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越词
汉越词(越南语:/),又称“汉越语”,是指在越南语里一些由汉语引申而来的汉根词和汉源词的统称。朝鲜语、日本语也有大量类似的词汇,分别称为“”、“”。 汉越词在越南语里所占的比例众说纷纭。法国汉学家马伯乐认为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约占越南语词汇的60%[1],越南学者黄文行则认为汉越词大约占60%,在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则高达70-80%。还有许多越南学者认为高达82%。[2]
![]() |
注意:本条目可能有部分无法显示,若遇此情况请参阅Wikipedia:Unicode扩展汉字。 |
汉越词本来是使用汉字书写的,但现时已经使用越南自己的拼音文本国语字()拼音书写。这种文本在20世纪早期已经被使用作书写成现今的越南语言。
历史
越南经过上千年历史受当地先住民与汉人统治,受周边文化影响较巨,例如:汉文化、苗族文化、壮族文化、印度湿婆文化、水真腊文化、吴哥文化、南诏文化等,因此有很多古汉语、印度、吴哥的词汇被引入越南的语言之中。当中过去曾以汉族的文言文多被用作行政上的书写语言,故在科学、政治、教育及哲学领域上的词汇大多引用自古汉语的词汇,甚至引用古汉语的腔调汉喃音。正如日语里的和朝鲜语里的一样,这些从中国传入的词汇在越南语里都会有另一种特定的读音,并且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汉语的发音。
随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殖民与侵略,一些西方的概念经由中国再传入越南,越南的学者阅读被翻译成中文后的西方文学作品。因此西方的名字,大多亦经由这个途径(有的先由日本传入中国,再辗转传到越南,也有的直接从日本传入越南)传入越南语之中。例如「葡萄牙」这一个西方国家名字,越南语称作「」();英国在越南语则称作「」(),简称「」();而美国也同样作「」(),简称「」()。有趣的是,英语里「Club」一字先是由日语翻译成「」,再由中国传入越南,越南语作「」()并简称为「」,恰巧地与英语本字符串法差不多。另外、一些近代西方的概念由日本传入越南。如「医院」在越南语中作「」(),恰与日本语的「」一致。[3]
近代,汉越词的地位越趋式微,因为越南社会鼓吹使用越南语固有词汇及使用拼音方法拼写外国名字,汉越词被批评为无意思,或者只是简单的拼音的引申方法而已。当有足够的越南语固有词汇存在时,则会倾向使用固有词汇。如美国的「白宫」在越南语称为「」()而非汉越词的对应读法「」();“意大利”原本在越南语中被称作「」()并略称为「」(),惟现代越南政府多将其拼写成「Italy」而非「」。[4]
另一个例子就是越南语里的国家名字。除了一些根深蒂固的名字如「」()外,世界大部份其他国家的名字均采用了与国家名字原来发音相近的拼音名字而非汉越词。但是一些中国的特定名字及概念,如地名、政治、文学、宗教、科学、医学及科技上的词汇等则继续沿用汉越词。[5]
有时候各地方也存在着词汇使用上的差异,如表示「飞机」之意的越南语固有词汇「」()是首都河内的标准用语,但南方和越侨则较多使用汉越词「」()一字,可见不同地方对汉越词还是固有词的优先使用有所不同。
用法
汉越词的地位有点像英语里一些基于拉丁语或古希腊语引申而来的词汇,这些词汇都会多于正式的场合使用,日常生活则较少。那是因为汉语与越南语在文法上有所差异,如语序上刚好相反,这使汉越词或句式在越南语中出现了文法上错误的情况。例如,汉越词「」()与固有词「」(、直译:马白)。所以甚少机会出现汉越词与固有词混合为一个词汇的情况。日语词汇的汉语词如「」()及和语词如「」()等情况亦类似。
同于中文的汉越词
越南文 | 汉字 | 备注 |
---|---|---|
科学 | ||
教育 | ||
政治 | ||
历史 | ||
和平 | ||
发音近似闽南语称呼葡萄牙的念法。 | ||
即英国,现少用全称而多用简称「」()。清末有人称英国为英吉利(音译) | ||
美国,现少用全称而多用简称「」()或称「花旗」() | ||
英国传日本再传中国再传越南的外来语。英语里「club」一字先是由日语翻译成「」,再由中国传入越南,越南语作「」并简称为「」。 | ||
医院,与日本语的「」一致。 | ||
对应的固有词为「」(,意思直译:马白),所以甚少机会出现汉越词与固有词混合为一个词汇的情况。 |
异于中文的汉越词
有一些汉越词是由越南人自己发明的,汉语不曾使用。如「」()解作「牧师」。亦有一些汉越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如「」(),意思为「理论」;又例如在越南语里,美国的官方名字是「」(),但当代汉语只视「花旗」一词为美国国旗传统俗称,或者是美资的「花旗银行」简称。
使用国语字来书写汉越词产生了一些有关词汇的来源混淆问题,因为汉语及汉越词存在大量的异义同音字。例如「」与「」均书写成为「」,所以「」这一字既可解作「明亮」,亦可解作「阴暗」两个相反的意思(虽然「」这一意思已经少有人知,且仅用在少数复合词中)。可能正因为这个原因,冥王星的越南语名称并非如其他同属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一样作「」(),而是基于佛教和印度教的神「阎罗王」称「阎王星」(;)。在胡朝时,越南的国号是「」()。但不少现代的越南人只知道「」()是「愚蠢」的意思,所以有的人误解其为「」。不过,这些异义同音字的问题又并没有想像中般严重,纵然以国语字书写的汉越词含多个意思,但通常只有一个意思广泛使用。而且,汉越词甚少单独使用,通常都会以一个复合词汇的形式出现,所以即便单字有多重意义,这些复合词的意思仍得以存留。最重要的是由于国语字准确把口语记录下来,所以它的理解性和普通谈话一样或更高。
不过由于汉越词的优越地位及较为正式,所以越南人多会把他们的子女名字以汉越词命名(如潘佩珠)。 固有词也有时会使用作名字,但只限于旧一代或者乡村地区。
与中文中字序颠倒的词语
越南文 | 汉字 | 备注 |
---|---|---|
例外 | ||
职员 | ||
月经 |
词汇构成
越南语的汉越词非常多,其比重不低于60%。在这些汉字词中,比较少的单音节汉字词被直接当作词汇来用;多数的汉越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成。另外,由于汉字的传入,越南语中也产生了一些与中文意义相异的汉越词。汉越词中的汉字的发音,大多为标准汉越音,除此以外,有少量汉越词中的汉字发音为汉喃音,其包括古汉越音和越化汉越音。虽然汉越词是从古汉语传入的,但由于时间久远,在读音及使用上已经越化,因此其不被视为外来语。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略谈现代汉语和越语名词主要问题的比较 - 黄茶(HOANG TRA),硕士学位论文
- 东亚(汉字文化圈)论坛
- Papers on Sino-Vietnamese Linguistic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越南汉字音的历史层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