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

日本人日语: Nihon-jin / Nippon-jin ?)是日本三大民族(大和民族琉球族阿伊努族),以及所有持有日本国籍者的统称。

日本人
总人口
大约1亿3000万
分布地区
 日本   1亿2405万8000人[1](2019年)
日本海外国民人口分布:
 巴西1,600,000[2][3]
 美国1,404,286[4]
 中华人民共和国140,134[5]note
 菲律宾120,000[6][7]
 加拿大109,740[8]
 秘鲁100,000[9]
 71,013[10]
 英国63,017[11]
 泰国45,805[10]note
 德国36,960[10]note
 阿根廷34,711
 法国30,947[10]note
 28,320[10]note
 墨西哥28,100[12]
 新加坡23,000[13]
 香港21,297[5]
 中华民国20,373[10]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20,000[14]
 玻利维亚14,000[15]
 新西兰13,447[10]note
 意大利12,156[10]note
 印度尼西亚11,263[10]
 越南9,468
 厄瓜多尔尔5,000-10,000
 马来西亚9,142[10]
 瑞士8,499[10]note
 新喀里多尼亚8,000[16]
 西班牙7,046[10]note
 巴拉圭7,000
 荷兰6,616[10]
 比利时6,519[10]
宗教信仰
神道佛教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概要

定义和分类

日本人的定义可根据以下三个概念来区分:

  • 按国籍分类
    • 日本国民
  • 按地理分类
    • 本来就生活在日本国领土民族
      • 大和族
      • 琉球族
      • 阿伊努族等。
  • 按民族分类
    • 任何以日语作为母语的民族。

原住民

日本列岛原住民的定义:

  • 大和民族
  • 生活在大日本帝国时代被吞并、目前仍属于日本国版图地区却又未被同化的民族
    • 琉球族
    • 阿伊努族

概史

东亚Y单倍群迁移路径

日本列岛早在39000年前至21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智人定居[17][18]。当时日本列岛与东亚大陆相连,原本生活在东亚大陆的狩猎采集者因而能够进入日本列岛。其可能路径分别有:北方的库页岛路径、西方的朝鲜半岛路径、西南方的西南诸岛路径。在日本列岛各处都挖掘到不少这个时代的石器骨器[19][20]

祖源

日本分为三个族群:北海道的阿伊努人(inu)、冲绳的琉球人(Ryukyuan),以及人数最多位于本州、四国、九州地区的「本土人」(Mainland Japanese)。而现代三个地方的族群,遗传组成并不太一样,本土人大多比较接近中国北京汉人(HCB),阿伊努人的差异最大,而琉球人介于其间,不过较为靠近本土人。

海外移民

日本自古以来就一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归化成日本人,除了亚洲人外,也有欧洲人如耶杨子三浦按针小泉八云,甚至非洲人如弥助也是归化民。

日本帝国领土

而在大日本帝国时代,「日本人」一词更包括所有日本帝国海外殖民地的公民,如台湾人和朝鲜人。在当时,用来指称日本民族的官方术语是「内地人」。而这些用语上的改变是为了促使殖民地的公民更能融入单一的日本帝国公民这个身份上[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生活在库页岛南部、持有日本公民身份的尼夫赫人鄂罗克人、阿伊努人皆被苏联视作日本人而强行遣送回北海道。但在另一方面,很多同样生活在库页岛南部、持有日本公民身份的朝鲜人在战后却一直维持无国籍[22]

而在近代,因为有国籍法的关系,任何取得日本国籍的外国人都是法律上的日本人。如韩裔日本人(在2017共有371161人[23])、华裔日本人(在2017年共有141668人[23])、巴西裔日本人、美裔日本人、俄罗斯裔日本人、蒙古裔日本人等。

语言

日本人语言为日本语,而每个地区又有各自的方言。书写系统使用平假名片假名汉字。原住民语言如琉球语阿伊努语现在已经衰落,其中以阿伊努语的处境最为险峻。

宗教

根据日本统计局2018年的统计,连同外国人在内,神道教的信徒共有8721万人,佛教所有门派加起来共有8433万人,基督宗教所有门派加起来共有192万人,其余的宗教加起来共有785万人,合计1亿8千1百31万人[24]。然而,读卖新闻在2008年一项针对全国选民的问卷调查中,共有71.9%受访者回答「不相信任何宗教」,而回答「相信某种宗教」的受访者只有26.1%[25]

基因研究

1991年来自1991年日本学者提出的学说。即认为现代日本人是弥生人和绳文人混血后的民族。但2021年最新研究认为现代日本人的DNA来自第三个血统来源的古坟人,现代日本人的DNA有71%来自古坟人而,绳文人和弥生人分别占13%和16%。现代日本人的遗传关联古坟人高于绳文人和弥生人。

如今日本族群血缘上,至少由三波移民组成。1.6万年进入绳文时代最早源自东南亚的绳文人,到弥生时代仍然相当有存在感,但是在古坟时代以后降低到9%。公元3000年前进入弥生时代,源自东北亚的移民进入日本,他们遗传上配备大量黑龙江采集狩猎族群 DNA ,和绳文人合体成为弥生人,不过绳文血缘仍然超过一半 。到了3世纪进入古坟时代,又有源自东亚的古坟人移民抵达日本,他们遗传配备大量黄河农耕族群DNA,类似现代汉人。他们和日本之前的族群合体,比例超过 60%。古坟时代三款祖源合体的遗传组成,已经和现代日本人一致。

古坟人

古坟人是古坟时代定居在日本群岛的人类之统称。 在弥生时代之后,有人们来自东亚大陆,他们遗传配备大量黄河农耕族群DNA类似现代汉人。他们携带的基因占现代本州地区人口基因组近70%。他们的平均身高是日本有史以来除现代外排行第一者。从基因学的角度看古坟人的根源(Y染色体单倍群)在石川县金泽市观宝寺町岩出洞墓出土的古坟遗迹(JPIW32)中发现的单倍群O2a2b1a1a1a4a1-CTS5308 它是单倍群O2a2b1a1-M117的一个分支,被认为与汉藏语系有关。日本最初的国家兴起看来和古坟时代大量的东亚移民关系密切,而开始定居、种稻的弥生人,其实DNA有很高比例继承自绳文人。本来以为的「弥生人」,现在看来似乎是「古坟人」才对。

绳文人

绳文人是在绳文时代就生活在日本列岛的居民的统称。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绳文人并非单一民族,而是最起码有两三不同的群体[26]。目前的全基因组分析研究所见,绳文人和东南亚的南岛民族和东北亚的远古西伯利亚人和东亚人都有关联[27][28]。不过基因分析绳文人比较偏向东南亚的南岛民族,东北亚的远古西伯利亚人比较稀少。

而冲绳的古代冲绳人基因组。样本来冲绳群岛南部,宫古岛的 Nagabaka 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样本,遗传上可以视为100%的绳文人。然而几百年前冲绳居民的绳文基因剩下约20%和现代冲绳的居民平均差不多。至于现代的本州、四国、九州居民则是10%左右。

根据2022年的论文,首度的日本列岛以外见到绳文人的基因。在韩国发现1600年前左右的古代韩国人基因组,他们与对岸日本的绳文人共享部分血缘,但是现代的韩国人完全没有。样本来自朝鲜半岛最南端,金海市(Gimhae)的 2 处遗址。年代为4到5世纪,那时朝鲜半岛处于朝鲜三国时代,当地政治上属于伽倻(Gaya)的疆域。原本以为绳文人是日本限定,但是论文报告指出,朝鲜半岛南部6000年前的居民也有绳文祖源。这回得知至少到1600年前,绳文血缘仍然存在。不过相关人等似乎都没有绳文人的文化特征。如果不看绳文DNA 变异的话,这群1600年前的古早韩国人,和现代的韩国人十分相似;只是现代韩国人都没有绳文DNA,伽倻居民不太可能是现代韩国人的直系祖先。

弥生人

弥生人的Y染色体主要为单倍群O-M176(今约占36%)、单倍群O-M122(今约占23%)和单倍群O-M119(今约占4%),皆为典型的东亚和东南亚单倍群。[29][30]。日本分子人类学家崎谷满表示单倍群O1b2主要常见于日本人、朝鲜人和满人,而O1则在长江文明的男性身上找到。他认为,长江文明没落后有几个部落分别向西、北迁移,往北的一支最后到达山东半岛、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31]。另有研究指单倍群01b1为南亚语系民族主要的父系血统与O1b2共为「泛南亚父系血统」(para-Austroasiatic)[32]。弥生人是3000年前东北亚移民,他们遗传上配备大量黑龙江采集狩猎族群并跟绳文人混种,然而绳文血缘仍然超过一半,只能说弥生人是绳文人旁系。弥生人在现代日本人的遗传上的存在感,没有原本以为的那么高。

日本东京大学学者植田信太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王丽组成的中日联合研究团队,在2000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比较在中国山东省发掘的古代遗体,发现在战国时期中期以前的山东人,在遗传基因上与欧洲人接近,有印欧人的特征;西汉末年以前的山东人则接近于中亚地区的维吾尔人吉尔吉斯人。现代山东人则与东亚的日本人与韩国人基因接近,日本弥生人可能源自山东[33][34][35]

父系血统

日本人与邻近地区族群的Y染色体单倍群比较
  n C D NO* N O Q R
C1a1 C2 D1
(xD1a1
,D1a2a)
D1a1 D1a2a O1a1 O1b O2
O-M95 O1b2
O-47z O1b2
日本
(Nonaka et al. 2007)[36]
日本 2632.33.00.438.80.83.40.825.18.416.70.4
日本
(Hammer et al. 2006)[37]
阿伊努人 4025.00075.0000000000
青森 267.700038.507.70027.03.815.400
静冈 614.91.60032.801.601.621.313.119.71.60
徳岛 7010.02.90025.75.71.402.924.35.721.400
九州 5307.50026.43.8003.828.33.826.400
冲縄 454.400055.6000011.111.115.602.2
日本
(Sato et al. 2014)[38]
S=大学生
A=成年男性
长崎S 3003.35.3030.01.301.023.310.723.7
福冈A 1025.97.8033.31.02.0026.58.810.9
徳岛S 3885.75.9030.61.01.82.123.210.317.8
大阪A 2416.27.50.431.21.71.20.817.810.422.5
金沢S 2983.46.4032.62.303.721.111.418.5
金沢A 2324.75.6032.70.93.0018.59.521.9
川崎S 3215.65.90.333.01.60.90.324.310.017.8
札幌S 3024.45.00.333.10.71.30.323.28.620.3
札幌A 2063.47.3035.01.01.01.919.97.819.9
23904.76.10.132.11.31.21.322.09.919.7
日本
(Tajima et al. 2004)[39]
阿伊努人(北海道日高 1601308800 0 0
本州 8251037020
九州 10448028224
日本
(Seo et al. 1999)[40]
宫崎 270 35.2
日本
(Shinka et al. 1999)[41]
冲縄本岛中部
(読谷胜连)
61 30
冲縄本岛南部
(糸満具志头)
99 45
八重山
(西表・波照间)
27 4
东亚
(Hammer et al. 2006)[37]
朝鲜民族 7509.3004.002.62.62.74.033.340.001.3
满族 52026.900005.75.75.803.838.507.7
蒙古族 149052.302.600.78.00.7 O1b*=1.3 22.82.74.0
汉族华北 4404.50002.39.106.80065.94.52.3
汉族(华南 4005.00002.515.015.030.00032.500
彝族 4302.3016.302.330.209.30032.600
苗族 5803.408.60006.910.30068.900
藏族 10501.93.846.6002.9000035.206.7
台湾原住民 4802.10000089.62.1006.300
东南亚
(Trejaut et al. 2014)[42]
菲律宾人 40000004.80.742.53.4 0 15.004.1
泰国人 75001.32.70005.342.7 0 29.301.3
东南亚
(Hammer et al. 2006)[37]
越南人 7004.302.9002.95.727.12.91.440.07.11.4
马来族 320003.103.106.334.40031.303.1
印尼各民族(西部) 25000000020.012.08.08.036.004.0
南亚
(Thangaraj et al.2003)[43]
翁奇人 230010000000000000
尼科巴人 110000000010000000
大洋洲
(Hammer et al. 2006)[37]
密克罗尼西亚人 1700005.90011.8005.917.600
北亚
(Tambets et al.2004)[44]
恩加纳桑人 385.392.1
凯特人 486.293.7
北亚
(Duggan et al.2013)[45]
雅库特人 1842.194.50.52.2
尤卡吉尔人 1330.830.830.8
北亚
(Hammer et al. 2006)[37]
阿尔泰人 98022.45.10004.000 001.017.346.9
布里亚特人 81060.5000030.900002.503.7
鄂温克族 95068.4000018.9000004.21.1
鄂伦春族 22090.900004.50 O1b*=4.5 000
北亚
(Lell et al.2002)[46]
科里亚克人 27059.3000022.20000018.50
楚科奇人 2404.2000058.30000033.34.2
尼夫赫人 17047.100000000011.835.30

参见

参考文献

  1. (PDF). [2019-07-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18).
  2. . 外务省. [2016-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6).
  3. www.zeroum.com.br, ZeroUm Digital -. . www.japao100.com.br. [2016-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3).
  4. http://factfinder2.census.gov/faces/tableservices/jsf/pages/productview.xhtml?pid=DEC_10_SF1_QTP8&prodType=tabl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merican FactFinder - Results
  5. (PDF). 外务省. 2010-10-01 [2013-02-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3) (日语).
  6. Japan news, commentary, culture, sports | The Japan Tim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Search.japantimes.co.jp. Retrieved on 2013-08-24.
  7. Adachi, Nobuko. . 2006-05-30. ISBN 978-0-415-77035-4.
  8. Canada, Government of Canada, Statistics. . www12.statcan.gc.ca. [2016-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4).
  9. .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 [2013-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9).
  10. (PDF). [2013-02-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5-28).
  11. . 外务省. [2013-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3).
  12. .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 [2015-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1).
  13. .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 [2013-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14. (PDF). [2013-02-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4-12).
  15. . [2012-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6).
  16. Tourism New Caledonia | Prepare your trip in New Caledonia 存盘,存档日期2008-10-14.
  17. Global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or proboscidean overkil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n PNAS online; Page 3 (page No.6233), Table 1. The known global sample of proboscidean kill/scavenge sites :Lake Nojiri Japan 33-39 ka (ka: thousand years).
  18. . Web Site Shinshu. Nagano Prefecture. [January 22,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December 31, 2010).
  19. . May 19, 2000 [December 12,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May 19, 2000).
  20.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40727210334/http://www.h6.dion.ne.jp/~nojiriko/. July 27, 2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27, 2004).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21. Eika Tai. . Critical Asian Studies. September 2004, 36 (3): 355–382. S2CID 147377282. doi:10.1080/1467271042000241586.
  22. Lankov, Andrei. . The Korea Times. January 5, 2006 [November 26,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21, 2006).
  23. 日本法务省. (PDF). [2018年1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年4月3日).
  24. 日本统计局. . [2020年6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2月18日).
  25. 立教大学. (PDF).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2-10).
  26. Sukeyuki M, Kenichi S. . Discuss Japan-Japan Foreign Policy Forum. 2016-06-03 [2019-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1).
  27. Yang MA, Fan X, Sun B, Chen C, Lang J, Ko YC, et al. . Science. July 2020, 369 (6501): 282–288. PMID 32409524. doi:10.1126/science.aba0909.
  28. de Boer E, Yang MA, Kawagoe A, Barnes GL. . Evolutionary Human Sciences. 2020/ed, 2 [2021-06-09]. ISSN 2513-843X. doi:10.1017/ehs.2020.7可免费查阅.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8) (英语).
  29. Nonaka, I.; Minaguchi, K.; Takezaki, N. . Annals of Human Genetics. 2007, 71 (4): 480–495. ISSN 1469-1809. PMID 17274803. S2CID 1041367. doi:10.1111/j.1469-1809.2006.00343.x. hdl:10130/491可免费查阅.
  30. Kutanan, Wibhu; Chakraborty, Ranajit; Eisenberg, Arthur; Sun, Jie; Chantawannakul, Panuwan; Ghirotto, Silvia; Pittayaporn, Pittayawat; Srikummool, Metawee; Srithawong, Suparat. .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July 2015, 60 (7): 371–380. ISSN 1435-232X. PMID 25833471. S2CID 21509343. doi:10.1038/jhg.2015.32.
  31. 崎谷満『DNA・考古・言语の学际研究が示す新・日本列岛史』(勉诚出版 2009年
  32. Robbeets, Martine; Savelyev, Alexander. .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7-12-21 [2021-06-12]. ISBN 97890272646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1).
  33. 《从大陆寻找渡来系弥生人的根源-与山东省的共同研究报告》,土井滨遗迹人类学博物馆、山东文物考古研究所,2000年出版
  34. 多贺谷昭《日本人漫长之旅I·由容貌探讨日本人的由来》,NHK出版,2001年
  35. 鹤间和幸着,李彦辉译《始皇帝的遗产》,台湾商务印书馆,2018年。
  36. Michael F Hammer; Tatiana M Karafet; Hwayong Park; Keiichi Omoto; Shinji Harihara; Mark Stoneking; Satoshi Horai. .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6, 51 (1): 47 – 58. PMID 16328082. doi:10.1007/s10038-005-0322-0.
  37. YOUICHI SATO, TOSHIKATSU SHINKA, ASHRAF A. EWIS, AIKO YAMAUCHI, TERUAKI IWAMOTO, YUTAKA NAKAHORI Overview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the Y chromosome of modern Japanese males. doi:10.1537/ase.140709
  38. Yasuhisa Seo, Yasunari Takami, Tatsuo Nakayama, and Keiichi Takahama, "Y chromosome DNA polymorphisms and their haplotypes in a Japanese population." Legal Medicine (Tokyo). 1999 Sep;1(3):145-9. doi:10.1016/S1344-6223(99)80027-3
  39. Jean A Trejaut, Estella S Poloni, Ju-Chen Yen, Ying-Hui Lai, Jun-Hun Loo, Chien-Liang Lee, Chun-Lin He and Marie Lin "Taiwan Y-chromosomal DNA vari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Island Southeast Asia."BMC Genet. 2014 Jun 26;15:77. doi:10.1186/1471-2156-15-77.
  40. Kumarasamy et al.(2003)Genetic Affinities of the Andaman Islanders, a Vanishing Human Population Current Biology Volume 13, Issue 2, Pages 86–93 doi:10.1016/S0960-9822(02)01336-2
  41. Tambets, Kristiina et al. 2004,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Roots of the Saami—the Story of Genetic “Outliers” Told by Mitochondrial DNA and Y Chromosomes PMC 1181943可免费查阅
  42. Duggan AT, Whitten M, Wiebe V, Crawford M, Butthof A, et al. (2013) Investigating the Prehistory of Tungusic Peoples of Siberia and the Amur-Ussuri Region with Complete mtDNA Genome Sequences and Y-chromosomal Markers PLoS ONE 8(12): e83570. doi:10.1371/journal.pone.0083570
  43. Lell, Jeffrey T. et al. 2001-2002, The Dual Origin and Siberian Affinities of Native American Y Chromosomes PMC 384887可免费查阅
  • 《日本史的诞生:东亚视野下的日本建国史》,冈田英弘着,台湾,八旗,201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