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音
吴音(日语:/ Go On */?)是日本汉字音(音读)的一种,指日本自大和时代从南朝建康传入的在日本使用的汉字音。日本在吴音传入之后,到奈良时代则从唐朝长安传入新汉音。吴音与汉音一样主要传承了中古汉语的特征。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
假名 | |
平文式罗马字 |
![]() |
注意:本条目可能有部分无法显示,若遇此情况请参阅Wikipedia:Unicode扩展汉字。 |
有观点认为吴音是从六朝时代经由朝鲜半岛辗转而入日本列岛的,但支持此说法的史料并不充足。一般认为吴音在南北朝时代(西元五至六世纪)从南朝直接传入日本。吴音指的是当时南朝京师建康(今南京)的金陵雅音,金陵雅音在东晋衣冠南渡后继承洛阳雅音并融合金陵当地吴音而产生。南北朝时,日本等国尊南朝为华夏之正,受南朝册封不绝,如当时日本(倭五王)同南朝宋保持朝贡关系。隋朝时融合金陵雅音和洛阳邺下音编着《切韵》统一书面声韵[1],为唐以后所沿袭。
六朝时佛教开始盛行,故吴音多使用于佛教用语与律令纪(古代的法律与政令纪)用语,在汉音导入后也没有消失,直至现代仍用汉音一并使用。另外《古事记》的万叶假名多使用吴音。
名称
根据《日本国语大辞典》,相对于时期较晚的汉音,将旧来发音称作「吴音」之习俗的最早用例为平安时代中期藤原公任着北山抄。而于此前「吴音」皆称作「和音」。而「吴音」之称乃是步入隋唐,中国北方出身者贬斥切韵音系为吴音后,为日本人所模仿。故此「吴音」之时代及地理源头不详,亦可追溯至汉魏时代论。
在吴音的时代日本其实并无「吴音」的名谓,或可推论,这种语音不是吴地一隅地域性的方音,而是当时通行的标准语音,后来的称谓则是由于隋唐时期新的汉音引入后才出现的。后来,隋朝统一中国,陆法言载录南北学者讨论韵学的成果,编成《切韵》一书,融合南北朝官音,为唐朝长安正音所沿袭,对后世影响甚大。吴音融入日语程度较深(常用于基本词汇中),日本古来也将其称为「和音」。
特点及与汉音的区别
吴音的来源驳杂,体系不如汉音完善,但也具有下列的特点:
声母
韵母/韵尾
- 通摄
- 冬钟韵部分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韵表示。如:「」吴音,汉音;「封」吴音,汉音。
- 部分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韵表示。如:「」吴音,汉音;「红」吴音,汉音;「弓」吴音,汉音。
- 江摄:部分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韵表示。如:「」吴音,汉音;「邦」吴音,汉音。
- 止摄
- 微韵部分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韵表示。如:「」吴音,汉音;「希」吴音,汉音。
- 之韵部分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韵表示。如:「」吴音,汉音;「己」吴音,汉音。
- 遇摄
- 模韵部分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韵表示。如:「」吴音 汉音;「奴」吴音 汉音。
- 鱼韵三等部分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韵表示。如:「」吴音,汉音;「」吴音,汉音。
- 蟹摄
- 部分开口三四等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表示。如:「」吴音,汉音;「米」吴音,汉音。
- 部分一二等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表示。如:「」吴音,汉音;「怪」吴音,汉音。
- 臻摄
- 部分真韵欣韵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表示。如:「」吴音,汉音;「勤」吴音,汉音。
- 迄韵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表示。如:「」吴音,汉音。
- 山摄
- 山删韵部分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韵表示。如:「」吴音,汉音;「山」吴音,汉音。(注:此特点区别于寒桓韵)
- 元韵部分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韵表示。如:「」吴音,汉音;「园」吴音,汉音。
- 月韵部分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韵表示。如:「」吴音,汉音;「越」吴音,汉音。
- 效摄:韵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韵表示。如:「」吴音,汉音;「包」吴音,汉音。
- 假摄:麻韵唇侯牙音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韵表示。如:「」吴音,汉音;「马」吴音,汉音。
- 梗摄
- 梗摄二等阳声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韵表示。 如 「」 吴音,汉音。
- 梗摄二等入声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韵表示。 如 「」 吴音,汉音。
- 梗摄阳声韵三四等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韵表示。 如:「」(三等) 吴音,汉音;「清」(三等) 吴音,汉音;「名」(四等) 吴音,汉音。
- 梗摄三四等入声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韵表示。如:「」吴音,汉音;「赤」吴音,汉音。
- 曾摄:职韵部分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韵表示。如:「」吴音,汉音;「食」吴音,音。
- 流摄:侯尤韵部分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韵表示。如:「」吴音,汉音;「九」吴音,汉音;「谋」:吴音,汉音。
- 深摄:
- 侵韵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表示。如:「」吴音,汉音;「金」吴音,汉音。
- 缉韵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表示。如:「」吴音,汉音;「邑」吴音,汉音。
- 咸摄(此摄较复杂,亦多不规则读音,仅择典型举例)
- 覃韵、凡韵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表示。如:「」吴音,汉音;「凡」吴音,汉音。
- 咸韵、衔韵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表示。如:「」吴音,汉音。
- 严韵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表示。如:「」吴音,汉音。
- 合韵、乏韵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表示。如:「」吴音,汉音;「法」吴音,汉音。
- 洽韵、狎韵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表示。如:「」吴音,汉音。
- 业韵字,吴音以韵表示,汉音以表示。如:「」吴音,汉音。
- 入声字-t韵尾,吴音以表示,汉音以表示。如:「」吴音,汉音;「日」吴音,汉音。
与古音的关系
参见古音 (日本汉字音)。
吴音与其他汉字音的关系
六朝东晋衣冠南渡后,中原雅音南传对南方的方言产生了很大影响,唐朝时有所谓「至今南人能晋语」之说(此处「晋语」指西晋时的洛阳雅音,非指山西晋方言),因此日本的吴音和南方吴方言、闽南方言等有较大的相近性。
吴音与闽南语的相似性
- 麻韵部分字吴音读韵这一点,与闽南语白读音吻合,且不见于其他语言/方言。如 「」吴音 闽南语be;「」吴音 闽南语hue。
- 流摄部分字吴音以韵表示(相对于汉音用韵表示)这一点,也与闽南语吻合,如「」吴音 闽南语u;「」吴音 闽南语k'u。
有说法认为这些类似是吴音与闽南白读音皆源于南朝语音/五胡乱华前的中原音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