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杆埔

扫杆埔英语:,旧写 Soo Kun Poo),又名扫管莆[注 1],旧称箒管莆[注 2],是位于香港港岛湾仔区的小山谷,邻近大坑渣甸山,北望加路连山,西接跑马地。名称源自该处从前盛产作(即扫杆)用的树木。当地主要设施有香港大球场奥运大楼扫杆埔运动场、运输署扫杆埔驾驶考试中心、印度游乐会东华东院万灵塔马场先友公墓[1]马棚先难友纪念碑)、正民村卫斯理村咖啡园坟场等。

扫杆埔主要设施有香港大球场奥运大楼印度游乐会
以扫杆埔命名的公共设施:扫杆埔运动场

1918年,跑马地马场发生大火,死难者安葬于扫杆埔一带。至二战结束后,港英政府将扫杆埔的白骨坟冢迁往鸡笼湾并进行清理工作后,在原址兴建政府大球场,于1955年激活,至于咖啡园坟场则获得保留。

历史

清朝时,扫杆埔一带称为「箒管莆」,当地原来的地主为上水廖氏族人。廖氏掌有箒管莆后,未对该地进行开荒,而是按俗例将土地租予彭氏,约定首10年不收租,待彭氏族人将荒土种成熟田后,方始收租。由于此地位处海边[注 3],必须靠海堤防止涨潮海水淹浸农田破坏农作物,然而每当廖氏族人前往箒管莆巡视时,都会看见海堤有缺损,导致荒田一直受海水侵蚀,无法种成熟田,而彭氏则借口海堤有缺而拒付田租,并要廖氏修葺海堤。廖氏怀疑彭氏故意毁损海堤以逃避缴租,但由于从上水到箒管莆路途遥远,廖氏难以长期派人监控彭氏,最终决定将田地赠与当地社学,箒管莆变为公有社田,由官府向彭氏收取田租,彭氏后来就在该地建成箒管莆村。[2][3]

交通

区议会议席分布

为方便比较,以下列表会包括大坑礼顿山加路连山、扫杆埔、渣甸山等范围,即由纪利华木球会礼顿道交界起计礼顿道高士威道以南至沿大坑道全段为范围。

年度/范围2000-20032004-20072008-20112012-20152016-20192020-2023
连道乐活道沿线
乐活选区
加路连山道东院道沿线
部份大坑、部份渣甸山及部份乐活选区
高士威道以南至大坑道香港真光中学为止
大坑选区
大坑道香港真光中学沿线
渣甸山选区

注:以上主要范围尚有其他细微调整(包括编号),请参阅有关区议会选举选区分界地图及条目。

注释

  1. 在王崇熙主修的《新安县志》中,<官富司管属村庄>的薄凫林村下有「扫管莆」村名。
  2. 香港掌故专家夏历考证,在古时「埔」多被写成「莆」字,故推测「扫管莆」即今天的「扫捍埔」。参见夏历:《香港东区街道故事》(香港:三联书店,1997),页132至133。
  3. 当时加路连山一带已为海岸线,现今铜锣湾内核区大部分土地都是香港开端口后经填海而得。

参考文献

  1. 湾仔区祷告数据 存盘,存档日期2007-09-29.
  2. 《新安县志》卷二十三<艺文>中所收录由新安知县段𪩘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所写的〈创建文冈书院社学社田记〉中有记载此事。
  3. . [2017年3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10日).

参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