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忘在莒

毋忘在是中文成语,源自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意指“不忘昔日之苦難”,比喻收復國土、不忘前事[1]

典故来历

春秋时期齐国齐襄公末期,前685年齐大夫连称管至父弑君而立襄公堂弟公孙无知;其南部的小国莒国(都城今日山东省莒县)在春秋时期政治稳定而多外国贵族,齐大夫鲍叔牙遂携公子小白流亡至此。齐国再发政变后,小白返临淄即位,是为齐桓公,后成春秋五霸之首。《管子·小稱》载:“桓公管仲鮑叔牙甯戚四人飲,飲酣,桓公謂鮑叔牙曰‘闔不起為寡人壽乎?’鮑叔牙奉杯而起曰‘使公毋忘出如莒時也,使管子毋忘束縛在魯也,使甯戚毋忘飯牛車下也。’(请主公不要忘记逃亡莒国的那时,请管仲不要忘记在鲁国被绑起来那时,也请甯戚不要忘记喂牛、睡在车子下的那时。)桓公辟席再拜曰‘寡人與二大夫能無忘夫子之言,則國之社稷必不危矣。’”鲍叔牙即提醒齐桓公勿忘当年之苦难。

由於戰國時期齊人在濟西之戰田單復國之間死守莒城即墨,「毋忘在莒」逐漸被訛傳為田單等人堅強復國的故事。

中共建政国府迁台以後,蔣中正時常引用此故事,希望中華民國政府有朝一日能反攻大陸

相关運動

蒋中正中国大陆军事失败退守臺澎金马后,曾发起「克難運動」和“毋忘在莒运动”。1951年12月29日,蔣介石第二次巡視金門期间,應地方人士之請,於1952年1月題頒「毋忘在莒」四字於太武山巔,旨在提醒前線軍民,毋忘在大陆之耻,效法「齊安平君(田單)」之反攻復國精神,并鼓舞臺湾军民光复大陆的士气。[2]蒋介石所谓田单之說可见於1963年9月9日在政工干校讲的“军事教育的目的与宗旨”,然而最早“毋忘在莒”應典出《管子》一書,出自鲍叔牙向齐桓公、管仲、宁戚的祝福和劝告,且當時田單是以即墨為反攻基地,而非莒城。[3]

1964年11月20日,金門國軍發起「毋忘在莒」運動[4]:108。12月20日,蔣介石以「『毋忘在莒』運動的意義和啟示」為題向金門、澎湖官兵及黨政人員發表講詞[4]:108-109。同月,蔣介石蒞臨國民大會年會致詞,以「毋忘在莒」之歷史為證,闡明其反攻復國必勝之信心[4]:109

1965年1月至3月,蔣經國在毋忘在莒運動上發表談話[5]:267。1966年,蔣經國說:「毋忘在莒,就是毋忘敵人、毋忘責任、毋忘目的。這種毋忘在莒的精神,每個人心理都要有這種感覺,有這種想法」[6]:86

中华民国國軍自1974年起每週四上午必須收看華視政治教育節目「國防線上」、「莒光園地」。 1980年10月20日,張學良由總統府秘書長張祖詒陪同訪問金門毋忘在莒。

使用

参考文献

  1. . [2019年9月16日] (中文(臺灣)). 後以毋忘在莒比喻收復國土。{...}後用以比喻不忘前事。
  2. 兩代蔣總統與金門.金門縣政府出版.李錫隆總編.ISBN 957-01-4480-7
  3. 李敖:《蒋介石、蒋经国的“田单症”》
  4. 陳雷等編著,《蔣介石先生年表》,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年6月1日
  5. 茅家琦著,《蔣經國的一生與他的思想演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6. 蔣經國〈我們應當努力的方向〉,1966年1月3日於金門防衛部元月份聯合擴大會講,刊《只有戰鬥才能生存 只有生存才有希望》,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7. .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1).

外部链接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管子·小稱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