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字

俗字,又称俗写,指流行于民间,写法有别于正字的另一种字体。

概要

唐代颜元孙干禄字书》序:「……具言俗、通、正三体。……所谓俗者,例皆浅近,唯籍帐文案,券契药方,非涉雅言,用亦无爽,倘能改革,善不可加。」指出俗字便于理解,只要不涉官方标准、日常使用即可的性质。而通行俗字也由于约定成俗、无固定规则可循,往往在抄写或认知上与正字字体产生差异。

俗字定义常因时代演进而有所不同,清代段玉裁经韵楼集·卷七·书干禄字书后》:「其正字既皆合古,即其通字、俗字,学者流览,亦可以推古今迁移之故,今世俗字与唐时俗字之有不同,而为校定古书之一助。」

有些昔日视为俗字者,在今日扶正,例如在简化字日本新字体中的「台」、日本新字体的「」等。

类型

俗字字体依小学述作,概分四种情形:

  • 增笔:相对于正字笔划较多,如:
  • 省文:相对于正字笔划较少,如:
  • 易位[1]:纵使与正字笔划相同,但部件位置相异,如:
  • 异写:造字之方法或构想不同[2],分别如:、[3]

使用情况

繁体中文

  • 台湾,虽然官方有公布到一套规范的繁体字,但民间都习惯使用当地的简化字,如“”。[4]
  • 香港,由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当今大部分香港人都能够掌握正字,但有时候仍然会因为速度或其他因素而在词汇或句子中混杂着其他俗字(含简化字)。[5]
  • 澳门的情况与香港相似。

简化字

部分原来的俗字,在后来的简化字公布中被扶正。

注释与来源

  1. 变换原来部件的位置为异体字。
  2. 前者指「六书不同」,后者指「六书相同,但构想不同」。
  3. 、分别源自小篆籀文
  4. 向乐高. . 2020-01-07 [2022年8月8日] (中文(香港)).
  5. [hhttps://dailyview.tw/Popular/Detail/10205 ]. [2022年8月9日] (中文(台湾)).

相关条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