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原名忠清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曾化名蒋山傭。学者尊为亭林先生直隸蘇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市)人,明末初思想家、学者。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明末三大儒”、“明末三先生”或“明末三大思想家”。

顾炎武
明末初思想家、学者
顾炎武
顾炎武画像
南明兵部司務[1]
朝代
炎武
忠清、寧人[1]
亭林先生
位階從九品
籍貫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
初名[1]
乳名藩漢[1]
別名繼坤、圭年[1]
其他名號蔣山傭[1]
出生萬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
(1613年7月15日)
逝世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九日
(1682年2月15日)(68歲)
山西曲沃
  • 天啟六年(1626年)生員,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以捐纳成为监生
  • 《日知录》
  • 《军制论》
  • 《形势论》
  • 《田功论》
  • 《钱法论》
  • 音学五书
  • 《金石文字记》
  • 《天下郡国利病书》

名號

一說以慕文天祥學生王炎武(王炎午)為人,一生不願出仕蒙古異族,改名炎武[2]

生平

顧炎武生於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生父顧同應,生母何氏。顾氏为江东世族,曾祖顧章志南京兵部右侍郎。徐学徐秉义徐元文三人是顾炎武的外甥。

顧炎武過繼給去世的堂叔顧同吉為嗣,養母王逑之女,顧同吉的未婚妻,十六歲未婚守節,“昼则纺织,夜观书至二更乃息”,獨力撫養顧炎武成人,教以岳飛文天祥方孝孺忠義之節。

天啟六年(1626年),十四歲取秀才,與歸莊友好,即加入復社,“砥行立节,落落不苟于世,人以为狂”,[3]二人個性特立耿介,時人號為「歸奇顧怪」[4],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為學問宗旨。[5]由於屢試不中,“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6]以為“八股之害,等於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盛於咸陽之郊”,[7]故退而读书,“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前辈文编说部,以至公移邸抄之类,有关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8]

崇禎五年 (1632年) 壬申春三月,顧炎武二十歲,應歲試,提學御史隣水甘學濶拔其卷列一等十四名。[9]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祖父顾绍芾病故。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以捐纳成为国子监监生

清兵入關後,顧炎武隱居语濂涇,後由崑山县令杨永言之薦,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務,撰有《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清軍攻陷南京後,又轉投王永祚義軍,又與歸莊聯合吳志葵魯之嶼軍隊,欲解崑山之圍,終至功敗垂成。[10]顾炎武生母何氏遭清軍斷去右臂,兩位弟弟被殺,嗣母王氏絕食而亡,遺命顧炎武終身不得事清。[11]

安葬王氏後,顧炎武棄家遠遊,曾受隆武帝封授官職,領導義軍,屢經失敗。永曆九年(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因“怨家欲陷之”,薙髮易服,化名為蔣山傭。[12]永曆九年(淸順治十二年、1655年)惡僕陸恩勾結土豪葉方恆,打算向清朝告發顧炎武通海謀反,葉方恆是當地的仕紳、大地主,曾經買顧家八百畝田地,兩方發生帳款上極大的糾紛,纏訟許久。顧炎武聽聞陸恩勾結仇家,一怒之下,將陸恩溺斃。葉方恆又告發顧炎武殺人,顧炎武於是入獄,[13]幸賴友人路泽博相救,最後以“杀有罪奴”的罪名结案。[14]出狱后,仇人又追杀到南京。在出狱后的第二年,顾炎武返回昆山家乡,将家产尽行变卖,从此北上,一去不返。[15]

顾炎武北上考察山川形勢,聯結反清人士,遍歷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等地,“所至阨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16]永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至山海关,凭吊古战场,晚年,始定居陕西华阴

康熙七年(1668年),又因山東莱州黄培诗案入獄,得友人李因笃等营救出獄。康熙十年(1671年),游京师,住在外甥徐乾学家中,康熙帝師熊赐履设宴款待炎武,邀修《明史》,炎武拒绝说:“果有此举,不为介之推逃,则为屈原之死矣!”[17]

昆山亭林公园顾炎武像

顧炎武後來致力于学术研究,留心於經世致用之學。他“精力绝人,无他嗜好,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18]所傳心性之學,深感不滿,主張「著書不如抄書」。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认为“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19]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20]。他是清代古韵学开山祖,成果纍纍;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

平定三藩之亂後,康熙帝博學鴻儒科,招致明朝遺民,顧炎武三度致书葉方蔼,表示“耿耿此心,终始不变”,以死堅拒推薦,又說“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矣!”[21]。康熙十八年 (1679年) 清廷開明史館,顧炎武以「願以一死謝公,最下則逃之世外」回拒熊賜履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初四在山西曲沃韓姓友人家,上馬時不慎失足,嘔吐不止,初九刻卒,享年七十。

顧炎武十九歲娶太倉王氏為妻,但一直沒有生育。順治六年 (1649年) ,在語濂涇納妾韓氏,次年生子顧詒榖,順治十年 (1653年) 獨子夭折。後來幾次納妾,再無生育,最後以族人顧衍生為嗣子。

顧炎武開帐授徒,學生甚多,當中比較知名的學生是潘耒。潘耒是其中受顧炎武影響最深的學生之一,且也是潘耒將顧炎武的巨著《日知錄》刊行的。

学术

顧炎武反对宋明理学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和对器物的研究,强调“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非器则道无所寓”,因而提出以“樸学”代替“理学”的主张。顾炎武反对心性之说,认为信奉程朱理学“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22]他提倡“多学而识”,“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其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顾炎武因此被认为是清代考据学的开山祖。清代中期许多学者以此发端,崇尚研究历史典籍,对中国历史从天文地理到金石铭文无一不反复考证,被称为“乾嘉学派”。顾炎武则由于其经史考证的严谨学风,被普遍认为是学派思想的主要奠基人。

顾炎武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23]梁启超引述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24]顧炎武還主張眾治,反對君主「獨治」[25]

文風

顧炎武文章講求經世致用,講究實用,不事藻飾,樸素自然,論理清楚。詩作如杜甫,用典精切,多關心時事。晚年诗風一變,充满想象,甚至将神仙、道法等融入诗歌。杜荫堂说顾炎武“锐意学杜,晚一变而神游谪仙之门。”[26]

著作

  • 《日知录》 三十二卷:
    • 一至七卷论经
    • 八至十二论政治
    • 十三卷论世界风气
    • 十三四卷论礼制
    • 十六十七卷论科举
    • 十八至二十一卷论艺术、文学
    • 二十二至二十四卷论名义
    • 二十五卷论古事真妄
    • 二十六卷论史法
    • 二十七卷论注书
    • 二十八卷论杂事
    • 二十九卷论兵事、外国
    • 三十卷论天象术数
    • 三十一卷论地理
    • 三十二卷论杂考
  • 《历代帝王宅京记》二十卷
  • 《圣安本纪》
  • 左傳杜解補正》
  • 《明季三朝野史》
  • 南明野史》
  • 《官田始末考》
  • 建康古今记》
  • 山东考古录》一卷
  • 《与施愚山书》
  • 昌平山水記》二卷
  • 二十一史年表》十卷
  • 北平古今记》十卷
  • 京东考古录》一卷

顾亭林自认《日知录》是生平得意之作:「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

  • 音韵学著作《音学五书》,三十八卷,前后三十年修改过五次:
    • 《古音表》三卷
    • 《易音》 三卷
    • 《诗本音》 十卷
    • 《唐韵正》二十卷
    • 《音论》 三卷
  • 《金石文字记》 六卷
  • 《天下郡国利病书》 一百卷
序曰:「历览二十一史,以及天下郡县志书,一代名公文集及章奏文册之类,有得即录,共成四十馀帙。」

故居

顾炎武故居位于千灯古镇之千灯浦西,蒋泾南岸。故居为顾炎武祖父顾济创建,嘉靖年间为倭寇所毁,嘉靖帝于原地赐重建。顾炎武故居座西朝东,为五进大宅。正厅贻安堂为明代建筑,雕梁画栋。故居后园有顾亭林之墓和石马。

評價

  • 梁启超:“论清学开山之祖,舍亭林没有第二箇人”[27]“亭林学术之最大特色,在于反对内向的主观的学问,而提倡外向的客观的学问”[28]
  • 钱穆稱其重实用而不尚空谈,“能于政事诸端切实发挥其利弊,可谓内圣外王体用兼备之学”[29]

参考文献

  1. . [201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30).
  2. . [2019-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3. 《亭林余集·吴同初行状》
  4.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九:“与同邑归庄齐名。乡里有归奇顾怪之目。”陈康祺《郎潛紀聞》卷八:“國初,崑山歸處士莊,與亭林齊名,時有歸奇顧怪之目。”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读书一目十行,性耿介,绝不与人交,独与晨庄归庄善,同游复社,相传有归奇顾怪之目。”
  5. 顧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说:“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文集》三)
  6. 《天下郡国利病书序》
  7. 《日知录》16
  8. 全祖望:《鲒囗亭集·亭林先生神道表》
  9. 《顧亭林先生年譜》
  10. 顾炎武为陈梅作《常熟陈君墓志铭》记载:“崇祯十七年,余在吴门,闻京师之报,人心凶惧。余乃奉母避之常熟之语濂泾,依水为固,与陈君鼎和隔垣而居……乃未一岁而戎马驰突,吴中诸县并起义兵自守,与之抗衡。而余以母在,独屏居水乡不出。自六月至于闰月,无夜不与君露坐水边树下,仰视月食,遥闻火炮。……无何,城破,余母不食以终。余始出入戎行,犹从君寓居水滨。”
  11. 顧炎武,〈先妣王碩人行狀〉:“七月乙卯,崑山陷,癸亥,常熟陷。吾母聞之,遂不食,絕粒者十有五日,至己卯晦而吾母卒。八月庚辰朔大斂,又明日而兵至矣。嗚呼痛哉!遺言曰:『我雖婦人,身受國恩,與國俱亡,義也。汝無為異國臣子,無負世世國恩,無忘先祖遺訓,則吾可以瞑於地下。』”,《亭林餘集》,收於《顧亭林詩文集》。顧炎武在《答再从兄讳维书》回憶:“孰使我六十年垂白之貞母,流離奔迸,幾不保其餘生者乎?孰使我一家三十餘口,風飛雹散,孑然一身,無所容趾者乎?……孰使我四世祖居日谋侵占,竟归异姓,谢公辞世,不保五亩之宅,欲求破屋数间而已,亦不可得者乎?……俾老母得以粗粝终天年,而八口不至填沟壑,其何乐乎与同枝为不戴之雠也!昔华元告楚,不隐国情,今计屈途穷,久生亦复何聊!而承命必索报音,敢不具布下忱,仰尘台听,兄实图之。”其母之死似乎與族人奪產有關。○關於王氏家世世系莫詳於孫守真碩士論文「顧炎武經世思想研究」末附諸考;周可真《顧炎武年譜》所考之外祖王宇,張冠李戴,識者鑒察。
  12. 江藩,《漢學師承記》卷八,〈顧炎武〉條:「庚寅,有怨家欲陷之,偽作商賈,由嘉禾竄京口,遂之金陵,謁孝陵,變姓名為蔣山傭。」
  13. 全祖望,《鮚埼亭集》,卷 12,〈亭林先生神道表〉,頁 229:“顧氏有三世僕曰陸恩,見先生日出遊,家中落,叛投里豪。丁酉,先生四謁孝陵歸,持之急,乃欲告先生通海。先生亟往禽之,數其罪,湛之水。僕婿復投里豪,以千金賄太守,求殺先生,不繫訟曹而繫之奴之家,危甚。”陆清献《日记》述云:“宁人鼎革初,尝通书于海上,黏在《金刚经》后,使一僧挟之以往。其仆知之,以金与僧,买而藏之。后其仆转靠叶方恒,叶重托之。宁人有所冀于此仆,仆曰:‘《金刚经》上何物也?乃欲诈我乎?’宁人惧,宁人大惧而止,遂与徐封翁谋。夜使力士数人入其家杀之,尽取其所有。”
  14. 有野史认为,顾炎武在处境危殆之时,其友归庄曾求救于钱谦益。钱谦益答应相救但要求以顾炎武拜师为前提。归庄知道顾炎武绝不会同意,乃私自代其写了门生帖子送到钱家。顾炎武解事后闻知,竟沿街贴出条子否认拜钱谦益为师。钱谦益听说后感叹“顾宁人也太倔强了”。南明史学家顾诚认为此事“是好事之徒编造出来的”且“根本不合情理”,因钱谦益“身为联络主谋,能隐瞒一人即可避免暴露更多的情节,盖救人即救己”。詳見顾诚《顺治十一年——明清相争的关键一年》,原载《清史论丛》1993年号,收录于氏著《李岩质疑——明清易代史事探微》,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第409页。
  15. 亭林北游不返的真正原因,至今仍眾說紛紜。顾炎武北游可能与家难有關,顾炎武在《从叔父穆庵府君行状》一文中写道:“余即为宵人所持,不敢遽归。而叔父年老,望之弥切,貽书相责。以为一别十有八年,尔其忘我乎?”康熙八年,顾炎武與叶方恆之间已盡釋前嫌,不再存在交往上的障碍,所謂的宵人應不是指葉方恆。归庄《与顾宁人》书亦提及:“顾兄之去坟墓十余矣,初因避仇,势非得已,岁月既久,怨仇已释;且今年仇家已尽室赴任,更无所虑……兄今欲归,其谁御之?”其历次家难均因从叔顾叶墅与再从兄顾维而起,顧炎武作《流转》(又题《剪发》)诗中自述道:“畏途穷水陆,仇雠在门户。故乡不可宿,飘然去其宇。”所謂的宵人應該是顧武炎的族人。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谈到:“顾亭林虽是南人,下半世却全送在北方,到死也不肯回家。……他父母坟墓,忍着几十年不祭扫。夫人死了,也只临风一哭,为何举动反常到如此田地?这个哑谜,只好让天下万世有心人胡猜罢了。”
  16. 《亭林佚文辑补·书杨彝万寿棋(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
  17. 《蒋山佣残稿·记与孝感熊先生语》
  18. 潘耒《日知录序》
  19. 《文集》四,《答李子德书》
  20. 顧炎武著、方師鐸選註〈居庸關〉,載梁容若齊鐵恨、方師鐸、何容編《古今文選註》第十五期,台北國語日報社,1952年1月7日。
  21. 《文集》三,《与叶庵书》
  22. 顾炎武,明,《与友人论学书》
  23. 顾炎武,明,《日知錄》卷十三
  24. 梁启超,民国,《梁啟超文集》卷三十三痛定罪言:“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25. . [2021-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26. 《明人诗品》卷二
  27. 梁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第六章 《清代经学之建设》 《 饮冰室合集 》第 10 卷 专集75 53页
  28. 梁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第六章 《清代经学之建设》 《饮冰室合集》 第 10 卷 专集75 56页
  29. 钱穆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顾亭林

外部链接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481》,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维基语录上的顾炎武语录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