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小字

契丹小字契丹語的一種文字,與契丹大字统称契丹文

契丹小字
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1]
类型
创造者耶律迭剌
使用时期
10世纪至1191年
书写方向直書從右至左 编辑维基数据
语言契丹语
相关书写体系
父体系
子体系女真文
ISO 15924
ISO 15924Kits (288), Khitan small script
Unicode
别名Khitan Small Script

歷史

契丹小字七言絕句銅鏡[2]
契丹小字魚符木刻摹本

契丹大字耶律突吕不耶律鲁不古创制于辽太祖神册五年(公元920年)[3],是一种表意文字。此后耶律阿保機的弟弟耶律迭剌在学习了回鶻文之后,參考回鹘文的原則于公元924或925年创造了小字,以“数少而該贯”而著称。[4]有时契丹小字会被视作是回鹘字母的分支。 小字和大字沒有明顯的聯繫。 辽国时期两种文字体系并行,但在正式行文诏书中所使用的为小字以及汉字。

金朝雖然創製了女真文,但是滅遼後契丹文仍在使用。直到金章宗明昌二年四月十六日(1191年5月10日),罢免国史院专写契丹文的官员;同年十二月十一日(12月28日)“詔罷契丹字”。[5]

描述

宣懿帝母(遼道宗之妻)契丹文哀冊并盖[6],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契丹小字的書寫方式和漢字有所不同,其基本單位是詞,每个词由一至七个原字组成。詞按照從上至下、從右至左的順序書寫。詞内部的原字按從左至右、從上至下的順序書寫,如下表。

①② ①②
①②
③④
①②
③④
①②
③④
⑤⑥
①②
③④
⑤⑥
舉例:「耶律」的契丹小字寫法“𘬜𘭪𘲚𘱪”,轉寫:ei.ra.ú.ud[7]

契丹小字有較多的表音成分,一個音節用一個或者兩個原字表示。其基础原字總數约三百多字。

契丹小字和契丹大字似乎没有相同的字。小字写的铭文会依线性关系用大字再写一遍。小字与汉字存在显著的相似性,但两者也仅在外形上相似,没有字素间的一致性。例如形如汉字“山”的契丹小字指“金”。[8][9]

378个已知契丹小字中,有125个表意,115个表音,剩下138个尚未被破译。[10](如果一个小字被用于拼写汉语音译词,则其音值一般可以被破译;否则,则几乎不可能破译音值,因为人们对契丹语词汇的了解近乎于零。[11]) 契丹小字是语素文字、音节文字和音素文字的混合。后缀有时会以音节字写就,一个音节有时会用3个音节字同时表示(表示声母、介音、韵母各用一个字)。声母可以依据音节字的声母推断出是齿音唇音声门音鼻音。另外,开合口或元音舌位前后信息有时也能推测出来。

大多数信息来自内蒙古学者清格爾泰(1924-2013)主持编写的《契丹小字研究》,包含的材料有铭文碑刻、年号对音和未破译部分的汉语文献。[12]尤为有价值的材料是《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碑上的铭文,是唯一已知的汉-契丹双语铭文。因为其年代在金朝,早期研究者们都以为上面是女真文[13]

文獻

契丹小字資料以石刻為主。現存時代最早的是遼興宗重熙二十年(1051年)《兀古鄰太師墓誌銘[14],時代最晚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五年(1175年)的《大金顯武將軍上師居士蘭陵郡開國男騎都尉食邑三百拔里公墓誌》。

Unicode编码

契丹小字已於在Unicode 13.0收錄。

契丹小字
Khitan Small Script[1][2]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碼表(PDF)
 0123456789ABCDEF
U+18B0x 𘬀𘬁𘬂𘬃𘬄𘬅𘬆𘬇 𘬈𘬉𘬊𘬋𘬌𘬍𘬎𘬏
U+18B1x 𘬐𘬑𘬒𘬓𘬔𘬕𘬖𘬗 𘬘𘬙𘬚𘬛𘬜𘬝𘬞𘬟
U+18B2x 𘬠𘬡𘬢𘬣𘬤𘬥𘬦𘬧 𘬨𘬩𘬪𘬫𘬬𘬭𘬮𘬯
U+18B3x 𘬰𘬱𘬲𘬳𘬴𘬵𘬶𘬷 𘬸𘬹𘬺𘬻𘬼𘬽𘬾𘬿
U+18B4x 𘭀𘭁𘭂𘭃𘭄𘭅𘭆𘭇 𘭈𘭉𘭊𘭋𘭌𘭍𘭎𘭏
U+18B5x 𘭐𘭑𘭒𘭓𘭔𘭕𘭖𘭗 𘭘𘭙𘭚𘭛𘭜𘭝𘭞𘭟
U+18B6x 𘭠𘭡𘭢𘭣𘭤𘭥𘭦𘭧 𘭨𘭩𘭪𘭫𘭬𘭭𘭮𘭯
U+18B7x 𘭰𘭱𘭲𘭳𘭴𘭵𘭶𘭷 𘭸𘭹𘭺𘭻𘭼𘭽𘭾𘭿
U+18B8x 𘮀𘮁𘮂𘮃𘮄𘮅𘮆𘮇 𘮈𘮉𘮊𘮋𘮌𘮍𘮎𘮏
U+18B9x 𘮐𘮑𘮒𘮓𘮔𘮕𘮖𘮗 𘮘𘮙𘮚𘮛𘮜𘮝𘮞𘮟
U+18BAx 𘮠𘮡𘮢𘮣𘮤𘮥𘮦𘮧 𘮨𘮩𘮪𘮫𘮬𘮭𘮮𘮯
U+18BBx 𘮰𘮱𘮲𘮳𘮴𘮵𘮶𘮷 𘮸𘮹𘮺𘮻𘮼𘮽𘮾𘮿
U+18BCx 𘯀𘯁𘯂𘯃𘯄𘯅𘯆𘯇 𘯈𘯉𘯊𘯋𘯌𘯍𘯎𘯏
U+18BDx 𘯐𘯑𘯒𘯓𘯔𘯕𘯖𘯗 𘯘𘯙𘯚𘯛𘯜𘯝𘯞𘯟
U+18BEx 𘯠𘯡𘯢𘯣𘯤𘯥𘯦𘯧 𘯨𘯩𘯪𘯫𘯬𘯭𘯮𘯯
U+18BFx 𘯰𘯱𘯲𘯳𘯴𘯵𘯶𘯷 𘯸𘯹𘯺𘯻𘯼𘯽𘯾𘯿
U+18C0x 𘰀𘰁𘰂𘰃𘰄𘰅𘰆𘰇 𘰈𘰉𘰊𘰋𘰌𘰍𘰎𘰏
U+18C1x 𘰐𘰑𘰒𘰓𘰔𘰕𘰖𘰗 𘰘𘰙𘰚𘰛𘰜𘰝𘰞𘰟
U+18C2x 𘰠𘰡𘰢𘰣𘰤𘰥𘰦𘰧 𘰨𘰩𘰪𘰫𘰬𘰭𘰮𘰯
U+18C3x 𘰰𘰱𘰲𘰳𘰴𘰵𘰶𘰷 𘰸𘰹𘰺𘰻𘰼𘰽𘰾𘰿
U+18C4x 𘱀𘱁𘱂𘱃𘱄𘱅𘱆𘱇 𘱈𘱉𘱊𘱋𘱌𘱍𘱎𘱏
U+18C5x 𘱐𘱑𘱒𘱓𘱔𘱕𘱖𘱗 𘱘𘱙𘱚𘱛𘱜𘱝𘱞𘱟
U+18C6x 𘱠𘱡𘱢𘱣𘱤𘱥𘱦𘱧 𘱨𘱩𘱪𘱫𘱬𘱭𘱮𘱯
U+18C7x 𘱰𘱱𘱲𘱳𘱴𘱵𘱶𘱷 𘱸𘱹𘱺𘱻𘱼𘱽𘱾𘱿
U+18C8x 𘲀𘲁𘲂𘲃𘲄𘲅𘲆𘲇 𘲈𘲉𘲊𘲋𘲌𘲍𘲎𘲏
U+18C9x 𘲐𘲑𘲒𘲓𘲔𘲕𘲖𘲗 𘲘𘲙𘲚𘲛𘲜𘲝𘲞𘲟
U+18CAx 𘲠𘲡𘲢𘲣𘲤𘲥𘲦𘲧 𘲨𘲩𘲪𘲫𘲬𘲭𘲮𘲯
U+18CBx 𘲰𘲱𘲲𘲳𘲴𘲵𘲶𘲷 𘲸𘲹𘲺𘲻𘲼𘲽𘲾𘲿
U+18CCx 𘳀𘳁𘳂𘳃𘳄𘳅𘳆𘳇 𘳈𘳉𘳊𘳋𘳌𘳍𘳎𘳏
U+18CDx 𘳐𘳑𘳒𘳓𘳔𘳕
U+18CEx
U+18CFx
注釋
1.^ 依据 Unicode 14.0
2.^ 灰色区域指示未被分配的码点

註釋

  1. 契丹小字的解讀見愛新覺羅·烏拉熙春《》松香堂,2006年,322-325頁。
  2. 銅鏡銘文的解讀見愛新覺羅烏拉熙春、吉本道雅《》京都大学学術出版会,2011年,113-144頁。
  3. 《遼史》卷二:“五年春正月乙丑,始製契丹大字。……九月……壬寅,大字成,詔頒行之。”
  4. 《遼史》卷六十四,“回鶻使至,無能通其語者,太后謂太祖曰:「迭剌聰敏可使。」遣迓之。相從二旬,能習其言與書,因制契丹小字,數少而該貫。”
  5. 《遼史》卷九:“二年……四月……癸巳,諭有司,自今女直字直譯為漢字,國史院專寫契丹字者罷之。十二月……乙酉,詔罷契丹字。”
  6. . [2016-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1) (中文(繁體)).
  7. Daniel Kane, The Kitan Language and Script, Brill, 2009, pp. 37, 45, 76.
  8. Kane (1989), p. 17
  9. Kane (1989), p. 16
  10. 据Kane (1989) (p. 13),当时最完整的契丹小字汇就是清格尔泰等编著的《契丹小字研究》(1985),其中包含当时已知的所有契丹小字铭文、中外学术成果的总结及一份详实的参考文献。
  11. Kane (1989), pp. 4-5, 13-20
  12. 墓誌的解讀見愛新覺羅·烏拉熙春《<兀古鄰太師墓誌銘>考》京都大學《東亞文史論叢》,2012年第1號。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