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宋体
仿宋体,简称仿宋,又称宋朝体,是仿制宋朝雕版书籍字体而来的一种汉字传统印刷字体风格。仿宋体是一种采用宋体结构、楷书笔画的较为清秀挺拔的字体,笔画横竖粗细均匀,常用于排印副标题、诗词短文、批注、引文等,在一些读物中也用来排印正文部分。仿宋体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公文指定内文本体。
-{H|仿宋
}-
![]() |
注意:本条目可能有部分无法显示,若遇此情况请参阅Wikipedia:Unicode扩展汉字。 |
源流
仿宋体的风格有对宋朝刻书字体的继承和吸收,但是作为一种字体,并不等同于宋朝的刻书体(故曰“仿宋”),而创制于近代。真正意义上的仿宋体开始于丁氏兄弟的“聚珍仿宋”。1915年丁善之和丁辅之兄弟二人集宋刻本字体的优点,同时参考了清刻本《朱柏庐治家格言》仿宋字的笔形设计,聘请当时的名刻工徐锡祥、朱义葆两人合刻铅质活字,创制了“聚珍仿宋体”,这款字体随后被视为现代仿宋体的鼻祖。这套字是集成了大量宋刻本的雕版字体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的一款字体。1921年,中华书局开始用丁氏仿宋活字排印出版《四部备要》[1]。
应用

图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印发的一份红头文档,正文即仿宋体。
- 中文打字机所使用的标准字体。
- 在广泛使用蜡纸油印的时代,仿宋体由于笔画较细,并不会破坏蜡纸的韧性,因此成为实质上的标准字体,包括以汉字打字机打出及由刻字师所手写和刻印的字体。
- 由于笔划粗细相同,可以用一般的笔尖写出,字迹端庄平稳,与楷体有不同风貌,也可以作为汉字的手写印刷体。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规定「如无特别说明,公文格式各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特定情况可以做适当调整。」[2]因此中国内地所谓红头文档的正文本体都是仿宋体。
- 在中国大陆,一般建筑及机械制图所用之手写字体,即为仿宋体。为建筑土木科组、都市规划类组之新生于制图课程时须练习的第一道习题,且必须练到随时都能写出之,不论以后是否继续从事建筑土木业,都必须于签写正式文档时使用。电脑辅助设计软件也常提供工程字字体给设计师使用。
参考文献
- 孙明远. 第一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8. ISBN 978-7-03-057112-0.
- (PDF). [2021-10-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23) –上海交通大学.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