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字形
旧字形,又称传承字形、传统字形[1],指传统的汉字字形,尤指活字印刷后的印刷字形。该字体于明朝逐步成型,在日本被称为旧字体、正字体或康熙字典体;在中国大陆也指汉字改革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颁布前所使用的字形。广义上又指各国制定新字形之前的所有字形,跟大陆规范字形、台湾国字标准字体、香港常用字字形表相对立。使用旧字形的代表书籍有《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大汉和辞典》、《中文大辞典》、《汉韩大辞典》、等。
![]() |
注意:本条目可能有部分无法显示,若遇此情况请参阅Wikipedia:Unicode扩展汉字。 |
旧字形有若干个由文本学者研订的标准,但并没有硬性的唯一标准,《康熙字典》所用的字形、中国大陆旧字形、韩国印刷字形、台湾部分印刷字形、Windows XP及更早版本中附带的细明体所用字形[注 1],更甚者来自早期非采用正体字的印刷品、照相排版制品之字体都可称为旧字形,并各有些许差异。目前亦有开源社群维护综合过往学界各大家共识的现代化标准。
起源
雕版印刷时期往往直接使用书写体(楷书),自宋朝始以木板作活版印刷时为顺应木纹理,将汉字的外框和中宫改为矩形、加粗竖画以降低雕刻损耗。在横画末端、竖起笔处添加三角以提升活字磨损后印出文本辨认度。因其形态与传统楷书有较大的偏差,套用楷书的处理方法已不适用,出于美观性而作调整。在明朝时,这种字体正式成型,称为明体。于字形笔画方面,不同于手写楷书的随意、多变、易于书写等性质,更讲求点画分明和结构的对称美观,字样往往比时人的楷书字形更符合字理。
与楷书或新字形之主要区别
旧字形与楷书及基于楷书的新字形之间,可能出现的一些主要区别。
外观方面
- 断笔[2]:在「𠃊、𠄌、𡿨」等复合笔画的交接,纵向笔画切出斜向笔画,横向笔画切出纵向笔画。或称「折画[3]」「露芒」。
- 齐足:在「口、囗、凵、山」等部件中,左右两边的竖笔同时向下伸出,即遵循「𠃊」的断笔,以维持字形平衡,避免「跛足」。新字形往往难以左右平衡。
- 不避重捺:若一个字内本应该出现多个捺画时,不仿照楷书将次要捺(如「食」的最后一笔、「焚」的第八笔)改作点。
- 末捺的运用:若「木、禾、大」等部件没必要避让,例如在字的右旁或下方,末笔都作捺。新字形中,即使不必避让,也经常改作点,破坏字形平衡。
- 捺画起笔:部份旧字形中,一些捺起笔增加挑画(如「乂、廴」)或横画(如「入、八」)。
- 氵·冫:末笔作点挑[注 2]。
- :首笔作撇点,不作撇挑[注 3]。
- 糸:下方作象丝絮的「𡭔」形,不作「小」或三点[注 4]。
- ⻍:作「点-点-横竖-挑扁捺」,不作楷书「⻎」或新字形「⻌」。
- 宀:首笔作直点[注 5]。
- 氐:末画作横[注 6]。
- 屯:首划作撇。
- 刃:第三笔作左点。
- 冎:第三、第四笔作「┌」形,新字形则方向相反作「𠃍」并合并成一笔。
- 户:首笔作撇,手写楷书则常作点。
- 羽:作四撇,羽毛向着同一方向之貌。
- 率:「幺」左、右四小笔皆向外,左两笔为撇,右两笔为点。
- 爫:第二、三、四笔向外展,与其原字「爪」一致。新字形则相反,向内聚拢。
- ⾫:第三笔作撇,不作点[注 7]。
字源及字理方面
- 字形返源:一部分旧字形汉字,相较其对应的主流手写楷书体,在部分或整体字形结构上更接近它们的篆书体或其字源本字,例如作为的为字,写作爪部的「」,而非火部的俗写「」;黄色的黄字,写作十二画的「」(篆字:
),而非十一画的「」;硏究的硏字,右旁写作前鼻音韵尾的「」声,而非后鼻音韵尾、来源自「井」的「」声。
- 亠:部分字中楷书作点[注 8],旧字形作直点,如「立、文、亢、高、亭」。字源上其第一笔可能来自人的头部象形或建筑物的顶部。
- 𠄞:部分字中楷书作点[注 9],旧字形作横,如「辛、童、龙、言、音」。字源上其第一笔多来自「辛」或「䇂」部件,或者像「言」字般作指示符号(表示舌之上)的横笔。
- 亼:不作「亽」。如「」。
- 兪:左下为「舟」的变体,「冂」内作两点,不是「月」;右下从「巜」,不从「刂」。
- ⻞:末三笔为「竖-横-横」。
- :从「入」,不从「人」作「」。
- ⺬:上方从「𠄞」(形同「二」)。不作「礻」。
- :从「犬」加撇,不作「友」加点。
- ハ:在「半、平、肖」等「撇-点」结构位于横画之上的一些字中,该部件不作「丷」形。
- 冬·寒:从「冫」,不作两点。
- :从「ㄗ」[注 10],是跪着的人,不从「龴」。
- 直:部首「目」不变形与其他笔画合并。末笔依篆形作「𠃊」。
- 真:顶部「匕」为倒人形,不讹写作「十」。下方像「鼎」的省形。
- 及:部首「又」不变形与其他笔画合并。
- ·卧:右旁从「人」,不从「卜」。如「咎」字。
- 兼:从「⺕」持二「禾」,二「禾」部份笔画合并,但顶部保留两撇。
- :从「八」形,不从「丷」。
- 半:从「ハ」形,不从「丷」。
- 肖:顶部从「𡭔」声,即「小」声,不作「⺌」。
- ·卧:右旁从「人」,不从「卜」。如「咎」字。
- 巨:五笔,从「工」,不从「匚」。
- 术·𣎳:「」形与主干「十」形剥离,不黏合成「木」形。
- ⺕:中横出头而且最长,如「雪、寻、急」。
- 冉·再:「冂」内的中横左右出头。
区分的部件
- 匚·匸:前者如「匡、匮、汇」,后者如「匿、区、匾、匹」。
- 匕·𠤎:前者如「能、比、此、鹿」,后者如「化、花」。
- 卂·字右旁[注 11]:前者如「迅、讯、汛」,后者如「巩、恐、」。
- 丸·执字右旁[注 12]:前者如「丸、纨、汍」,后者如「熟、热、执、」。
- 月·⺼[注 13]·円[注 14]·朕字左旁[注 15]:分别如「明、期、朗」,「肌、胎、胡」,「靑、淸、静」,「服、朕、」。
- ⺝[注 16]·冃:前者如「胄、胃」,后者如「胄、冒」。
- 殳·没的右旁:前者如「设、般、段」,后者如「没、莈、殁」。
- 耂·字头:前者如「孝、嗜」,后者如「者、诸」。
- ·:前者如,「」是形声字里的声符;后者如「」。
- 林·𣏟:前者如「焚、淋、霖」,后者如「麻、么、痲、潸」。
- 刀·𠂊的右旁:前者如「绝、赖、解」,字源上为真正的刀,后者如「兔、龟、鱼、臽、危、色、负」,字源上为动物象形字头部或人的侧身。
采用旧字形的电脑字体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所使用的字形,通常被认为是旧字形的规范。在台湾有时代指旧字形(广义)。此外,有时亦为字体「TypeLand 康熙字典体」的简称。
要注意的是,《康熙字典》有少数避讳字,如「弘」、「玄」等,当前使用时应将其纠正。
代表字体
《传承字形检校表》标准
民间开源组织「一点字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编制了《传承字形检校表》[6],该《检校表》攷证字源并旨在制定一份兼顾字源、字理、使用习惯和美观性[7]的标准,拆分和规范一些被混淆的异源部件,并选出最有代表性的传承字形形体作为「推荐形体」。《检校表》也另外提供一些日常生活可见的、不至于字理的其他异体写法,让字体厂商可以更灵活调整字形。[8]
韩国印刷字形
KS X 1001和KS X 1002所规定的字形,通常可以被直接作为「旧字形」使用,但其某些字形与《康熙字典》字形并不相同,如「音」的首笔作竖、一些「」构件作「」构件等。
日本旧字体
日本公布JIS X 0208(而后扩充为 JIS X 2013)前使用的字形。但在2004年修订公布JIS X 0213:2004中某些字形被重新调整为「旧字形」。[12]一些字因妥协而被列出两种或多种写法。
源于古代版刻的字形
- 浙江民间书刻体
- 汲古书体
- 字酷堂清楷(按《十三经集字摹本》制作。此为按传承字形写法制作的楷书,对中文地区的常规楷书习惯来说,有些地方可能不符合,但原文献中就是如此书写。)
「汉字改革」前的活字字形
- 汇文明朝体(直接搜集五六十年代印刷物中的明朝体活字字形而得)
- 文悦古体仿宋(源于聚珍仿宋印刷局的聚珍仿宋活字字形)
当代无标准旧字形代表电脑字体
风格上延续旧字形写法及风格,但少部分字体的笔画设计顺应当代当代写法而「新字形」化,而非全然按照旧字形或康熙字典体之字面设计。以下分为版权字体及民间修改字体两类。
版权字体
民间修改字体
- 明兰(合并和修改自メイリオ和方正兰亭黑)
- 新明兰(合并和修改自メイリオ、方正兰亭黑和微软雅黑)
- 新月兰(合并和修改自新ゴ和方正兰亭黑)
- 不明体(合并和修改自ヒラギノ明朝、小冢明朝等)
- 靑枫黑体(曾用名:Zauri Sans/冢源黑体)(修改和合并自小冢黑体及思源黑体)
- 云林黑体(曾用名:冬青黑体旧字形;修改自冬青黑体)
- 源样黑体(修改自思源黑体)
- 汀明体(修改自细明体)
- 韩明体(修改自韩国的New Batang)
- 光明体(修改自华康明朝体W3-A)
- 一点明体(修改自TB明朝)
- 小冢明朝旧字形(修改自小冢明朝)
注释
- 到 3.21 版为止,新版本采用国字标准字体
- 颜体中,此画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点画。
- 某些楷书(如柳体)中,此画也是作撇点。
- 某些楷书(如柳体)中,下方也是作丝絮的「𡭔」形。
- 某些楷书中,此画也是作直点。
- 某些楷书中,此画也是作横。
- 某些楷书中,此画也是作撇。
- 某些楷书中,此画也是作直点。
- 某些时候也作横。
- 「卩」的变体。
- 「丮」的变体。
- 「丮」的变体。
- 「肉」的变体。
- 「丹」的变体。
- 「舟」的变体。
- 「⺼」在下方的变体。
参考文献
- 阿杰仔. . 2009-01-23 [202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3).
- Derek Zech. . 2015-07-18 [202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 赵瑾昀. . 2014-05-15 [202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2).
- . [2018-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 . [2018-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 . [2019-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 Zonz. . 2018-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4).
- . GitHub. [2020-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 . [2019-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1).
- . 刻石录. [2020-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5).
- . [2018-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