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语字

闽语字是泛称用于书写闽语白话文汉字,它有很多常用的别称:平话字福州字福州俗字。闽语字主要通用于闽语用户之间,尤其于闽台地区甚为多见,常用于私人或群体沟通、剧本。经典闽语著作,如《闽都别记》,作者为真实展现闽语面貌,运用了大量的闽语字。

闽语字
类型
使用时期
由春秋时期已有正式使用到现在
语言闽语
相关书写体系
父体系

闽语字仍未有完整及标准的方案,尤其在正字、本字问题上仍有极多争议,大批学者和民间人士正在积极研究当中。

部分常用闽语字及其打字法编码范例

汉字 福州话读音 释义 闽语示用句例
字符或描述 万国码 教会罗马字 福州 连江
榕拼[注 1] 音标 榕拼 音标
𱥫(⿹咅)

[1]:13

beo53

[1]:13

(气体)喷出,冒出[1]:13
  1. 火烧厝,烟会~出~出来(房子着火了,烟一直冒出来)
  2. 热气~出来(热气冒出来)
𰱗(⿱艹初)

[1]:43[2]:1275[3]:4629

cháe̤ coo213

[1]:43

ceo213

ceo213

[2]:1275

丝瓜[1]:43[2]:1275[3]:4629
  1. ~瓤(丝瓜瓤)
  2. ~推(果蔬削皮器)
8387

[4]:326[5]:382
ché̤ṳk[4]:326 皮肤或器物表面的污垢脏物[4]:326[5]:382
  1. 半年无洗汤敆野厚(半年没洗澡污垢粘得很厚)
  2. 锣盆都上~去(脸盆都攒垢垢了)
𢯽(⿰扌苴)

[1]:43[2]:1275

coo213

[1]:43

ceo213

[2]:1275

抹去痕迹
  1. 铅笔~(橡皮擦)
  2. 铅笔写其,会~其去(铅笔写的,能擦得掉)

[6]:53

632B
𬦰(⿰足百)

[1]:217

2C9B0 miak5

[1]:217

在水里踩[1]:217 颂雨鞋,在伊罔去~(穿着雨鞋,随他去水里踩)
随意拖踏[1]:217 旧其鞋罔留𠲥碎~(旧的鞋留着随便穿穿)
𱔜(⿰口鄂)

[1]:237

ngoouk24

[1]:237

大口地咬[1]:237
  1. 大楞肉,俪蜀嘴~里去(这么大块的肉,衹一口咬进去了)
  2. 慢慢食,总款~𠲥~𠲥伓好看(慢慢吃,这么狼吞虎咽不好看)
⿰木抛

[1]:248

pau55 柚子[1]:248
𰇵(⿰口所)

[1]:264

seo53

[1]:264

seo53 (液体)倾倒
  1. 雨会~落~落来(雨倾盆而下)
  2. 蜀盆水趁二层楼~落来(一盆水从二楼倾倒下来)
(购物)被倾销,被坑骗 肯定共侬~去,者乇蒋会值三百块(肯定被人坑了,这东西怎么会值三百块)
𱱳(⿸疒)

[1]:300

tiek5

[1]:300

肺结核病以后身体消瘦的样子[1]:300
  1. ~痨(肺结核以后的瘦)
  2. 都~去了,故减什乇肥(都瘦得干瘪了,还减什么肥)

[1]:330

6152 zeo55

[1]:330

(食物煮得)太烂[1]:331 肉都煮~去,蒋蒋食其(肉煮得太烂了,怎么吃)
(形容人)马虎,不精明[1]:330
  1. 做~~喏(马虎的样子)
  2. 野~,伲囝哥行逿去都𫧃仈(真马虎,孩子走丢了都没发觉)
不计较,豁达[1]:331 做侬~仂囝(做人豁达一点儿)
⿱艹越

[6]:304

uok5

[6]:304

一种瓜瓤较脆的瓜,可腌制「酱瓜」[6]:304
𥸗(⿱⺮)

[7]:23

25E17 [7]:23
𢩅(⿱户合)

[6]:170

kiak24

[6]:170

夹,钳[6]:170 手指~蜀下(手指头被夹了一下)
挤,挤压[6]:170 包包里势有番柿,伓通~爆去(包儿里面有西红柿,别叫挤烂了)
压,压制[6]:170 伊着单位乞领导~野狠(他在单位被领导压制得很厉害)

[1]:38[6]:46

ciak5

[1]:38[6]:46

踩,踩踏[1]:38[6]:46
  1. 骹~𫧃稳(脚踩不稳)
  2. 骹乞侬~去(脚被人踩了)
  3. ~椅囝𠲥爬悬去(踩在椅子上爬上去)
  4. 汝骹~俤所去(你脚踩到哪儿去了)
压制打击(他人)[6]:46

闽语字词

新造字

过去的福州人创造福州字,会在某个汉字的左边添加单人旁「亻」,表示这是一个福州词汇。这些字可以是形声字,如表示「只有」的「㑚」,是在声旁「那」的基础上添加「亻」而来的;可以是会意字,如表示「不」的「伓」,是通过在同义字「不」的基础上添加「亻」而来的……这类汉字有很多。这些汉字不仅出现于地方文献中,也出现在闽都地区的地名、人名中。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此外,闽语中也有针对外来语的造字。如表示油漆的词peing53音译自英语「Paint」。根据形声和会意的造字原则,组合「石」「朋」,创制了闽字「硼」,读作peing53,用于书写此外来语,甚至是构词,例如「硼碗」指上了搪瓷釉的铁碗。

训读字

训读字恰好相反,借义不借音,或称「同义换读」。例如「古田」就是训读字,读法为:「Kŭ-chèng」。但是闽语中有该词,为:「坵塍」,也是读作:「Kŭ-chèng」。

正字

闽语中的古字往往是指本字正字,在古代汉语中使用并留存至今,在现代的闽语中常用,但在现代标准汉语中已经废弃或极少用到的汉字。某些现代的闽语词在可能有古字,但是现代读音发生了分化,为了避免同音字的问题,民间多会使用新造字。

俗字

闽语的俗字往往是指民间写的俗写体汉字流传至今,在现代闽语中常用。例如:『好啊』是写作:『好』,而不是写作:『好』。

地名字

闽语区所独有的地名用字,如厝、、廨、垱、屿、洋、洲。此等字大部分都只作为地名使用,有时因无法用电脑表示,而出现改字更名的情况,例如将「廨」写成「下」(例如下院站,已于2018年正名为廨院站)、「橘」写成「桔」。

用字争议

在民间,由于没有相关规范,同一个闽语语常有多个不同写法。此外,闽语作为古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和古闽越语交融的产物,保留了大量的百越底层词。这些词因为不属于汉语成分,可能并没有「本字」。闽语书写究竟应该用本字,还是用新造字、假借字,以及闽语本字如何考证,乃至于一些词是否有本字,在学术界和民间颇具争议。有学者提出,在闽语字广泛使用的背景下,有必要制定其用字规范。

参见

参考文献

  1. 赵麟斌. . 1.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32643271.
  2. .
  3. .
  4. R. S. Maclay; C. C. Baldwin; S. H. Leger. 3. 1929.
  5. 冯, 爱珍. .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 ISBN 978-7-5343-3421-4.
  6. 李如龙; 梁玉璋; 邹光椿; 陈泽平. .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4. ISBN 7211023546.
  7. .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1. ISBN 9787211020225.

书目

维基百科提供如下语言版本:闽语维基百科
  • 《戚林八音》
  • 《日华对译福州语》
  • 《福州方言词典》
  • 《福州方言大词典》
  • 《现代福州八音字典》
  • 《福州话实用字典》
  • 攀讲

外部链接

  1. 所用榕拼版本为v0.4.0。拉丁字母部分基于国际音标。数字音调则从五度标记法,其中55为上平(阴平),33为上声(上上/下上),213为上去(阴去),24为上入(阴入),53为阳平,242为下去(阳去),5为下入(阳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