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或称季路,鲁国卞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亦为《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的主角。少孔子九岁,也是弟子中侍奉孔子最久者。[1]子路后来追随卫国大夫孔悝,在卫后庄公发动的兵变中,子路为了救孔悝而殉职,其遗体被卫后庄公施以醢刑(剁成肉酱)。
子路 | |
---|---|
![]() 仲由像(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 |
字 | 子路,或称仲由 |
出生 | 前542年 鲁襄公卅一年 鲁国卞邑 (今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 |
逝世 | -480年(61—62岁) 卫庄公元年 / 鲁哀公十五年 卫国 (今河南省内) |
国籍 | 鲁国 |
活跃时期 | 春秋 |
唐玄宗尊子路为“卫侯”,宋真宗加封为“河内公”,宋度宗又尊为“卫公”。明世宗改称“先贤仲子”。

子路见到孔子,子曰:「汝何好?」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者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记载
子路受牛
《吕氏春秋·察微篇》记载,鲁国之法,只要有人能赎出在其他诸侯国当奴隶的鲁国人,可以向鲁国政府领赏金。子贡赎出一个在外国当奴隶的鲁人,但不领赏。孔子认为子贡的行为不对,子贡不领赏,大家从此不敢领赏,所以也不愿意救助同胞,会让鲁国人丧失了拯救同胞的风气。子路拯救了溺水者,此人送给子路一只牛,的惯例,则会有很多人行善。
子路用子羔
子羔也是孔子弟子,亦来到卫国当官。
有一次,子路委派子羔当费邑的邑宰,孔子责骂子路假手于人把工作外包是不称职的行为。然而子路则认为有土地、有人民,可以一边当官,从中做学,不一定要读书才是学习。但孔子认为这是强词夺理。[2]
君子死,冠不免

卫出公之父蒯聩打算自立为君。蒯聩本来是卫灵公的太子,因谋害嫡母南子事败获罪后,选择投奔晋国的赵简子,但他一直想废了自己的儿子卫出公,从而得到卫国的君位。
公元前480年,蒯聩想要兵变,但认为自己没有实力,于是想得到外甥孔悝的帮助。于是蒯聩男扮女装来找与孔悝之母伯姬(蒯聩之妹)、伯姬的情夫浑良夫联手,要劫持孔悝。伯姬居然在孔悝如厕时劫持了孔悝,逼孔悝跟蒯聩盟誓,然后蒯聩又把孔悝劫到一个楼台上去。
当时孔悝的家臣栾宁正在喝酒配着烤肉,肉都还没烤熟,听说发生兵变了,马上派人去告诉子路,栾宁命他的驾驶兵「获」驾车,自己赶紧拿着烤肉跟酒在车上吃喝,赶往宫内接应卫出公,并把卫出公送往鲁国。
子路一听到蒯聩兵变的消息,就要赶去救孔悝,但遇到逃出孔悝家的子羔。子羔说:“城门已关了。”子路说:“我还是去看看。”子羔说:“来不及了,你何必跟着人家一起死?”子路说:“拿了人家的俸禄,不能见死不救。”子羔就自己逃走了。
子路来到城门前,守将公孙敢关紧大门说:“不要再前进了!”子路骂说:“这是我认识的公孙敢吗?你拿了人家的薪水,在人家有危时逃跑?我才不这样。花用了人家给的薪水,就要解决人家的困难。”这时城中恰好有使者开门出来,子路趁机冲了进去。
到了孔悝被胁持的楼台,子路对着蒯聩说:“太子您怎么要来找孔悝呢?您就是杀了他,也一定有人代替他进攻您啊。”又骂说:「太子没胆,如果我放火烧这个楼台,烧到一半,大概就会退兵了。」蒯聩听了,十分害怕,派了勇士石乞、盂黡跑下去阻挡子路放火。
子路与石乞、盂黡打了起来。子路难以招架两人围攻,系帽子的带子被敌方的戈刺断了,子路说:「君子就是死了,也不能让帽子掉了。」停止战斗,弯下身捡起帽子,并绑好带子。子路就在绑帽带时,被石乞、盂黡刺死,年六十三。子路死后,蒯聩气得命令把其遗体施以醢刑,剁成肉酱。
孔子听说卫国兵变,感慨地表示,子羔应该可以安全冋来,子路就必定会牺牲了。听到子路殉职而死,遗体还受醢刑的消息时,孔子就在院子里大哭,极为伤心,誓言从此不吃肉酱(覆醢)。[3]
评价
子路性格直爽、勇敢、信守承诺、忠于职守,孔子曾说:「理想无法实现了,我准备乘着竹筏到海上漂流。会跟我走的,只有子路吧?」同时也表示:「子路比我勇敢,但缺乏才能」。《论语》中提到他是孔门四科(德行、政事、言语、文学)中杰出的“政事”人才。最终子路因为尽忠而殉职,且死时仍很有君子之风,戴好帽子才战死。
《论语》记载孔子曾预言,子路个性过于刚强,恐怕难以善终[6]。但子路死后,孔子还是非常伤心[7] ,有复醢之举,即吃饭时见肉酱即请人倒掉而不忍食用[8]。
参考文献
- 木村英一:「孔子亡命时谓『从我者其由也与』,仅望子路随从而已,其信赖之深可知。不久孔子实际亡命往卫时,子路必跟随可知,且孔子必宿子路姻亲之家,从此以后十四年周游天下,子路始终追随孔子服侍左右。又孔子天下游历完毕归鲁,晚年授徒,至子路仕卫殉职止,常在孔子傍未曾离开。」见木村英一着,黄锦𬭎译:〈子路事迹考〉,余崇生等编:《日本汉学论文集(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页28。
- 孔门弟子. . . 互联网: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25段 [2021-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3).
- 《卫康叔世家》
- .
- . [2021-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2).
- 《论语·先进》:“闵子侍侧,唁唁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曰:‘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意为“闵子在旁侍奉时,和颜悦色的样子;子路侍奉时,好强的样子;冉有、子贡侍奉时,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说:『像子路这样(刚强),好像会不得好死的样子。』”)
- 《公羊传》:“子路死,子曰:‘噫,天咒予。’”
- . [2022-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5).
外部链接
- 子路写真画像,中研院史语所典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