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仔区
湾仔区(英语:)是香港十八区之一,位于香港岛中部,由湾仔、铜锣湾和跑马地等地合拼而成,为香港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其中,铜锣湾及湾仔是购物娱乐区,湾仔则是早期发展的华人住宅区。湾仔北以大型会议及展览为主,也有少量住宅。
湾仔区 | ||
---|---|---|
区议会分区 | ||
| ||
![]() | ||
坐标:22°16′47″N 114°10′18″E | ||
所在地 | ![]() | |
地区直选选区 | 香港岛东 | |
成立 | 1981年 | |
政府 | ||
• 民政事务专员 | 张雁伶 | |
面积[1] | ||
• 总计 | 10.64 平方公里(4.11 平方英里) | |
人口(2021年)[2] | ||
• 总计 | 166,695人 | |
• 密度 | 15,791人/平方公里(40,900人/平方英里) |


湾仔区主要的住宅区如湾仔和跑马地一带以单幢楼同旧楼为主,而东半山及渣甸山是香港其中一个富豪聚居地。根据2021年人口普查,湾仔区人口以约166,695人成为全港人口最低的一区,亦是香港十八区中收入第二高的地区[3]以及全港第二高学历的地区,46.2%人口持专上教育学位课程。 [3]
过往许多香港政府部门选址于湾仔区,唯近年逐渐搬迁到其他区域,如港岛东区和九龙东办公,令湾仔区失去了部分原本的经济中心及政治中心的功能。但仍有部分政府和司法机构位于湾仔区,例如香港警察总部、香港区域法院。
地理
湾仔区东接东区,南接南区,西接中西区,北部水域是维多利亚港。湾仔区由13个选区组成,包括渣甸山、大坑、天后、维园、铜锣湾、乐活、跑马地、鹅颈、爱群、轩尼诗、修顿、大佛口及司徒拔道[4]。
在政府的文档中,湾仔区包括铜锣湾、大坑、跑马地和湾仔四个分区[5]。
要留意铜锣湾东面包括(海底隧道以东、维多利亚公园、港铁天后站)等维园选区的地方、大坑东面尽头励德邨及上林原本都是位于东区,但于立法会于2014年1月22日通过的《二○一三年区议会条例修订令》,原属东区的「维园」及「天后」两个选区,会于2016年区议会选举开始改划入湾仔区议会的范围,届时海底隧道以东、维多利亚公园、港铁天后站、天后庙道著名的侨兴大厦、以及大坑的励德邨及上林都划入湾仔区。
历史
区界设置
香港政府在2016年一届的区议会取消委任制,湾仔区的议员数目将由13人下降到11人,而事实上湾仔区的人口只得15万,是全港最少的区份,祇有中西区人口( 25万 )一半多些,以及东区的4份1[6],扣除人口减少的议席,应只余下9人[7],因为人数太少,不足以应付正常区议会的运作,而且浪费政府资源,必须在人口过多的东区抽取一些邻近湾仔的区份再集成以维持湾仔区的正常运作,而另一个建议便是湾仔和中西区合并,但中西区人口已接近港岛四份一,人口已达合理水平,合并后亦有区份过大以及不合理资源分配的问题,所以不少意见便支持湾仔区的铜锣湾和东区的铜锣湾(三个分区)以及北角(七个分区)合并,使人口增长回30万,比中西区和南区略多,以及使人口回到全港岛四份一的水平,加上湾仔和铜锣湾一带比中西区以西区为主的地缘更相近,合并后又使东区人口下降到43万,即全港岛1/3多些[8],亦有建议湾仔首先并合属铜锣湾的两区[9]以至四区而改名铜湾区[10]以免湾仔区因为人口太少而被取消区份。香港实行地区行政时,区议会选区区界的最初设置是考虑到分区人口和康乐设施,但因为中国大陆政局动荡,柴湾、南区人口急增,南洋华侨及其中国大陆亲属又不停迁入中西区和东区,湾仔区没有大量人口加入,又加上市区重建,人口迁出到外区的新建屋苑,人口慢慢成为全港最少的地区。港英政府在1990年代便尝试重新划分东区以及湾仔区的区界[11]。湾仔和铜锣湾位于原维多利亚城东面,早期维多利亚城的边界在炮台山,炮台山的作用在于保护维多利亚城,随住香港人口由清末的20万扩展到抗日战争的160万,香港岛的建城区一直扩展到鲗鱼涌,维多利亚城的概念在清末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湾仔区以及东区的概念,湾仔区则包括湾仔市区,东区则包括跑马地、铜锣湾、北角(包括鲗鱼涌)。
民政事务专员
现任湾仔区民政事务专员为张雁伶女士,于2023年1月9日接替陈天柱出任该区专员。 [12]
中西区及湾仔政务专员
- 高杰博先生(任期:1982年-1983年)
- 赵婉珠女士(任期:1983年-1984年)
- 林锦光先生(任期:1984年-1985年6月2日)
湾仔政务专员
社区环境

.jpg.webp)


湾仔区是香港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也是开端口至今的娱乐及购物中心。区内娱乐及购物区涵盖湾仔及铜锣湾,而跑马地及大坑一带则主力发展住宅区。
统计数据
人口
根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16],湾仔区的人口数据如下:
|
|
公共设施
基督宗教神学院校
- 建道神学院市区校园
中学
小学教育
|
|
|
|
|
幼儿教育
国际学校
|
|
|
|
|
特殊学校
|
|
|
|
|
旅游


交通
道路
- 干线道路
巴士
专线小巴路线列表 | ||||||||||||||||||||||||||||||||||||||||||||||||||||||||||||||||||||||||||||||||||||||||||||||||||||||||||||||
---|---|---|---|---|---|---|---|---|---|---|---|---|---|---|---|---|---|---|---|---|---|---|---|---|---|---|---|---|---|---|---|---|---|---|---|---|---|---|---|---|---|---|---|---|---|---|---|---|---|---|---|---|---|---|---|---|---|---|---|---|---|---|---|---|---|---|---|---|---|---|---|---|---|---|---|---|---|---|---|---|---|---|---|---|---|---|---|---|---|---|---|---|---|---|---|---|---|---|---|---|---|---|---|---|---|---|---|---|---|---|
港岛专线小巴
|
重建及活化
湾仔旧区内的市区重建及活化,大多由市区重建局主导,包括利东街重建项目。除以上屋苑之外,还有单幢式大小型商住楼,例如嘉荟轩等。位于湾仔茂萝街和巴路士街近百年历史的战前楼「绿屋」被评为二级历史建筑,经市区重建局完成活化后,命名为「动漫基地」,于2013年7月开幕,内里设有动漫艺术家的工作室、活动室、展览空间,以及一个收集印刷及电子漫画书和杂志的资源图书馆,地面则有售卖动漫相关产品的零售店铺,不过由于人流不足导致经营困难,市建局在2018年7月底合约期届满后无声无息停办,并改名为「茂萝街7号」。
参考文献
- . [2021-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6).
- . [2022-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4).
- (PDF). [2021-03-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4-08).
- 杨颖贤. . 香港: 湾仔区议会文化及康乐事务委员会、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和香港小童群益会. : 第12页 (中文(香港)).
- .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9-23).
- .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5).
- .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 .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 .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 . [2013-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9).
- . 太阳报.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 . [2023-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7).
- . 华侨日报 (香港). 1985-05-07: 第二张第二页(6).
- . 华侨日报 (香港). 1987-09-07: 第二张第一页(5).
- . 大公报 (香港). 1987-01-29: 第七版(7).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香港政府统计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