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假名
片假名(日语:// katakana *),是日语中表音符号(音节文字)的一种。片假名是从中文汉字的楷书或部首演化而来的。与平假名、万叶假名等合称作假名。“片假名”一词在使用时常用“”表示。签名时如果要表记假名,也一般使用片假名书写。
片假名 [片假文] | |
---|---|
类型 | |
使用时期 | 約公元800年到今天 |
书写方向 | 直書從右至左、從左至右 |
语言 | 日語、琉球语以及愛努語 |
相关书写体系 | |
父体系 | |
姊妹体系 | 平假名、變體假名 |
ISO 15924 | |
ISO 15924 | Kana (411), Katakana |
Unicode | |
别名 | Katakana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
假名 | |
平文式罗马字 |
片假名的使用
主要于以下的情况使用:
片假名一览
下行汉字为片假名的字源。 -{
}-
片假名的来源
片假名从中国汉字的楷书取出符合声音的汉字的一部分簡化而来,一般认为:片假名的“片”是片段、部分的意思。
9世纪初,在进行汉文训读时,用于训点的有平假名、片假名,还有万叶假名。三者并用无分化。至10世纪万叶假名和平假名后退,到了后期即11世纪,片假名占了主流,而到了12世纪后院政期间,基本上在一般的点本中就几乎只有片假名了。片假名源出训读佛经时的有助读解的文字符号,僧人们一边听讲解一边迅速记下,加上行间距离有限,客观上就需要对万叶假名进行简化。而这与产生与官僚世界的平假名不同,产生于佛教世界的字体为独立字体,没有连绵草。[4]
平安時代的初期為了訓讀漢文而發明。現在的片假名字形是在明治時代日本政府以編定五十音而確定下来,在這之前一個發音往往有多個片假名對應存在。
早期中國大陸以及港澳臺的教科書均宣稱片假名是由吉備真備所創製,可是這說法遭到質疑。反對的人認為,片假名形成的起因是當時的日本人把漢字作約定俗成的簡化,並非一人之功,吉備真備可能對片假名有一部份的貢獻。
Unicode
片假名 Katakana[1]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碼表(PDF)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U+30Ax | ゠ | ァ | ア | ィ | イ | ゥ | ウ | ェ | エ | ォ | オ | カ | ガ | キ | ギ | ク |
U+30Bx | グ | ケ | ゲ | コ | ゴ | サ | ザ | シ | ジ | ス | ズ | セ | ゼ | ソ | ゾ | タ |
U+30Cx | ダ | チ | ヂ | ッ | ツ | ヅ | テ | デ | ト | ド | ナ | ニ | ヌ | ネ | ノ | ハ |
U+30Dx | バ | パ | ヒ | ビ | ピ | フ | ブ | プ | ヘ | ベ | ペ | ホ | ボ | ポ | マ | ミ |
U+30Ex | ム | メ | モ | ャ | ヤ | ュ | ユ | ョ | ヨ | ラ | リ | ル | レ | ロ | ヮ | ワ |
U+30Fx | ヰ | ヱ | ヲ | ン | ヴ | ヵ | ヶ | ヷ | ヸ | ヹ | ヺ | ・ | ー | ヽ | ヾ | ヿ |
註釋
|
片假名語音擴展 Katakana Phonetic Extensions[1]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碼表(PDF)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U+31Fx | ㇰ | ㇱ | ㇲ | ㇳ | ㇴ | ㇵ | ㇶ | ㇷ | ㇸ | ㇹ | ㇺ | ㇻ | ㇼ | ㇽ | ㇾ | ㇿ |
註釋
|
外部链接
- 「五十音 片假名 (片仮名-katakan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いろはとアイウエオ」明治初期的五十音表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5-27
- 日语大量外来语(更新中)アイウエオ
- 片假名聽力測驗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