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
私塾,也叫私学、私塾,或学堂,是古中国的私立学校或补习班,流行于受儒家影响的文化圈[1]。私塾大多由读书人、秀才等私人开办,由教书者(称为塾师)在自宅设立,入学者多系六岁至八岁孩童。一般百姓多为合资聘师,富家门第则是家教模式居多,私塾分为「蒙馆」、「经馆」和两者兼具三种,蒙馆其教学宗旨主要是启蒙识字,经馆教学内容与科考有关,包括四书,诗、书、易、和左传;年龄较大者,则读古文,习字,作诗文,修业年限视各人需要而定[2][3]。

金沙镇山后聚落中的海珠堂学堂。
教学内容
私塾的学习内容,从启蒙到逐步深化,在中国私塾的教育顺序一般是:《三字经》、《百家姓》、《日用杂字》、《千字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书经》、《礼记》、《左氏春秋》等,有的选读《女儿经》、《孝经》、《幼学琼林》、《千家诗》、《古文观止》等书,也有的加学《世事应酬》,即契约、媒柬、挽联之内容,以应实用。其他地区除了中国的经典外也包括当地儒学著作及诗文等。
祠堂
祠堂春秋举行祭礼,而平常则作为私塾,教育家庭子弟。当中供了一个牌位「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神位」,同学站在两边,老师站在上面,新来的学生向孔子神位行叩首礼。每一次新学生来的时候,这个礼节旧生就看一遍,一生当中从内心里面尊敬老师,对于道学看得比什么都重。[4]
参见
注解
- . 崧博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2017: 18 [2021-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5) (中文).
- . 凌网授权. Xin hua chu ban she. 2017: 141 [2021-09-01]. ISBN 978-7-5166-368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5) (中文).
- 中国人民大学. 清史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 书报资料中心.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6: 62 [2021-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5) (中文).
- . archive.is. 2013-06-24 [2017-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4).
外部链接
- 刘祥光:〈中国近世地方教育的发展一一徽州文人、塾师与初级教育(1100-180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