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西区
楠西区(台湾话:;客家话:),前身「楠西乡」,位于中华民国台南市东部,为曾文水库管理局所在地(曾文水库则位于嘉义县大埔乡)。北临东山区、台湾省嘉义县大埔乡,东邻南化区,西邻六甲区、大内区,南接玉井区。地处阿里山山脉尾棱地带,四面环山,中央为大武垄盆地,气候上属热带季风气候。产业以农业及观光业为主,特产有密枝杨桃、芒果,玄空法寺、梅岭风景区为主要观光景点。
楠西区 Nanxi District 旧称:茄拔山后 | |
---|---|
市辖区 | |
![]() 楠西区位于台南市内东方 | |
![]() 楠西区位置图 | |
坐标:23°11′N 120°29′E | |
国家 | ![]() |
上级区划 | 台南市 |
下级区划 | 7里77邻 |
政府 | |
• 区长 | 何荣长(楠西区区长列表) |
面积 | |
• 总计 | 109.6316 平方公里(42.3290 平方英里) |
海拔 | 267 公尺(876 英尺) |
人口(2024年2月)(3,426户) | |
• 总计 | 8,675人 |
• 排名 | 台南市的第33位 |
• 密度 | 79.1人/平方公里(205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
邮递区号 | 715 |
户政数据代码 | 67000240 |
毗邻 | 东山区、六甲区、大内区、玉井区、南化区;台湾省(嘉义县大埔乡) |
网站 | https://nansi.tainan.gov.tw/ |
历史
楠西区原为邹族居住地,后因平埔族西拉雅族茄拔社移入而迁往今日的嘉义县、楠西山区,旧称「茄拔山后」。1915年时卷入噍吧哖事件,引起日本警察的大屠杀,居民死伤惨重,人口大为减少。1920年台湾地方改制,以当地堡里名楠梓仙溪西里,易名为「楠西」,设置楠西,划归台南州新化郡管辖,战后改设台南县楠西乡,2010年12月25日改称楠西区。
人口
年份 | 人口 | ±% |
---|---|---|
1981 | 14,100 | — |
1986 | 13,829 | −1.9% |
1991 | 13,030 | −5.8% |
1996 | 12,440 | −4.5% |
2001 | 11,835 | −4.9% |
2006 | 11,149 | −5.8% |
2011 | 10,445 | −6.3% |
2016 | 9,898 | −5.2% |
2021 | 9,031 | −8.8% |
来源:. 内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
根据台南市玉井户政事务所统计,2023年底楠西区户数约3.4千户,人口约8.7千人,区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东势里与龟丹里,2023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2,357人与645人[1]。
楠西区人口多年持续流失,已于2016年3月跌破1万人[2]。
楠西区历年人口变化(1981年-2030年)[3]
政治
乡长
届次 | 姓名 | 备注 |
---|---|---|
1 | 江清风 | |
2 | 江清风 | |
3 | 江清风 | |
4 | 郭木衫 | |
5 | 郭木衫 | |
6 | 江来寿 | |
7 | 江来寿 | |
8 | 尤天赐 | |
9 | 尤天赐 | |
10 | 郭日财 | |
11 | 郭日财 | |
12 | 谢文长 | |
13 | 郭日财 | |
14 | 郭日财 | |
15 | 江欣颖 |
区长
任次 | 姓名 | 备注 |
---|---|---|
1 | 江欣颖 | |
2 | 萧泰华 | |
3 | 李燿州 | |
4 | 李鸿裕 | |
5 | 何荣长 |
交通
客运
编号[6] | 路线 | 营运单位 | 备注 |
---|---|---|---|
绿20 | 玉井-楠西-永兴吊桥 | 兴南客运 台一大车队 |
|
绿22 | 玉井-楠西-梅岭 | 兴南客运 |
|
梅岭线 | 玉井-楠西-梅岭 |
| |
绿23 | 玉井-楠西-双溪新社区 | ||
绿24 | 玉井-楠西-曾文管理局 |
| |
绿25 | 玉井-楠西-大埔 |
|
公共自行车YouBike2.0
至2024年3月8日止,楠西区共设1站,分别为:
- 楠西图书馆
小吃
- 梅仔鸡
- 笋壳鱼
注释
参考数据
- 引用来源
- . 台南市玉井户政事务所. [2020-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1) (中文(台湾)).
- . 内政部户政司. [2021-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9) (中文(台湾)).
- . 内政统计月报. 2020-02-10 [2020-04-16].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 (中文(台湾)).
- . 台南市楠西区公所. 2011-01-10 [202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7) (中文(台湾)).
- 施添福 2002,第245页.
- . [2016-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8).
- 书籍
- 施添福等编纂. . . 南投县: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2. ISBN 957-01-2593-4 (中文(台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