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劢

张君1887年1月18日—1969年2月23日),名嘉森,字君劢,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笔名君房以字行江苏宝山人(今上海市宝山区)。中國政治家觀念論哲学家中國民主社會黨领袖,中華民國憲法之父

張君勱
Carsun Chang Chia-sen
中国名人录(第三版)》中的张君劢照片
出生1887年1月18日
 大清江蘇省苏州府嘉定县
逝世1969年2月23日(1969歲—02—23)(82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
国籍 中華民國
政党中國民主社會黨 中國民主社會黨

生平

作为立宪派的活动

张君劢1887年生于江苏嘉定。1899年入上海江南制造局广方言馆。1902年16岁应宝山县乡试,中秀才。1903年入江宁江南高等学堂学习,1905年因参加拒俄义勇队被校方开除学籍。此后他到湖南,先后在長沙明徳学堂、常德師範学堂任教。

1906年他公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结识了梁启超張東蓀等人。1907年9月,他参加了梁启超的政闻社。1909年6月,他在東京参与设立咨議局事務調査会,8月参与创办雜誌《宪政新志》。1910年(宣统二年)回国,中法政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在北京政府的活动

1919年,中国欧洲考察团在巴黎的合影。右二为蒋百里、左五为梁启超、左二为张君劢。左一應為1919年巴黎和会中國五人代表團之一的劉崇傑.

1911年辛亥革命,任宝山县议会议长。

1912年,与汤化龙林長民等人组织共和建设讨论会,5月赴北京,任北洋政府秘书,并和汤化龙一起促进各派政治势力邀请梁启超回国。同时参与黄远生创办的《少年中国周刊》。8月共和建设讨论会与共和统一党联合改组为民主党,选梁启超为党魁。9月梁启超回国。11月张君劢发表《袁政府对蒙事失败之十大罪》一文。1913年1月在梁启超安排下,他以《宪法新闻社》通讯员的身份,取道俄国,赴德国采访考察。3月入柏林大学专攻政治学,獲政治學博士學位。二次革命中,他支持黎元洪

1915年底,他应梁启超召唤回国,1916年8月15日,出任上海《时事新报》总编[1]浙江交涉署长。護国战争以後,張君勱支持皖系的段祺瑞。他跟随梁启超,力主与德宣战。1917年3月13日中华民国国务院新设临时国际政务评议会,他任书记长。1917年7月张勋复辟结束后,他任直系冯国璋总统府秘书长,遭到皖系嫌恶,结果张君劢退出中华民国军阀政府。

欧洲留学与反共反蒋

1918年(民国7年)1月,他和蒋方震等结成松社。随梁启超丁文江前往欧洲考察,之后留在德国跟随唯心论哲学家倭铿学习哲学,后来他又跟随亨利·柏格森学习。1921年12月,他陪同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来华讲学任翻译。

1922年3月在上海参加上海总商会聂云台江苏省教育会黄炎培组织的“国是会议”,起草《国是会议宪草》。1923年2月陪同杜里舒北上京津,在清华大学做了题为“人生观”的讲演,引发科玄论战的争论。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兴起,他以唯心论批判唯物论。同年回上海任吴淞市政筹备处副主任,在吳淞创办国立自治学院,并兼职执教于中国公学。1926年与李璜合办《新路》杂志。1927年国立自治学院被中国国民党勒令停办。1928年《新路》杂志被中国国民党当局查封。张君劢反对蒋介石的一党独裁。1929年(民国18年)6月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拘禁,后经章炳麟杜月笙斡旋,他被释放。10月,他赴德国,在耶拿大学教书。

最新支那要人传》中的张君劢照片

成立中国国家社会党

1931年9月,他回国,赴北平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执教。10月,与张东荪罗隆基等,在北平发起组织“再生社”。

1932年4月16日,他与张东荪等人在北平秘密组织中国国家社会党,他任中央总务委员兼总秘书,5月机关报《再生》月刊秘密创刊。国家社会党标榜「国家社会主義」,主张「絶对的愛国主義」、「漸進的社会主義」、「修正的民主政治」,否定階級观念和暴力革命。1933年(民国22年)4月,国家社会党第1次代表大会召开,他当选中央总務委員会总秘書。他继续反蒋介石的活動,得到山西省閻錫山支援,福建事变爆发后他参加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此后他到广东省,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因所谓「反動的思想」而遭到学生反对,半年后被迫辞任。1935年(民国24年),他受广东统治者陳济棠招聘,在陳創設的学海書院任学长(院长张东荪)。他还在香港创《宇宙》周刊。翌年夏,陳发动反蒋起义失敗,从此失势,学海書院遂关闭。

参加民盟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他参加了蒋介石举办的廬山談話会国防参議会,调整了自己的反蒋路线。1938年(民国27年)4月,中国国家社会党正式成为公開政党。1938年他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8年发表《致毛泽东先生的公开信》,要求取消八路军新四军陕甘宁边区。1939年(民国28年)9月,他任国民参政会憲政期成会委員。同年11月,他代表中国国家社会党加入了黄炎培发起成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1940年,与陈布雷云南大理合办民族文化学院,任院长。

1941年他与黄炎培等人将统一建国同志会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他任常务委员。1944年(民国33年)9月,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他继续任常務委員。1945年4月,他代表中国出席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任联合国宪章大会组委员,于1946年4月至6月,代表中国签署联合国宪章

第二次国共内战

1946年1月,他作为民盟代表出席政治协商会议。8月,中国国家社会党民主憲政党(華僑政党,由梁启超系统的支持派组成)合併,成立中国民主社会党。此後,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民主社会党抱持反共姿态。11月该党参加制憲国民大会,12月民盟决议开除该党出盟,12月24日通知该党,12月25日该党宣布退出民盟。他主導起草《中华民国宪法》,使孫中山構思的五權憲法確立為傾向內閣制五院制,約總統的權力,并参與以中國國民黨成員為多數的政府組織工作。張君勱与中共人士有过交往;1946年,他59岁生日时,周恩来送过他一块“民主之寿”的寿匾。但張君勱反對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國實行人民民主专政共產主義,也不满于蔣中正未能遵守《中華民國憲法》。

1947年1月20日下午5時,蔣介石邀請中國民主社會黨張君劢至官邸談話,表示公開政權[2]:8270。3月5日,蔣約見中國民主社會黨張君劢、徐傅霖及青年黨左舜生、余家菊等人,談改組政府問題[2]:8304。3月8日,民社黨北方代表梁秋水、胡海門電張君劢反對全面參加政府[2]:8307

3月14日,中國民主社會黨主席張君劢主張中國派代表參加莫斯科外長會議,謂四強已同意非正式討論中國問題,「與其讓人家討論,不如我自身參加。」[2]:83123月18日,張君劢致函蔣,提出:《和平建國綱領》,本為各黨共同參加政府時代之決議,但「就年來之國內局勢與主席最近之演說觀之,已有出入」[2]:8315。3月22日,中國國際人權保障會開代表會,由理事章乃器、耿麗淑、劉王立明代表該會招待各界,呼籲制止秘密捕人,推派張君劢向政府交涉[2]:8318。3月27日,中國國際人權保障會函張君劢,敦促其向上海市政府交涉援救失蹤人士;張君勱於3月31日致函市長吳國楨,呼籲保障人權,處非法行動者以重罪[2]:8322

1947年5月22日,民社黨主席張君劢向國民參政會提出和平方案,建議邀請中共代表重開和談[2]:8359。6月15日,蔣會見張君劢,交換對於時局之看法[2]:83701。7月25日,張君劢發表談話,認為時局嚴重,政府應採取積極方針,擴大民主基礎[2]:8388。7月28日,民主社会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代表百餘人;張君劢報告參政經過[2]:8390。7月30日,中國民主社會黨副主席伍憲子因調解黨內糾紛未果,聲明不參加該黨全國代表大會,其後又稱將與該黨革新派人士合,與張君劢分庭抗禮[2]:8391。8月4日,民社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選出執委、監委若干人,主席張君劢[2]:8393

1948年,中國民主社會黨主席張君勱支持大韓民國制定的大韓民國制憲憲法

1948年,張君勱被蔣中正聘為首批總統府資政,但他未去就任。同年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方面宣佈“頭等戰犯名單”,第一批43人[2]:8760,張君勱被新华通讯社名列第43名[2]:8760

1949年1月7日,上海各報刊出中国民社黨主席張君劢談話,認為和談成敗關鍵在是否恢復討論政治問題之自由,政府過去和談時,禁止自由討論,使人民無法達成非軍事方式之解決[3]:25。4月3日,張君劢在南京支持李宗仁謀和,但對蔣很不滿;如果和談失敗,他將遠走海外,為文批判共黨,因為這在中國不可能[3]:101。11月,張君勱经由澳门印度。此后他在德里大学加尔各答大学任教。

晚年

1951年12月,他离开印度美国。1955年,他到斯坦福大学从事中共政治研究。此後他遍访世界各国,讲演孔孟学説和反共思想。1958年,由张君劢参与编辑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在《民主评论》上发表。由於民社黨遷往台灣後無法充分整合共識,又受到中國國民黨實施一黨專政的壓迫,最後張君勱曾經於1962年出面號召黨內團結,但無功而返。

张君劢一生未置办产业,只靠稿费和教学的收入生活。他也不曾接受中华民国政府的金钱援助,因此生活颇为清苦。1969年2月23日下午6時40分,他在美國旧金山病逝,享壽82岁。

家庭

父亲张润之,为宝山名医。其妹張幼儀徐志摩的第一任夫人,其四弟张嘉璈張公權)是前中國銀行董事長

著作

  • 《立国之道》
  • 《新儒家思想史》
  • 《义理学十讲纲要》
  • 《明日之中国文化》
  • 《儒家哲学之复兴》
  • 《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
  • 辩证唯物主义驳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中华民国民主宪法十讲》
  • 《中国专制君主政治之评议》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整理出版了他的大部分儒学著作,以《张君劢儒学著作集》丛书的形式出版。
  • Junmai Zhang, Wang Yang-ming: idealist philosopher of sixteenth-century China, Jamaica, New York: St. John's University Press, 1962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1. . 時事新報 (上海). 1916-08-13.
    2.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3. 王景弘編譯 (编). . 台北市: 玉山社出版. 2011. ISBN 978-986-294-000-6.

    来源

    外部链接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张君劢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张君劢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