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读

吏读读作:,南韩读作:),是以汉字表记朝鲜语(韩语)的一种方法。别名有吏头吏书吏道吏刀吏吐等。三国时代开始使用,直至西元十九世纪末。是研究古代朝鲜语的数据之一。

吏读
19世纪吏读书籍《儒胥必知
名称
谚文
汉字
文观部式
马-赖式

概说

广义上吏读又包含「乡札」、「口诀」等,指代所有使用汉字纪录朝鲜语的方法。狭义上指「吏读文」中使用的朝鲜语的汉字表记法。「吏读文」主要指官府的行政文书中使用汉字表记的散文,而类似文体的民间文章也可称为「吏读文」。此处主要叙述狭义的「吏读」。

吏读的形成时期尚不明确,但据推测大致始于三国时代,至统一新罗时代确立。有的文献数据记载吏读为新罗人薛聪所创,但并无充足的证据证明此事,薛聪可能仅为当时的表记法的整理者。

表记法

吏读文之中名词、动词词根等实义部分使用汉字,表示语法功能的部分主要使用吏读。但名词、动词部分也有使用吏读的例子。朝鲜半岛刚传入汉字的一段时间使用正规的汉文,但其后出现了按朝鲜语语序排列汉字的「誓记体」()仿真汉文。可以认为在此种仿真汉文中补充语法要素后,即形成吏读。

吏读之中出现的汉字读法主要是从古代传承的习惯读法,但也存在不同于中世朝鲜语的吏读特有的读法。例如,表示处格(朝鲜语的一种)的「」(-),中世朝鲜语为「」。

以下为出现于《》(1415年)中的吏读用例:

相关条目

脚注

  1. 前为朝鲜读法,后为南韩读法。

参考文献

  • 小仓进平(1929;1974) 《》, 《小仓进平著作集》, 京都大学国文学会
  • (Nam Pung-hyeon)(2000),《吏读研究》,太学社
  • 李基文(1998),《新订版 国语史概说》,太学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