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

淡水河台罗:Tām-tsuí-hô;四县腔:Tam suiˋ hoˇ),别称淡江稻江,是位于台湾北部的河流,干流长158.70公里[1],为台湾第三长之河流,仅次于浊水溪高屏溪;流域面积2,726.00平方公里[1],遍布新北市台北市基隆市大部,桃园市南部,新竹县后山地区与宜兰县小部,亦为台湾第三大河,被列为中央管河川,是北台湾最重要的河川。淡水河流域内人口近八百万,超过中华民国全国三成人口,工商业发达,是台湾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

淡水河
Tamsui River
河流
[[File: Tamsui River’s mouth during a shower.jpg|300pxpx|none|淡水河出海口,左岸为八里区,右岸为淡水区 {{|}}]]
淡水河出海口,左岸为八里区,右岸为淡水区
名称起源:1628年,西班牙人为拓展海权及进行殖民,占领淡水,并命名为「卡百多尔」(Casidor),淡水河则命名为「契马诺」(Kimalon),翌年建圣多明哥城(San Domingo,民间称红毛城),其中契马诺意即「淡水河」。
绰号:淡江、稻江
国家  中华民国台湾
地区 台湾北部
基隆市 · 新竹县
Municipality 台北市 · 新北市 · 桃园市
属于 中央管河川
支流
 - 左侧支流 大汉溪 · 塭子川 · 噶玛兰坑溪 · 乌山头沟 · 龙形溪 · 艋舺溪 · 观音坑溪 · 洲子尾沟 · 二重疏洪道 · 西门沟
 - 右侧支流 基隆河 · 新店溪 · 米粉寮溪 · 子内溪 · 鼻头溪 · 黄高溪 · 竿蓁林溪 · 八势溪 · 高厝溪 · 树梅坑溪 · 中港河
城市 台北市 · 新北市三重区 · 芦洲区 · 五股区 · 板桥区 · 土城区 · 新庄区 · 淡水区 · 八里区 · 树林区 · 新店区 · 中和区 · 永和区 · 汐止区 · 莺歌区 · 三峡区
地标 关渡大桥
主源 大汉溪
 - 位置 新竹县尖石乡品田山
 - 海拔 3,524 m(11,562 ft
 - 坐标 24°25′45″N 121°16′00″E
次源 新店溪
 - 位置 新北市双溪区莺子岭
 - 海拔 700 m(2,297 ft
 - 坐标 24°54′44″N 121°48′28″E
其他源头 基隆河
 - 位置 新北市平溪区分水仑
 - 海拔 300 m(984 ft
 - 坐标 25°01′06″N 121°42′21″E
汇合点 江子翠(大汉溪与新店溪)
关渡(淡水河与基隆河)
 - 位置 新北市板桥区
 - 海拔 1 m(3 ft
 - 坐标 25°02′27″N 121°29′05″E
河口 台湾海峡
 - 位置 新北市淡水区油车口
 - 海拔 0 m(0 ft
 - 坐标 25°10′49″N 121°24′22″E
长度 158.7 km(99 mi
宽度 1.25 km(1 mi
深度 4 m(13 ft
容积 1 m3 (35 cu ft)
流域面积 2,726 km²(1,053 mi²
流量
 - 平均流量 180 /s(6,357 ft³/s
 - 最大流量 25,000 /s(882,867 ft³/s
 - 最小流量 101.42 /s(3,582 ft³/s
淡水河与其支流的关系图
网站:水利署第十河川局 - 淡水河
台湾语言写法及拼音
汉字淡水河
注音
台语罗马字
客罗

淡水河发源自位于雪霸国家公园内的品田山(标高3,529公尺)上。淡水河分别有三大支流:大汉溪基隆河新店溪。大汉溪与新店溪流经于新北市板桥区江子翠汇流后即称为淡水河,淡水河于关渡纳入基隆河后,向北流向淡水油车口而注入台湾海峡。一般所称广义的淡水河,是指整个淡水河水系而言;而狭义的淡水河,则是指江子翠到油车口河段。此段长度仅23.7公里,却是台湾少数河面宽广、流速稳定与可进行水运的河流。

早期淡水河肩负台北盆地的水运重任,近代以降的淡水河则兼具供给台北都会区民生用水、农业灌溉都市排水及防洪等功能,中下游则成为排水集污之河道。淡水河流域近三百年的开发历史,包括人口成长、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趋势,均与淡水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历史

19世纪末期淡水英国领事馆远眺淡水港

淡水河流域周围的原住民凯达格兰族,早在汉人未移住台湾之前,即已开始利用「艋舺」(独木舟之类的小船)往来于河流之上[2]。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大清帝国统治台湾,台北盆地长期属于诸罗县管辖,未派驻官府管理,1708年始由漳、泉移民垦殖大加蚋堡松山八芝兰等地区[3]。18世纪淡水河及其支流的舟楫之利、民生灌溉与渔获,使得许多沿岸聚落因此得以发展,如当时北台湾首端口沪尾与沿岸的艋舺大稻埕八里坌三脚渡中港街与内陆的枋桥大姑陷等城镇的兴起。清领初期,整个台北盆地对外连系,都是倚赖淡水河及其支流所形成的水运系统,船只可上溯直达新庄的头前埔。1767年以后,因为淡水河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淤积河床,大汉溪河床渐高,新庄水岸淤积,船只航行不便,开发及贸易重心逐渐移到艋舺大稻埕。1857年英法联军攻击下,清廷被迫开放淡水、基隆等五口通商。1882年(光绪八年)创建台北府城。当时除了台湾巡抚衙门台湾布政使司衙门、文武庙、巡检司等官府建筑之外,台北城内仍大多为稻田,尚未开发。城外仅有艋舺(台北西门至淡水河右岸)较多人为活动[3]。后来,艋舺也因为淡水河沙淤积日益严重而无法泊船,市况渐衰而没落,台北物资集散地的通商机会让给了大稻埕,形成所谓的「沉艋舺、浮大稻埕」。

日本依照马关条约于1895年接收台湾,开始了台湾日治时期,根据1906年日治初期绘制的台湾堡图,当时淡水河流域农耕普遍,除台北城与艋舺、大稻埕大口岸商业繁盛外,还有沪尾街、士林街、锡口街、水返脚街、暖暖街、大龙峒街、枋桥街、大嵙崁街与新庄(海山口)、三角涌莺歌石树林景尾木栅深坑新店仔港仔嘴瑞芳等水岸聚落点,交易农村的生产、生活必需品,至于聚落点之外的河滨土地仍大多为农耕使用[3]。1912年,台湾总督府成立「河川调查委员会」,对包括淡水河在内的九大河川进行调查,打开淡水河的治水工程。

19世纪末期,淡水河航道逐渐淤塞,水利运输逐渐被铁路桥梁取代,渡口因此没落;直到战后初期的淡水河已几无航运功能。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人口骤增,新店溪、大汉溪中下游发展出永和、板桥等密集的住宅区,农业灌溉水圳逐渐淤积加盖与陆地化,新店板桥新庄三重等市镇逐渐发展为民生工业区。60年代开始,随城市发展,大量废水往河里排泄,淡水河开始遭受污染,最严重时更有「黑龙江」之恶名[4]

1980年代末期,淡水河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整治工程[5]。现今,河水品质虽未全面恢复,但已持续改善中[6]。流经都会区的淡水河沿岸设均有大型的河滨公园[注 1]与自然保留区。蓝色公路水上巴士的开辟,使河面上再度点缀着航行的舟船。让淡水河成为更加完善的环境教育、生态基地是未来永续发展的方向[7]

流域地理

淡水河水系流域图
台北盆地卫星图像:右上方河流为基隆河,图片下方之河流各为大汉溪(左)及新店溪(右),两条河川汇流一带区域即为新北市政府所在地板桥区;中间汇流之河川为淡水河,左侧为三重区芦洲区 ,右侧为台北市区;台北市区正下方为双和地区(中和区永和区)以及新店区,图片中大汉溪沿岸左侧地区为新庄区树林区
淡水河空照图,图片左下角为板桥江子翠,为大汉溪新店溪汇流处,图片中间为芦洲三重,右侧为社子岛,右下方为台北市中心

淡水河流域位于台湾北部,流域面积2726平方公里,面积占全台湾的百分之七点六[8],东北及西北以大屯山观音山等与北海岸相隔,东南以阿玉山红叶山等与兰阳溪为界﹐西南以品田山大霸尖山等与大甲溪大安溪头前溪诸溪为邻,流域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倾斜,流域内著名的山岳有四堵山(海拔933公尺)、烘炉地山(海拔1166公尺)、阿玉山(海拔1419公尺)、栖兰山(海拔1942公尺)、巴博库鲁山(海拔2101公尺)、塔曼山(海拔2130公尺)、拉拉山(海拔2030公尺)、北插天山(海拔1740公尺)、南插天山(海拔1907公尺)、李栋山(海拔1913公尺)、及大霸尖山(海拔3505公尺)等,森林资源丰富[8]。淡水河流域内海拔起伏,自南势溪的五百余公尺,到大汉溪的三千余公尺不等[9]。流域之平均年雨量为2966.1mm,丰水期五至十月,雨量约为1883.5mm,占全年总雨量之63.5%,枯水期十一至四月,雨量约1082.6mm,占全年总雨量之36.5%,各月雨量分配相当均匀。由于降雨充沛,季节分配稳定,全年无明显的干旱季节,故造就了淡水河全年稳定的流量的景观[10]

在古新店溪与古大汉溪形成时,出海口附近仍是一片汪洋,六万年前的一场地质构造运动,使得古新店溪口的三角洲隆起,形成林口台地,台北盆地陷落,原本朝桃园台地出海的古大汉溪失去了源头成了断头河[11]。而古新店溪转往北流,同时加速了上游的向源侵蚀作用,源头逐渐向南切割山谷,于是越来越靠近山谷另一边的古大汉溪。大约在三万年前,于石门发生河川袭夺,古新店溪切穿山谷,地势较低的古新店溪将古大汉溪袭夺,大汉溪于石门附近直角转弯,下游的大汉溪改道北流,转向北北东流入台北盆地[12]。台北盆地下陷形成后,从今日的士林到基隆一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该地区的河流也朝低处往士林而去,附近新店溪的支流顺势将基隆河引进了台北盆地,河流向源侵蚀,新店溪袭夺了基隆河,形成今日淡水河水系的大致轮廓。

淡水河水系主要由大汉溪新店溪基隆河三大支流汇集而成,并以大汉溪为干流,大汉溪同时也是最大的支流,三大支流分别由北、东、南三个方向流进台北盆地。新店溪与大汉溪合流点位于板桥区江子翠,汇合后以下河段称为淡水河本流,也就是狭义的淡水河。大汉溪与新店溪汇流后,河面相当宽广,由上游至下游依序分别经过中兴桥忠孝桥台北大桥中山高速公路淡水河桥重阳桥,右岸经过台北市万华区大同区士林区社子等地,而左岸则经过三重区芦洲区等地。其中,一座被称为「台北岛」、约30多公顷(10万坪)大的沙洲岛位于淡水河中兴桥忠孝桥之间[13]。淡水河流至关渡五股附近再导入右方的基隆河,五股狮子头附近河宽约550公尺。过了关渡与狮子头隘口后,淡水河河床豁然宽广,于淡水一带宽度达1,250公尺,直至河口。淡水河下游呈弧状向西北方流去,下游右岸为淡水区,境内源自大屯火山群之诸溪流中,竿蓁林溪黄高溪鼻头溪子内溪米粉寮溪等小型溪流注入淡水河。下游左岸为八里区,境内有发源自观音山并注入淡水河的短浅小溪沟,包括西门沟乌山头沟蛇子形沟艋舺溪等,均属于小溪沟,大多溪短而水少[14]。出海口右岸位于淡水区沙仑与油车口附近,出海口左岸位于八里区挖子尾,最后注入台湾海峡。从江子翠至油车口的淡水河主流长度约为23.7公里,若由发源地品田山到出海口长约158公里,出海口年平均迳流量约为66亿立方公尺[8]

由于淡水河流域汇集二千七百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各种水流,注入面积仅约240平方公里的台北盆地,故台北盆地于豪雨来临时洪患特多,必须沿着淡水河及其支流两岸兴建堤防以防止洪水流入台北都会区,也必须兴建排水沟、抽水站等水利工程设施以防止市区积水、淹水。然而由于因为潮汐地层下陷以及关渡、台北大桥中山桥等水流瓶颈,洪水无法顺利流出台北盆地,因而又须辟建二重疏洪道员山子分洪道等大台北地区防洪计划,借以维持台北都会区正常运作[15]。1980年(民国69年)以前,淡水河中上河道无明显人工控制防洪结构物,河道主要冲淤现象系由天然流量、暴雨洪水所形成。1980年开始,依照「台北地区防洪计划建议方案」内容运行淡水河流域洪水防治计划,至1999年工程完成。淡水河沿岸堤防亦大致完成200年重现期洪水防治目标,此后淡水河整体河道冲淤特性明显受两岸堤防束限,洪水不再自由漫溢。另2004年完成基隆河上游「员山子分洪工程」,自此淡水河防洪体系更趋于完整[16]

自淡水河下游南岸的观音山俯瞰,北岸为大屯火山群的面天山;左侧是出海口,右侧为基隆河汇流口与社子岛。南岸的聚落为八里,北岸为淡水。

三大支流

大汉溪

大汉溪为淡水河的主流,其最远源流名为塔克金溪(泰岗溪),位于新竹县尖石乡境内,先向东北后转西北流,与另一支流萨克亚金溪(白石溪)会合后,改称马里阔丸溪(玉峰溪),再往北转东流至桃园市复兴区境内,与另一支流三光溪会合后,始称为大汉溪。随后往北流入石门水库,经鸢山堰后纳三峡河,成为板新水厂的供水来源,流到江子翠(港仔嘴)汇流新店溪,合称淡水河。

新店溪

新店溪上游为北势溪,发源于莺子岭,向北转西流至龟山附近,与支流南势溪会合后,始称新店溪。往北流经屈尺、直潭、新店,在景美附近导入另一支流景美溪后,向北转西流至江子翠附近注入大汉溪。

基隆河

基隆河本身发源于新北市平溪区的分水仑[17],但其水系最远源流则为其支流芊蓁林溪,发源于平溪区狮公髻尾山(又名火烧寮山)东偏北侧[18],往东北流至岭脚寮汇集基隆河本流后,往东北东流经瑞芳区,在基隆市暖暖区附近转向西流。穿越汐止区之后进入台北盆地,横贯台北盆地北侧后,于社子北端注入淡水河。

支流名称干流长度(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坡度年雨量(mm)计划流量(cms)年迳流量(m³)
基隆河86.44911:2204,0003,69017.2亿
新店溪829161:543,30010,80022.8亿
大汉溪1351,1631:372,43013,80018.6亿

淡水河于流出台北盆地出口处西侧原有狮子头隘口,后因拓宽淡水河道工程而炸毁。邻近支流洲子尾沟观音坑溪原本先导入另一支流塭子川,再行导入淡水河[19]。狮子头隘口炸毁后,河道改变成现况之各自导入淡水河。

流经行政区

淡水河
左/右侧支流
溪流名称 长度(km) 流域面积(km²) 流量
(m³/s)
导入 流经地区
淡水河上游
大汉溪水系
-大汉溪1351,16320淡水河新北市三峡区莺歌区树林区土城区板桥区新庄区三重区
桃园市复兴区龙潭区大溪区龟山区八德区
宜兰县大同乡
新竹县尖石乡关西镇
--塔寮坑溪1129大汉溪桃园市龟山区
新北市树林区新庄区
--三峡河28.511.8大汉溪新北市三峡区
--横溪105.7三峡河新北市三峡区
--大豹溪22.5三峡河新北市三峡区
--三光溪大汉溪桃园市复兴区
宜兰县大同乡
--马里阔丸溪(玉峰溪)20.2大汉溪桃园市复兴区
新竹县尖石乡
--塔克金溪(泰岗溪)马里阔丸溪新竹县尖石乡
--萨克亚金溪(白石溪)马里阔丸溪新竹县尖石乡
--莺歌溪8.521.01大汉溪新北市莺歌区
桃园市龟山区
--草岭溪大汉溪桃园市大溪区
--打铁坑溪大汉溪桃园市龙潭区
--三民溪大汉溪桃园市大溪区复兴区
--霞云溪大汉溪桃园市复兴区
--宇内溪大汉溪桃园市复兴区
--义兴溪大汉溪桃园市复兴区
--雪雾闹溪大汉溪桃园市复兴区
--宝里苦溪大汉溪桃园市复兴区
--卡拉溪大汉溪桃园市复兴区
淡水河上游
新店溪水系
-新店溪8192197.2淡水河新北市新店区乌来区深坑区石碇区平溪区坪林区中和区永和区板桥区
台北市文山区中正区万华区
--景美溪28113.7222.6新店溪新北市深坑区石碇区
台北市文山区
--指南溪景美溪台北市文山区
--永定溪景美溪新北市石碇区
--乌涂溪景美溪新北市石碇区
--崩山溪景美溪新北市石碇区
--北势溪50310新店溪新北市双溪区坪林区石碇区新店区
--南势溪45332新店溪新北市乌来区、新店区
--桶后溪30南势溪新北市乌来区
--阿玉溪桶后溪新北市乌来区
--南势角溪8新店溪新北市中和区永和区土城区
--瓦磘沟4.7南势角溪新北市中和区永和区
--二八张沟南势角溪新北市中和区土城区
--中原沟新店溪新北市中和区
--安坑溪9.75新店溪新北市新店区
--青潭溪9.75新店溪新北市新店区石碇区
--磺窟溪4.25新店溪新北市新店区
--平广溪7.5新店溪新北市新店区
--粗坑溪新店溪新北市新店区
淡水河中游
基隆河水系
-基隆河9649339.5淡水河新北市平溪区汐止区
台北市南港区内湖区松山区中山区士林区大同区北投区
基隆市暖暖区七堵区
--外双溪基隆河台北市北投区士林区
--磺溪外双溪台北市北投区士林区
--松溪2.934.5磺溪台北市北投区士林区
--石角溪5.84外双溪台北市士林区
--新安溪5.7外双溪台北市士林区
--菁礜溪2.10.45外双溪台北市士林区
--内双溪外双溪台北市士林区
--内厝溪4.22.4内双溪台北市士林区
--大坑溪基隆河台北市南港区
新北市汐止区
--芊蓁林溪基隆河新北市平溪区
--贵水二溪基隆河台北市北投区
--磺港溪10基隆河台北市北投区
--内沟溪5.57基隆河台北市内湖区
新北市汐止区
--草滥溪基隆河新北市汐止区
--下寮溪基隆河新北市汐止区
--北峰溪基隆河新北市汐止区
--叭𪡏溪基隆河新北市汐止区
--北港溪基隆河新北市汐止区
--康诰坑溪5.445.5基隆河新北市汐止区
--智能溪基隆河新北市汐止区
--礼门溪1.80.77基隆河新北市汐止区
--茄苳溪基隆河新北市汐止区
--乡长溪基隆河新北市汐止区
--保长坑溪基隆河新北市汐止区
--鹿寮溪基隆河基隆市七堵区
--玛陵坑溪基隆河基隆市七堵区
--拔西猴溪基隆河基隆市七堵区
--大武仑溪基隆河基隆市七堵区安乐区
--暖暖溪基隆河基隆市暖暖区
--𫙮鱼坑溪基隆河新北市瑞芳区
--深澳坑溪基隆河基隆市信义区
新北市瑞芳区
--新寮溪基隆河新北市平溪区
--灰窑溪基隆河新北市平溪区
--三坑溪基隆河新北市平溪区
淡水河中游
塭子川水系
-塭子川1389淡水河新北市五股区
桃园市龟山区
--旧塭子川塭子川新北市五股区
--五股坑溪6.310.8塭子川新北市五股区
--大窠溪塭子川新北市五股区泰山区林口区
桃园市龟山区
--中港排水沟2.616大窠坑溪新北市新庄区
--贵子坑溪中港排水沟新北市新庄区
淡水河中游-二重疏洪道7.74.24淡水河新北市五股区新庄区三重区芦洲区
-洲子尾沟二重疏洪道新北市五股区芦洲区三重区
-观音坑溪6.29.2淡水河新北市五股区
-中港河淡水河台北市北投区
淡水河下游-西门沟淡水河新北市八里区
-树梅坑溪10淡水河新北市淡水区
-高厝溪淡水河新北市淡水区
-八势溪淡水河新北市淡水区
-艋舺溪淡水河新北市八里区
-竿蓁林溪淡水河新北市淡水区
-龙形溪淡水河新北市八里区
-黄高溪淡水河新北市淡水区
-鼻头溪淡水河新北市淡水区
-乌山头沟淡水河新北市八里区
-子内溪淡水河新北市淡水区
-米粉寮溪淡水河新北市淡水区
-𤩲玛兰坑溪淡水河新北市八里区

水质

1970年代,因台湾经济起飞,淡水河流域设立了许多重工业工厂,导致淡水河遭受严重的工业污染。近年来新北市政府致力整治,水质已渐渐改善,但仍有中度污染的程度[20]。2013年3月22日,台北市自来水处公布多项数据,阐述近年来台北市水资源保育之成效。2012年台北市水质浊度仅达0.0137NTU(国家标准水平均浊度为2NTU),此数据不到国家标准的千分之7。市民每日每人用水量,自2007年的352公升,降到2012年的335公升(为20年来最低)。污水接管率突破70%,管线长度相当于2.5条「中山高速公路」,污水处理量相当于0.63座「翡翠水库」的量。河川水质指针(RPI),自2007年的「7.88」,改善到「4.63」,改善幅度41.3%(为30年来水质最佳)。河鱼鱼种,自2007年调查的「56种」,增加至2012年的「87种」。[21]

水运

淡水河水系主要码头图

淡水河由于河面宽广、流速与流量稳定且具有全年不断流的特性,为台湾少数具有航运功能的河川。具有丰沛水量便于船运的淡水河及大汉溪、新店溪、基隆河三大支流流域,使当年原住民凯达格兰族人与渡台汉人移民,获得极佳的生活领域。因水运之利而兴起的河港街庄,与往后淡水港的对外贸易及台北都市发展息息相关[22]。日治时期以前的淡水河,河道深广船只畅行无阻,不只沿岸各乡镇的交通仰赖淡水河的水运;对海外的贸易通商,也利用淡水河的河道运输[23],明朝清初的时候,基隆河水运可以从淡水河通到暖暖,再换路到基隆,清末基隆河仍然是基隆锡口、基隆到至大稻埕之间货物及人员运输的主要航线[24],在清代航运可沿大汉溪上达大溪。但随着地理环境之变迁,淡水河流域河道逐渐淤积,渐渐无法胜任航运的需求。目前淡水河水运集中在大稻埕码头、关渡码头,以及淡水与八里渡船头之间两岸居民联系交通。

以下列出目前淡水河河段的码头与航线。

码头名称 所在地 所在地区 行驶方向
蓝色公路
大稻埕码头 Dadaocheng Pier 台北市 大同区 大稻埕 →往忠孝码头淡水港
关渡码头 Kuantu Pier 北投区 关渡 →往淡水港淡水渔人码头
淡水港 Tamsui Pier 新北市 淡水区 淡水老街 →往淡水渔人码头八里左岸、关渡码头
八里左岸码头 Tamsui Pier 八里区 八里左岸 →往淡水港淡水渔人码头关渡码头
忠孝码头 ChungHau Pier 三重区 忠孝桥 →往大稻埕码头、华江码头八里码头

文化资产

淡水河主河道自清朝前即为移民进入台北盆地的重要入口,后来更为进出口贸易的交通动脉,淡水河主河道两岸皆为台北市知名的历史聚落,如艋舺大稻埕等,累积了极为丰富的文化资产,包括传统产业、宗教庙宇、民俗文化与原住民活动等,这些都是淡水河水系丰富的人文面貌与水岸游憩文化资产[16]

淡水八景

淡水河河光山水、风景秀丽,自古为台湾八景之一。同治年间所修的《淡水厅志》中所列八景为「戍台夕阳」(红毛城)、「屯山积雪」(大屯山)、「坌岭吐雾」(观音山)、「剑潭夜光」(剑潭)、「淡江吼涛」(淡水港口)、「芦洲泛月」(鹭洲)、「关渡分潮」(关渡)、「峰峙滩音」(汐止)。其中「淡江吼涛」就是形容涨潮时淡水河口的气象,此八景迄至日治时期不变。1966年(民国五十五年)由当时的淡水镇秘书李育钧依其所见,重定淡水八景,刊载于1966年(民国55年)12月5日的《征信新闻报》,其中「海口咽日」是淡水夕阳映照在淡水河口上,为淡水八景之一;「烟雨孤帆」则是指淡水河到了淡水逐渐宽广,海天一色,特别冬雨天,「云层阴郁,益增山色空蒙。纵目烟波画处,正一帆风满,施施然若将何之,一缕轻愁,万里雄心,自凸付诸江上孤帆也」[25]。2011年,淡水区公所举办「2010淡水新八景征选系列活动」,选出新的淡水八景,其中「河口霞天」是指淡水河波光粼粼,水面渐渐开展,到河口一带注入大海,呈现海阔天空的胜景[26]

淡水河红树林自然保留区

淡水河流经至关渡基隆河会合,沿途形成华江桥下、关渡、竹围等沙洲地。淡水红树林位新北市淡水区竹围,是淡水河与基隆河交汇的出海口处。淡水河竹围河段是淡水及咸水交汇处,于河滩上长了许多的水笔仔,也就是俗称的红树林植物,而这些植物伴随着带来了许多沼泽生态系,例如招潮蟹弹涂鱼及水鸟等,是世界分布最广的水笔仔纯林,也是台湾北部最重要的水鸟与红树林保护区。

挖子尾自然保留区

挖子尾自然保留区位于新北市八里区,位在淡水河口左岸,水笔仔拦截淡水河挟带之大量泥沙及有机物,形成一片沼泽地,为典型之河口生态系

关渡自然保留区

关渡自然保留区位在关渡堤防南侧的基隆河口沼泽区,淡水河与基隆河的汇流处,面积55公顷,行政区属于台北市北投区关渡里,为水鸟及栖息地保护区,也是台北市唯一自然保留区。

台北市野雁保护区

台北市野雁保护区位于台北市新店溪沿岸,位于台北市中兴桥永福桥水域,1993年,台北市政府将中兴桥至华中桥一带、面积203公顷的河川地公告为「中兴桥华中桥野生动物保护区」。1997年,保护区往新店溪上游扩增至永福桥,面积达245公顷,并更名为「台北市野雁保护区」,保护区旁开辟龙山、双园、华中河滨公园及华江雁鸭自然公园,为淡水河流域重要野鸟栖地之一。

淡水河水系主要河川

秋山春水所绘《淡水河岸》

以下由下游至源头列出水系主要河川,其中粗体字为主流河道。

主要桥梁隧道

1888年台北大桥正式动工,1889年由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兴建完工,链接了三重埔(今三重区)与台北大稻埕,为一木桥,是横跨淡水河的第一座桥梁。1895年日本接收台湾,称该桥为淡水桥。1920年4月3日重建木桥,将淡水桥改名台北桥。1921年2月,台湾总督府决定着手重建台北桥,改为铁桁架桥,1925年6月18日通车。1966年7月台北桥锈蚀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决议拆除旧桥,重建新桥,1969年11月15日,台北桥改建完毕并通车,由铁桥改为水泥桥。

1955年以前跨越淡水河两岸的桥梁仅有一座台北大桥,随着人口快速增加与都市发展,台北桥已不足以承载庞大的交通流量,政府决定兴建中兴桥,中兴大桥是台湾战后时期完成的第二座大桥,也是跨越淡水河的第二座桥梁,1958年10月4日正式通车。

目前淡水河主流自江子翠以下河段,分别有中兴大桥忠孝大桥台北大桥淡水河桥重阳桥关渡大桥等六座桥梁。政府并已计划在淡水河出海口兴建一座以淡水河之名来命名的淡江大桥

水利设施

水库坝堰

大汉溪流域的石门水库

以下由下游至源头列出水系主要水利设施:

水力发电厂

桂山电厂,系引用南势溪水发电,发电后尾水排入北势溪

淡水河流域中,新店溪的溪水呈绵延浚道的曲路,在台湾早期水力发电事业开发中扮演重要角色。

  • 1903年,台湾总督府成立「台北电气作业所」,开始在南势溪北势溪汇流至新店溪之「双溪口」建造龟山发电厂,1905年7月工程正式完工,并架设龟山至台北间电压11kV、长16.5公里的输电线路,送至古亭变电所降压为100V后送进台北的用户端,台北三市街(台北城大稻埕艋舺)开始试送电,9月11日渐增加点灯,10月15日三市街皆大放光明,台北成为台湾第一个有电灯的城市,奠定台湾现代化的基础。

至于大汉溪流域中,其平均坡降1:37,河床坡降较陡,水力蕴藏亦十分丰富[27],目前已开发者有荣华坝、义兴电厂与石门多目标水库工程,而台电公司石门发电厂则管理石门电厂与义兴电厂两处机组。

淡水河流域各水力电厂列表
名称地区水源兴建年代落差
(公尺)
发电机组机组数量单机用水量
(CMS)
设备容量
MW
年发电量
(万度)
水坝备注
桂山发电厂桂山机组新北市新店区南势溪1939年53.8竖轴法兰西斯式水轮发电机215.95138,100桂山坝川流式
乌来发电厂新北市乌来区南势溪1942年91.8竖轴法兰西斯式水轮发电机21622.512,000罗好坝
阿玉坝
调整池式
小粗坑发电厂新北市新店区新店溪1907年21.78竖轴卡布兰式水轮发电机127.0853,500粗坑坝川流式
翡翠发电厂新北市新店区北势溪1985年111.35竖轴法兰西斯式水轮发电机11027022,000翡翠水库水库式
石门发电厂桃园市龙潭区大汉溪1964年84竖轴法兰西斯式水轮发电机2137.29021,000石门水库水库式
义兴发电厂桃园市复兴区大汉溪1977年157竖轴法兰西斯式水轮发电机131.634021,300荣华坝调整池式

河滨休憩

自行车道

台北市政府自2002年(民国91年)开始推动串连台北市河滨自行车道,完成环绕台北市淡水河流域,包括淡水河、基隆河景美溪新店溪,南起景美、东自内湖,沿着河岸二侧向下游延伸至关渡湿地,形成总长约111公里之河滨自行车道,分别为「基隆河左、右岸亲水自行车道」、「关渡、金色水岸、八里左岸自行车道」、「景美溪左、右岸亲子生活自行车道」、「社子岛环岛与二重疏洪道自行车道」、「双溪生活水岸自行车道」及「新店溪、大汉溪与淡水河自行车道」等6条游憩路网[28]。而新北市政府亦规划包括数条供给民众休闲及运动使用的自行车专用道路,包括沿着「金色水岸自行车道」、「八里左岸自行车道」、「二重疏洪道环状自行车道」、「大汉溪自行车道」、「汐止自行车道」皆是沿着新北市境内之淡水河流域所辟建的自行车道[29]

河滨公园

二重疏洪道

新店溪
基隆河
大汉溪

文化影响

文学

  • 王昶雄《淡水河之涟漪》
  • 林文义《记忆的河流》、《母亲的河──淡水河记事》、《从淡水河出发》

音乐

照片集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淡水河

注释

  1. 诸多为昔日旧垃圾场、工厂(寮)与违建户改建而成。

参考文献

  1. . 水利署第十河川局. 2014-05-02 [2014-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台湾)).
  2. . [2014-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6) (中文(台湾)).
  3. 林雨庄. . 永续河川 - 台湾永续环境. [2014-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6) (中文(台湾)).
  4. . [2013-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5. . [2013-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6. 污水下水道用户接管普及率 存盘,存档日期2013-10-29.
  7. 我爱淡水河 存盘,存档日期2013-10-29.
  8. . 台湾永续环境. [2014-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8) (中文(台湾)).
  9. . 水利署第十河川局. [2014-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台湾)).
  10. . 安安免费教学网. [201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2) (中文(台湾)).
  11. .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2014-05-08] (中文(台湾)).
  12. 邓属予、刘聪桂、陈于高、刘平妹、李锡堤、刘桓吉、彭志雄. (PDF). 国立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2004年11月 [2014-05-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5-06) (中文(台湾)).
  13. . 苹果日报. 2012年11月26日 [201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8) (中文(台湾)).
  14. 林一宏. . 八庄大道公. [201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5月12日) (中文(台湾)).
  15. . 新北市水利局. [2014-05-08] (中文(台湾)).
  16. 中兴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经济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编). . 台湾: 经济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 2008. ISBN 9789860168044.
  17. 经济部水利署基隆河整体治理计划:流域概况 存盘,存档日期2007-10-21.
  18. 杨万全,认识淡水河流域的水文,台湾水文论文集,2000年5月,第524页
  19. 杨万全,台北盆地零公尺地区的问题,台湾水文论文集,2000年5月,第114页
  20. . 新北市政府环境保护局. [2021-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21. . enews.epa.gov.tw. [202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中文(台湾)).
  22. 王世庆. .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 1996. ISBN 9789576714801.
  23. . 新北市政府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 2011-11-30 [2014-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4) (中文(台湾)).
  24. .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2014-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中文(台湾)).
  25. . 淡水维基馆. [2014-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6) (中文(台湾)).
  26. . 淡水区公所. [2014-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30) (中文(台湾)).
  27. . 水利署第十河川局. [201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台湾)).
  28. . 台北市政府工务局. 2013-05-03 [2014-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8) (中文(台湾)).
  29. . 新北市水利局. [2014-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6) (中文(台湾)).

参见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淡水河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