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母

疑母ŋ)是中古汉语声母,属次浊牙音

拟音

大多数汉语、域外方音、对音中,疑母大多发/ŋ/,学界一致同意将其拟为/ŋ/。

声母高本汉李方桂陆志韦王力周法高李荣邵荣芬蒲立本董同龢郑张尚芳潘悟云《广韵》字数
ŋŋŋ(ŋʷ)ŋŋŋŋŋŋŋŋ830

今音

普通话绝大部分疑母字为零声母[Ø],少数齐齿呼(牛逆拟等)为[n]。

总体来说,北方方言疑母跟影母读音一致,但南方方言两者的读音各有不同。具体来说[1]

  • 北方方言中影疑两母在合口呼、齐齿呼、撮口呼前都读[Ø],但在开口呼前的读音有较大区别,据此可分五类:
    1. 北京型:开口呼的影疑母字读[Ø],多见于北京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等。
    2. 济南型:开口呼的影疑母字读[ŋ],这种类型分布很广,可见于冀鲁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晋语的大部分地区。
    3. 天津型:开口呼的影疑母字读[n],多见于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北部、晋语的北部地区。
    4. 洛阳型:开口呼的影疑母字读[ɣ],多见于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晋语的南部地区。
    5. 合肥型:开口呼的影疑母字读[ʐ],主要分布在合肥及其周边地区。
  • 南方方言中影疑两母则完全或部分分开,具体可分三类:
    1. 型:影疑两母在开口呼和合口呼合流,开口呼多读[ŋ],合口呼多读[Ø];在齐齿呼和撮口呼,两者大多不合流,其中影母读[Ø]而疑母读[ȵ]。
    2. 型:影疑两母的读音保持独立,影母读[Ø],疑母的读音则甚复杂,但一般不读[Ø]。以苏州话为例,疑母开口呼大多读[ŋ]、齐齿呼和撮口呼大多读[ȵ]。
    3. 粤语型:粤方言内部对于影疑母字的读音有很大分歧,既有合流也有分立。以广州话为例,影疑两母的开口呼不同,影母读[Ø]而疑母读[ŋ],但影疑两母的齐齿呼和撮口呼读音相同,都读[j]。

参阅

广韵查找系统-疑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古早期汉语(切韵音)声母
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全清全浊
唇音
舌音
齿音
牙音
喉音
  1. 赵学玲. . 语言研究. 2007-12, 27 (4): 72-7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