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肃 (三国)
王肃(195年—256年),字子雍,东海郡

生平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出生于会稽郡[2],十八岁时(212年)向宋忠学习《太玄》,融合今古文经学两家学说以为已用[3],并注解《尚书》、《诗经》[4]。王肃推崇贾逵、马融,不好郑玄之学,曾针对《月令》是否以十月为岁首的问题提出论难;又如“曰若稽古”一辞,郑玄解释“稽古同天,言尧同于天”,王肃解释为“顺考古道而行之”。王肃日后自立门户,当时称“王学”[5]。
王肃于黄初年间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王肃嗣兰陵侯。太和三年拜散骑常侍,此后又兼任秘书监、祟文观祭酒。正始元年(240年),出任广平太守,后因公事召回朝廷,拜议郎,很快又任侍中,再迁太常。曹爽执政时,由于牵连上宗庙事宜而被免职,不过此后又担任河南尹。
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被废,王肃持节兼任太常,去元城迎接曹髦来继帝位。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文钦叛乱,王肃建议司马师立刻前往征讨,破敌之后被封为中领军,加散骑常侍。
甘露元年(256年),王肃去世,谥景侯。子王
轶事
明帝曹叡时期,散骑常侍王肃著作经传解说和议定朝仪,都改易郑玄的版本,作为郑玄再传弟子的王基因而与王肃抗衡,坚持要跟从郑玄的原意。
神算朱建平曾帮他看面相,说其可活到七十多岁,位至三公。但王肃于六十二岁就得病了,那些医师都说治不好了。王肃之妻问其遗言,王肃还对其妻说:“建平说我可活七十多岁,官位可达三公,现在我还未到七十岁,有什么好担忧的!(建平相我逾七十,位至三公,今皆未也,将何虑乎!)”不久,想不到王肃就这样病逝了。
家庭
妻妾
- 羊氏,王元姬母,晋武帝追赠平阳靖君。
- 夏侯氏,王元姬继母,晋武帝时追赠为荥阳乡君。
孙
- 王康,字士文,王虔子,历任右卫将军、南中郎将。
- 王隆,王虔子,晋后将军。
曾孙
- 王景,王隆子,晋大鸿胪。
玄孙
- 王雅,王景之子。
八世孙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 皮, 锡瑞. . 北京: 中华书局. 2008: 155. ISBN 9787101005349.
- 肃父朗与许靖书云:肃生于会稽。
- 皮锡瑞《经学通论》:“杂糅今古与郑君同,而立意与郑君为难。郑注书从今文,则以古文驳之;郑从古文,则又以今文驳之”
- 《隋书·经籍志》有“《扬子太玄经》七卷,王肃注。”《华阳国志·蜀郡士女·扬雄·赞》云:“其玄源渊懿,后世大儒张衡、崔子玉、宋仲子、王子雍皆为注解。”子雍是王肃的字。
- 卢弼《三国志集解·魏书·王朗传》注引张惠言所言:“肃着书,务排郑氏。马郑不同者则从马;马与郑同则并背马。然其训诂,大义出于马郑者十七,疑出于马郑者其父朗之学也;掊击马、郑者,肃之学也。”
- 《晋书·卷三十一》:「郑、刘二从母,先后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