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韵
《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陈彭年等人奉诏,根据更早的《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的韵书,使《广韵》成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由政府主修的韵书。《广韵》共五卷,每卷的韵目下面都有一些为某韵字加注“独用”,或与其它某韵相同字“同用”的字样。它也可以看成是一部同韵字典。从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开始,及至孙愐的《唐韵》,韵字都加入注释,并且引文都有出处,于是韵书便同时有字典的功能。《广韵》的名称本来就有增广隋唐韵书的意思,其韵数、小韵数、字数都较以前的韵书有增加。据《广韵》卷首记载,共收26194字,注解共191692字。明代邵光祖《切韵指掌图检例》说:“按《广韵》凡二万五千三百字,其中有切韵者三千八百九十文(即3890小韵)。”而根据最新的校正,应为3874小韵[1],尽管其中有少数几个声韵地位重合。

版本
广韵自纂成至今,刻本、钞本达百种之多。如按注文详略之分,可分为详注本和略注本。如果按照刊刻的源流来看,详注本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福建私刻的《巨宋广韵》,称「巨宋本」,一类是临安国子监刊刻的《大宋重修广韵》,称「大宋本」,此类版本现有「高宗本」、「宁宗本」和「巾箱本」。
迨至清代,校刻《广韵》者甚众,这些刻本中较通行的有三系,一是康熙年间张士俊校刻的「泽存堂本」,一是光绪年间黎庶昌校刻的「古逸丛书」本,一是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复印出版的南宋「巾箱本」。
系统
《广韵》总计二百零六韵,包括平声五十七韵,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六十韵,入声三十四韵。
平声字数较多,分成上下两卷。
声母
按照广韵的编排方式,同韵目的小韵排列在一起,但不标明声母。广韵的声母系统是根据后世的三十六字母、等韵图等文献,以及用反切系联法得出。早期的韵图囿于三十六字母之成见,认为广韵声母系统与三十六字母相同。清儒陈澧最早利用系联法(即将相同反切上字的小韵合并称一个等价类)考得广韵共有四十声类,即从三十六字母的「照穿床审」分出「庄初神山」,「喻」分出「」,而合并「明微」。白涤洲重新使用系联法,从「见溪疑影晓来」再分出「居去鱼于许力」六个声母,同时区分「明微」,为四十七声类说。曾运干在四十七声类基础上又将「精清从心」分为「作子」「仓七」「昨疾」「苏息」,谓五十一声类。
王力根据音系学的方法在三十六字母的基础从「照穿床审」分出「庄初崇山」与「章昌传书」,合并「帮滂并明」与「非敷奉微」及「泥」与「娘」,同时将「喻」母三等分出并与「匣」母合并,为三十五声母。邵荣芬认为「泥」母与「娘」母不应合并,同时又从「禅」母分出「常」母与「俟」母,为三十七声母。
此外还有三十八声母分类的系统,在三十七声母的基础上,将「喻」母三等分立为「」母,不合并到「匣」母,主因是《广韵》反切没有混切「」母与「匣」母,并且「」母在后世为次浊音,与全浊「匣」母不同。尽管「」母上古来源是「匣」母,但至少在切韵成书时期已经分离,故「喻」母不列为广韵的声母。
今名 | 古名 | ||||||
---|---|---|---|---|---|---|---|
发音部位 | 发音方法 | 分类 | 全清 (不送气清音) | 次清 (送气清音) | 全浊 (浊音) | 次浊 (响辅音)[lower-alpha 1] | |
双唇 | 塞、鼻音 | 唇音 | 帮母 [p] | 滂母 [pʰ] | 母 [b] | 明母 [m] | |
齿龈 | 边近音 | 半舌音 | 来母 [l] | ||||
塞、鼻音 | 舌音 | 舌头音 | 端母 [t] | 透母 [tʰ] | 定母 [d] | 泥母 [n] | |
卷舌/ 龈腭[lower-alpha 2] | 塞、鼻音 | 舌上音 | 知母 [ʈ]/[ȶ] | 彻母 [ʈʰ]/[ȶʰ] | 澄母 [ɖ]/[ȡ] | 娘母 [ɳ]/[ȵ] | |
齿龈 | 有咝塞擦音 | 齿音 | 齿头音 | 精母 [t͡s] | 清母 [t͡sʰ] | 从母 [d͡z] | |
有咝擦音 | 心母 [s] | 邪母 [z] | |||||
卷舌/ 龈后[lower-alpha 3] | 有咝塞擦音 | 正齿音 庄组 | 庄母 [ʈ͡ʂ]/[t͡ʃ] | 初母 [ʈ͡ʂʰ]/[t͡ʃʰ] | 崇母 [ɖ͡ʐ]/[d͡ʒ] | ||
有咝擦音 | 生母 [ʂ]/[ʃ] | 俟母 [ʐ]/[ʒ] | |||||
龈腭 | 有咝塞擦音 | 正齿音 章组 | 章母 [t͡ɕ] | 昌母 [t͡ɕʰ] | 常母 [d͡ʑ] | ||
有咝擦音 | 书母 [ɕ] | 船母 [ʑ] | |||||
鼻音 | 半齿音 | 日母 [ȵ]/[ȵ͡ʑ][lower-alpha 4] | |||||
软腭 | 塞、鼻音 | 牙音 | 见母 [k] | 溪母 [kʰ] | 群母 [ɡ] | 疑母 [ŋ] | |
无咝擦音 | 喉音 | 晓母 [x][lower-alpha 5] | 匣母 [ɣ][lower-alpha 5] | 母 [ɣ][lower-alpha 5] | |||
硬腭 | 近音 | 以母 [j]/[∅][lower-alpha 6] | |||||
声门 | 塞音 | 影母 [ʔ] | |||||
擦音 | 晓母 [h][lower-alpha 5] | 匣母 [ɦ][lower-alpha 5] | 母 [ɦ][lower-alpha 5] | ||||
零声母 | 母 [∅][lower-alpha 5] |
韵目
广韵所谓的「二百零六韵」即韵目,五卷中上平声二十八韵目,下平声二十九韵目,上声五十五韵目,去声六十韵目,入声三十四韵目。平声字多,分了上下两卷。[2]韵目是为创作诗文而分,故分平上去入四声,与韵母不同。广韵一韵目可以看作一套或以上韵母加声调的集合。如广韵「东」韵目下包含了「东一」和「东三」两韵母的平声字,对应还有「董」「送」韵目,分别包含「东一」和「东三」的上声和去声。与「东」对应的入声韵目「屋」也可分「屋一」和「屋三」两韵母。
广韵去声有四套特殊的韵目「祭泰夬废」,没有与之对应的平声和上声。这四韵目的上古来源与入声关系密切,又称「次入声」。
广韵韵目没有冬系上声、臻系上声、臻系去声和痕系入声,并非没有这四韵目的字,而是字数太少,广韵编纂者将之分别并入相邻韵目「湩」、「𧤛」、「榇」、「麧」。
上平一东 | 上声一董 | 去声一送 | 入声一屋 |
上平二冬 | (上湩) | 去声二宋 | 入声二沃 |
上平三钟 | 上声二肿 | 去声三用 | 入声三烛 |
上平四江 | 上声三讲 | 去声四绛 | 入声四觉 |
上平五支 | 上声四纸 | 去声五寘 | |
上平六脂 | 上声五旨 | 去声六至 | |
上平七之 | 上声六止 | 去声七志 | |
上平八微 | 上声七尾 | 去声八未 | |
上平九鱼 | 上声八语 | 去声九御 | |
上平十虞 | 上声九麌 | 去声十遇 | |
上平十一模 | 上声十姥 | 去声十一暮 | |
上平十二齐 | 上声十一荠 | 去声十二霁 | |
去声十三祭 | |||
去声十四泰 | |||
上平十三佳 | 上声十二蟹 | 去声十五卦 | |
上平十四皆 | 上声十三骇 | 去声十六怪 | |
去声十七夬 | |||
上平十五灰 | 上声十四贿 | 去声十八队 | |
上平十六咍 | 上声十五海 | 去声十九代 | |
去声二十废 | |||
上平十七真 | 上声十六轸 | 去声二十一震 | 入声五质 |
上平十八谆 | 上声十七准 | 去声二十二稕 | 入声六术 |
上平十九臻 | (上𧤛) | (去榇) | 入声七栉 |
上平二十文 | 上声十八吻 | 去声二十三问 | 入声八物 |
上平二十一欣 | 上声十九隐 | 去声二十四焮 | 入声九迄 |
上平二十二元 | 上声二十阮 | 去声二十五愿 | 入声十月 |
上平二十三魂 | 上声二十一混 | 去声二十六慁 | 入声十一没 |
上平二十四痕 | 上声二十二很 | 去声二十七恨 | (入麧) |
上平二十五寒 | 上声二十三旱 | 去声二十八翰 | 入声十二曷 |
上平二十六桓 | 上声二十四缓 | 去声二十九换 | 入声十三末 |
上平二十七删 | 上声二十五潸 | 去声三十谏 | 入声十五鎋 |
上平二十八山 | 上声二十六产 | 去声三十一裥 | 入声十四黠 |
下平一先 | 上声二十七铣 | 去声三十二霰 | 入声十六屑 |
下平二仙 | 上声二十八狝 | 去声三十三线 | 入声十七薛 |
下平三萧 | 上声二十九筿 | 去声三十四啸 | |
下平四宵 | 上声三十小 | 去声三十五笑 | |
下平五肴 | 上声三十一巧 | 去声三十六效 | |
下平六豪 | 上声三十二晧 | 去声三十七号 | |
下平七歌 | 上声三十三哿 | 去声三十八个 | |
下平八戈 | 上声三十四果 | 去声三十九过 | |
下平九麻 | 上声三十五马 | 去声四十祃 | |
下平十阳 | 上声三十六养 | 去声四十一漾 | 入声十八药 |
下平十一唐 | 上声三十七荡 | 去声四十二宕 | 入声十九铎 |
下平十二庚 | 上声三十八梗 | 去声四十三映 | 入声二十陌 |
下平十三耕 | 上声三十九耿 | 去声四十四诤 | 入声二十一麦 |
下平十四清 | 上声四十静 | 去声四十五劲 | 入声二十二昔 |
下平十五青 | 上声四十一迥 | 去声四十六径 | 入声二十三锡 |
下平十六蒸 | 上声四十二拯 | 去声四十七证 | 入声二十四职 |
下平十七登 | 上声四十三等 | 去声四十八嶝 | 入声二十五德 |
下平十八尤 | 上声四十四有 | 去声四十九宥 | |
下平十九侯 | 上声四十五厚 | 去声五十候 | |
下平二十幽 | 上声四十六黝 | 去声五十一幼 | |
下平二十一侵 | 上声四十七寝 | 去声五十二沁 | 入声二十六缉 |
下平二十二覃 | 上声四十八感 | 去声五十三勘 | 入声二十七合 |
下平二十三谈 | 上声四十九敢 | 去声五十四阚 | 入声二十八盍 |
下平二十四盐 | 上声五十琰 | 去声五十五艳 | 入声二十九叶 |
下平二十五添 | 上声五十一忝 | 去声五十六㮇 | 入声三十怗 |
下平二十六咸 | 上声五十三豏 | 去声五十八陷 | 入声三十一洽 |
下平二十七衔 | 上声五十四槛 | 去声五十九鉴 | 入声三十二狎 |
下平二十八严 | 上声五十二俨 | 去声五十七酽 | 入声三十三业 |
下平二十九凡 | 上声五十五范 | 去声六十梵 | 入声三十四乏 |
注释
- 除了来、以、三声母,其余均为鼻音。
- 不同学者对舌上音的拟音不同,分为卷舌音跟龈腭音两种。
- 不同学者对正齿音庄组的拟音不同,分为卷舌音跟龈后音两种。
- 将舌上音拟为龈腭音的学者,会将日母拟为[ȵ͡ʑ],这样才能跟拟为[ȵ]的娘母区别。
- 「」、「晓」、「匣」三声母的拟音各学派分歧较大,此处都列出。
- 若以母拟为零声母,则母不会拟为零声母,以资识别。
外部链接
![]()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广韵 |
- 韵典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广韵》全字表及输入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宋本广韵全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广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