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读

训读日语:),是日文所用汉字的一种发音方式,是使用该等汉字之日本固有同义语汇的读音。所以训读只借用汉字的形和义,不采用华文的音[1]。相对的,若使用该等汉字当初传入日本时的华文发音,则称为音读[2]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日语旧字体

同样有使用汉字越南语言也有类似训读的汉字发音方式。汉语方言亦有文白异读以及部分训读的现象。在,将这种汉字发音方式称为「释读」,但已经不再使用。

日语中的训读

日语里,训读()是以日语固有的发音来读出汉字,与该汉字本身的字音吴音汉音唐音等)有很大的不同。

例:「」训读为「」(kane),是和语固有之说法,与字音「」(kin)并无关联。

同一词中音读与训读同时出现的,前训读后音读者称为汤桶读法,反之称为重箱读法

古代

日语本无文本,约莫西元5世纪前汉字传入,乃于初期借用汉字记音。例如「」称为kusa,即以「」二字表音。但此法有失效率,且丧失汉字之辨义功能,后来干脆使用汉字的表义,直接写作「」,但发音仍沿用日语传统读法kusa。此种方式即为训读

训读的「」有「学习」之意,即以日语固有的发音套用在汉字上作为解释

其他作用

训读的日语同音词在使用汉字书写时,有时可用汉字区分歧义。例如「」(kami)的意思有“纸张”、“神明”、“头发”、“上面”等义,可分别写作「」「」「」「」。[3]「」的意思有“不要”、“离职”,可分别写作「」「」(又,「」另有「」(tomeru)的读法,意义不同)。但是也有人反对把这样的训读词用汉字分开写,认为有些同音近义词本来就是同一个词,没必要分成不同汉字书写。[4][5]

另有些涵义在汉字是为同一个词,所以在日语中必须有不同的训读帮助消除歧义。例如「」有「未煮熟」及「生存」等之意。在日语中前者读作「」(nama),后者为「」(i-kiru)。

韩语中的训(释)读

一般认为现代「韩语不存在训读」。但近代以前曾有乡札吏读口诀等类似日本万叶假名的标记法存在,充分利用这些汉字的训读。使用类似于和训(日本的训读)的韩训。对某些汉字,这意味着相关「汉语传入以前的朝鲜固有语」的韩训。现在除了在语言学语源论等进行讨论以外,日常言语已经不再使用汉字。

但是「」「」等为例外存在的训读。「」读作「」的情况下意思为「海角」,「」读作「」的情况下意思为「生铁」,「」、「」并不使用本来的意思,这类韩语类似于日文的「」。另有类似于日文和制汉字的「」,如「」。

  • - 训 [kot̚],音 [kwan][tʃʰɔn][tʃʰan]
  • - 训 [sø],音 [so], [kjo]

中国输入的汉字以韩语标记包括吏读乡札口诀等各种标记方式。

韩文固有词借汉字标记分为音借训借训音借三个种类。音借为与汉字的意思无关系的汉字,纯粹将韩语发音以汉字标记。训借借用汉字对应于韩语的意字进行训音阅读。最后是训音借,利用汉字的训音,借用无关系的意义并利用音借来训音。但由于借用音节结构复杂的汉字标记,和谚文竞争而被迫停止。只有地方管理的公文书等最后生存下来。

  • 训借的例字:
  • 借的例子://
    • ):
  • 音借的例字:(音借方面类似日文「」)

越南语中的训读

越南汉字(借用为喃字汉字)的纯喃音通常为来自该汉字意义相同的固有语言训读音。一个汉字或喃字的纯喃音往往与该字的古汉语读音无关。如:「」字被借义不借音地视为喃字后,其读音则成为「」,而「」是与「」意义相同的越南语固有词的读音,此用法与日本语朝鲜语汉字的训读类似。类似的例子还包括「」的纯喃音「」等。不过这些训读并不流行,「」一般写成「」(正字其实是“”),而「」一般都写成“”(本字为“”)

总之来说训读在越南汉喃文中是极少的,可以说是边缘现象。

壮语中的训读

汉语中的训读

汉语里也有训读现象,不过相对于非汉语语言较少见

官话

官话包括普通话都有些训读的现象。

训读字的本字,有些存在,有些待考。

  • 打 - 训dǎ/ㄉㄚˇ,本音dǐng/ㄉㄧㄥˇ,《说文解字》“打,击也。从手丁声。”也就是说“打”是击打的意思,读音应该如“丁”字。可是北方方言,击打的动作都说成dǎ/ㄉㄚˇ,于是就采用“打”字,取该字击打之意。不过不取该字的古字典记录的发音,而是训读为dǎ/ㄉㄚˇ。dǎ/ㄉㄚˇ的本字可能是入声字“搨”。《玉篇》有“搨:都盍切,手打。”按《玉篇》的都盍切,“搨”和“耷”是同音字。普通话都读作dǎ。
  • - 训yān/ㄧㄢ,本音yù/ㄩˋ,《玉篇》“,于去切,臭草谓之。”也就是说“”意思是气味浓的草,普通话读音应该如“誉”字。由于烟草是一种气味浓的草,是一种,于是“吸”也就会写成“吸”,“”此时读成了yān/ㄧㄢ。其实本字是“烟”。
  • 僮 - 训zhuàng/ㄓㄨㄤˋ,音tòng/ㄊㄨㄥˋ。该字训读时,指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壮族」。
  • 呆 - 训 dāi,本音 ái,dāi的本字是“懛”。

泉漳片

训读
闽南语名称?
全汉
全罗

闽南语为汉语方言中训读使用率最高的语言。闽南语歌谣的歌词中,因不知训读而无法阅读的情况较多。因为闽语较早与主流汉语分离,本字难考正。再加上百越底层词汇残留

  • 可能不存在对应的汉字
    • 欲 - 训 beh4,音 iok8
    • 此 - 训 chit4,音 chhu2
    • 飮 - 训 lim1,音 im2(教育部推荐用字作「啉」)
    • 勿 - 训 mai3,音 but8 (教育部推荐用字作「莫」,为「m7」(无本字)与「爱(ai3)」的合音)
    • 肉 - 训 bah1,音 hik8
  • 有别的本字
    • 的 - 训 e5,音 tek4、tek8(本字为「」(所有格、量词及形容词后,本意为竹叶,衍生为数数的量词)、「兮」(语尾助词)等)
    • 到 - 训 kau3,音 tau3,to3 (本字为「」,本意为车上较高的扶杆,后发展为一种赛车(比较),也有到达的意思)
    • 香 - 训 phang1,音 hiang1,hiong1,hiuN1 (本字为「芳」)

潮汕片

  • 干 - 训 ta1,音 kan1(本字为「灱」)
  • 人 - 训nang5,音ring5(本字为「侬」 )
  • 个 - 训gai7,音gai5(本字 「其」,意「的」 )
  • 黑 - 训hêg4,音ou1(本字 「乌」 )

粤语

粤语由于制作了很多方言字,训读相对较少。也有个别训读字常被念错的现象。

  • 凹 - 训nap1,音aau3、wa1
  • 孖 - 训maa1,音zi1
  • 熨 - 训tong3,音wan6、wat1(本字为「烫」)
  • 骰 - 训sik1,音tau4(「骰子」又称「色子」)
  • 歪 - 训me2,音wai1[6][7]

吴语

吴语有很多对应的方言字。而「二」字常读作「两」则是训读现象的一种。 以下当代上海市区读音:

  • - 训读音 liahn(本字为「两」),文读音 ehl,白读音 gnih
  • - 训读音 saq,本“𥈊”【广韵】色洽切,咸开二入洽生。“眨”本读:tzaq,【广韵】侧洽切,咸开二入洽庄。
  • - 训读音 pe,本“癍 ”。“瘢”:本读 beu,【广韵】薄官切,山合一平桓并。
  • - 训读音1 tza。本“揸(摣)”字。【集韵】庄加切,假开二平麻庄。训读音2 “捉tzoq”,~贼。本音:tzo,【广韵】侧交切,效开二平肴庄。本音又作“搔”之训读音。~挠。~痒。
  • - 训读音 tzo,本“抓”字,【广韵】侧交切,效开二平肴庄。本音:so,【广韵】苏遭切,效开一平豪心。
  • - 训读音 zaq,本“牐”字,【广韵】士洽切,咸开二入洽崇。“闸”本音:【唐韵】乌甲切【集韵】乙甲切,音押。又【广韵】古盍切【集韵】谷盍切,音䫦。[8]

欧美语言的训读

「取自文明语的书面语(或文本),用相同意义的母语的固定读法来读」这一点是训读的一个重要特征。一般认为不使用汉字的语言通常不存在训读,但类似训读的现象却在欧美语言中也有存在。例如,英文中借自拉丁语的「etc. (et cetera)」常读作「and so on」或「and so forth」、「i.e. (id est)」读作「that is」、「lb. (libra)」读作「pound」。然而,这种现象在英语中往往局限为有限的几个词语。

参见

注释

  1. . [2012-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2).
  2. . [2012-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2).
  3. 田中克彦. . ISBN 978-4047315495 (日语).
  4. 高岛俊男. . 文春新书. 2001. ISBN 9784166601981 (日语).
  5. (繁体中文). [2019-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6. (简体中文). [2019-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7. 郑张尚芳《汉语方言异常音读的分层及滞古层次分析》:“闸”读“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