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农

先农,又称先啬,中国古代农业神祗。最先起源于秦人祭祀的农业神,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官方祭典之一。在汉朝时被沿袭下来,成为汉朝王室八腊祭典之一,后逐渐与神农炎帝等并为一谈。

先农信仰即是以先农为对象的信仰、崇拜和祭祀行为的总和。先农祭祀与后稷祭祀、灵星祭祀同为中国传统的农神祭祀。[1]

产生与流变

中国上古时代,农业神信仰复杂,各部族各有其神,的农业神是“柱”[2]殷商的农业神是“田”(田祖)[3]的农业神是“后稷[2]

在秦国不断东扩的过程中,农业也伴随发展,因此秦人试图创立本族的农业神,于是吸收了周人的农神祭祀系统,创造出了新神“先农”。“先农”并不是历史上的具体人物,而是秦人心中抽象意义上的农业创始者。[4]

随着秦国统一六国,先农也被推广到了全天下,成为全国的、官方的农业神。先农的创造过程中涵盖了之前的所有农神,大一统之后的人们也不再需要明确各种农神的来历和区别,因此,先农逐渐与神农炎帝先啬田祖等混同。[4]

国家祭祀

先农在东汉时存在于郊祀中。《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初制郊兆于雒阳城南七里……背外营神,二十八宿外官星,雷公、先农、风伯、雨师、四海、四渎、名山、大川之属也。”[5]

在郊祀外,亦存在独立的先农祭祀。卫宏汉旧仪》记载:“先农,即神农炎帝也。祠以太牢,百官皆从。皇帝亲执耒耜而耕。”[6]祀先农与帝王“始耕”的藉田礼相结合。汉顺帝长期不行藉田礼,黄琼就上疏:“迎春东郊,既不躬亲,先农之礼,所宜自勉。”[7]先农之礼与藉田被看成同一件事。

地方祭祀

《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县邑常以乙未日祠先农于乙地……用羊豕。”[8]湖南龙山县里耶镇出土的里耶秦简中记载的地方先农祭祀,其日期与祭品均符合此规定,而且记载了以“出售”的方式处理祭品。[9]

清朝雍正帝曾向全国地方官员下令:“各择洁净之地,照九卿所耕田数,设立先农坛。于雍正五年为始,每岁仲春刻日,率所属恭祭先农之神,照九卿例、行九推之礼。” [10]今台湾宜兰县五谷庙前身即为收入清朝版图后地方设立的先农坛。[11]

民间祭祀

秦汉民间的先农祭祀,研究材料极少。湖北沙市出土的周家台秦简记载了对先农的民间祭祀,带有诅咒他人的巫术性质。[1]

与官方祭祀不同,后代民间祭祀很少使用“先农”的称呼,而与神农等混同。台湾宜兰五谷庙新北市先啬宫等今仍祭祀神农大帝[11][12]

参见

参考文献

  1. 田天.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3, (8): 60–67.
  2. “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
  3. 彭明瀚. . 农业考古. 1992, (3): 104–105.
  4. 魏永康. . 民俗研究. 2014, (2): 106–113.
  5.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
  6. 《汉官六种·汉旧仪》。在线阅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7.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
  8.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
  9.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着. . 长沙: 岳麓书社. 2006: 194-196. ISBN 9787806658192.
  10. 清实录雍正实录》。在线阅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1. . [2015-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7).
  12. . [2015-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藉田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