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道路列表

台北市道路列表除列出台北市境内道路外,并说明道路命名、分段等原则。

市区主要道路系统

市民大道的路名标志,最下方为道路序号(5th Blvd.)
台北市试办中之新式路名标志,加注省道编号与邻近门牌号码。

台北市政府为了符合国际化与使外籍人士易于辨认,在不影响原有道路名称功能下于2000年依道路南北、东西走向依序加挂英文序号附牌,并标示方向与干道。除台北外,仅有台南市有类似编号系统

台北市东西向主要道路分为10条大道(),南北向主要道路分为14条大街(简写Ave.)。

复兴北路的路标牌,与其他道路的路标牌多了门牌识别号及英文序号附牌

英文序号之所以大街由西面编起,大道由南面编起,系考量西边淡水河、南边为文山区四兽山,未来比较没有增加新道路序号的必要。

最早的规划中,第二大街是包括塔城街,且第五大街是包括馆前路,而第六大街尚包括罗斯福路。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道路规划的问题,第九大街包含了一小段的新生北路八德路─渭水路段)。这些是与原先规划不同的地方。

本系统本意虽是帮助外籍人士辨认方位,但因为郊区道路多半没有编列序号,加上成效不及当初的规划,反而容易造成外籍人士困扰,因此本系统仅作为参考之用。郝龙斌市长主政时期已废止此系统,因此新制路牌下方不再加挂英文序号附牌,惟旧设者不予拆除。

南北向主要道路
路名序号中译
环河南路环河北路1st Ave.第一大街
中华路2nd Ave.第二大街
延平南路↔延平北路3rd Ave.第三大街
重庆南路重庆北路4th Ave.第四大街
承德路5th Ave.第五大街
中山南路中山北路6th Ave.第六大街
林森南路林森北路7th Ave.第七大街
新生北路金山北路金山南路8th Ave.第八大街
松江路↔新生北路↔新生南路9th Ave.第九大街
建国南路建国北路10th Ave.第十大街
复兴南路复兴北路11th Ave.第十一大街
敦化南路敦化北路12th Ave.第十二大街
光复南路↔光复北路13th Ave.第十三大街
基隆路14th Ave.第十四大街
东西向主要道路
路名序号中译
和平西路和平东路1st Blvd.第一大道
信义路2nd Blvd.第二大道
凯达格兰大道仁爱路3rd Blvd.第三大道
忠孝西路忠孝东路4th Blvd.第四大道
郑州路市民大道5th Blvd.第五大道
长安西路↔长安东路↔八德路三、四段6th Blvd.第六大道
南京西路南京东路7th Blvd.第七大道
民生西路↔民生东路8th Blvd.第八大道
民权西路民权东路9th Blvd.第九大道
民族西路↔民族东路10th Blvd.第十大道

以上列表之序号、中译随系统废止而失去功能。


快速道路系统

环河南北快速道路

属于省道系统之道路

中山南路为台9线。

台北市有部分道路已经纳入为省道系统之一部分,分述如下:

属于市道系统之道路

路标牌及门牌

门牌

战后,台北市的道路门牌根据不同时期大略分成三种形式:

  • 第一种为铝制蓝底白字门牌时期,上面有标示行政区域及邮递区号。规格分为大型(一楼使用)和小型(二楼以上使用)两种。
  • 第二种为黑白相配的路牌。
  • 第三种为铝制白底绿字门牌时期,为第四~五代门牌。与第一种时期不同之处在于移除了门牌上的行政区划邮递区号,并配合2010年台北花博,推出了第五代区花门牌。

[1]

门牌指针

门牌指针是一种设置于主要道路骑楼外的梁柱上类似门牌之标示,目的在于放大门牌以便利慢车道更容易辨识门牌地址。目前的是第二代,自1999年11月起设置。[1]

道路命名原则

根据台北市道路名牌暨门牌编订办法第3条规定,道路宽度超过15公尺以上者为路,在8至15公尺间为街;道路宽度未达8公尺者为巷弄;此外,路宽超过25公尺且具重要性(如堤顶大道)或跨区性者(如仰德大道市民大道)则可编订为大道。因此道路依路幅由大而小,分为「大道」、「路」、「街」、「巷」、「弄」、「衖」。而「大道」、「路」或「街」的分支为「巷」,「巷」的分支为「弄」或「衖」。

道路命名方式

  • 1967年改制前辖区的路街,多以金门中国大陆外蒙古地名(如迪化街,长安西路,库伦街)、古今人物(如中山北路,罗斯福路)、古文训示(如四维八德)等为命名原则。
  • 新建道路,常取本地名称、祝福愿景、自然景观及机关建筑等为名。
  • 北投士林内湖南港景美木栅等1968年才并入地区之道路,其命名方式与市区不同,不完全符合上述规定。至于巷弄,则以其接邻之路街或巷之门牌序号作为巷弄编号;但北投与士林区还有留有数条以文本命名的巷(非数字)。

方向分界基准

市区东西向干道命名,系以罗斯福路中山南路中山北路为分界,以东称某某东路,以西称某某西路;南北向干道则以八德路忠孝东路忠孝西路(1954年3月1日以前称「中正东路、中正西路」,1954年3月1日至1970年7月1日称「中正路」)为界,以北称某某北路,以南称某某南路。

选择中山路、罗斯福路作为东西分界,主要是因为1940年代台北市区仍以西区为主,随着都市的发展,市区才渐渐向东扩展。选择忠孝东西路接八德路作为南北分界,则是此路为早期台北通往基隆纵贯公路

  • 南北分界:忠孝西路、忠孝东路一、二段与八德路是台北市南北路的名称分界之一,比方八德路之南为金山南路,八德路之北为金山北路
  • 东西分界:以中山南北路及罗斯福路做分界。例如:青岛东路是中山南路以东,青岛西路是中山南路以西;南京东路就是中山北路以东,南京西路就是中山北路以西;和平东路是罗斯福路以东,和平西路是罗斯福路以西。
  • 例外情形:
    • 通河东街与通河西街、中央南路中央北路:此两者属于1968年并入辖区之道路,故与上述原则不符。
    • 中坡南路与中坡北路:1980年代于三张犂干在线设路,终点为松山车站股道,故以忠孝东路分东西路段,铁路地下化后中坡北路连接八德路四段768巷。
    • 基隆路:通过八德路与罗斯福路,未因该两路分段亦未分东西路段、南北路段。
    • 市民大道:通过中山北路,分段而未分东西路段。
    • 师大路:通过罗斯福路,未分段亦未分方向路段。
    • 辛亥路:通过罗斯福路,未分段亦未分东西路段。
    • 东兴路:通过八德路,未分段亦未分南北段。
    • 虎林街:通过八德路,未分段亦未分南北段。
    • 玉成街:通过八德路,未分段亦未分南北段。

路名英译与罗马拼音

罗马拼音不一致的「金门街」;上方路牌采用固有地名翻译(邮政式拼音),下方直式路牌则采用汉语拼音拼写。

台北市的道路罗马拼音,原先采用威妥玛拼音,但在外籍人士命名上采用其本名(如罗斯福路麦帅公路)。

  • 马英九时期:
    • 改采汉语拼音
    • 与外县市交界处,由于台北县采用通用拼音转写英文路名,故另加注通用拼音。后来因为台北县自周锡玮担任县长后也改采汉语拼音,故不再加注通用拼音。
    • 在拼音路名上统一采用驼峰式大小写的书写方式,将对应汉字的各音节首字大写,与标注地名、人名时相异。

但由于路牌的更换疏失,三种拼音路牌都尚存于台北市街头;并因固有地名的翻译、界定不同,也存在着一路多名的问题。

  • 基隆路:JiLong Rd. / Keelung Rd. / Kelang Rd. (以台语发音,台语罗马字转写)
  • 金门街:JinMen St. / Kinmen St.


命名沿革

日本殖民初期台北市并没有为道路正式命名,但有延续清代「○○街」称呼的小字命名道路两旁街廓(参见台北市 (州辖市)),部分较长道路更有分丁目,如北门街三丁目表示今博爱路在开封街以北的区域。

1926年台北市改正町名,市区数个街廓划为一町,町内通衢便通称「○○町通」。如今馆前路两侧当时划为表町,馆前路即俗称为「表町通」。其它尚有荣町通(衡阳路)、大和町通(延平南路)、京町通(博爱路)、本町通(重庆南路)、太平町通(延平北路)、永乐町通(迪化街)等等。另外也有以当时地标命名的道路俗称,如红叶桥通(南京西路);或纪念裕仁来台命名的敕使街道(又称御成街道,中山北路)。

战后于1946年,台北市政府以铲除日本色彩、便利记忆、纪念民族英雄、宣示三民主义与显示政府首长为原则拟定改正街路名称,新拟定的路名多数为清代使用的旧称,一部分延续日治时期日本色彩较轻的町名(如位于蓬莱町内的蓬莱街,今抚顺街),以及三民路、博爱路等训示路名。[2][3]

1947年,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将改不到两年的台北街道名称全部改为以中国地名为主的街名,并由街廓范围,改以线型道路为范围。[5]命名的方式,以上述分界的经纬道路,将台北分为四大区,放大投射为整个中国,依其原有中国地名位置置用于相同区位的台北街道名。这些地名包含中国省份、大都市、名山大川(以路名为主)、城市史迹(以街名为主),例如:东门外街依其东方位置改为徐州路,下奎府中街依其北部位置改为承德街(今承德路),八甲街依其西南方位置改名为桂林街(今桂林路),龙山街依其南方位置改名为广州街。


之后台北市的路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随着都市发展的脚步,陆续完成都市计划道路的开辟工作,诞生了不少新路。新路路名中有延续中国地名的(如西藏路、敦化南北路)、纪念性质的(如辛亥路、光复南北路)、本地地名(如大安路)等等不同的命名方式。1968年并入台北市的北投、士林、内湖、南港、景美、木栅地区除沿用原有路名外,也有部分与旧市区干道相连者以干道路名加以延伸,与旧市区路名相同但不相连的道路,则可能通过改名或是「路、街」、分段有无等做为区分依据。

因为都市重划等理由,部分原已命名的道路可能改名、降为巷弄或消失。

台北市道路一览

以下依照不同命名原则列出目前台北市境内的大道、路、街以及使用文本命名的巷弄。

院辖市

院辖市列表
路名源自现今地行经地区备注
南京东路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中山区(一~三段)
松山区(四、五段)
内湖区(六段)
中华民国法定国都
南京西路大同区
重庆南路重庆市重庆市中正区(共三段)中华民国陪都
重庆北路大同区(一段~三段)
士林区(四段)
北平东路北平市北京市中正区
北平西路
青岛东路青岛市山东省青岛市
青岛西路
天津街天津市天津市中正区、中山区
西安街西安市陕西省西安市北投区
汉口街汉口市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东西湖区中正区(一段)
万华区(二段)
广州街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中正区、万华区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列表
路名源自现今地行经地区备注
黑龙江省
北安路北安市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市中山区中华民国黑龙江省省会
通北街通北县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市通北镇
明水路明水县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
庆城街庆城县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松山区
龙江路黑龙江省黑龙江省中山区南北向道路应该是指省分,即黑龙江省,并非指嫩江省龙江县
兴安省
兴安街兴安省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一部中山区、松山区
合江省
合江街合江省黑龙江省一部中山区
富锦街富锦县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松山区
宝清街宝清县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
抚远街抚远县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
饶河街饶河县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
虎林街虎林县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松山区、信义区
林口街林口县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信义区
通河街通河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河县士林区
松江省
松江路松江省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一部及黑龙江省一部中山区
滨江街滨江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山区、松山区
延吉街延吉县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龙井市松山区、大安区
宁安街宁安县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松山区
延寿街延寿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
东宁路东宁县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
吉林省
长春路长春市吉林省长春市中山区、松山区
五常街五常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
吉林路吉林市吉林省吉林市中山区中华民国吉林省省会
双城街双城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
德惠街德惠县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
农安街农安县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
伊通街伊通县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
敦化南路敦化县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大安区(共二段)
敦化北路松山区
永吉路永吉县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信义区、南港区
安东省
安东街安东省辽宁省吉林省 各一部分大安区、中山区
通化街通化市吉林省通化市大安区中华民国安东省省会
临江街临江县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
东丰街东丰县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
辽北省
四平街四平市吉林省四平市中山区
辽宁省
辽宁街辽宁省辽宁省一部、吉林省一部、内蒙古自治区一部中山区
锦州街锦州市辽宁省锦州市
兴城街兴城县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 大同区
锦西街锦西县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山区、大同区
抚顺街抚顺县辽宁省抚顺市
北宁路北镇县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松山区

塞北地区

塞北地区列表
路名源自现今地行经地区备注
热河省
承德路承德县河北省承德市大同区(一段~三段)
士林区(四、五段)
北投区(六、七段)
中华民国热河省省会
赤峰街赤峰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大同区
察哈尔省
万全街万全县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大同区
绥远省
归绥街归绥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大同区中华民国绥远省省会
五原路五原县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
宁夏省
宁夏路宁夏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一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大同区
蒙古地方
库伦街库伦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同区中华民国蒙古地方首府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列表
路名源自现今地行经地区备注
山东省
济南路济南市山东省济南市中正区(一、二段)
大安区(三段)
中华民国山东省省会
泰安街泰安县山东省泰安市中正区
齐东街齐东县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
临沂街临沂县山东省临沂市
河南省
郑州路郑县河南省郑州市中正区
大同区
国民政府时期1929~1931年间为郑州市
南阳街南阳县河南省南阳市中正区
信阳街信阳县河南省信阳市
许昌街许昌县河南省许昌市
开封街开封县河南省开封市中正区(一段)
万华区(二段)
中华民国河南省省会;国民政府时期1929~1931年间为开封市
洛阳街洛阳县河南省洛阳市万华区
山西省
太原路太原市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区中华民国山西省省会
平阳街平阳府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
陕西省
长安东路长安县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中山区(一段)
松山区(二段)
长安西路大同区
保安街保安县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
华阴街华阴县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汉中街汉中府陕西省汉中市宝鸡市一部万华区
渭水路渭水渭河中山区有观点认为纪念
政治人物蒋渭水
甘肃省
兰州街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大同区中华民国甘肃省省会
酒泉街酒泉县甘肃省酒泉市
敦煌路敦煌县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
玉门街玉门县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
安西街安西县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
天水路天水县甘肃省天水市

[18][19][20]

华亭街华亭县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
凉州街凉州府甘肃省武威市金昌市一部、兰州市一部
民乐街民乐县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
永昌街永昌县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甘谷街甘谷县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
甘州街甘州府甘肃省张掖市

华中地区

华中地区列表
路名源自现今地行经地区备注
江苏省
金山南路金山县上海市金山区中正区(一段)
大安区(二段)
金山北路中正区
徐州路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
铜山街铜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
镇江街镇江县江苏省镇江市中华民国江苏省省会
连云街连云市江苏省连云港市
丹阳街丹阳县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
浙江省
杭州南路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中正区(一段 、二段南向侧)
大安区(二段北向侧)
中华民国浙江省省会
杭州北路中正区
宁波东街宁波府浙江省宁波市舟山市一部中正区民国十六~二十年间为宁波市
宁波西街
绍兴南街绍兴县浙江省绍兴市
绍兴北街
金华街金华县浙江省金华市中正区、大安区
丽水街丽水县浙江省丽水市大安区
永康街永康县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温州街温州府浙江省温州市
瑞安街瑞安县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
泰顺街泰顺县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
青田街青田县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
龙泉街龙泉县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
云和街云和县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
长兴街长兴县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
嘉兴街嘉兴县浙江省嘉兴市大安区、信义区
富阳街富阳县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
吴兴街吴兴县浙江省湖州市信义区
崇德街崇德县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
安徽省
怀宁街怀宁县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中正区
江西省
南昌路南昌市江西省南昌市中正区(共二段)中华民国江西省省会;道路原名南昌街
湖口街湖口县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中正区
牯岭街牯岭江西省九江市牯岭
湖北省
武昌街武昌市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江夏区中正区(一段)
万华区(二段)
中华民国湖北省省会
襄阳路襄阳县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襄城区中正区
湖南省
长沙街长沙市湖南省长沙市中正区(一段)
万华区(二段)
中华民国湖南省省会
沅陵街沅陵县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中正区
永绥街永绥县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
常德街常德县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只有1号,就是台大医院
衡阳路衡阳市湖南省衡阳市
宝庆路宝庆府湖南省邵阳市娄底市一部
桃源街桃源县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
四川省
成都路成都市四川省成都市万华区中华民国四川省省会
峨眉街峨嵋县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
内江街内江县四川省内江市
隆昌街隆昌县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
酉阳街酉阳县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正区
秀山街秀山县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列表
路名源自现今地行经地区备注
福建省
福州街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中正区中华民国福建省省会
厦门街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
泉州街泉州府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福建省金门县
晋江街晋江县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
永春街永春县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
惠安街惠安县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三元街三元县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
同安街同安县福建省厦门市、龙海市一部及福建省金门县
诏安街诏安县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
金门街金门县福建省金门县仍为中华民国政府有效统治
原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所在地(现为行政院金马联合服务中心所在地)
汀州路汀州府福建省龙岩市一部及三明市一部万华区(一段部分)
中正区(一段部分~三段)
文山区(四段)
长泰街长泰县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万华区
浦城街浦城县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大安区
广东省
潮州街潮州府广东省潮州市揭阳市一部、汕头市一部及梅州市一部中正区
南海路南海县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大埔街大埔县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中正区、万华区
兴宁街兴宁县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万华区
三水街三水县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
广西省
南宁路南宁市
(未正式设置)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万华区邕宁县置,国民政府时期未正式设市政府
梧州街梧州市
(未正式设置)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置,国民政府时期未正式设市政府
柳州街柳州市
(未正式设置)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县置,国民政府时期未正式设市政府
桂林路桂林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华民国广西省省会
永福街永福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有观点认为纪念
知名人物刘永福
云南省
昆明街昆明市云南省昆明市万华区中华民国云南省省会
大理街大理县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富民路富民县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
贵州省
贵阳街贵阳市贵州省贵阳市中正区(一段)
万华区(二段)
中华民国贵州省省会
兴义街兴义县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万华区
长顺街长顺县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
海南特别行政区
文昌街文昌县海南省文昌市大安区中华民国海南特别行政区首府

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列表
路名源自现今地行经地区备注
西康省
康定路康定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万华区中华民国西康省省会
雅江街雅江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
西昌街西昌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德昌街德昌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
宝兴街宝兴县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
武成街武成县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贡觉县
青海省
民和街民和县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万华区
西宁南路西宁市青海省西宁市中华民国青海省省会
西宁北路大同区
贵德街贵德县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
新疆省
迪化街迪化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大同区(共二段)中华民国新疆省省会
塔城街塔城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斯坦自治州塔城地区大同区
哈密街哈密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昌吉街昌吉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
伊宁街伊宁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斯坦自治州伊宁县
景化街景化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
西藏地方
西藏路西藏地方西藏自治区印度阿鲁纳恰尔邦查谟和喀什米尔拉达克(争议)万华区、中正区


古今人物姓名

历史事件

  • 凯达格兰大道:纪念原居于台北盆地原住民凯达格兰,原名介寿路
  • 辛亥路:纪念辛亥革命。位于大安区、中正区、文山区,共分七段。
  • 光复路:意为「纪念台湾光复,获得新生」。位在松山区、大安区、信义区。
  • 新生路:意为「纪念台湾光复,获得新生」。位在中山区、中正区、大安区。
  • 一江街:纪念一江山事件,在道路中央的一江公园内竖立一江山事件纪念碑。
  • 万大路:庆祝万大计划完成。(华、龙峒
  • 昆阳街:蒋中正于1957年11月28日举行昆阳演习,「昆阳」两字引自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西汉末年绿林军战胜新朝军的昆阳之战
  • 莒光路:蒋中正于1952年发起毋忘在莒运动,鼓动反攻大陆的情绪。

古文、思想训示

祝福愿景

本地名称

直接用当地地名:包括原住民社名、清代旧地名(庄)、日本统治时期大字、小字,街、町、村,或当地里名等。

自然景观

地标景点

其他地标景点

  • 经贸路:在南港经贸园区重划区内。
  • 园区街:在南港软件园区旁。
  • 经园街:在南港经贸园区内。
  • 水源路:原台北市自来水源地旁。
  • 芳兰路:市定古迹芳兰大厝(义方居)旁。
  • 车前路:旧台铁景美车站前。
  • 敦南街:原基隆路三段4巷,因离敦化南路不远而由当地住户提请改名,于2006年5月起获市政府同意更名。[42]
  • 恒光街:连接恒光桥而命名。
  • 新市街:北投市场[43]
  • 爱富一街、爱富二街、爱富三街:「爱富」是由英文本母「F」的音译而来,因此区原为驻台美军宿舍(F区)所在地。
  • 烟厂路:位于松山烟厂北侧,原为光复南路89巷,于2013年6月1日整编为烟厂路[44]

地名衍伸的字辈

  • 松山地区「」字辈:松河街、松信路等。以下路名虽位于信义区,但因其旧属松山区,故仍沿用「松」字辈命名。[45]
    • 南北向由西到东分别为:松智路、松仁路、松勇路、松信路、松德路、松山路。
    • 东西向由北到南分别为:松隆路、松高路、松寿路、松廉路、松勤街、松平路。
  • 福德洋地区「」字辈:福德路、福荣街、福寿街、福志路、福林路。
  • 葫芦堵地区「」字辈:葫东街、葫芦街。
  • 社子地区「」字辈:社子街、社中街、社正路。
  • 内湖地区「」字辈:东湖路、文湖街、大湖街、瑞湖街、金湖路、基湖路、新湖一~三路及康湖路等。
  • 景美地区「」字辈:
    • 南北向由西到东分别为:景福街、景文街、景后街、景兴路、景丰街。
    • 东西向由南到北分别为:景中街、景华街、景仁街、景隆街、景明街。
  • 万芳社区「」字辈:万芳路、万美街、万和街、万利街、万安街、万乐街、万宁街。
  • 士林区华声电台附近:华声街、华荣街、华光街、华兴街。
  • 信义区挹翠山庄内:青云街、景云街、祥云街、紫云街、瑞云街。
  • 北投区翠宜山庄内:翠宜街、翠华街、翠岭街、翠云街。

两端地名组合

其它

  • 如士林地区以「大、小」及「东、西、南、北」组合成八条互相交错的街路:
    • 大东路、小东街、大西路、小西街、大南路、小南街、大北路、小北街。
  • 士林旧街地区另有以「前街」及「后街」为名的街道。
  • 大直重划区以「敬业」为经、「乐群」为纬搭配数字组合成七条棋盘状道路。
  • 北投区荣华里以「富贵」为经、「荣华」为纬搭配数字组合成四条棋盘状道路。
  • 北投石牌地区以淡水线分成东华街、西安街。
  • 南港车站附近:兴中路、兴华路。配对形成复兴中华,和兴南路无关。

产业道路

  • 中正山产业道路:自中正山至竹子湖路。
  • 金龙产业道路:自内湖路三段底至碧山路。
  • 碧溪产业道路:自碧山路至至善路。
  • 双溪产业道路:自至善路至万溪产业道路。
  • 万溪产业道路、万溪右线产业道路、万溪左线产业道路:汐止、内湖、士林交界区。
  • 猴洞产业道路:自中山北路七段219巷至路底四根红色铁柱与蓝色铁皮屋止,山路可通往文化大学山区。
  • 下东势产业道路:自东山路至文化大学后门。

战备道路

  • 中湖战备道路:自阳金公路至菁山路,平日开放。
  • 擎天岗战备道路:自擎天岗至中湖战备道路,平日开放,擎天岗端还留有民国六十一年埔光部队附一之一所设立的擎天岗立牌。
  • 竹子山战备道路:自竹子山至阳金公路,平日不开放,遇阳明山国家公园路跑活动或蝴蝶季会开放。
  • 小观音山战备道路:自小观音山主峰至巴拉卡公路,平日不开放,沿途有台视中视华视警广等各媒体转播站,本战备道路位于区界上。

其他道路

  • 华西街:说明艋舺街道以中国西南各地命名的规则。[46]
  • 东南街:以相对于中南街的方向命名。[47]
  • 江南街:原名滨江南路。
  • 环东大道:连环台北市东区之道路。
  • 士林区阳明山新命名道路[48]
    • 草东街
    • 建贤街:原为永公路245巷34弄的一部分。
    • 富馆街
  • 内湖区新命名道路
    • 金庄路
    • 金丰街
    • 新富街
    • 新丰街
  • 士林科学园区新命名道路
    • 福美路:国路-洲
    • 福善路:国路-
    • 承信路:德路-
    • 承平路:德路-
    • 文承路:林北路-德路
    • 承美路:德路-洲
  • 命名原因不明
    • 西园街:位于北投区。
    • 新园街:位于士林区。
    • 大光街:位于士林区。

巷弄

  • 「文本」巷:由于各巷属于台北市1968年并入辖区前各乡镇所命名,故与现在大多数以数字命名之巷子有别。其中有些巷子的命名是有其典故的,例如「银光巷」的命名,悉取该巷头尾著名单位各一字。因为该巷巷子口一带,当时的土地和建筑,多属于台湾所有;巷子尾一带,则是。银光巷为温泉路之巷弄,以「善光寺」为例,其地址应写作「台北市北投区温泉路银光巷20号」
    • 位于北投区境内:
      • 温泉路:天主巷、汤元巷、银光巷
      • 大屯路:光华一巷、光华二巷、光华三巷、光华四巷
      • 大度路:怡和巷
      • 中和街:新建巷、锡安巷
      • 光明路:新生巷
      • 泉源路:华南巷
      • 新民路:康乐巷、香丘巷
      • 幽雅路:杏林巷
    • 位于士林区阳明山华冈地区:
      • 爱富二街:厚生巷、乐生巷。
      • 爱富三街:长生巷。

别名巷弄

别名巷弄具有名字,但其路名不具任何民政效力之巷弄。
  • 云门巷:即复兴北路231巷。[49]
  • 自由巷:即民权东路三段106巷3弄。[50]
  • 艺术家巷:即怀宁街108巷。[51][52]
  • 新舞台巷:位于新舞台和松寿公园之间小巷弄。[53]
  • 汉声巷:即台北市八德路四段72巷16弄。[54]
  • 易牙巷:位于南机场夜市中央巷弄。
  • 美国街:昆明街96巷,因贩卖美国风商品得名。

注解

  1. . [201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1).
  2. 〈除去日本色彩省垣改正街路名称〉《民报》(1946年1月1日,第4版)
  3. 各县市街道名称改订-台北市街道新旧名称对照表呈送案
  4. 〈除去日本色彩省垣改正街路名称〉《民报》(1946年1月1日,第4版)
  5. 〈台北市新旧路名对照表〉《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公报》(36:春:10,1947年1月15日,页16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台北市新旧路名对照表〉《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公报》(36:春:11,1947年1月16日,页176)
    〈台北市新旧路名对照表〉《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公报》(36:春:12,1947年1月17日,页191-19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6. 上海路一段1号至41号改编为林森南路1号至105号;上海路二段1号至33号改编为林森南路111号至145号。
  7. 林森北路1号至32号
  8. 林森北路442号至470号
  9. . [201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9).
  10. . [2013-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11. 百龄三路的门牌为百龄路一段
  12. . [2014-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13. 1961年10月1日改编为新坡、四分。
  14. 本路原称复兴新村,于1973年5月15日整编。
  15. 1967年6月15日由德信路改编。
  16. 本路原称建业新村,于1973年5月15日整编。
  17. 1908年西本愿寺创立感化院-财团法人台北成德学院,1922年改称台湾总督府成德学院,1934年改组为救济院-台湾总督府少年教护院,1945年改称台湾省立台北救济院,1985年迁至新店屈尺路83号-台北仁爱之家。成德学院旧址台北市政府于1993年设修德国小,1991年设成德国中。
  18. 日治初期称建成街,后改隶建成町一丁目。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后由于台湾民众党本部设立此处,1946年改称渭水街,以纪念蒋渭水。1947年,改称天水街。1970年以后,拓宽为16公尺,改称天水路。
  19. 黄淑清:《台北市路街史》(台北市文献委员会)(1985年4月),页259。
  20. 政府公报信息网-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公报-台北市新旧路名对照表(续),1947年1月16日出版,页176。
  21. 中山路是一贯的官方叫法,称呼整条路时用之,参见《台北市路街史》
  22. 国父纪念馆于1972年5月16日竣工,其旁联系道路于1972年7月完工,故取名孙中山字号「逸仙」。本说法来自《台北市路街史》但逸仙路依然是纪念孙中山
  23. 安和路一段10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的变动、安和路二段80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的变动,台北市政府民政局门牌集成检索
  24. 怪路一箩筐 「一段接三段全巷都双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5. 康宁医院与康宁重划区是因康宁路而定名
  26. 《乾隆台湾舆图》及《续修台湾府志》皆出现有地名『周厝仑』,直到清光绪年间的《淡水县舆图略说》才变为『朱厝仑』
  27. 东园、西园是日本町名,当地汉人居住地名是加蚋仔,松山是日本大字地名,当地汉人居住地名是锡口街
  28. 前港里1973年由后港里分出,前港街原为后港街51巷,1989年改为前港街。
  29. 在日治时期,此地区仍称作唭哩岸,立农里设立于1946年,1972年才有立农街。
  30. 大湖源自村里名,十四份埤是当地旧地名,两者较大湖公园早。
  31. . [2012-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2. 台北市亲山步道主题网
  33. 台湾地区地名集成检索系统-虎仔山
  34. 士东国小成立于1946年,士东路则是于1992年由「中十六路」更名为士东路。
  35. 金龙寺需通过内湖路三段256巷方能抵达,金龙路为山脚下之道路
  36. 行善一名与行善里来源一样,皆由于新明路520号行善宫而来,http://www.neihu.taipei.gov.tw/e_basicli/E1/e1_into.asp#26 存盘,存档日期2006-12-25.
  37. 植福宫位于大直重划区内,植福路为当初中山户政所命名时,基于植福宫为当地信仰中心,因此先行命名
  38. 因为松山与汐止间北基公路旧路,1961年-1968年间称南港旧路(台5线新线命名南港路)
  39. 1973年,因磺港道路及大丰公园开辟所需,经地方信众参议后,集北投屠宰场旁、清江路一一三巷底磺港溪旁、延寿桥边等三处有应公祠堂,合建于一处。并经庄民乐捐出资,由洪蚶目大德及陈海砂大德统筹办理,合建于磺港溪岸上延寿桥旁。故名为三合万寿祠。(三处有应公祠庙合建一处)
  40. 国兴路原为克难街,在1993年2月道路改名之前,国兴国宅于1982年就已落成。
  41. . [2012-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42. 台北市大安区户政事务所公告本区「基隆路3段4巷」命名为「敦南街」。 存盘,存档日期2009-06-15.
  43. 北投区温泉乡风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4. 台北市信义区户政事务所
  45. 信义区公所——信义计划区未来新展望 存盘,存档日期2009-06-15.
  46. . [2006-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47. . [2012-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8).
  48. 草东街、建贤街、富馆街位置图
  49. 马英九为云门巷定名
  50. 2012年8月于台湾解严25周年挂牌,将郑南榕自焚处巷弄设立别名,让年轻世代不忘台湾争取言论自由的艰辛。
  51. 2005年6月,《艺术家》杂志获得台北市文化局的誉扬,将杂志社所在的台北市重庆南路一段147号旁小巷道,取名为「 艺术家巷 」。
  52. 艺术家杂志网站 存盘,存档日期2013-05-29.
  53. 新舞台网站
  54. . [2013-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9).

参见

  • 士林区道路列表
  • 北投区道路列表
  • 中山区道路列表
  • 中正区道路列表
  • 大同区道路列表
  • 松山区道路列表
  • 内湖区道路列表
  • 文山区道路列表
  • 南港区道路列表
  • 信义区道路列表
  • 万华区道路列表
  • 大安区道路列表

参考数据

  • 黄淑清,《台北市路街史》,台北市:台北市文献委员会,1985.4
  • 汤熙勇,《台北市地名与路街沿革史》,台北市:台北市文献委员会,2002.12
  • 石再添,《中华民国行政区划与目前大陆地区行政区划对照研究报告》,台北市:内政部,1993.2
  • 台北市政府新闻处,《台北画刊》
  • 刘宁颜,《重修台湾省通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
  • 黄昭堂,《台湾总督府》,鸿儒堂出版,2003
  • 庄永明,《台北老街》,时报出版,1991
  • 又吉盛清,《台湾今昔之旅:台北篇》,前卫出版社,1997
  • 施雅轩,《台湾的行政区变迁》,远足文化,2003
  • 1979年的快速道路规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台北市区道路行车速限之道路及路段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