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师铎

方师铎1912年2月25日—1994年8月28日),笔名大方,是一位出身江苏扬州语言学学者。他是《国语日报》的筹创者之一。

生平

早年生活

1912年(民国元年),方师铎出生于江苏扬州。据其长辈所说,其家族来自安徽徽州府[1][2]

少年时,他跟随亲人移居北平[3]1933年,他毕业辅仁高中,旋即考入燕京大学医科。后来,他因视力不佳而无法在解剖学课程中使用显微镜绘制解剖图,并总是在该项作业上被授课教师给予「F」(Fail,意即不合格)的评等;隔年,在该教师建议其转系后,他直接寻求校长司徒雷登协助转校。在司徒雷登的协助下,他终得以报名北京大学中文系转学考。[2]

1934年9月后,他在录取后决定进入该系语言文本组就读,在十多位教师(胡适沈兼士钱玄同罗常培唐兰等)引导下与三至四位同学学习。1935年,他开始跟随沈兼士研究于文本学训诂学等领域;当时,沈兼士兼职于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他因而得以随其接触许多文献珍本。[2]

1937年7月,在毕业于北京大学后,他与张敏言一同前往苏州,参加基督教青年会战时救护工作。不久,他又前往南昌,加入当地的军政部伤兵管理处,协助医护伤患。随后,他与张敏言结婚,并在婚后一同整理家中书画碑帖。[2]

1938年,他离开南昌,经湖南广西安南辗转前往昆明,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专攻语文学,并以摆夷话为研究对象[4]。1939年,他自昆明跟随马帮深入云南缅甸边界(思普边区)的摆夷族群[5],进行摆夷语言田野调查,并编成《摆夷语汇典》。[2]

194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并获得由中英庚款补助的奖助金,继续在云南、缅甸、泰国越南交界地带进行语言调查研究工作至到1948年,并在战时支持中国远征军进行后勤工作[6][2]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他自云南思普边区返回昆明,在路上经过普洱,并决定在省立普洱中学担任英文教师半年。返回昆明后,他受聘为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因急欲前往北平探望家中长辈,但又在云南无法寻得协助,他决定向重庆国民政府答应前往台湾参与光复工作,并因而旋即获得大量资金援助。[6]

在台生活

1946年,他自昆明搭乘飞机抵达上海,向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上海办事处咨询如何前往台湾,又前往来薰阁寻找关于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的信息,并因而偶遇师长且听从其建议留在当地等候台静农一同出发。其间,他的妻儿自扬州前来会合,随后一同在当地游览。不久,他与家人和台静农等一同搭乘由台湾银行安排的「海宇轮」(招商局所属)前往台湾。[6]随后,他与妻子一同受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约聘任职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并与洪炎秋何容等人筹创《国语日报》。[2]

1947年,在经历了二二八事件法币贬值等事件后,他自觉已无法再前往北平。[6]此间,他曾与何容一同前往上海和南京采购国语字模印刷机器,以协助《国语日报》创刊。[6][2]

1949年3月,他受邀兼任国语日报社董事,参与其董事会之成立。[7]同年7月至11月底,他在《国语日报》上以「大方」为笔名,发表个人在云南进行语言调查时的见闻杂记。同年10月,他开始在《民族报》「万象」版连载专栏《天南谈》,发表个人对于当时在台北生活所见闻的有趣事情。[2]

1950年,他开始担任《国语日报》董事会常务董事[2]

1951年,他受聘为「社教运动周国语讲演比赛」大专组评判委员。[8]

1955年11月18日,他参与连署「国语日报社财产管理人公约[7];同时,他也开始在国立台湾大学兼任教师[9][10]

1959年4月11日,国语日报社由「股份有限公司」改组为「财团法人」;他参与订立「财团法人国语日报社捐助及组织章程」,并担任第一届常务董事。[7] 同年9月,他应东海大学中文系聘请担任兼任教授,开始在该系讲授声韵学[2]

1960年3月,他受聘为「台湾省教育厅国语推行委员会」委员,参与于国语推行工作计划[11][7]

历经多年学术研究讲课及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后,他终于在1993年结束教学生涯。[2]

1994年6月,他被《国语日报》聘请为顾问。同年8月28日12时30分,他逝世于东海大学退休宿舍寝室。随后,他于9月25日被安葬在大度山花园公墓之宝塔[2]

此外,他曾在各报章杂志陆续发表了许多关于民俗(如〈钟馗故事的衍变〉[12][10]、〈天穿节[13]、〈填仓二十五〉[14])、出版业(如〈怎样改进排版技术〉[15][16]考古(如〈关于北京人的几椿故事〉[17])、历史(如〈投降附逆者的镜子〉[18]、〈响彻宝岛的木拖鞋[19][10]、〈一字千金的稿费〉[20][10]、〈光脚为敬〉[21][10]、〈古代男人的化粧[22])、中华民国国语(〈有无篇〉[23])、人生观(如〈小兔儿冒险记.到大海里去玩儿〉[24])、儿童读物(如〈论报纸儿童副刊[25][16])、生活观察(如〈煤油炉快锅[26])、语言(如〈小姐与小娘子〉[27][10]、〈「万岁」不封建〉[28]、〈它他篇〉[29])、时事评论(〈清洁检查〉[30][10])等主题的文本作品

家庭

他与张敏言结婚于1937年,并育有方谦光(随祖父母留居北京,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高级工程师)、方谦明、方谦亮等子女[2]

相关条目

参考数据

  1. 方, 师铎. .
  2. admin. (PDF). 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2018-01-06].
  3. W2KUser. (PDF). 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2018-01-06].
  4. 方师铎. . 台湾日报 (副刊). 1989-08-02.
  5. . 方谦亮. 2000 [2018-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7) (中文). Authors 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 (帮助)
  6. .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民国89年.
  7. . . 国语日报. 1965: 172 [2018-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7) (中文).
  8. . 联合报. 1951-11-14.
  9. 方师铎; Zhu, Ziqing. . 台湾学生书局. 1983 [2018-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7) (中文(台湾)).
  10. 方师铎. . 文星书店. 1965 [2018-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7) (中文(台湾)).
  11. . 联合报. 1961-03-09.
  12. 方师铎. . 大陆杂志. 1952, 4 (11).
  13. 方师铎. . 联合报. 1954-02-23.
  14. 方师铎. . 联合报. 1954-02-27.
  15. 方师铎. . 报学半年刊. 1952, (3).
  16. . 东海大学图书馆.
  17. 方师铎. . 中央日报. 1952-07-28.
  18. 大方. . 中国语文. 1952, 1 (5).
  19. 方师铎. . 联合报. 1953-12-01.
  20. 方师铎. . 联合报. 1953-12-03.
  21. 方师铎. . 联合报. 1954-01-08.
  22. 方师铎. . 联合报. 1954-10-30.
  23. 大方. . 中国语文. 1958, 3 (5).
  24. 无名. . 国语日报. 1953-01-30.
  25. 方师铎. . 报学半年刊. 1953, (5).
  26. 方师铎. . 联合报. 1953-12-05.
  27. 方师铎. . 联合报. 1953-12-08.
  28. 方师铎. . 联合报. 1954-02-01.
  29. 大方. . 中国语文. 1959, 4 (6).
  30. 方师铎. . 联合报. 1954-05-06.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