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僻字

生僻字又称冷僻字僻字罕用字奇字,泛指现代汉语中因使用率极低被排除在常用字外、甚至音义均难以考证的汉字,故也被称作死字。僻字在古诗押韵的位置出现时,被称为「险韵」。

很多生僻字属于异体字,其字意思与相应的现代常用字相通,甚至读音(至少中古汉语发音)也相同,是一个字的不同写法,比如“枪”和“”、“裤”和“”、“碰”和“”、“磷”和“”、“坡”和“”等。这类生僻字通常是人名、地名或某些古书中出现过的字,一般的字典因为篇幅限制都不会收录这些字。早期的电脑汉字编码字库(比如GB 2312)也不能覆盖所有生僻字,因此经常产生罕见人名、地名用字无法录入的情况,使得用户不得不借用读音相近的汉字代替。

现代的生僻字在古代未必真是生僻,而是民间日常用语和白话文中的常用字,但因为文人在传统上对书面语有一些政治正确忌讳(通常是对粗话性器官的避讳),这使得一些很不文雅但其实在古代并不一定生僻的字反而变成了现代的生僻字,比如“”(在现代通常被“操”替代)、“”(被“逼”替代)、“”(被“鸟”或“”替代)等。

许多现代的常用字也来源于古代的生僻字。其中一些更是仅仅借用了字形写法,字意则被完全改变,比如明朝皇族为起名所造出的“”、“”、“”、“”、“”、“”、“”、“”、“”、“”等字,在近代被用来翻译元素周期表上的化学元素。“”字的本义是窗户明亮透明,在互联网时代则被用作拟态的表情符号,代表失意、哭笑不得等精神状态;“兲”被用于批评、讽刺政府;“巭孬嫑勥烎”被当作会意字吐槽、讽刺,都是“僻字新用”的例子。

生僻字的处理

古今均有不少人的姓名中包含生僻字。在古代,由于避讳的传统,很多人都会使用僻字来避免麻烦他人,不少皇帝的名字包含生僻字就是为了避免扰民[1]

历史上,中国和日本[2]均有地名汉字因生僻难认被取代的情况(包括民间约定俗成的和政府干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更曾于上世纪50、60年代大批替换地名生僻字。包含生僻字的地名如果要录入电脑或制成标志,常见的处理方法有替换和造字。如广州地铁西朗(塱)站,由于「塱」未收入电脑汉字编码,被直接替换成「朗」,但该做法引起了极大争议,多年后该站最终得以恢复正名。后来的佛山地铁𧒽岗站吸取了该经验教训,动用了电脑造字,不过某些场合下「𧒽」还是难免被替换成其他字。

中华民国教育部于1983年公布《罕用字体表》,收18480字,另有附录18字,补遗74字。然而,在电脑普及的现代,很多生僻字却并未收入Unicode,电脑无法输入这些汉字。如果姓名中包含生僻字导致不能正常录入,将会导致办理银行业务、护照等时出现麻烦,彻底的解决方法只有改名[3]。日本有规定人名用汉字必须为「常用平易的文本」[4],施行规则中规定为「常用汉字」、「人名用汉字」或假名,避免了姓名中僻字难处理的情况,但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由于存在种种麻烦,中国大陆官方曾于2003年尝试制定《人名规范用字表》[5],规模约1.2万字,但最终在争议声中不了了之[6]。目前中国虽然不禁止使用生僻字取名,但不少专家、媒体强烈建议父母给子女取名时不要使用生僻字,甚至有人呼吁制定规定限制人名汉字的范围。但也有不少人反驳,认为中国语言文化正是在一些名字里传承,限用生僻字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而且电脑应该为人服务,为了电脑而改名是「本末倒置」[7]

范例

现代汉语生僻字举例
简体汉语拼音注音符号粤语拼音
bēnㄅㄣban1「奔」的异体字,用于人名。
biāoㄅㄧㄠbiu1众马奔驰的意思。
ㄈㄨfu1地名用字:鄜州鄜县(今作「富县」)
jiàoㄐㄧㄠˋgaau3珠三角地名用字,常用「窖」代替。[8]
例:香港有大埔滘佛山市北滘
不适用kānㄎㄢhon1/hon2「刊」的古字。
kànㄎㄢˋham3本义为岩崖下边的地方。香港有红磡
𧒽léiㄌㄟˊleoi1Unicode扩展汉字。佛山有𧒽
língㄌ一ㄥˊ龙;神灵;良善。
nǎ/xiáㄋㄚˇ/ㄒㄧㄚˊno5/haa⁴汉语死字,义未详[9]

“霞”的二简字。
日语中是人名用汉字,音「しずく」(Shizuku),义为「水滴」。

ㄒㄧˋsik1盐碱地。日本新潟常被误作「新泻」。[10]

参考数据

  1. . 北京考试报. 2010-08-09 [2014-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2. 如日本福岛县白河市白坂的「」,今改作同音的「」。「軅」是一个难读字,由于十分罕见,还一度被认为是幽灵汉字
  3. . 海峡都市报. 2013-05-08 [201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9) (中文(中国大陆)).
  4. . 新华网云南频道. 2003-06-04 [2014-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 . 人民网. 2011-01-20 [2014-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9).
  6. . 金羊网. 2006-07-06 [2014-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07).
  7. . 南方都市报. 2010-06-01 (中文(中国大陆)).
  8. 其发音传自《龙龛手鉴·雨部》:「雫,俗奴寡、奴宽二。」
  9. . 文汇报. 2012-12-27 [201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中国大陆)).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