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英语:[1][注 4]或[2],缩写:),简称国民党,是中华民国主要政党之一,是目前中华民国最大在野党、立法院最大党。前身为1894年11月24日成立于夏威夷共和国(今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后先后改组为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经孙中山于上海法租界改组而改用现名。自1928年国民政府完成国民革命军北伐并在东北易帜后统一中国;1949年底由于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失利,中央党部迁往台湾,以一党制的形式作为中华民国在台湾的长期执政党。直到2000年总统选举时落败而首次成为在野党,并在2008年总统选举和2012年总统选举二度执政,自2016年起再度成为在野党。现任党主席为朱立伦,最高从政党员为立法院院长韩国瑜,中央党部位于台北市中山区中仑。以该党为首的泛蓝阵营,与民主进步党为首的泛绿阵营为台湾的两大政治阵营。
中国国民党 | |
---|---|
![]() 中国国民党党徽 | |
英语名称 | (较正式)[1] [2] |
简称 | 国民党(KMT) |
总会长 | 杨衢云(永久保留) |
总理 | 孙中山(永久保留) |
总裁 | 蒋中正(永久保留) |
立法院院长 | 韩国瑜 |
主席 | 朱立伦 |
副主席 | 黄敏惠 夏立言 连胜文 |
秘书长 | 黄健庭 |
副秘书长 | 江俊霆 李彦秀 谢衣鳯 |
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 | 傅崐萁 |
立法院党团书记长 | 洪孟楷 |
创始人 | 孙中山(党章规定) 杨衢云 黄兴 宋教仁 |
成立 | 1919年10月10日[注 1] |
前身 | 兴中会(1894年) 华兴会(1904年) 中国同盟会(1905年) 国民党(1912年) 中华革命党(1914年) |
总部 | ![]() 台北市中山区八德路二段232-234号(八德大楼) |
智库 | 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 |
青年组织 | 中国国民党青年团 中国国民党全国青年工作总会 |
教育组织 | 革命实践研究院 |
军事组织 | 国民革命军(1924-1947年) |
党员 | 887,861人(2017年总数)[3] 370,711人(2021年具完整党权者)[4] |
意识形态 | 三民主义[5] 反共主义[6][7] 中华民族主义[8] 贸易保护主义[9] |
政治立场 | 中间偏右[30]至右翼[31] |
国内组织 | 泛蓝 |
国际组织 | 国际民主联盟 中间派民主国际[注 3] |
区域组织 | 亚太民主联盟 |
党歌 | 《三民主义歌》 |
官方色彩 | 蓝色 |
立法委员[36] | 52 / 113 |
直辖市长 | 4 / 6 |
直辖市议员 | 167 / 377 |
直辖市议长 | 4 / 6 |
县市长 | 10 / 16 |
县市议员 | 200 / 533 |
县市议长 | 8 / 16 |
乡镇市区长 | 75 / 204 |
乡镇市区民代表 | 294 / 2,139 |
村里长 | 954 / 7,748 |
党旗 | |
![]() 青天白日旗 | |
官方网站 | |
www | |
中华民国政治 政党 · 选举 |
中国国民党 | |||||||||||||||||||||||||||||||||||||||||||||||||||
![]() “国民党”一词的繁体中文(上)和简体中文(下) | |||||||||||||||||||||||||||||||||||||||||||||||||||
汉语名称 | |||||||||||||||||||||||||||||||||||||||||||||||||||
---|---|---|---|---|---|---|---|---|---|---|---|---|---|---|---|---|---|---|---|---|---|---|---|---|---|---|---|---|---|---|---|---|---|---|---|---|---|---|---|---|---|---|---|---|---|---|---|---|---|---|---|
简化字 | |||||||||||||||||||||||||||||||||||||||||||||||||||
| |||||||||||||||||||||||||||||||||||||||||||||||||||
缩写 | |||||||||||||||||||||||||||||||||||||||||||||||||||
简化字 | |||||||||||||||||||||||||||||||||||||||||||||||||||
| |||||||||||||||||||||||||||||||||||||||||||||||||||
藏语名称 | |||||||||||||||||||||||||||||||||||||||||||||||||||
藏语 | ཀྲུང་གོའི་གོ་མིན་ཏང | ||||||||||||||||||||||||||||||||||||||||||||||||||
| |||||||||||||||||||||||||||||||||||||||||||||||||||
壮语名称 | |||||||||||||||||||||||||||||||||||||||||||||||||||
壮语 | |||||||||||||||||||||||||||||||||||||||||||||||||||
蒙古语名称 | |||||||||||||||||||||||||||||||||||||||||||||||||||
传统蒙文 | ᠳᠤᠮᠳᠠᠳᠤ ᠶᠢᠨ (ᠬᠢᠲᠠᠳ ᠤᠨ) ᠭᠣᠮᠢᠨᠳᠠᠩ (ᠬᠤᠪᠢᠰᠬᠠᠯᠲᠤ ᠨᠠᠮ) | ||||||||||||||||||||||||||||||||||||||||||||||||||
西里尔蒙文 | |||||||||||||||||||||||||||||||||||||||||||||||||||
| |||||||||||||||||||||||||||||||||||||||||||||||||||
维吾尔语名称 | |||||||||||||||||||||||||||||||||||||||||||||||||||
维吾尔语 | | ||||||||||||||||||||||||||||||||||||||||||||||||||
| |||||||||||||||||||||||||||||||||||||||||||||||||||
英语名称 | |||||||||||||||||||||||||||||||||||||||||||||||||||
英语 | |||||||||||||||||||||||||||||||||||||||||||||||||||
台湾南岛语名称 | |||||||||||||||||||||||||||||||||||||||||||||||||||
台湾南岛语 | 太鲁阁语:Peypay ka knlwaan Cikuku Peypay ka knlwaan 泰雅语:mrhuw pspun kwara tay qalang tay Cyukoku mrhuw pspun kwara tay qalang 阿美语:Yofayof no kanatal no Holam Yofayof no kanatal 布农语:Patukasisia tu kukka tu Tailuku Patukasisia tu kukka 赛夏语:hito':'aehae'hito' tayloko'hito':'aehae'hito' 邵语:Tualuu a katataunan a ansuunin a qbit katataunan a ansuunin a qbit 赛德克语:tbkeyun Gaya ta alang Congkuwa tbkeyun Gaya ta alang 排湾语:kinateveteveljan nua ljautia a 'inaljan kinateveteveljan nua 'inaljan 鲁凯语:rarubuane ka cekele Tairuku rarubuane ka cekele 噶玛兰语:saduqenan lazat ay lawlaw atu Hulam saduqenan lazat ay lawlaw 邹语:eou no hpʉhpʉngʉ no apihana eou no hpʉhpʉngʉ 卑南语:palakuwan kan kanatal kan lutiya palakuwan kan kanatal 达悟语:tetezban a ili na Cyongkow tetezban a ili 撒奇莱雅语:kasaupu nu niyazu’ nu kanatal Cong-kow kasaupu nu niyazu’ nu kanatal 卡那卡那富语:tʉmʉkʉ caucau tanasʉn Nakasaiana tʉmʉkʉ caucau tanasʉn 拉阿鲁哇语:tarʉana Tailiuku kuka tarʉana kuka |
历史
大陆时期

中国国民党的最早前身为孙中山等人于1894年11月24日在夏威夷共和国(今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成立的革命组织兴中会[37],试图以共和政体取代中国当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的满清政府。1905年兴中会联合其它革命团体于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成为同盟会总理。1911年由同盟会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次年1月1日于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8月,同盟会又和一些政团合并,以「共和之制,国民为国主体,吾人于使人不忘其义」为由改称国民党。1912年8月25日下午1时,国民党成立大会在北京湖广会馆召开,正式宣布国民党诞生。值得一提的是,国民党此时创立的目的为参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的国会选举。1913年初,国民党于首次国会选举中在参议院与众议院皆获得最多席次成为国会最大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成为总理,乘火车北上组阁却于3月20日被暗杀,舆论怀疑凶嫌受时任大总统袁世凯唆使,国民党认为袁世凯试图违宪遂发动二次革命,但因力量涣散失败,孙中山流亡日本。11月4日,袁世凯勒令解散国民党。
1914年7月,孙中山于东京另组中华革命党号召继续革命,1919年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在上海法租界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简称为国民党。1921年4月2日,孙中山在广州重建中华民国政府。1924年1月20日至30日期间,国民党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理孙中山提出联俄容共,以取得苏共的军火与财力支持,同时引入苏共顾问对党章进行了改写,将国民党改造为集权政党,目的在于创建一个以国民党为中心的一党制国家。1925年,孙中山逝世,同年蒋中正领导黄埔军校师生发动国民革命军东征,完全占领广东。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议决接受总理遗嘱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所定的政纲,重申了“反帝、反军阀”的政治主张。大会议决继续执行联俄容共的政策[38]。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国民党内部以蒋中正为首的清共势力和以汪精卫为首的容共势力发生宁汉分裂(中共称之为国民党发动的反革命政变)[39]。但由于中共试图用政治批斗的方式掌控武汉政权,汪精卫随即发动武装清党并重新投靠南京国民政府,史称“宁汉复合”。
国民党从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布军政时期结束,「以党治国」的训政时期开始[40]。1931年由于国民党内部分裂,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宁、粤、沪三方分别举行。1931年12月15日四届一中全会召开,声明国民党统一。会议对宁、粤、沪三方大会选出的委员一概承认;中央政治会议不专设主席,改常委制。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使第二次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副总裁汪兆铭主张与日军媾和,并在随后创建汪精卫政权和另一个“中国国民党”。1939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临时会议决议,开除汪兆铭的国民党党籍和一切公职。1945年5月,国民党六全大会在重庆开会,推蒋中正连任总裁,并决定于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41]:46。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以「国民党左派」为基本骨干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分别在重庆和广州成立,国民党「左派」与「右派」渐行渐远,1948年更在香港宣布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目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大党。同时,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1948年5月改组为中华民国政府,仍由国民党执政)间的第二次国共内战如火如荼地进行,战况对国民党方愈发不利。
1947年4月,国民政府改组,设国务会议,由中国国民党、中国青年党、中国民主社会党人士及社会贤达,分任国民政府委员,蒋介石仍被推选任国民政府主席,而以孙科任副主席,一党训政自此结束[41]:51。
1949年2月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迁往广州办公」[42]:148。4月22日,中央常务委员之下设「非常委员会」[42]:188。5月17日,中央运行委员会电请蒋中正「打销遁迹远隐之意」[42]:205。7月16日,国民党在广州成立中央非常委员会,规定“非经该委员会批准,政府一切政令均无效”[43]:689。
台湾时期
1949年8月,中国国民党总裁办公室在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北市草山成立[41]:60。
1949年底,国民党中央党部随同中华民国政府迁至台湾。1950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决定管制党员出国,任公职党员未经批准不得出国」[44]:309。3月1日,蒋中正复行视事后,「中国国民党总裁办公室」随即撤销,3月31日迁入阳明山脚下士林官邸[45]:137。8月,中国国民党改造委员会正式成立,改委员宣誓就职[41]:65。9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通过「党员归队实施办法」[41]:66。12月18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通过「反共建国联合阵线计划纲要」[44]。12月2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号召党员归队」[44]。因在大陆地区经历中共率领的人民斗争以及为了防范共谍动摇台湾局势,迁台后至1980年代间,国民党借由台湾省戒严令及动员戡乱实现一党专制,成为中华民国长期的执政党。
1975年4月5日,国民党总裁蒋中正逝世[41]:133。1975年4月28日,蒋中正之子蒋经国继任党主席。1981年十二全会通过了《贯彻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案》以及《中国国民党党章修正案》,成立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46][47]。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1月27日,李登辉成为代理主席,7月正式成为国民党主席。国民党内部爆发主流派(拥李)与非主流派(反李)之争,由李登辉领导的主流派胜出。此后,非主流派的赵少康、郁慕明等人从国民党出走,另创新党。
2000年总统选举,国民党败选而首次成为在野党。败选后,党内长期不满李登辉的人士要求其辞去党主席一职。在宋楚瑜宣布将在党外组织亲民党之后,李登辉即将国民党主席一职交予连战代理。连战在国民党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接任党主席后,宣布举行国民党党员重登记,整顿国民党党务。2001年9月21日,由于为政治立场相左的台湾团结联盟候选人站台,李登辉正式被国民党开除党籍。2001年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再度遭到挫败,失去立法院第一大党的地位,但连同亲民党及新党,泛蓝仍获得过半席次。2003年2月,国民党和亲民党决定共同推出一组候选人连战、宋楚瑜角逐2004年总统选举,结果以不到3万票之差败选。
2005年,连战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进行会谈,并达成五点共识。之后,连战表示不再续任国民党主席,时任国民党副主席、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击败时任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并当选党主席[48]。2007年2月13日,马英九因特别费案遭到起诉,辞去党主席职务,副主席吴伯雄代理并当选党主席。2008年马英九当选总统,并在2012年成功连任,兼任党主席。2013年爆发九月政争,最终王金平在获法院保留党籍的情况下,继续出任立法院院长。2014年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惨败,同年12月3日马英九再次辞去党主席。
2015年国民党主席补选中,时任新北市市长朱立伦当选第七任主席。7月时任立法院副院长洪秀柱在全国代表大会上成为国民党总统候选人。10月17日国民党中央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废止洪秀柱提名,改征召时任新北市市长兼党主席朱立伦参选总统。2016年总统选举落败后朱立伦立即辞去党主席,同时在基隆市参选立法委员落败的郝龙斌也请辞副主席,由另一副主席黄敏惠(前嘉义市市长)代理党主席。2016年党主席补选,洪秀柱当选,成为国民党创党史上首位民选女性党主席,完成余下主席任期,党的路线一度改为一中同表。2017年党主席选举,前副总统吴敦义当选党主席,国民党的路线重新恢复为马英九时期的一中各表。
2020年总统副总统及立法委员选举,高雄市市长韩国瑜担任国民党总候选人,最终败选。吴敦义宣布为承担败选责任而辞去党主席,15日中常会通过请辞案后由中常委林荣德代理党主席[49]。2020年党主席补选,立法委员江启臣当选党主席,完成余下任期。2020年6月6日,高雄市市长韩国瑜被罢免,成为首位被罢免的直辖市市长。9月6日全代会通过改革委员会提出之改革案,运行「财务稳健」、「组织改革」、「青年参与」、「两岸论述」四大方向改革[50]。2021年党主席选举,前主席朱立伦击败寻求连任的江启臣而回任主席,同年底成立驻美代表处[51]。
2024年总统选举,国民党提名新北市市长侯友宜参选,但在与同为在野力量的前国民党党员、鸿海科技集团创始人郭台铭及台湾民众党主席、前台北市市长柯文哲最终均集成失败的情况下,提名2021年回归国民党的新党创党领袖、前立法委员、媒体人赵少康作为副总统候选人搭档参选。同时提名上届总统候选人、前高雄市市长韩国瑜为不分区立法委员第一位以拉擡选情。但最终「侯康配」仅获得467万票败选,让民主进步党在中华民国开放全民直选总统后首次能连续第三次赢得总统选举的同时,也让国民党吞下总统选举三连败。不过,由于在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再次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党主席朱立伦并未延续此前总统选举失利的传统辞去党主席职务。
党纪誓词
党员誓词
凡中华民国国民年满十六岁以上,信仰三民主义,经地方党部检验合格且愿遵行党章及党员守则者,得依规定申请入党。而其宣誓词内容如下∶
“ | 余誓以至诚,加入中国国民党为党员,信仰三民主义。遵行本党党章及党员守则,为建设台湾为人本、安全、优质的社会,实现中华民国为自由、民主、均富和统一的国家而奋斗。绝不参加或支持其他政党,如有违背,愿受党纪处分,谨誓。 | ” |
——中国国民党入党誓词 |
党主席誓词
党主席选出后,须在中央党部所在地宣誓就职,而其宣誓词内容如下:
“ | 余誓以至诚,奉行三民主义,恪遵中华民国宪法,秉持中国国民党建党精神和奋斗方向,凝聚党员心力,赓续党务改革,达成各项政治任务;同时积极结合各级从政同志,捍卫国家主权和民主尊严,全力争取人民福祉,以重新赢回国人认同;更为拓展国际空间,维系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中华民族两岸双赢而努力不懈。谨誓。 | ” |
——2021年朱立伦就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并于会中宣读誓词 |
政治立场
政治主张
- 国家政法与两岸议题
- 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叫做中华民国,反对台独[52]和两国论[53]
- 反共主义(党章第2条)[54][55][56]
- 反对民进党所定义两岸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反对台湾取代中华民国作为国号[57][58]
- 反对去中国化及文化台独[59]
- 支持海峡两岸签署两岸和平协议,为「中国统一」创造条件[60][61][62]
- 签订海峡两岸货品贸易协议[63]
- 反对境外势力影响透明法[64]
- 反对反渗透法,推动反并吞中华民国法[65]。
- 捍卫中华民国[66]
- 捍卫宪政民主价值(党章第2条)[52]
- 坚持九二共识,与中国共产党加强交流合作[67]
- 中国大陆台商应遵守当地相关法令[68]
- 国家民生议题
历史上的政治主张
台湾海峡两岸立场
- 蒋中正时期:主张以武力消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进而「光复大陆国土,解救大陆同胞」[77]。
- 蒋经国时期:前期仍维持蒋中正武力「反攻大陆」的主张,后期提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之具体政策[78]。
- 李登辉时期:初期设立国家统一委员会、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并制定国统纲领,延续蒋经国时代方针。但后期因应现状主张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的“两国论”。经济上,在面对台商团体开放投资中国大陆之主张,以戒急用忍政策回应。其任期内之1992年,两岸举行「辜汪会谈」,与会秘书苏起在2000年宣称此一会谈结果乃有「许多共识」,并简称为「九二共识」,但不被李登辉所承认。
- 连战时期:以「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识」来推动「国共和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 马英九、吴伯雄时期:继续以「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识」来维持两岸的发展。
- 第1次朱立伦时期:解释九二共识为「两岸同属一中,但内涵定义有所不同」,有别于马英九的「一个中国 ,各自表述」。[79][80][81][82][83][84]
- 洪秀柱时期:选总统期间曾主张「一中同表」,批评马英九的一中各表不为大陆当局所接受[85],在与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时,对九二共识的定义为:「求一中原则之同,存一中含义之异」。
- 吴敦义时期:改以「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来试图维持两岸的交流。
- 江启臣时期:呼吁中国大陆政府不可借台独逼商、不该以专断作为处理COVID-19疫情与香港反送中运动、应放弃对台武力威胁,路线则改为「亲美和陆」[86]、「反共不反中」路线[87]、「没有中华民国,就没有九二共识」、「拒绝一国两制」[88][89]、推动台美复交和美军协防台湾[90][91]。
- 第2次朱立伦时期:「3D」战略,Deterrence(吓阻)、Dialogue(对话)与De-escalation(降低风险)
组织架构
中国国民党的党务组织采委员会制,通称为「党部」(1924年为因应联俄容共的以俄为师之决策,将其党制改组成以列宁提出、各国共产党实行的民主集中制为基础,改良而成的民主集权制,后为因应戡乱时期之反共情势形式上改为委员会制,实质上并没改变),主要分中央委员会[92](即中央党部)、县市级委员会、区级委员会等三级。昔日国民党设有多个由中央党部直接管理的「专业党部」,例如台湾戒严时期代表中华民国国军系统的「王师凯党部」、「贺定成党部」、「岳忠义党部」、中华民国警察特务系统的「刘中兴党部」、内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中设有「曹大风党部」、大专院校系统的「孔立德党部」、台湾省政府部门系统的「田单党部」和台北市政府机关的「阳明党部」等,惟经过多次党务组织改造与精简后,目前仅余军系及荣民系统的「黄复兴党部」为唯一的专业党部。
中国国民党最高权力机构为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每2年召开一次,闭会期间由中央委员会行使职权[93]。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运行职务,并对其负责,是国民党的最高决策机关[93]。中央委员会内设有若干单位,以负责日常的党务运作。
党务组织体系
中央委员会(党中央)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朱立伦 |
副主席 | 黄敏惠、夏立言、连胜文 |
秘书长 | 黄健庭 | 廉能委员会 |
副秘书长 | 专任:江俊霆 指定: 兼任:李彦秀、谢衣鳯 |
|
政策委员会首席执行官 | 傅崐萁 | 政策研究部、政策协调部 |
组织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 | 许宇甄 | 组织经营部、选举动员部 社会志工部、海外部、妇女部、退伍军人部 |
青年委员会首席执行官 | 陈克威 | 青年部、青年团、青工会 |
文化传播委员会主任委员 | 李彦秀 | 传播部、文宣部、新媒体部、党史馆 |
行政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 吴清炎 | 人事室、总务室、财务室、信息中心 |
考核纪律委员会主任委员 | 黄怡腾 | 考管室、稽核室、法律服务中心 |
革命实践研究院院长 | 林宽裕 | 人才培育处、综合规划处 |
国际事务部主任 | 黄介正 |
国际事务部副主任 | 黄裕钧 |
大陆事务部主任 | 林祖嘉 |
大陆事务部副主任 | 邓岱贤 |
数字科技部主任(任务编组) | (暂缺) |
文化传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党史馆主任) | 林家兴 |
革命实践研究院副院长 | 何志勇 |
黄复兴党部主任委员 | 季麟连 |
中央委员与中常会
依据《中国国民党党章》,全国代表大会选出190位中央委员、以及95位候补委员,任期4年;之后再从中央委员之中选出29人、与符合党章规定的6名指定人选,共35人为中央常务委员来组成中央常务委员会,任期1年。
单位 | 姓名 |
---|---|
黄复兴系统 | 沈庆光、沈智能、林丝娱、许慧琴、王水利、江硕平、蔡武宏、王海钧、费鸿泰、杨孟翰、何鹰鹭、罗睿达、史硕仁、李傅中武、沈璀庭、朱珍瑶、牛春茹、吴忠华、张云乔、叶慧珊、关芝𬘭、张传贞、田长沛、刘芸彤、林席源、曹明生、吴嘉和 |
海外 | 林育良、王桂莺、张佐民、陈玳珊、王维、林垂佐、黄启明、金声白 |
大陆台商 | 陈汪全、王伯纶、邓治平、勤彭蓁、吴家莹、陈耀鑫、刘力维 |
台北市 | 刘大贝、曾文培、徐弘庭、李德维、许育宁、林奕华、李贵敏、李彦秀、曾铭宗、邹宏基、阙枚莎、王欣仪、魏辰宇、林玟璇、卓倩慧、魏裕国、赖士葆、赵世聪、曾智伟、陈宜民、陈建维、游淑慧、钟沛君、魏大川、张斯纲、卢威、李宛平、戴锡钦 |
新北市 | 蒋根煌、洪孟楷、柯志恩、郑丞宏、罗明才、林金结、邱宏滨、庄隆昌、林国春、张智伦、陈伟杰、王威元、林鼎超、江怡臻、陈鸿源、蔡明堂、陈仪君、蔡淑君、蔡健棠、潘德翰、陈政峰、刘思吟、廖先翔 |
基隆市 | 林沛祥 |
桃园市 | 邱奕胜、侯佳龄、张育美、李东成、舒翠玲 |
新竹县 | 邱一峰、林为洲、罗俊杰、范钊、林思铭、上官秋燕 |
新竹市 | 吕学樟、黎子渝、郑正钤、陈庆龄、王荣贵、彭宪忠 |
苗栗县 | 詹嘉玲、郑聚然 |
台中市 | 游家富、吴尚鹰、陈俗蓉、洪秋玉、蔡美玲、吴柏勋、陈国辰、陈瑞、黄健豪 |
彰化县 | 谢衣凤、萧景田、凃俊任、翁嘉壕 |
南投县 | 游颢、陈秀、 黄世芳、蔡宜助、游文玉、许良基 |
云林县 | 林文瑞、黄嘉俞、张东凯、吴美霞、王又民 |
嘉义县 | 翁重钧、郭应昆 |
嘉义市 | 罗伟诚、梁树纶 |
台南市 | 陈宗兴、邱素兰、高思博、陈柏宏、李中岑、王安安、谢龙介、卢昆福、颜东义、林燕祝、李武龙、陈淑玲 |
高雄市 | 吴怡玎、侯彩凤、黄绍庭、吴陈琼秋、张显耀、杨煜德、李雅芬、黄柏泽、陈节、吕孟伦、孙健萍、邱于轩、陈若翠、郭伦豪、王钟贤、朱克雄、郑安秝 |
屏东县 | 杨博仁、周佳琪、黄玉玲、苏清泉、周品全、任峻贤、黄明贤 |
澎湖县 | 蔡月娇 |
宜兰县 | |
花莲县 | 傅崐萁、徐榛蔚、徐子芳、魏嘉彦 |
台东县 | 郑任宗、林琮翰、高美珠 |
金门县 | 陈天成、张馨尹 |
连江县 | 陈雪生 |
性质 | 姓名 |
---|---|
指定中常委(青年) | 现任青工会会长:廖怡琇 现任青年团总团长:罗雍胜 |
指定中常委 | 邱奕胜、曾铭宗、杨文科、张丽善 |
党代表选任 (须具备中央委员身份) |
傅崐萁、游颢、陈宗兴、吴怡玎、刘大贝、沈庆光、王伯纶、郑任宗、吕学樟、游家富、谢衣鳯、蒋根煌、陈汪全、曾文培、杨博仁、沈智能、周孟蓉、邱素兰、洪孟楷、邓治平、侯彩凤、林文瑞、张育美、郑正钤、吴尚鹰、林琮翰、黄绍庭、徐弘庭 |
地方党部主委(党主席派任)
职务 | 姓名 |
---|---|
台北市党部主任委员 | 黄吕锦茹 |
新北市党部主任委员 | 黄志雄 |
桃园市党部主任委员 | 黄敏恭 |
台中市党部主任委员 | 颜文正 |
台南市党部主任委员 | 谢龙介 |
高雄市党部主任委员 | 柯志恩 |
宜兰县党部主任委员 | 张建荣 |
新竹县党部主任委员 | 陈见贤 |
苗栗县党部主任委员 | 邱一峰 |
彰化县党部主任委员 | 谢衣凤 |
南投县党部主任委员 | 廖怡琇 |
云林县党部主任委员 | 张嘉郡 |
嘉义县党部主任委员 | 王育敏 |
屏东县党部主任委员 | 苏清泉 |
花莲县党部主任委员 | 张逸华 |
台东县党部主任委员 | 吴秀华 |
澎湖县党部主任委员 | 陈双全 |
基隆市党部主任委员 | 吴国胜 |
新竹市党部主任委员 | 李缙颖 |
嘉义市党部主任委员 | 蔡明显 |
金门县党部主任委员 | 吴兴邦 |
连江县党部主任委员 | 陈雪生 |
黄复兴工委会主任委员 | 季麟连 |
历任主席
历任 | 肖像 | 姓名 | 简介 | 最高职务 | 任职时期 |
---|---|---|---|---|---|
1(理事长) | ![]() |
孙中山 | 国民党首任理事长 | 临时大总统 非常大总统 |
1912年于北京湖广会馆成立国民党,选举孙中山任理事长,由宋教仁代行理事长职权。 |
代理理事长 宋教仁 1912年-1913年 | |||||
1(永久总理) | ![]() |
孙中山 | 中华民国国父,创建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永久总理 | 临时大总统 非常大总统 |
1905-1925年实际上为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最高领导人。1919-1925年任中国国民党总理。先后担任临时大总统、非常大总统、护法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 |
2 | ![]() |
张静江 | 第一任中常会主席 | 总统府资政 浙江省省府主席 |
1926年5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张静江当选中常会主席,成为中国国民党第二任正式领导人。后辞任主席,蒋中正当选主席后,于北伐期间代理主席职务。 |
代理主席 张静江 1926年-1927年 | |||||
3 | ![]() |
蒋中正 | 第二任中常会主席、第三任中常会副主席 | 总统 | 1926年,因张静江辞任,蒋中正当选为中常会主席,成为中国国民党第三任正式领导人。 |
4 | ![]() |
胡汉民 | 第三任中常会主席 | 立法院院长 | 1935年12月,胡汉民被中国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选为中常会主席,蒋中正为副主席。后因胡汉民任内逝世,蒋中正继任为代理主席。 |
代理主席 蒋中正 1936年-1938年 | |||||
1(永久总裁) | ![]() |
蒋中正 | 自中山舰事件后掌握军权,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永久总裁 | 总统 | 1926-1975年实际上为中国国民党最高领导人。1938-1975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先后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院长、总统。 |
1 | ![]() |
蒋经国 | 第一任主席(第一届)(1975-1988年) | 1975-1988年,先后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行政院院长、总统。 | |
2 | ![]() |
李登辉 | 第一任代理主席、第二任主席(第二、三、四届) | 1988-2000年,兼任总统身分。1993年起主席开始实行届次,任期四年,不再奉行终身制。 | |
3 | ![]() |
连战 | 第二任代理主席、第三任主席(第四、五届) | 副总统 | 2000-2005年,中国国民党在野时期第一任领导人。曾任副总统和行政院院长。2005年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会面。 |
4 | ![]() |
马英九 | 第四任主席(第六届) | 总统 | 2005-2007年,中国国民党在野时期第二任领导人。曾任法务部部长和台北市市长。 |
代理主席 吴伯雄 2007年 江丙坤 2007年 | |||||
5 | ![]() |
吴伯雄 | 第五任主席(第六届) | 总统府秘书长 | 2007-2009年,中国国民党在野时期第三任领导人,中国国民党重新主政后继续担任主席至任期届满。 |
6 | ![]() |
马英九 | 第六任主席(第七、八届) | 总统 | 2009-2014年,中国国民党重新主政时期第一任领导人,总统兼任党主席。2016年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会面。 |
代理主席 吴敦义 2014年 | |||||
7 | ![]() |
朱立伦 | 第七任主席(第八届) | 行政院副院长 新北市市长 |
2015-2016年,兼任新北市市长身分。曾任行政院副院长和桃园县县长。 |
代理主席 黄敏惠 2016年 | |||||
8 | ![]() |
洪秀柱 | 第八任主席(第八届) | 立法院副院长 | 2016-2017年,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在野时期第一任领导人,首位女性主席。 |
代理主席 林政则 2017年 | |||||
9 | ![]() |
吴敦义 | 第九任主席(第九届) | 副总统 | 2017年-2020年,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在野时期第二任领导人。曾任副总统和行政院院长。2020年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及立法委员选举败选率主管总辞。 |
代理主席 林荣德 2020年 | |||||
10 | ![]() |
江启臣 | 第十任主席(第十届) | 立法院副院长 | 2020年-2021年,兼任立法委员身分。2024年起,任立法院副院长。 |
11 | ![]() |
朱立伦 | 第十一任主席(第十一届) | 行政院副院长 新北市市长 |
2021年至今;第二次当选。 |
派系
国民党早期著名的派系有黄埔系、土木系、CC系,近期则有主流派、非主流派 (中国国民党)。
派系 | 代表人物 | 演变 | 政策 |
---|---|---|---|
保守派 (主流派、外省派) |
连战、马英九、朱立伦、卢秀燕、蒋万安、国民党青壮派 | 早期以连战为首,马英九在2008年当选总统后成为了保守派的龙头,此后马长期主导国民党党政多年。2021年,朱立伦成功当选国民党主席,被部分评论员称为「保守派的复辟」。[94] | 其立场接近基于中华民国宪法的一个中国(宪法一中),主张维持台海现状、一中各表,推动与中国大陆进行经贸合作,同时与美国和日本保持友好关系。 |
本土派 (少部分特例具有外省背景) |
王金平、侯友宜、韩国瑜、国民党地方派系 | 早年本土派以李登辉为首。1999年王金平获李登辉提名及支持出任立法院院长,此后成为国民党本土派的龙头。2013年,国民党内马英九与王金平的矛盾造成九月政争,削弱了国民党的执政声望。[95]2018年,韩国瑜在竞选高雄市长的期间,其阵营在地方派系支持下集成了以王金平为首的本土派支持者并在选战中胜出。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由本土派的时任新北市长侯友宜代表中国国民党参选总统,侯友宜也是继李登辉后第二位本省籍国民党总统候选人。2024年韩国瑜在地方派系支持下出任立法院院长。[96] | 3D战略(侯友宜在竞选总统期间提出):Deterrence(吓阻)、Dialogue(对话)、De-escalation(降低紧张)[97] |
军系 (包含前新国民党人马) |
蒋中正、郝柏村、许历农、郝龙斌、黄复兴工作委员会、赵少康、洪秀柱 | 以蒋中正的黄埔系为主,1990年起,黄埔军校第十二期郝柏村等人反对李登辉组成非主流派,多数有外省背景,[98]部分人士倾向狭义的统派。其成员多隶属于黄复兴党部,且有一定的势力。早年非主流派随着国民党党内矛盾而发展出立法院的新国民党连接(后退出国民党另组新党)、许历农领导的新同盟会等,[99]:203后来在李登辉离开国民党之后郝柏村等人跟前新国民党连接人马陆续重返国民党。[100][101]2024年,国民党党主席朱立伦在国民党中常会宣布推动党务组织,将黄复兴党部转型为退伍军人服务工作委员会,简称「黄复兴工作委员会」,组发会底下会设「退伍军人部」。[102]这决定让黄复兴反弹,造成张大钧在群组宣布和主委季麟连请辞黄复兴正副主委,[103]出身黄复兴的台中市议员李中邀请有相同背景的新生代市议员杨大𬭎,成立台中市黄复兴联谊会拼2025年全国党代表大会抢攻三分之一的党代表、中央委员及中常委名额。[104]
|
其两岸立场较接近狭义的统派。
黄复兴党部曾提出「『中国国民党』绝对不能改为『台湾国民党』」、「『台湾独立』绝对不能成为中国国民党主张的选项」、「本党中央党部大楼不宜迁移」、「尽速恢复『中正纪念堂』与『大中至正』匾额,以及军中蒋公铜像」等建议案。[105] |
政治团体
- 集思早餐会
简称集思会。成立于1988年4月22日,活跃至1990年代初期,被认为属于亲李登辉的「主流派」派系,其主张常与新国民党连接相左。[106]
- 草协联盟与制度者联盟
在2016年总统暨立委大选败选后,李正皓、徐巧芯、杨伟中等人在党内成立「草协联盟」,由亲近马英九的人士组成[107],主张让青年在党内有主体性并主张党内的改革。随后以邱毅为首的若干人成立「制度者联盟」,由亲近洪秀柱的人士组成,和草协联盟抗衡,认为草协联盟才是需要「被改革的人」。[108]上述两团体皆于2016年内停止运作,形同解散。
- 战斗蓝
2021年9月,时任中广董事长赵少康宣布成立「战斗蓝」,并公布初期加入之72位民意代表名单,累计有72名蓝营民代加入,分别为27名国民党立委,以及来自各县市的45名议员。[109]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及立法委员选举期间,战斗蓝提出了「八大政见」,包括:内阁制、恢复特侦组等等。在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中,赵少康与国民党总统候选人侯友宜搭档参选副总统,[110]但以败选告终。
其他尚有中国国民党医疗委员会、中国国民党客家委员会、中国国民党劳工工作委员会。
参与的主要选举
总统副总统选举
选举届数 | 总统候选人 | 副总统候选人 | 得票数 | 得票率 | 当选标记 |
---|---|---|---|---|---|
1996年·第9任 | 李登辉 | 连战 | 5,813,699 | 54.00% | ![]() |
2000年·第10任 | 连战 | 萧万长 | 2,925,513 | 23.10% | |
2004年·第11任 | 宋楚瑜 | 6,442,452 | 49.89% | ||
2008年·第12任 | 马英九 | 萧万长 | 7,659,014 | 58.45% | ![]() |
2012年·第13任 | 吴敦义 | 6,891,139 | 51.60% | ![]() | |
2016年·第14任 | 朱立伦 | 王如玄 | 3,813,365 | 31.04% | |
2020年·第15任 | 韩国瑜 | 张善政 | 5,522,119 | 38.61% | |
2024年·第16任 | 侯友宜 | 赵少康 | 4,671,021 | 33.49% |
国会选举
选举 | 得票率 | 当选席次/总席次 | 席次百分比 | 注释 |
---|---|---|---|---|
1986年·第1届第3次增额国民大会代表 | 未知 | 68 / 84 | > 80.95% | [lower-alpha 1] |
1986年·第1届第5次增额立法委员 | 59 / 73 | > 80.82% | [lower-alpha 1] | |
1989年·第1届第6次增额立法委员 | 72 / 101 | > 71.29% | [lower-alpha 1] | |
1991年·第2届国民大会代表 | 69.11% | 254 / 325 | 78.15% | [lower-alpha 2] |
1992年·第2届立法委员 | 53.02% | 95 / 161 | 59.01% | [lower-alpha 2] |
1995年·第3届立法委员 | 45.63% | 85 / 164 | 51.83% | |
1996年·第3届国民大会代表 | 49.68% | 183 / 334 | 54.79% | |
1998年·第4届立法委员 | 45.46% | 123 / 225 | 54.67% | |
2001年·第5届立法委员 | 28.56% | 68 / 225 | 30.22% | |
2004年·第6届立法委员 | 32.83% | 79 / 225 | 35.11% | |
2005年·任务型国民大会代表 | 38.92% | 117 / 300 | 39.00% | [lower-alpha 3] |
选举 | 区域得票率 | 区域当选席次 | 政党得票率 | 不分区当选席次 | 合计当选席次/总席次 | 席次百分比 | 注释 |
---|---|---|---|---|---|---|---|
2008年·第7届立法委员 | 53.50% | 61 / 79 |
51.23% | 20 / 34 |
81 / 113 | 71.68% | [lower-alpha 3] |
2012年·第8届立法委员 | 48.12% | 48 / 79 |
44.55% | 16 / 34 |
64 / 113 | 56.64% | |
2016年·第9届立法委员 | 38.71% | 24 / 79 |
26.91% | 11 / 34 |
35 / 113 | 30.97% | |
2020年·第10届立法委员 | 40.57% | 25 / 79 |
33.36% | 13 / 34 |
38 / 113 | 33.63% | |
2024年·第11届立法委员 | 40.44% | 39 / 79 |
34.58% | 13 / 34 |
52 / 113 | 46.01% |
党际关系
国共关系
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经历了1923年孙文越飞宣言后的合作,1927年后的分裂,并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内战[111]。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抗战胜利后,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1949年共产党取得胜利,在北京创建政权。国民党被迫迁往台湾,此后双方进行了多年的武装对峙,并在国际层面上争夺对中国的代表权。2005年国民党领导人连战首次与共产党领导人胡锦涛会面,此后两党开始较紧密的联系,两党关系成为海峡两岸的联系渠道之一。2015年5月4日,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和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晤。朱立伦在会晤上再次加深了九二共识[112],并提出“双方达成两岸同属一中,但内涵定义有所不同”[113]。2016年11月1日下午,时任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晤。国共两党领导人共称坚决反对“台独”[114]。
泛蓝阵营
泛蓝阵营是指持“反对台湾独立、支持中华民国、强调中华文化传承”等主张的各种团体之总称。原指称国民党以及由其分裂产生的新党与亲民党[注 5]。目前包含国民党和新党,但新党影响力大不如前,惟新党与黄复兴党部关系密切。洪秀柱曾表示,欢迎宋楚瑜(亲民党)及郁慕明(新党)“回家”。不过当时,亲民党与新党对洪秀柱的议题反应并不热情,要国民党先把“家务事”处理好再说[115]。
泛绿阵营
2016年5月7日,时任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指出,未来国民党与民进党关系乃是“良性竞争、不是恶性斗争”的关系[116]。
党产问题
中国国民党党产争议,指自1945年8月15日日本撤战败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在以党领政的动员戡乱时期中,在台湾地区及海外的财产[117]。来源主要包括迁台资产[118][119],接收日产[120][121],国库输送,以征收、转帐拨用、低价收购等方式,将国家资产或转成党产[122][123][124][125][126][127],及经营特许党营事业等等。国民党党产的争议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前台湾省政府主席吴国桢1954年2月写了一封信给国民大会,痛陈政府六大缺失,第一条是:「一党专政。国民党之经费,非由党员之捐助,乃系政府,即国民之负担。这种国库通党库做法,除共产极权国家外,实为今古所无[117]。」1958年的《自由中国》杂志也出现批评的声浪[128]。1998年底党产曾高达918亿元,长期以来为帐目上全世界最有钱政党[129][130]。2022年内政部公布政党财务申报,国民党帐面总资产达232亿余元,仍居全台之冠[131];8月18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决国民党产中最大部分,中投和欣裕台2公司,全部股权交归国有。[132]
衍生政党
按成立时间顺序排列
组织 | 存在时期 | 注释 |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南昌起义) | 1927年8月-1927年10月 | 1927年南昌起义后,以谭平山为首的部分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在南昌召开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及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该政治组织。 |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 1927年-1935年 | 1927年11月,国民党左派宋庆龄、邓演达等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名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1930年,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33]。邓演达希望能在国共两党之外,形成第三种势力,在中国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也被称为“第三党”。 |
生产人民党 | 1933年-1934年 | 1933年11月20日福建事变后,领导事变的蒋光鼐、蔡廷锴、陈铭枢、李济深、黄琪翔等人召开会议,决定解散或脱离原有的党派,以集体签名的方式共同组织生产人民党。会议通过了党纲[135][136],,并公推陈铭枢为总书记。会后,当时在福建的脱离中国国民党的分子,已解散的第三党成员,少数的中国共产党脱党分子以及十九路军部分军官均参加了生产人民党。生产人民党成立后,并没有开展大的活动,福建事变失败后,该党曾转移到香港,存在一段时间即自行解体。 |
中国农工民主党 | 1930年8月9日至今(1947年2月改现名) | 1947年2月,第三党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改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选举章伯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49年9月,农工党代表彭泽民、郭冠杰、李士豪等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该党领袖章伯钧入政府任交通部长。农工党分别于1949年、1951年召开第五、六次全国干部会议。1957年反右运动中,大批农工党党员被划为右派,其中最著名的十大右派是:韩兆鹗、张申府、章伯钧、黄琪翔、黄现璠、李士豪、李伯球、张云川、邓昊明、李述中。 |
中国国民党 (汪精卫政权) | 1939年-1945年 | 汪精卫政权的执政党。1939年8月28日至30日,汪精卫在上海极司菲尔路76号秘密召开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汪精卫担任大会临时主席,作了有关时局的政治报告。大会通过《整理党务决议案》及两件临时动议,决定重庆国民党的所有一切决议及命令完全无效,并推选汪精卫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6日下午4时,陈公博、周佛海在南京召开中央政治委员会临时会议,宣布取消国民政府及其所有机构,成立南京临时政务委员会和治安委员会,汪精卫政权国民党随之解散。 |
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 | 1945年-1949年 | 创始人:李济深(党主席)、何香凝、蔡廷锴;称“民联”,是八年抗战后,中国国民党内一部分反对蒋介石的人士而组成的政党组织。1945年10月28日在中国重庆成立,由谭平山等发起。该党内核为三民主义,主张国民党立即自动结束党治,各民主党派一律平等,创建举国一致的民主联合政府;实行民生主义的计划经济,节制私人资本,发展国家资本,平均地权;保障人民的基本自由;军队国家化等。 |
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 | 1946年-1949年 | 创始人:李济深(党主席)、何香凝、蔡廷锴;国民党左派在重庆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民国35年(1946年)4月,国民党左派在广州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非“民进”),后更名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民国37年(1948年)1月1日,民联、民促等国民党左派人士在香港联合创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民联和民促继续存在。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后,11月,民联、民促并入民革,声明结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党派」,和目前在台湾的中国国民党并无主从关系。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1948年1月1日至今 | 创始人:宋庆龄(首位名誉主席)、李济深(首任主席)、何香凝(第二任主席)、谭平山等;国民党左派在重庆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民国35年(1946年)4月,国民党左派在广州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非“民进”),后更名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民国37年(1948年)1月,民联、民促等国民党左派人士在香港联合创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民联和民促继续存在。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后,11月,民联、民促并入民革,声明结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党派」,和目前在台湾的中国国民党并无主从关系。 |
中国民众党 | 1987年- | 国民党部分老党员因不满国民党腐化而成立「中国民众党」,总裁为王忠泉。中国民众党为国家社会主义政党。 |
新党 | 1993年8月10日至今 | 因统独争议与黑金疑云,以及对当时党主席李登辉的诸多不满与其台独倾向路线的不认同,中国国民党党内的非主流派与以中国国民党新生代为主的党内深蓝次级团体「新国民党连接」另行组成「新党」,以赵少康、王建煊等为首。其在台湾的政治光谱为深蓝。 |
亲民党 | 2000年3月31日至今 | 前民选台湾省省长宋楚瑜因政策路线岐异,与当时党主席李登辉分道扬镳,自行参加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后因泛蓝分裂选举失利,部份党员退出中国国民党,2000年与若干非国民党员另行组建以宋楚瑜为首的「亲民党」。 |
台湾团结联盟 | 2001年8月12日至今 | 部份前国民党党员在遭开除的前党主席李登辉与前内政部部长黄主文等人的带领下另外组成「台湾团结联盟」,李登辉为台联精神领袖,但并非台联党员。其在台湾的政治光谱为泛绿偏独,与国民党大相迳庭。 |
民国党 | 2015年1月27日-2019年1月25日 | 国民党在2014年九合一选举失利,又面临2016年总统及立法委员大选,党内掀起一波「跳船潮」。前国民党中常委徐欣莹退出国民党后成立民国党。2019年民国党并入国会政党联盟。 |
精神党员
根据《中国国民党党章》第二章《党员》第七条:[137]
不具中华民国国籍者,认同三民主义,志愿与本党共同致力国家和平发展者,均视为本党之精神党员。
——《中国国民党党章》,中华民国110年10月30日第二十一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场加视频方式)第二十五次修正
马英九领导下的中国国民党曾在官方网站上开辟论坛,和中国大陆的国民党精神党员展开直接交流[138]。在2007年,因中国泛蓝联盟各地成员被当局强行带走,中国国民党曾考虑在党章中删除精神党员。[139]
关连项目
- 党文化
- 背景
- 党史与派系
- 前身:革命党、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国民党 (1912年)、中华革命党
- 自其分裂出的政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新党、亲民党、台湾团结联盟、民国党
- 泛蓝、中国泛蓝联盟、香港亲台团体、亲中华民国
-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黄复兴党部、韩粉
- 集思早餐会、新国民党连接
- 争议
注释
- 于上海法租界。
- 参考中国国民党的社会主义思想
- 代表中国台湾省参与,并使用中华民国国旗[35]
- 以清朝激活的威妥玛拼音为准
- 亲民党在2000年至2012年属于泛蓝。
参考文献
- . Kuomintang Official Website.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2).
- 飞资得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Sunology.culture.tw.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4).
- . [2022-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6).
- . [2022-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5).
- . Kmt.org.tw.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 . kmt.org.tw. [2021-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党章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本党结合全国及海外信仰三民主义之同胞为党员,恪遵总理 总裁与蒋故主席 经国先生之遗教,融合族群,团结全民,复兴中华文化,实行民主宪政,反对共产主义,反对分裂国土,并坚定「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信念,共同为中华民族之整体利益而奋斗。」
|. 信传媒. 2020-04-08 [2021-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历史曾经有一段热血沸腾的时代,成千上万青年响应国民党「反共救国」号召,为了国家前仆后继。但最近20年来,从连胡会、马习会到国共论坛,国民党却被外界认为立场「亲共」,青年支持者大板块崩坏,导致今年总统大选落败。随着中生代江启臣临危接掌党主席,国民党现正处于变与不变、革新与守旧的十字路口;而日前江启臣去到先总统蒋中正的陵寝,公开赞扬蒋中正领导国家「反共剿匪」,这更透露出非比寻常的意涵。事实上,在江启臣上任前,他就已经公开宣示国民党要「反共不反中」;而这句话的原创者,正是出自年仅27岁的萧敬严,他并且是现任国民党史上最年轻的青年部主任,以及中华民国史上最年轻的不分区立委候选人。
|. TVBS. 2020-09-29 [2021-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7).你没看错,移居台湾的香港演员,冯淬帆要来了,而且还是到国民党演讲,超热爱中华民国,在脸书上时常痛批中共,也批评国民党,这回被蓝营邀请,也花了两个月才点头答应。 知名演员冯淬帆:「会谈一下国民党的问题,为甚么会这么惨,国民党当然要反共啊,你不反共谁反共。」 言谈中仍然强调国民党要反共,毕竟这个论述,蓝营长年被认为没说清楚,找冯淬帆演讲也是想洗刷亲共标签,而国民党的方法还有这个。记者李鼎强:「国民党力拚重返执政,主席江启臣上任后,不断强化亲美反共论述,而国民党的推特,也成为他们宣传的主要平台之一。」国民党国际事务部副主任何志勇:「国民党立场很简单,就是反共不反中,美国是我们重要的,国际的盟友啊,当然是在地方我们要继续经营下去。」
- 许剑虹 2022年6月19日. . 风传媒. [2022-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3).
- . 中国评论新闻网. 2019-02-14 [2019-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Steven J. Hood (1997). The Kuomintang and the democratization of Taiwan(国民党和台湾民主化).
- . Washington Post(华盛顿邮报). 2019-12-26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 .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Society Journal(国际政治和社会学刊). 2020-01-13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5).
- Steven J. Hood (1997). The Kuomintang and the democratization of Taiwan
- . Newtalk 新闻. 2020-02-12 [2021-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3).
- Storm.mg. . www.storm.mg. 2020-06-21 [2022-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7) (中文(台湾)).
- . 美国之音. 2017-03-03 [2021-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2).
前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星期四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世界上愿意跟台湾打交道的国家认同台湾有自己的主权。其实这就是美国的一中政策,即,台湾并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马英九表示,中华民国1912年就已经独立。台湾的法统源于中华民国宪法,一个中国是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中华民国。
|. 自由时报. 2019-01-03 [2021-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3).国民党立委林为洲今晚(3日)在脸书发文说,他所认知的一个中国是「中华民国」,具体意涵写在宪法里面。林为洲指出,他认知的一个中国是「中华民国」,其具体意涵写在宪法里面,未来两岸可以携手努力,共创ㄧ个民主、自由、人权而繁荣的中国;这是他了解而且相信的「92共识,一中各表」。
|. 联合报. 2021-04-01 [2021-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1).国民党主席江启臣日前表示,国民党的两岸路线不能满足于「九二共识」,要与时俱进。朱凤莲昨不点名地对此回应说,「九二共识」的内核要义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无论何时,都不能模糊和改变。国民党大陆部主任左正东回应,国民党坚定主张「基于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对岸若能尊重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两岸问题就好解决。针对国台办强调一中不能变,左正东说,国民党是遵守中华民国宪法的中华民国,也就是「中华民国派」,中华民国和国父孙中山创建中华民国的理念,是国民党的内核价值。
|.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2017-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 参见一中同表
- . [2015-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2).
莫世祥. . 《有志竟成: 孙中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页521-535). 香港中国近代史学会. 2005年. [2021-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2). - Edmund S. K. Fung. . Modern China. 1985-01, 11 (1): 39–76 [2021-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Brian Tsui. . Positions. 2013, 21 (4): 921–945 [2021-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 秦胆 2019年12月3日. . Upmedia.mg. [2022-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3).
- Taylor, Jay (2009). The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and the struggle for modern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74-03338-2.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5 February 2017. Retrieved 28 June 2010.
- Eastman, Lloyd. . The China Quarterl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1, (49): 1–31 [2021-02-02]. JSTOR 652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1).
- Payne, Stanley.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2021: 337 [2021-02-02]. ISBN 97802991487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谌旭彬. . 观察者网. [2021-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 T. J. Byres; Harbans Mukhia. . Psychology Press. 1985: 207 [2010-11-28]. ISBN 978-0-7146-3245-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Fung, Edmund S. K. . Modern China. 1985, 11 (1): 39–76. JSTOR 189103. S2CID 145438811. doi:10.1177/009770048501100102.
- Arif Dirlik. . Rowman & Littlefield. 2005: 20 [2022-08-04]. ISBN 0-7425-3069-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Von KleinSmid. . Butterworth-Heinemann. 1988: 134 [2022-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Robert Payne. . READ BOOKS. 2008: 22 [2022-08-04]. ISBN 978-1-4437-25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1).
-
. The Australian. [201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The problems for the centre-right KMT in retaining the presidency over the centre-left DPP…
Qi, Dongtao. . The China Quarterly. 2013-11-11, 216: 1018–1044. S2CID 154336295. doi:10.1017/S0305741013001124.Furthermore, the studies also suggest that the DPP, as a centre-left party opposed to the centre-right KMT, has been the leading force in addressing Taiwan's various social justice issues.
Shim, Jaemin. . GIGA Focus | Asia (German Institute of Global and Area Studies). 2018, (5) [201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6). - Fell, Dafydd. . Routledge. 2005: 98, 117. ISBN 1-134-24021-X.
Rigger, Shelley. . Orbis. 2016, 60 (4): 408–503 [2020-05-27]. doi:10.1016/j.orbis.2016.08.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Instead of reshaping its priorities to fit the expectations of a changing society, the KMT (at least for the moment) seems to be doubling down on its self-marginalizing approach. The new party chair is Hung Hsiu-chu, the erstwhile presidential candidate whose far-right views made it necessary to replace her.
Yoshiyuki Ogasawara. . The Diplomat. 2019-12-12 [2021-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3).These supporters, called 'Han maniacs,' elevated Han to presidential nominee. Ultimately, though, they were a minority, possibly some twenty percent of the overall electorate, and Han’s political position, friendly to Beijing and inclined to right-wing populism, started to erode his support.
- 高力克. (PDF). 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2011年10月号,总第一二七期. [2021-12-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3-18).
- Congress, United States. .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7-04-19 [2021-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Google Books.
- Laws, United States Congress Senate 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 Subcommittee to Investigate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Internal Security Act and Other Internal Security. .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0-04-19 [2021-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Google Books.
- . [2017-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2).
- . [2024-1-13].
- 木下翠 潘建任. . 华视. 2020-11-24 [2024-01-07].
- 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 墨尔.《蒋介石的功过:德使墨尔驻华回忆录》,1994年
- 李松林、齐福麟、许小军等编:《中国国民党大事记》,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
- 陈雷等编着:《蒋介石先生年表》,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6月1日
- 蒋经国:〈危急存亡之秋〉,刊《风雨中的宁静》,台北:正中书局,1988年
- 周鸿、朱汉国主编 (编). .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 ISBN 978-7-209-02403-7.
- 张之杰等:《20世纪台湾全纪录》,台北:锦绣出版社,1991年
- 高纯淑:〈蒋介石的草山岁月——从日记中观察〉,刊吕芳上主编:《蒋介石的日常生活》,香港:天地图书,2014年1月
- 台湾历史辞典
- . [2017-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6).
- . News.xinhuanet.com.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6).
- 吴敦义请辞国民党主席 曾铭宗代理秘书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通信社,2020-01-15
- .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 国民党成立驻美代表处 黄裕钧30日赴华府筹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社,2021-11-29
- . Kmt.org.tw.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 . 联合报. 2019-10-10 [2019-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0).
- . Kmt.org.tw.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 . 中国时报. 2020-01-15 [2020-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6).
- . 世界日报. 2020-03-04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4).
- . 中时电子报. 2019-10-10 [2019-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0).
- . 自由时报. 2019-11-08 [2019-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8).
- 林良升. . 自由时报. 2016-08-10 [2016-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0).
- 程平. . 联合报. 2016-08-31 [2019-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6).
- . 联合新闻网. 2016-09-04 [2019-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6).
- . 中国国民党万维网. [2019-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 . 联合新闻网. 2019-06-25 [2019-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6).
- . 自由时报. 2019-09-22 [2019-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9).
- . 中央社. 2019-11-30 [2019-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9).
- . 苹果日报. 2020-03-04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 . 法国世界媒体集团. 2021-09-25 [2021-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 . 苹果日报. 2021-11-25 [2021-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9).
- . 中央通信社. 2019-08-23.
- . 中央通信社. 2019-02-26 [201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6).
- . 联合新闻网. 2020-07-20 [202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8).
- . 中央通信社. 2021-08-25 [2021-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9).
- . 中国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 2021-11-30 [2021-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30).
- . 中华百科全书. [2019-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6).
- . [2019-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6).
- . 1996-03-29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4).
- . 1967-10-25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 . 2009-10-25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 . 自由时报. 2015-05-05 [2016-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9).
- . 新头壳newtalk. 2015-05-04 [2016-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7).
- . 苹果日报. 2015-05-06 [2016-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4).
- . 民报. 2015-05-06 [2016-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5).
- . 自由时报. 2015-05-05 [2016-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9).
- 两岸同属一中 美联社:朱支持终极统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公视新闻, 2015-5-5
- . 苹果日报. 2017-06-21 [2018-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0).
- . 联合报. 2020-10-07 [2021-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 . 信传媒Yahoo新闻转发. 2020-04-08 [2021-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4).
- 蓝两岸新论述 拒一国两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联合新闻网,2020/06/20
- 「亲美和陆」新路线!国民党重申拒绝「一国两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TVBS新闻,2020/06/20
- . [2020-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 . [2020-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 . [2009-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1).
- . [2009-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24).
- . [2021-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1).
- . [2016-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1).
- 王乙彻. . 菱传媒. 2024-02-02 [2024-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2) (中文(台湾)).
- . [2023-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9).
- . [2020-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陈明通. . 台北: 月旦出版. 1995年10月修订一版. ISBN 957-696-166-1.
- . [2020-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20200402213142 [2021-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 . 20240307213142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7).
- . 20240308213142 [2024-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8).
- . 20240307213142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7).
- . [2016-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4).
- 范丽华,「九二香港会谈」至「辜汪一次会谈」之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
- . 苹果日报. 2016-02-26 [2017-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0).
- . NOWnews今日新闻. 2016-01-25 [2016-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5).
- 林铭翰. . ETToday新闻云 (台北). 2021-09-09 [2021-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 刘冠廷. . 台北. 中央通信社. 2023-11-24.
- 林家有、周兴梁: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113页
- . 今日新闻. 2015-05-05 [2015年5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5月6日).
- . 风传媒. 2015-05-04 [2015年5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5月6日).
- . Voachinese.com. 2016-11-01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0) (中文).
- . 观察者. 2016-03-29 [2017-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4).
- . 中国新闻网. 2016年5月7日 [2017-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月4日).
- 李福钟. (PDF). 国史馆. [2016-1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11-06).
- . News.takungpao.com.hk. 2016-07-29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9).
- .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日产接收与处理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台湾省参议会对日产纠纷之调处
- (PDF).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8-20).
- (PDF). 监查院.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8-16).
- . 2014-09-26.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1).
- .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3).
- .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3).
- . 财政部.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9).
- .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李筱峰专栏》妳的党产害妳的党惨了◎ 自由时报/ 2016-07-24
- . 自由时报. 2014-07-23 [2019-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5).
- . 风传媒. 2016-03-10 [2019-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 . rwnews.tw. [2022-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4) (中文(台湾)).
- . 菱传媒. 2022-08-19 [202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4).
- . 农工民主党中央. [2007-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4) (中文(中国大陆)).
- . [2019-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30).
- 即《生产人民党总纲草案》请参见外部链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即《生产人民党总纲草案》请参见外部链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中国国民党万维网. [2023-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4).
- 海涛. . 美国之音. 2006-12-25 [2023-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4).
- 心语. . 自由亚洲电台. 2007-06-15 [2023-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