太子 赵询 (嗣孙、族孙) |
前任: 宋孝宗 赵昚 (父) |
宋朝皇帝 1189年2月18日-1194年7月24日 |
继任: 宋宁宗 赵扩 (子) |
宋朝太上皇 1194年7月24日-1200年9月17日 |
末任 | |
中国太上皇 1194年7月24日-1200年9月17日 |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头衔者: 明英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