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桥

光复桥台湾桥梁,日治时代原名昭和桥,1945年政权转移后改名「光复桥」是板桥最早与台北市相通的桥梁,横跨在板桥埔墘万华加蚋仔之间的新店溪上,连接台北市万华区西园路二段和新北市板桥区中山路二段的桥梁,为市道114号路段之一。双向各二线道,机车与汽车共道,无机车道设计,双向皆有一人行道,可供行人与自行车通行。

光复桥
光复桥
25°01′24.2″N 121°29′17.9″E
承载市道市道114号
跨越新店溪
地点 中华民国台湾新北市板桥区台北市万华区
官方名称光复桥
其他名称昭和桥
维护单位台北市政府
上游桥梁华中桥
下游桥梁华翠大桥
设计参数
桥型斜张式吊桥预力混凝土
全长712(2,336英尺)
20(66英尺)
最大跨度134(440英尺)
跨数4
历史
开通日1933年(昭和8年,当时名为昭和桥
1977年(民国66年)12月1日(目前的光复桥)
统计
通行费
地图
台湾日治时期的台北昭和桥
现今链接台北市万华区及新北市板桥区的光复桥

由于旧有的昭和桥为一座吊桥,为了呈现它原有的风貌,所以在1975年(民国64年)光复桥设计上以斜张式吊桥预力混凝土构造,是远东地区首座采斜张式设计的桥梁,同时是林同炎为台湾所设计的第一座PC构造斜张桥[1]

斜张式桥梁的设计,乃是利用两个相对面达到平衡和谐的美感,加上鲜红的色彩,使光复桥在落成之初造成一股惊艳与热潮。但也由于光复桥的斜张悬臂式结构,使得拓宽或拓建的可能性极小,因此在交通流量呈现饱和状态时,兴建其他桥梁成了唯一解决之道。

历史

煤矿之王山本义信在板桥、街长任内(1924年-1930年)曾不断向台北州陈情希望能解决新店溪上架桥的问题。卸任街长后,继续担任台北州协议会员的山本义信在议会上更力陈建造此桥的重要性,终于在1931年(昭和六年)争取到了二十三万日圆的建桥预算。隔年1932年(昭和七年)「昭和桥」正式动工[2]

  • 1933年(昭和八年),「昭和桥」竣工,桥长369公尺,宽4.5公尺。连接港仔尾至枋桥番社。
  •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昭和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前来接收台湾的中华民国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为了纪念当天收复失土的意义,改名为「光复桥」。
  • 1968年(民国五十七年)十一月一日,因桥龄已久,载重量只有十公吨,早已不堪负荷当时的交通流量,因此开始实施交通管制;大型车辆可行驶,但时速不得超过二十公里,车距不得少于十公尺,最后甚至连汽车也禁止通行,只淮机车与自行车上桥。
  • 1975年(民国六十四年),在台北、板桥间交通量急遽成长的情况之下,于台北市西园路及板桥中山路之间重新兴建光复桥,同时拓宽板桥中山路,以容纳更多车流量。新光复桥全长712公尺,净宽20公尺,包括四线车道(共15公尺)及两侧人行道(各2.5公尺)。
  • 光复桥原先是要配合1977年(民国六十六年)十月二十五日光复节通车,但因部份工程尚未施工完成,乃改于十二月一日通车。不过整座桥梁直到隔年二月才全部完工,共耗资2亿6,360万新台币
  • 光复桥新建完成之初,过桥需收通行费,后来因民众屡屡反应,经由台湾省政府及中央政府同意,于1987年(民国七十六年)一月一日起停止征收过桥费。[3]
  • 1995年(民国八十四年),在本桥发生宪兵遭杀害事件,是为「光复桥事件」。
  • 2010年(民国九十九年)十月二十七日,「光复桥板桥端改建工程」全线通车。改建后崭新的光复桥成为一座红白相衬的钢构预力斜张桥,除将引道提高三公尺外,还增设LED工程信息看板等设备。并于桥两侧配置两座自行车牵引道连接堤外高滩地自行车道,借由牵引道设置,链接自行车路网。[4]

诸元

光复桥主桥4跨3塔,最大跨距134公尺,连同引桥引道全长约1,080公尺,宽20公尺,采RC门型塔柱,高18公尺,辐射椎索斜索,每塔总计8根,桥面系统为6支T型PC梁,红色外观简洁别致[1]

邻近设施

相邻道路

新店溪主要桥梁
西行道路 新店溪 东行道路
市道中山路
板桥区
光复桥

新北市    台北市
西园路
万华区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廖耀宇. (PDF). 技师期刊第61期. 2012年10月 [2014-05-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5-21) (中文(台湾)).
  2. 叶美英. 从「山本氏记念碑」探究在台日人的移民生涯事迹—以山本义信为例.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2010年.
  3. . [2013-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3).
  4. . [2013-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光复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