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札
乡札()是以汉字记录朝鲜语的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新罗时代的歌谣「乡歌」的记录。作为古代朝鲜语的数据之一,占有重要的地位。
乡札 | |
谚文 | |
---|---|
汉字 | |
文观部式 | |
马-赖式 |
![]() |
注意:本条目可能有部分无法显示,若遇此情况请参阅Wikipedia:Unicode扩展汉字。 |
![]() |
书写系统 |
---|
谚文 |
汉字 |
韩汉混用文 |
拉丁化 |
概说
乡札利用汉字的读音与意义来记录朝鲜语,与日本的万叶假名属同一性质。相对于解释汉文的辅助文本「口诀」,乡札完全以此种辅助文本来记录朝鲜语。
乡札的数据极为有限,主要是25首乡歌,包含《》(1281年)收录的新罗时代乡歌14首和《》(1075年)收录的高丽时代乡歌11首。其他尚有高丽睿宗的「」1首和《》(1236年)中出现的朝鲜语药名等。
乡札中音读字和训读字皆使用。总体而言,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的词根等实义部分用训读字,助词与词尾等语法功能部分用音读字。例如,「」(我的)中「」为训读字,「」为音读字。训读字「」与其汉字音()无关,仅表示「我」的意思(据推测读作「」)。音读字「」与「衣服」的意义无关,仅表示「」的音(用作所有格词尾)。又如,「」中「」为训读字,「」为音读字,表示「夜晚」的意义的朝鲜语词「」的辅音尾。类似的以音读字表示词语的辅音尾的做法称为「末音表记」(对比日语中的送假名)。
解读上的难点
乡札中的训读字实际如何发音往往难以确知。如「」表示「春季」的意义可以确知,但不能直接证明必然读如现代或中世朝鲜语的「」。训读字的读法能确知的,限于以某种形式表达读音的场合,如上述「」的有末音表记的情况。因此,乡札的表记法中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必须基于对朝鲜语史和汉字音的充分知识与深刻理解作慎重的破解。
乡札的范例
根据李基文(1998),以乡歌「」()的开篇及其解释为例。
鄕札 | |
---|---|
谚文解释 | |
现代汉语翻译 | 就着东京(指庆州)的明月,游玩至天明 |
关于此句的解释,细节上仍有若干不明之处,包括「」的词形是否适当(中世朝鲜语为),处格(朝鲜语格的一种)「」的读法(中世朝鲜语为),「」应当读作「」还是如现代语「」,等等。「」全篇的谚文标注及现代国汉混用韩文翻译见下:
- In the moonlit capital
---
- Having caroused far into the night.
---
- I return home and in my bed
---
- Behold, four legs.
---
- Two have been mine
---
- Whose Sire the other two
---
- Two had been mine
---
- No, no, they are ta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