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水上人

香港水上人主要包括蜑家人鶴佬人兩大族群,也有少量客家人,傳統上是以捕魚為生的漁民

大量停泊在避風塘內的漁船(1965年)

歷史

香港英治時期之前,香港的水上人已經在香港生活多個世紀,只在船上生活以捕鱼维生。其中蜑家人講粵語的方言蜑家话,福佬漁民講福佬話,客家漁民講客家話。部份地區有不同族群的水上人雜居。

60年代至70年代

早期,香港水上人主要是以捕魚為生。他們居住於漁船上,停泊在避風塘內。由於他們出海捕魚的需要,60年代至70年代漁民家庭的子女大多繼承上一代家業因不太重視讀書。有見及此,一些宗教團體便創立了「水上學校」,為避風塘的兒童提供教育。但近年香港的漁業式微,以及捕漁量比以前減少,大多數漁民已上岸生活,很多水上人的傳統逐漸消失。但有些得以保留至今或作適當調整以延續,如福佬籍漁民在傳統節慶及婚禮時的扒龍船儀式改為陸上扒龍船,一些蜑家人也保持傳統為祖先製作人偶作為供奉的傳統,以及稱為脫褐的傳統成人禮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