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岭
粉岭(英语:)位于香港新界北部,是粉岭/上水新市镇的一部份)。粉岭原为农田,现在市中心一带已发展为住宅区,昔日的农田现只可在较偏远的村落找到。新界五大家族中的邓氏及彭氏分别定居于粉岭的龙跃头、粉岭楼及粉岭围。
战后香港政府将新界分成27个乡事委员会,粉岭原来属于大埔理民府管治,于1954年由彭富华(太平绅士、彭族原居民)、李昌(新界乡议局创办人李仲庄的儿子)、罗泽棠(客籍原居民)等创立粉岭区乡事委员会,管理辖下的29条乡村及联和旧墟。
粉岭是香港其中一个宗教建筑最丰富的地区,涵盖香港六大宗教中的佛教、道教、儒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重要宗教场所。在新市镇开发前,粉岭也曾是香港上流阶层和外籍人士活动的集中地,从百福村到安乐村都曾有大量别墅建筑,有外籍人士曾成立粉岭狩猎赛马会,粉岭站外面更曾有由退役英军开设的毕打奥餐厅,为1980年代前新界最知名的西餐厅和酒吧。粉岭亦曾是香港北部重要军事基地,曾建有粉岭军营、芬园军营、皇后山军营和新围军营,目前新围军营及其大岭练靶场仍然为解放军驻港部队使用。粉岭南部的和合石有全香港规模最大的和合石坟场,每逢清明节和重阳节都会有大量孝子贤孙前往拜祭先人。
由于粉岭是新界北最早建有火车站的地方,也有通往新界东北打鼓岭和沙头角边境的唯一公路,加上曾有大量英军驻扎,故此在1960年代前多被当时的港英政府及外籍人士认定为新界北的地区中心,地位仅次于大埔,甚至常以「粉岭」之名指代涵盖上水部分和古洞的大片地区,故此在地理学上该地平原名为粉岭低地。在1970年代末新市镇开发前,粉岭和上水大致上以大埔公路粉岭段、扫管埔和灵山为分界[1],但没有具体的自然地理分界,故位于大埔公路以南的年代较久远的建设,如粉锦公路和粉岭高尔夫球场都以「粉岭」命名,甚至远至金钱的新界喇沙中学也曾被俗称为「粉岭喇沙中学」。新市镇发展后由于交信道路网络的变化,上述地方在今天都被视为上水的一部分。现今粉岭与上水的东西分界线南段大概位于扫管埔路、鸡岭村和偷牛山。不过基于坊间使用习惯,一些现今视作位于上水但多年前以「粉岭」命名的场所也不再更名,造成今人在上水能找到以「粉岭」命名的场所和道路的奇特现象。
名字由来
与区内一座古名「大岭山」的地方有关。相传大岭山上有一块石壁,雪白如粉,居于附近的乡民,便称之为「粉壁岭」[2],位于附近的乡村,便成为「粉壁岭村」。天旱时,乡民会带备三牲酒礼,跑到壁前祈求天降甘霖。据说由于有求必应,村民渐渐称这座山为「灵山」。山既已改名,粉壁岭村也被简称作「粉岭村」,粉岭也就逐渐成为附近一带的名称。「灵山」后来又改称「华山」,即现今的上水华山。[3]不过官方记录最早要到清代嘉庆年的《新安县志》时才收录「粉壁岭」之名。
现今粉岭围以北另有一灵山,但该山应非传说中原来之「粉壁岭」,而上水廖氏亦曾有登上华山求雨的历史,惟已可考证最古老的求雨石碑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所立,晚于「粉壁岭」被《新安县志》所收录的年代,但求雨风俗与传说相同,故一定程度上可证明该山为传说中有乡民求雨的「粉壁岭」。根据历史记载,粉岭彭氏约于宋朝末年便在附近的龙山定居,并于明代中叶迁到现址附近先后创建粉岭楼和粉岭围二村[4],与「粉壁岭」一名出现的时间名称吻合,故「粉岭」之名很可能就是由粉岭彭氏先祖所起。香港新界早期的分区并不明确,虽华山耸立之地今属「上水区」,华山与上水围的距离比粉岭围更接近,但因「上水」之名与「粉壁岭」之名出现时期非常接近,不能排除两地名在古代某段时间存在重叠的情况。
地理
粉岭位于新界的东北部,东包括横山脚新村、马尾下、马尾下岭咀、岭皮村及南山,连接沙头角,南包括和合石、龙山及石坳山(部分),与大埔区为邻,西包括蝴蝶山、粉岭围、扫管埔、太平山、彬山及缸瓦甫,毗邻上水,北有恐龙坑、马头岭、松山、横岭及大砍笃而与打鼓岭相邻。粉岭以粉岭站及联和墟为两个商业中心。粉岭与上水、沙头角、打鼓岭组成北区,其中上水和粉岭已发展成为粉岭/上水新市镇,规划上连成一片。
历史









.jpg.webp)
粉岭早期不见经传,南宋时有人开村;而邻近的上水华山,则发现汉代文物, 直到清嘉庆编制的《新安县志》卷二收录「粉壁岭」。粉岭于1898年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随新界一并割让给英国。日占时期粉岭由上水区役所管治。1979年北区升格为18个地方行政区一员,而粉岭是北区的四大分区之一。
- 联和墟
联和墟于1949年由粉岭、沙头角、打鼓岭和部分大埔区村民集资成立。1951年正式建墟。2002年9月26日停止运作。
- 安乐村
安乐村于1915年由香港商人冯镜湖等集资立村,是一条杂姓村落,包括李、邓、冯等姓氏。安乐村是文人道侣聚集及富人修建别墅之区,有镜湖别墅、西河别墅、瑞胜书室、李园、本立园、成法园、三教总学会、安乐祠等,其中于1925年建成的轩辕祖祠最为著名,现已重建为黄帝祠。1980年代,该村的土地逐渐改建成粉岭工厂区(安乐村工业区)。
- 龙跃头
龙跃头是新界五大家族之一邓氏的聚居处,于元朝末年由锦田分迁到龙跃头,开村(即老围)立业至今历800多年,因孙繁衍而在附近另立村庄,成为现时的五围六村。龙跃头的五围是指老围、麻笏围、永宁围、东阁围(或称岭角围)和新围(或称觐龙围),六村则是麻笏村、永宁村(或称大厅)、祠堂村、新屋村、小坑村和觐龙村,五围六村给沙头角公路从中分隔。明朝中叶,龙跃头邓氏势力延伸至大埔海,建有邓孝子祠,清初开设大埗墟[5]。
- 粉岭围
宋朝末年(1120年至1280年期间),新界五大家族之一彭氏家族从潮州揭阳县迁居扺港,初居于龙山,后迁粉岭楼,于明朝万历(1573-1620年)年间定居粉岭围。
- 粉岭区乡事委员会
- 联和墟旧街市
- 粉岭戏院(现已结业)
社区环境

乡村
以下为粉岭乡事委员会的组成村列表:
其他乡村:
政府宿舍
私人屋苑
康体设施
- 北区公园
- 粉岭游乐场
- 粉岭游泳池
- 和兴体育馆
- 粉岭康乐公园
- 粉岭公共图书馆
- 宣道园
公共服务
- 上水警署
- 前粉岭裁判法院
- 粉岭救护站
- 粉岭健康中心
- 粉岭法院大楼
- 粉岭消防局
- 北区政府合署
教育
中学
小学
- 粉岭公立学校
- 宝血会培灵学校
- 上水宣道小学
- 香港正觉莲社佛教正觉莲社学校
- 粉岭官立小学
- 五旬节靳茂生小学
- 凤溪廖润琛纪念学校
- 方树福堂基金方树泉小学
- 圣公会嘉福荣真小学
- 基督教粉岭神召会小学
- 救世军中原慈善基金皇后山学校
- 东华三院曾宪备小学
幼稚园
- 粉岭神召会幼稚园
- 明爱打鼓岭幼儿学校
- 粉岭浸信会吕明才幼稚园
- 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祥华幼稚园
- 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祥华幼稚园
- 东华三院洪王家琪幼儿园
- 保良局庄启程夫人幼稚园
- 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慧光幼稚园
- 基督徒信望爱堂华明幼稚园
- 明爱香港崇德社幼儿学校
- 嘉宝中英文幼稚园(粉岭)
- 保良局戴苏小韫幼稚园
- 九龙城浸信会嘉福幼稚园
- 香港保护儿童会圣诞老人爱心粉岭幼儿学校
- 神召会华人同工联会景盛幼稚园
- 嘉福浸信会幼儿园
- 基督教粉岭神召会恩光幼稚园
- 新界妇孺福利会粉岭幼儿学校
- 香港五常法幼稚园
- 牵晴间培元英文幼稚园
- 真理浸信会何袁惠琼幼稚园
- 邻舍辅导会粉岭幼儿园
- 香港宣教会优质幼儿学校
- 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慧光嘉福幼稚园
- 耀基创艺幼稚园
- 嘉德丽幼稚园(粉岭)
- 好时光幼儿学校(粉岭中心)
- 安基司幼稚园(粉岭)
- 麦克莱国际幼稚园
特殊学校
- 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普光学校
交通
区议会议席分布
由于邻近粉岭的乡村部分地点被发展商收购后,兴建成不同的私人屋苑,日渐城市化、融入粉岭新市镇。这类屋苑往往被划入粉岭的选区范围内,故现时以粉岭所包括的区议会议席亦包括部分原属周边乡村的范围。为方便比较,以下列表主要以百和路、扫杆埔路、马适路、麻笏河及马会道至百和路交界所包围的地区为范围。而现时粉岭主要以粉岭公路及东铁线为界分为两大部份。
参考来源
- 《香港地区史研究之三:粉岭》,陈国成主编,三联书店(香港)出版,2006年
- 《社区菁英:李国凤》,北区星报,2004年7月1日,第10页。
- 2004年度小一入学统一派位选校名单
- 《香港街2005》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地政总署测绘处出版
- 《粉岭旧时月色》 作者: 张丽翔 出版: 上书局 Up Publications
外部链接
|
|||||
---|---|---|---|---|---|
|
|||||
![]() |
|||||
元朗区 |
本区主要地方 |
大埔区、![]() 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 |
|||
上水(石湖墟 - 松柏塱 ) - 粉岭(联和墟 - 安乐村 - 乌鸦落阳) - 沙头角 - 打鼓岭 |
|||||
区内其他地方 |
|||||
白石凹 - 马草垄 - 塱原 - 金钱 - 莲塘尾 - 蕉径 - 营盘 - 大陇 - |
|||||
大埔区 |