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罗王

阎罗王梵语IAST:Yamarāja),起源自印度教神祇阎魔罗阇(或译阎摩阎魔阎魔大王[1],是地狱的君主,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华人尊称其为阎魔罗阇大王,简称阎罗王、阎王、阎君。罗阇即「王者」或「大王」之意。阎罗王信仰传入汉字文化圈,成为中国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的民俗信仰对象之一。

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的西藏阎罗王画像,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佛教认为,人死后,神识到达地狱受苦,并由阎罗王判决,阎罗王还负责教诫已经下了地狱的众生,以及令地狱的鬼卒加以惩罚[2]。关于阎罗王的信仰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信仰系统相互影响,阎罗王共有十位,演变出具有汉化色彩的「十殿阎罗王」传说。阎王有「生死簿」,上面记录着每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当某人生命已尽的时候,阎罗王就会派遣下属黑白无常或者牛头马面,去把人的魂魄押解到阴曹地府接受审判。人死后要去阴间报到,接受十殿的审判[3]。阎罗王的判决取决于此人生前行事的善恶:生前积德行善立功的人,阎罗王会让他升到天堂成为神仙,或者给他一个幸福的来世;生前行凶作恶的人,阎罗王会让他下地狱,接受各种惩罚,或给他安排一个恶劣的来世。这是因果报应、抑恶扬善等民间信仰在“阎罗王”观念上的体现。

印度的起源

印度神话中,阎魔罗阇(或译阎摩、阎魔、阎魔大王),为太阳神苏利耶之子,原来是第一个死者,他自愿死亡,为的是让人类找到到达天界的道路,因此自己进入天界,成为亡者之主,负责引导亡者到达快乐的天堂。在稍后的传说中,他由天界被移到地底世界,成为地狱之王。

佛教的阎罗王

佛教在古印度兴起后,采用了很多婆罗门教的元素,婆罗门敬奉的阎魔罗阇也被佛教吸收,汉译为阎罗王。但起初佛教认为阎罗王只是一般有福报的神灵,《长阿含经》记载,阎罗王本身也是六道中地狱的鬼神[4],阎罗王的职责是统领地狱,审判人的生前行为并给与相应的惩罚[5]。据《起世经》载,阎魔王因前世恶业,每日夜三时,王宫变为铁城,狱卒取王置热铁上,从口灌入铜汁,使其全身燋然。王作是念:「于往昔身、口、意作恶行,今受此苦。愿我从今舍己身,于人间相逢受生,信解如来法,剃发出家。」作如是愿讫,所居宫殿,犹如诸天。[6]

佛经提到,若亡者积善,当有冥使持五色旛至;若亡者积恶,当有冥使持黑旛至。经云:「尔时阎罗法王,见五色旛至,心大欢喜,高声唱言,愿我罪身亦同汝善。当此之时,诸地狱中变为清泉,刀山剑树如莲华生,一切罪人咸受快乐。若见黑旛,阎王瞋怒,恶声震裂,则将罪人付十八狱,或上剑树,或刀山中,或卧铁床,或抱铜柱,牛犁拔舌,碓捣硙磨,一日之中,万死万生,乃至展转堕阿鼻狱,受大苦痛,从劫至劫,无有休息。」[7]

而在藏传佛教中,则称为「阎罗法王」、「阎罗王护法」、「牛头阎罗明王」等,是佛教的护法,形象非常地勇武可怕。

汉传佛教传说

中国古书中关于第五殿阎罗王的想像画(画中阎王将有罪孽的灵魂处刑)

汉传佛教中,阎罗王被奉为十二天二十诸天二十四诸天之一的护法神,而祂的神像通常被摆在寺庙的大雄殿里。阎罗王的信仰也有很多各自不同但互相联系的说法,如“平等王”、“双王”等等。

  • 平等王:中国古代的僧人翻译佛经,有时也把阎罗王意译为“平等王”,[8]意思是认为阎罗王可以赏善罚恶,处事公正,待人平等。后来,“平等”的说法和“因果报应”的说法结合起来,成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民间信仰之一。
  • 双王:在梵语中,阎摩的又译“双王”,这点历来有两种解释:其一,据说是因为阎罗王在地狱身受苦、乐两种滋味,所以称为“双王”。其二,据说是因为阎罗王有兄妹俩人,共同管理地狱的死神和死者,兄长专门惩治男鬼,妹妹专门惩治女鬼,因此也称为“双王”。[9]

东亚民间信仰中的阎罗王

古中国原本没有关于阎罗王的观念,佛教古印度传入中国后,阎罗王作为地狱主神的信仰,之后才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佛教创立后,沿用了阎罗王的观念,认为阎罗王是管理地狱中国佛教逐渐进化,唐代以后,为了适应中国人对地府的重视,在佛教中原本的阎罗王只有一位,逐渐渐变成十位,就是“十殿阎罗”,俗称「十殿阎君」,成为中国佛教信仰、道教信仰。

造像

俗语

  • 「阎王也怕拚命鬼」:比喻不怕死的人,是万夫莫敌的。
  • 「阎王注定三更死,绝不留人到五更」:阎王判人死亡,没有人能够不死的,反映人们所持「生死有命」、寿命为「命中注定」的观念。
  • 「阎王不在家,业鬼由他闹」:比喻主事的人不在时,下面的人趁机胡闹,类似于「老虎不在山,猴子称大王」。
  • 「阎王好告(搞),小鬼难缠」:或作「阎王好见(拜),小鬼难缠」、「阎王好斗(惹),小鬼难缠」等,比喻对造之首领还容易对付,但其手下的人刁三阻四、非常难缠。

歇后语

  • 「阎王嫁女——鬼才要」:比喻不认同、不想要。
  • 「阎王开酒店——不怕死就上门」:恐吓或挑衅他人的用语。
  • 「阎王开业镜——见鬼」:比喻事情不可理解。
  • 「阎王开金榜——鬼画符」:比喻字体潦草,无法辨析。
  • 「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比喻胡说八道。
  • 「閰王来探病——『睇你死未』(粤语:看你死了没有)」:比喻大祸临头,要完蛋了。

参考数据

  1. 阎罗王的咖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岑逸飞 - 拾趣人生| 信报网站hkej.com 2019年9月28日。
  2. 《中阿含经》卷12〈天使经〉:「彼人白曰:『天王!我了败坏,长衰永失耶?』阎罗王告曰:『汝了败坏,长衰永失。今当考汝,如治放逸行、放逸人,汝此恶业,非父母为,非王,非天,亦非沙门、梵志所为,汝本自作恶,不善业,是故汝今必当受报。』阎罗王以此第五天使善问、善捡、善教、善诃已,即付狱卒。狱卒便捉持,着四门大地狱中。」
  3. {{cite web | language = | publisher=中华佛学研究 | title=《三言》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超越因果轮回后的涅槃世界 | url=http://buddhism.lib.ntu.edu.tw/FULLTEXT/JR-BJ012/bj97628.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author=金明求 | date=2001-03-
  4. 《长阿含经》卷19〈第四分世记经地狱品〉:「然彼阎罗王昼夜三时,有大铜镬自然在前。若镬出宫内,王见畏怖,舍出宫外。若镬出宫外,王见畏怖,舍入宫内。有大狱卒,捉阎罗王卧热铁上,以铁钩擗口使开,洋铜灌之,烧其唇舌,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燋烂。受罪讫已,复与诸婇女共相娱乐。」
  5. 《长阿含经》卷19〈第四分世记经地狱品〉:「佛告比丘:「有三使者,云何为三?一者老,二者病,三者死。有众生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身坏命终,堕地狱中。狱卒将此罪人诣阎罗王所,到已,白言:『此是天使所召也,唯愿大王善问其辞。』」
  6. http://dictionary.buddhistdoor.com/en/word/30016/%E9%96%BB%E9%AD%94%E7%8E%8B%5B%5D
  7.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普光正见如来,告颠倒言:若有众生,造诸重罪,遇佛及僧,至诚忏悔,不复更作,罪得消灭。设所命终,阎摩罗法王推问未定,亡者生存六亲眷属,请佛迎僧,七日之内,转读大乘方等经典,烧香散花,当有冥使,检覆善恶,持五色神旛,来至王所,其旛前后,歌咏赞叹,出微妙声,柔和善顺,报阎王言:此人积善。或多亡者七日之内,信邪倒见,不信佛法大乘经典,无慈孝心,无慈悲心,当有冥使,持一黑旛,其旛前后,有无量恶鬼,报阎王言:此人积恶。尔时阎罗法王,见五色旛至,心大欢喜,高声唱言,愿我罪身亦同汝善。当此之时,诸地狱中变为清泉,刀山剑树如莲华生,一切罪人咸受快乐。若见黑旛,阎王瞋怒,恶声震裂,则将罪人付十八狱,或上剑树,或刀山中,或卧铁床,或抱铜柱,牛犁拔舌,碓捣硙磨,一日之中,万死万生,乃至展转堕阿鼻狱,受大苦痛,从劫至劫,无有休息。http://book.bfnn.org/books/0026.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8. 慧琳. . .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2014-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8). 爓魔鬼界,梵语,鬼趣名也,义翻为平等王
  9. 《华夏诸神: 鬼神卷》 马书田.台北:云龙出版社,1993年

阎罗王等为狱司往缘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阎罗王者。昔为毘沙国王。缘与维陀始王共战。兵力不敌。因立誓愿。愿为地狱主。臣佐十八人领百万之众头有角耳皆悉忿怼。同立誓曰。后当奉助治此罪人。毘沙王者今阎罗是。十八人者诸小王是。百万之众诸阿傍是。隷北方毘沙门天王(出问地狱经净度三昧经云总治一百三十四地狱)

相关数据

  1. 马书田,《中国冥界诸神》,团结出版社,2002。ISBN 978-7-80061-651-8。
  2. 马书田,《中国民间诸神》,团结出版社,2002。ISBN 978-7-80061-488-0。
  3. 马书田,《中国佛教诸神》,团结出版社,2002。ISBN 978-7-80061-777-5。

参见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阎罗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