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府

泉州府中国福建明朝时设置的,存在至清朝府城东有洛阳桥

泉州府在福建省的位置(1820年)
泉州府
闽南语名称?
全汉
全罗

历史沿革

明朝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泉州路改为泉州府,隶属福建行省治所晋江县(县城、府治属泉州市鲤城区),辖晋江惠安南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洪武九年(1376年),福建行省改为福建布政使司,泉州隶之。洪武二十年(1387年),撤澎湖巡检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九月,置漳泉道。

嘉靖十四年(1535年),割泉州府、漳州府延平府三府四县边地置大田县,隶延平府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设澎湖巡检司

以前,泉州府并未增设新县,仅维持七县。

南明永历九年(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郑成功厦门思明州

清朝

清朝时,府治仍为晋江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后,泉州府范围大约等同今日的金门县(不包含金城镇东碇岛[lower-alpha 1]乌坵乡[lower-alpha 2])、厦门市(不包含海沧区南半部[lower-alpha 3])、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少数地区[lower-alpha 4]莆田市仙游县龙华镇[lower-alpha 5]园庄镇[lower-alpha 6]之少数村庄与泉州市所辖安溪县南安市鲤城区丰泽区晋江市石狮市惠安县泉港区洛江区

康熙十九年(1680年)思明州废。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泉州府海防同知从泉州改驻厦门[1]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县永春直隶州,划德化县延平府大田县永春直隶州管辖,泉州府辖境缩小。

乾隆四十年(1775年),从同安析置马巷厅[2],驻马家巷(今厦门市翔安区马巷)。

至此,泉州府辖五县一散厅如下:

一、晋江县

二、南安县

三、惠安县

四、安溪县

五、同安县

六、马巷厅[3]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取消府、州、厅,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废除泉州府,下辖各县归属南路道,共开府544年。

兵制

清朝

顺治三年(1646年),设提督军门统辖全省水陆军务。

康熙十七年(1678年),另设水师提督,专管水师标下中左右前后五营,统辖全省水师镇营,提督总兵官驻泉州府同安县厦门城。本军门(陆路提督)专管陆路标下中左右前后五营,统辖全省陆路镇营,提督总兵官驻泉州府城。[4]

乾隆年间泉州府陆路诸营[4]
上级主官 各营
单位 主官 兵丁
种类员额 总数
5964
驻地员额
马战
1014
步战
1781
守兵
3169
永春
536
泉州
5428
晋江
3667
安溪
336
惠安
431
南安
133
同安
861
府城
2743
城外
924
福建陆路提督(总兵官)
提标中营参将17023045485405180336000
提标左营游击17023045485433651800000
提标右营游击17023045485402376170000
提标前营游击17023045485404230043100
提标后营游击17023045485420065400000
城守营参将773124448330393307001330
漳州镇总兵(官)
同安营参将87319455861000000861
乾隆年间泉州府水师诸营[4]
上级主官 各营
单位 主官 兵丁
种类员额 总数
7104
驻地员额
步战
4904
守兵
2200
漳州
1126
泉州
5978
同安
5743
晋江
105
惠安
130
厦门城
3284
[lower-alpha 13]
大小担
300
[lower-alpha 14]
金门
1854
其他
305
福建水师提督(总兵官)
提标中营参将96009603715194003000
提标左营游击96009603005866001400
提标右营游击9600960185695800000
提标前营游击460500960807744006600
提标后营游击460500960071080017000
金门镇总兵(官)
镇标左营游击55260011520009272570130
镇标右营游击5526001152190009270350
泉州府五县兵丁统计
陆路
5428
水师
5978
总数
11406
同安县
86157436604
晋江县
36671053772
惠安县
431130561
安溪县
3360336
南安县
1330133

同治六年(1867年),漳州镇同安营改归福建陆路提标管辖。[5]

职官

入清以后,满清大量起用北人。

知府

明代知府[6][7]
姓名籍贯上任时间辖县备注
常性不详洪武年间7
张灏湖广岳州府华容县洪武年间7
李凤山西大同府洪武年间7
胡器江西临江府新喻县洪武年间7进入15世纪
陈立不详永乐年间7
方圆不详永乐年间7
季亮浙江处州府龙泉县永乐年间7
姚恕河南卫辉府新乡县永乐年间7
魏文昭不详宣德年间7
曾恪不详宣德年间7
冯祯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宣德年间7
蔡锡浙江宁波府鄞县宣德年间7
尹宏山东济南府历城县正统年间7
杨文奎湖广荆州府石首县正统年间7
曾宏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正统年间7
熊尚初江西南昌府正统年间7
胡志和不详景泰年间7
刘静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景泰年间7
张岩浙江绍兴府上虞县景泰年间7
舒曈浙江绍兴府余姚县天顺年间7
欧阳复湖广郴州桂阳县天顺年间7
李宗学山东兖州府峄县成化年间7
徐源南直隶庐州府巢县成化年间7
沈海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成化年间7
陈勉江西抚州府临川县成化年间7
马岱南直隶扬州府江都县成化年间7
毛埕南直隶苏州府吴县成化年间7
刘傅南直隶苏州府嘉定县弘治三年7
李哲浙江宁波府鄞县弘治五年7
张濂[lower-alpha 15]弘治十一年7进入16世纪
吴晟江西广信府弋阳县弘治十六年7
包溥浙江宁波府鄞县正德元年7
张津广东惠州府博罗县正德三年7
程琯南直隶徽州府歙县正德四年7
叶信浙江绍兴府上虞县年月无考7
李锐江西吉安府安福县正德九年7
向一阳湖广岳州府巴陵县正德十一年7
葛恒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正德十二年7
高越南直隶凤阳府嘉靖二年7
顾可久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嘉靖五年7
屠倬浙江宁波府鄞县嘉靖十一年7
王士俊江西吉安府安福县嘉靖十三年7
俞咨伯浙江嘉兴府平湖县嘉靖十九年7
程秀民浙江衢州府西安县嘉靖二十四年7
方尧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嘉靖二十七年7一作方克
童汉臣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嘉靖三十二年7
熊汝达江西南昌府进贤县嘉靖三十五年7
孔惟德河南汝宁府汝阳县嘉靖四十年7
周道光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嘉靖四十一年7
万庆南直隶和州嘉靖四十五年7
朱炳如湖广衡州府桂阳州隆庆三年7
任汝亮山西平阳府蒲州猗氏县隆庆六年7
姚光泮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万历元年7
邱浙江西建昌府南城县万历三年7
邹墀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万历九年7
贡靖国南直隶宁国府宣城县万历十三年7
朱南英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万历十六年7
汪道亨南直隶徽州府婺源县万历二十年7
程朝京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万历二十三年7
窦子偁南直隶庐州府合肥县万历二十六年7
程达江西临江府清江县万历二十九年7进入17世纪
张应泰南直隶宁国府泾县万历三十二年7
姜志礼南直隶镇江府丹阳县万历三十四年7
阳思谦湖广宝庆府新化县万历三十九年7
蔡善继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万历四十三年7
赵士许南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万历四十六年7
谢琏湖广荆州府监利县天启元年7
陈敏吾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天启年间7
殷之辂南直隶宁国府宣城县天启年间7
沈翘楚浙江宁波府慈谿县天启年间7
王猷广东广州府东莞县崇祯年间7
樊维城湖广黄州府黄冈县崇祯年间7
孙朝让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崇祯年间7
刘彦湖广承天府钟祥县崇祯年间7
夏雨金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崇祯年间7
邹式金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崇祯年间7
朱朝熙湖广黄州府蕲水县隆武年间7

冲繁疲难

清代依据各地民情之不同,制定了选任地方官员的标准。

福建省九府[8]
福州府福宁府延平府建宁府邵武府汀州府漳州府兴化府泉州府
交通位置重要程度
政务负担程度
税赋完纳程度
居民刁悍程度
泉州府五县[9][lower-alpha 16]
晋江县南安县惠安县同安县安溪县
交通位置重要程度
政务负担程度
税赋完纳程度
居民刁悍程度

知府

清代知府[6][10][11]
姓名籍贯出身上任时间辖县备注
辛自修[lower-alpha 17]辽东贡生顺治三年7
景世英正黄旗贡生顺治五年7
高联兴直隶真定府赵州宁晋县举人顺治七年7
申伟抱镶蓝旗贡生顺治十年7
陈秉直镶黄旗满洲贡生顺治十四年7
叶树德直隶顺天府大兴县顺治六年第三甲进士顺治十六年7
刘象震江南凤阳府寿州霍邱县贡生康熙二年7
陈象干浙江处州府丽水县拔贡康熙六年7
王者都江苏徐州府沛县监生康熙十年7
张仲举镶红旗汉军监生康熙十六年7
蒋毓英镶白旗汉军监生康熙十八年7
孙朝让江苏苏州府常熟县崇祯四年第二甲进士康熙年间7再任
刘骏名镶黄旗汉军康熙二十四年7
郝斌不详康熙二十五年7
高拱干陕西榆林卫监生康熙二十九年7
许延邵浙江湖州府武康县顺治十五年第三甲进士康熙三十三年7
常光裕正黄旗汉军监生康熙三十四年7
李大章江苏镇江府丹徒县荫生康熙三十五年7 进入18世纪
梁允洁直隶真定府监生康熙四十一年7
时腾蛟直隶顺天府宛平县康熙四十五年7
刘侃山东兖州府沂州沂水县康熙三十九年第三甲进士康熙四十九年7
王道成镶白旗汉军监生康熙五十六年7
张无咎山东莱州府掖县贡生雍正二年7
刘而位山西汾州府汾阳县举人雍正六年7
郭朝鼎镶红旗汉军贡生雍正七年7
孙鲁河南监生雍正九年7
叶祖烈江苏松江府青浦县监生雍正十年7
高元昆江苏扬州府江都县康熙五十七年第三甲进士雍正十年7
吕大云正红旗汉军生员雍正十一年7▸5分设永春直隶州
许日炽广东潮州府海阳县康熙五十四年第三甲进士雍正十三年5
钱洙浙江嘉兴府嘉善县荫生乾隆元年5
张镠正白旗汉军举人乾隆二年5
钱洙乾隆三年5再任
王廷诤安徽滁州全椒县举人乾隆三年5
姜顺龙直隶大名府举人乾隆四年5
王廷诤乾隆五年5再任
张宗纯陕西西安府长安县贡生乾隆八年5
书成镶黄旗满洲监生乾隆十二年5
陈玉友直隶顺天府文安县雍正八年第三甲进士乾隆十二年5
伊靖阿正红旗满洲监生乾隆十二年5
李芬正蓝旗汉军[lower-alpha 18]举人乾隆十四年5
朱礼陶江西瑞州府高安县监生乾隆十四年5
刘嗣孔陕西绥德州举人乾隆十五年5
高霔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监生乾隆十六年5
觉罗四明正蓝旗满洲举人乾隆十九年5
顾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监生乾隆十九年5
怀荫布正黄旗满洲乾隆元年第三甲进士乾隆二十一年5
嘉谟镶蓝旗满洲乾隆二十六年5
怀荫布乾隆二十七年5再任
李浚源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举人乾隆二十九年5
王绶山东莱州府掖县举人乾隆二十九年5
鲁楷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乾隆三十年5
陈之铨浙江绍兴府嵊县廪生乾隆三十一年5
奇宠格镶白旗满洲举人乾隆三十三年5
王绶乾隆三十四年5再任
吴镛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举人乾隆三十四年5
李倓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乾隆十六年第二甲进士乾隆三十五年5
杨廷华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乾隆二十二年第三甲进士乾隆三十六年5
郭世汾正红旗汉军生员乾隆四十一年5
双鼎正白旗满洲笔帖式乾隆四十二年5
张朝缙江苏通州如皋县贡生乾隆四十三年5
朱芫会安徽徽州府歙县乾隆二十二年第三甲进士乾隆四十三年5
王右弼山东济南府齐东县贡生乾隆四十四年5
邱之棻不详乾隆四十四年5
述德正黄旗满洲生员乾隆四十五年5
邬维肃[lower-alpha 19]贡生乾隆四十七年5
安汛湖北武昌府江夏县监生乾隆四十八年5
张家琰江苏通州泰兴县监生乾隆四十八年5
郑一桂江苏苏州府元和县监生乾隆五十年5
王右弼乾隆五十年5再任
成宁镶黄旗满洲乾隆五十三年5
舒宁镶红旗满洲乾隆五十三年5
德泰正白旗满洲乾隆五十四年5
徐梦麟浙江嘉兴府桐乡县监生乾隆五十五年5
全士潮江苏苏州府震泽县贡生乾隆五十六年5
徐梦麟乾隆五十六年5再任
李炜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乾隆五十八年5
张采五浙江绍兴府萧山县监生乾隆五十八年5
元克中直隶天津府静海县举人乾隆五十九年5
墙见羹湖北荆州府江陵县乾隆三十六年第三甲进士乾隆五十九年5
张大本山西汾州府介休县监生乾隆五十九年5
景文正蓝旗满洲乾隆六十年5
张采五嘉庆二年5再任
巴哈布正白旗满洲嘉庆三年5
钱学彬云南云南府昆明县乾隆五十五年第二甲进士嘉庆三年5
彦布镶白旗满洲荫生嘉庆五年5
庆保镶黄旗满洲嘉庆五年5 进入19世纪
冯国柄浙江绍兴府会稽县监生嘉庆六年5
王绍兰浙江绍兴府萧山县乾隆五十八年第三甲进士嘉庆七年5
房永清直隶正定府栾城县举人嘉庆十一年5
王绍兰嘉庆十二年5再任
金城正白旗满洲官学生嘉庆十二年5
郭正谊江西南昌府乾隆五十八年第二甲进士嘉庆十五年5
盛安[lower-alpha 20]正白旗汉军乾隆五十五年第三甲进士嘉庆十七年5
富信正蓝旗满洲监生嘉庆十九年5
徐汝澜直隶顺天府宛平县乾隆四十五年第三甲进士嘉庆二十年5
岳山正蓝旗满洲监生嘉庆二十三年5
诚安正黄旗蒙古监生嘉庆二十五年5
王楚堂浙江杭州府仁和县嘉庆七年第三甲进士道光元年5
周慎恭江苏苏州府昭文县举人道光元年5
刘炳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举人道光三年5
姚观江西建昌府南城县嘉庆六年第三甲进士道光七年5
刘炳道光七年十一月5再任
袁鸿江苏苏州府震泽县监生道光九年5
刘炳道光十一年四月5三任
崇福正白旗满洲官学生道光十二年5
尚开模河南汝宁府罗山县嘉庆二十四年第二甲进士道光十七年5
黄德峻广东肇庆府高要县道光二年第二甲进士道光二十年5
徐耀直隶顺天府宛平县道光十三年第三甲进士道光二十七年5[lower-alpha 21]

志书

泉州府志》最初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年-1224年)编撰。现存最早的一部泉州志书是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泉州知府阳思谦聘请原礼部尚书黄凤翔行省解元李光缙所编修。

文教

注释

  1. 原属漳州府海澄县四五都
  2. 原属兴化府莆田县
  3. 原属漳州府海澄县三都
  4. 原属同安县积善里十八、十九、二十都
  5. 原属晋江县四十七都
  6. 原属惠安县待贤里十一都
  7. 原属南安县四十六都
  8. 原属南安县三十三、三十四都
  9. 原属南安县三都
  10. 原属南安县二都
  11. 全部划属马巷厅
  12. 部份划属马巷厅
  13. 大小担门,即大胆岛二胆岛
  14. 大小金门,即金门本岛、烈屿。
  15. 然《重纂福建通志》其为南直隶和州含山县人,越州卫籍,与云南说迥异。
  16. 该数据不包含马巷厅
  17. 明末的河南开封府许州襄城县辛自修此时已不在人世,并非同一人。
  18. 《永春县志》载为正白旗
  19. 然泉州历史网其为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人,与贵州说迥异。
  20. 并非乾隆年间即已逝世的镶黄旗满洲人盛安
  21. 《重纂福建通志》仅收录至徐耀,后续知府记载散见各处,名单不全。

参考文献

  1. 〈清代前期厦防同知与闽台交互关系初探〉,《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第1期,2014,吕俊昌
  2. 《厦门市志》 卷二 第二章 第一节 宋至清代区划
  3. 〈清代厅制研究〉,1995,吴正心
  4. 《泉州府志》,卷二十四军制,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怀荫布
  5. 《漳州府志》,卷二十二兵纪一,光绪三年(1877年),沈定均
  6. 《泉州府志》,卷二十六文职官上,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怀荫布
  7. 《重纂福建通志》,卷百之三,道光九年(1829年),陈寿祺
  8. 〈《清史稿˙地理志》府州厅县职官缺分繁简订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五本,第三分,页633-638,1994,刘铮云
  9. 〈《清史稿˙地理志》府州厅县职官缺分繁简订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五本,第三分,页638,1994,刘铮云
  10. 《重纂福建通志》,卷百之七,道光九年(1829年),陈寿祺
  11. 《重纂福建通志》,卷百一十,道光九年(1829年),陈寿祺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