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町
太平町为台湾日治时期台北市之行政区,共分一~九丁目,因为町内有太平街而得名。位于大稻埕永乐町之东,两町公学校校际棒球赛等体育活动抗衡为盛事。战后划入延平区,约为今台北市大同区延平北路一段至三段附近,延平北路在当时名为「太平町通」。太平町在战前是台湾人社会运动的大本营,在战后则是引发影响台湾社会甚钜的二二八事件的起始点。
![]() | |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
假名 | |
平文式罗马字 |
町内设施
- 太平町二丁目警察官吏派出所(二丁目,今延平北路一段86号)
- 今「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同分局延平派出所」。
- 张东隆商行(二丁目,今延平北路一段145-1号)
- 张东隆商行是由张东红四兄弟在1903年所组成,贩卖挥发石油、机械油、燃料、砂糖、麦粉和进口汽车,事业体颇为庞大。该建筑于1930年12月落成,为当时太平町的最高地标。在太平洋战争末期,由于此建筑是制高点,1944年日人于张东隆商行屋顶架设防空高射炮。战后张东隆商行北侧两开间售予常殷建设,顶楼阳台和半圆山墙先遭拆除,尔后南侧一开间与邻房被划入都市更新范围而遭拆除,现只剩北侧两开间存在。2005年租给第一化工,2016年常殷建设收回使用,并大幅更新内外硬件,现由第一化妆品承租使用。
- 太和堂药房(二丁目,今延平北路一段149、151号)
- 太和堂药房的主人李英是日治时期著名的「药种商」。在太平洋战争末期,1944年日人于张东隆商行屋顶架设防空高射炮,太和堂的房子被拆除开辟防火巷,战后才于1947年在原地重建。目前建筑指定为台北市历史建筑。
- 太平町光食堂支店(二丁目,今延平北路一段155号)
- 约1935年左右为大稻埕的和食料理店,外观为圆顶状。其店门口在早晨时会有路边摊停留于此,为当时街头的知名早餐摊位。建筑本体已不存在。
- 法主公庙(二丁目,今南京西路344巷2号)
- 天马茶房(三丁目,今南京西路189号)
- 维特咖啡(三丁目,今延平北路二段1号)
- 1930年代的「维特咖啡」(Café Werther),是台湾人最早开设的咖啡厅,因生意清淡才转型为「菜店」(有女给陪侍的娱乐场所)。后转为「万里红公共食堂」(万里红大酒家),在民国50年代因国共对抗,「红」字犯了忌讳而更名为「All Beauty」,台语的「黑」的发音与「All」音似,因而演变成「黑美人大酒家」。目前建筑保存良好,是台北市历史建筑。
- 亚细亚ホテル(三丁目,今延平北路二段3号)
- 1928年为「亚细亚ホテル」旅馆所在地,彭瑞麟曾在2楼开设「アポロ写真馆」[1]。1960-1990年间为「大千百货公司」,大千百货公司在当时与宝庆路远东百货及中华路的第一百货是台北市三大百货公司,并引进了台北第一座电动手扶梯。目前建筑保存良好。
- 大安医院(三丁目,今延平北路二段29号偏左侧附近)
- 发记茶行(三丁目,今延平北路二段27号)
- 由茶商洪九江经营,现为都市再生前进基地─「URS27W城市影像实验室」。[2]
- 第三世界馆(三丁目,今延平北路二段61巷17~19号)
- 1923年成立,初名为「台湾奇丽马馆」,1926年更名为「第三世界馆」,战后后改为大光明戏院。建筑本体已拆除并改建成住宅大楼。
- 春风得意楼(三丁目,今延平北路二段83号右侧附近)
- 开设于1914年,是台湾日治时期台北市大稻埕著名的高级台菜饭店,与「江山楼」、「东荟芳」、「春风得意楼」、「蓬莱阁」并称为四大旗亭(有歌女陪侍的酒家),有「江东春蓬」之称。「春风得意楼」遂成为当时士绅聚会吃饭、招待朋友的地方,蒋渭水更经常邀集医师、学生与社会人士,齐聚此地共同讨论有关台湾社会弊病与兴革方法。今建筑本体已拆除,原址位于「帝国花园广场大厦」右侧附近。
- 东荟芳
- 锦茂茶行(三丁目,今延平北路二段83号)
- 早期知名茶行之一,在当时太平町的街屋中,高度仅次于张东隆商行。今建筑本体已拆除,现为「帝国花园广场大厦」。
- 文裕茶行(四丁目,今民生西路321号)
- 早期知名茶行之一,1964年转为「杏花阁大酒家」。建筑本体仍存在,现为「杏花阁大酒家」。
- 其右侧不远有另一知名茶行「新芳春茶行」(旧址位于日新町二町目,今民生西路309号),建筑本体仍存在,现已完整修复并作为展览空间。
- 顺天外科医院(四丁目)
- 波丽路西餐厅(四丁目,今民生西路314号)
- 1934年落成,台湾现今仅存最具历史的西餐厅。
- 第一剧场(四丁目,今延平北路二段202~208号)
- 1935年落成,是大稻埕茶叶富商陈天来所投资兴建,附近的「第一唱片行」现今仍在营业中。今建筑本体已拆除,现为「第一企业中心」。
- 太平馆(四丁目,今延平北路二段210巷9弄1号)
- 1934年成立称为「太平馆」,战后更名为「新民戏院」,有上海京剧班「海升京剧团」、「戴绮霞剧团」的演出纪录,后更名为「文化戏院」,1954年更名为「国泰戏院」。建筑本体已拆除并改建成住宅大楼,名为「国泰第一」。
- 仁安医院(五丁目,今延平北路二段237号)
- 日治时期大稻埕有两所规模较大、由台湾人开设的西式医院,分别为「仁安医院」与「朝北医院」,又称「北仁安南朝北」。目前建筑指定为台北市市定古迹。
- 太平公学校(六丁目,今延平北路二段239号)
- 永乐公学校(六丁目,延平北路二段266号)
- 今永乐国小,原为太平国小西校区。1930年西畔旧校舍拨给新设立台北市永乐公学校使用。
- 太平町市场(六丁目,今延平北路二段255号247巷)
- 今太平市场。
- 株式会社高砂铁工所(七丁目,今为台北市大同区伊宁街46号范围)
- 和衷医院(七丁目)
- 林笃衷开设于1923年,建筑尚存。[3]
- 河合公学校(九丁目,今昌吉街97号)
- 现延平国小。
- 俊成桥,商人游俊成为永乐国小与太平国小学童交童安全而捐献的人行陆桥。
- 太平町二丁目警察官吏派出所(今延平派出所)
- 太平町二丁目警察官吏派出所(今延平派出所)
- 张东隆商行
- 太和堂药房
- 光食堂支店与张东隆商行
- 维特咖啡(黑美人大酒家)
- 维特咖啡(黑美人大酒家)
- 亚细亚ホテル(大千百货)
- 亚细亚ホテル(大千百货)
- 文裕茶行(杏花阁大酒家)
- 顺天外科医院
- 波丽路西餐厅
- 仁安医院
- 永乐公学校(永乐国小)
参考文献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