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用音

慣用音是指音讀日本漢字音)中不屬於與中國讀音有對應關係的吳音漢音唐音的任一類的讀音。來源一般是誤讀的約定俗成或者為發音方便而作的改讀。古代並無此說法,大正時代語言學研究進展後方有此概念。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讀白字

部分錯誤讀法(白字)約定俗成之後成為正式讀法,特別是按聲旁「讀半邊」。例如誤讀為,如,相當於在中文中把「輸」讀為「俞(ㄩˊ,yú)」,「輸入」讀為「入」。又如等字也發生誤讀:(“先條”)、(“渴”)、(“拌”)、(“消”)、(澀滯,「交通堵塞」之意,讀作「澀」)。

難以分類的字音

有的漢字讀法明顯來自中國且廣泛使用,但無法歸入吳音、漢音、唐音的任一類。如:吳音、漢音、。的讀法見於院政時代的字典『色葉字類抄』等,一般認為是漢音與唐音之間的時期流入的。此類字音可歸入慣用音。

多音字產生的混淆

漢字因不同的意義有時產生不同的讀法,如「」作「容易」解時讀,作「改變」解時讀(漢音)或(吳音)。此種多音字有時導致讀音與意義的錯誤搭配。例如,「」作「疲勞」解時應讀,作「停止」解時應讀,但在等詞中並未讀而讀。此時對應於「停止」意義的讀法可歸入慣用音。

清濁混淆

漢音中鼻音聲母讀行音,吳音中疑母讀行音。有的鼻音聲母字讀音基本同漢音或吳音,聲母卻清化,如。同時也有這樣清塞音聲母讀濁塞的。

促音的脫落

有的入聲字促音脫落,變為舒聲。如的「」,本讀,入聲尾脫落變為。

入聲的變化音

漢字的-p入聲字在日本音中以結尾,依後接的字有不同變化,可變為長音/等韻,如等,亦可保留促音如等。保留促音時,有的字尾變為尾。例如。此種讀法可歸入慣用音。

慣用音的認定問題

以往,即使並非以上所列的明顯類別,只要是不合於吳音、漢音、唐音的任一類的,皆被歸入慣用音。近來對此做法有異見。如吳音的體系不明確,學者有時並不能排除某不規則讀法屬於吳音即將其歸類為慣用音。近來根據佛典的標記有人認為應將此類字復歸為吳音。另外有的讀音與有規則的讀法僅有清濁差別,因而被歸入慣用音。現有人指出日本漢字音與中國音的清濁對應並不嚴格,故不應拘泥於此做法。至今慣用音的認定仍存在諸多此類難題,不同的漢和字典因而有細微的差異。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 金田一 春彦(1988)『日本語 新版』上・下(岩波新書、ISBN 4004300029; ISBN 400430003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