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耻
廉耻,是一种规范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与操守,于儒家思想中为「四维」的两大构成概念「清正廉洁」与「行己有耻」,古中国提倡以「廉」诚化人与人交互的态度;以「耻」要求人自我反省的功夫。于基督教教义、《提摩太前书》中的解释是指「一种被高贵的羞耻感所约束的心态,表现于温文有礼、谦逊矜持的举止」。[1]世人推行廉耻、自守的品德约束与促进自我省思的传统美德,催生出人类建基于是非、善恶与荣辱观念之上深具自觉意识的「耻感文化」。[2]
儒家 |
---|
![]() |
儒家文化圈 |
行为约束
自古人类通过道德规范来约束、克制本身所具备的一切欲望和作为生物的原始劣根野性,以区别自己与其他动物不同,塑造出纲常伦理来维系文明与人性,借由崇高的品德规范惕励彼此自我省思与互相监督,来实现良好的社会风俗[3],包括人们对于手执权柄的官僚与士大夫以最严格的考核为实现「廉能政治」,士人也以严格的标准约束自己「知廉耻、行正道」,以身作则为他人表率,所谓「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4]人们通过履行廉洁的清白自守以及不断检讨、杜绝错误以反省羞耻来达成整体社会发展的文明与进步。[5][6]
参考文献
![]() |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
![]() |
维基语录上的廉耻语录 |
- 广东土白. . 大美国圣经会. 1913 (中文(台湾)).
- 冯忠明. . 飞翔时代. 2017 (中文(台湾)).
- 吴中山. . 吴中山. 2018-03-10 (中文(台湾)).
- 张亮采. .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3 (中文(台湾)).
- 任觉五. . 中兴山庄. 1956 (中文(台湾)).
- 王守昌. . 德昌. 2001 (中文(台湾)).
-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中国古诗文精读. [202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1) (中文(台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